书城心理学转心术
14243300000007

第7章 卸下情感的包袱(1)

我们的情感体系就像一个庞大而重要的资源库 ,

其间鱼龙混杂 ,

你该如何区分自己的哪些情感含有真实和有用的信息 ,

应该锁进保险箱 ,

哪些又是无用的内容 ,

只能扔到垃圾桶里?

本章节的隐喻要探究的是,思想如何使我们的生活苦不堪言。这些隐喻也涉及情感和改变陋习的过程。我们的思想就像一个因循守旧的人,即使墨守成规只能带来痛苦,也总是不愿意放弃成规,要它作任何改变都显得困难重重。

隐喻则能帮助实现改变,它会在你的脑海里勾勒出改变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隐喻自成体系——架构明确,导引清晰,甚至令人舒适自在。本章节提到的许多隐喻涉及到我们深信不疑的绝对信仰——正是那些信仰或固有的思维模式使我们烦恼不断。

倘若思想频频犯错,我们就很难将思想与思想所犯下的错区别看待。不过,我想试着将“一般性情绪失控”和其他更严重的临床精神疾病区分开来。

正念对于改变上述固守陋习或一般性情绪失控的状况颇有益处——它同样适用于改善其他一些可以诊断出来的精神疾病,包括焦虑障碍、严重抑郁症、饮食失调症、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①等。

注解:①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一种精神疾病,可以简单理解为药物依赖或药瘾,所涉及的活性物质包括酒精、大麻、兴奋剂等。

36.把所有杂念烧成灰烬

你会接受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吗?你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听从于各种预期吗——社会的期望,你自己的期望,他人对你的期望,以及所有那些强加给自己、过于完美和理想化却又难以实现的欲望?人们总是说,人应该选择想要什么,而非选择应该要什么,同时还得接受或履行自己的基本责任。这个自相矛盾的看法可能令人困惑;而困惑最终可能像火一样越烧越旺。火焰之下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因此就需要控制火势;当然,你一定不想被肆意蔓延的野火灼伤,这时就该使用“正念”了。

正念冥想将指引你安全地觉知当下的各种情感体验,而又不至于受其左右。实际上,正念的基本法门就是将专注力集中到肢体感觉上,一走神便即刻将它唤回来。这种专注力来回往复的运动能使你与自己的身体产生亲密联结,那种亲密超越了所有的预期,是真切实在而无可取代的。

正念本身也可以被视做一团火焰,可以烧毁所有多余的废物。随着正念之火,你将阔步迈向自由,将其他一切烧成灰烬,不留一丝痕迹。

铃木俊隆禅师是这样描述它的:

当你做一件事情时,就必须全力以赴,全然专注于所做的事情,不要拖泥带水。就像一堆很旺的篝火,烧就烧得彻底,而不要像熏火。如果你不把自己烧个精光,就会留下一堆残迹。禅修就是燃尽自己,一丝不留,只有余灰。

37.捕“人”器

《星际旅行》原初系列①第一季中有一集名为《捕“人”器》,为我们展示了否定的强大力量。

在这一集中,麦考伊医官邂逅了他的旧情人南希。对他来说,她就像是很久以前认识的一个年轻女子。而在另一个船员看来,她也像是曾在另一个星球上有过一面之缘的女孩。结果在她的引诱之下,那个倒霉的船员变成了一具干尸——他身体中的盐都被吸干了。后来大家才发现,南希其实是个“变形怪物”,她需要大量的盐才能生存,所以必须吸食人类的血液以得到盐分。在本集剧情的高潮部分,麦考伊医官为了救科克船长的性命,必须杀死“南希”。虽然“南希”事实上是杀人恶魔,可是他始终接受不了这个现实。麦考伊医官无法相信并非亲眼所见的事实。所幸,他克服了自己的抗拒心理,仿佛大梦方醒,终于把武器对准了那个食人兽,船长最终得救。

你有多少次像麦考伊医官一样,在类似的情况下纠结万分——虽然十分清楚事情的真相,却又无法完全相信,因为你是如此狂热地希望事实并非如此?也许你知道那段感情并不合适,可是又无法离他而去。又或许,你对伴侣的真实面貌视若无睹,而只是想当然地以旧观点看待对方。于是,你可能屡屡被对方伤害,却依然恋之如昔。

正念冥想可以帮助你更清楚、理智而准确地看清当下的现实,不再被希冀和否定的乌云蒙蔽。当你能专注地体验身体在当下的感知,亲眼所见的事情也就可堪信任;你将更具智慧地应对自己那充满希望与伤感的心所编造的奇思异想。

正念将使头脑、心和“骨头”各就其位、各尽其职。

注解:① 《星际旅行》:电视史上最受欢迎的科幻系列剧之一,又译《星舰争霸战》《星际迷航》,共有六个电视剧版本,本文所指为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最早一部,描述了“企业号”宇宙飞船在星际航行的冒险故事。第一部热播后,又被改编为多部电影、游戏、小说等。

38.情感的包袱

想象一下你总是在外出时随身携带的大包。你将所有不愿放弃的一切都塞进包中——包括你曾经体验到的每一次失望、痛苦和过失。不难想象,那个包一定很重。这个关于情感包袱的隐喻,已经深深渗透进我们的文化当中。

你是不是经常在电影中、电话里或朋友那儿听到“她负荷累累”或者“他背负着童年的重重阴影”之类的话?你是否不舍得放下任何记忆和信念,就这样拖着笨重的行李,并为此耗费无数感情能量,却浑然不觉?

正念能帮助你学会辨别和放下不必要的行李。当然,你首先要真切了解和感受自己的负荷到底有多重:记忆里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信念,他人冷酷无情的评判,孩提时代受的伤害。当你清明地感受着这一切,并觉得不堪重负时,就能够做到真正地直面它们,而不是把它们打包带走。试着打开行李,看一看你保存的所有体验与感受——保留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剩下的就“无偿捐赠给福利院吧”。

想象一下,当你卸下包袱,如释重负,为此省下的许多能量可以让你做多少有意义的事情啊!

39.完美主义切除术

几年前,我曾经给一个班级教授心理学入门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精神疾病的治疗史,以及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的发展史(这是一个局部切除大脑的外科手术,它的历史说来令人毛骨悚然,但现在已是十分普遍的精神病治疗手段)。与此同时,我也正在治疗一位患了强迫症的病人——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完美无缺。我对这位病人说:渴求完美是自我的天性,这种天性会浸入你的思想,影响你的每一段情感体验。彼时,这两件事情在我脑海里彼此碰撞,于是便形成了一种新的手术疗法,我把它称为“完美主义切除术”。

但和20世纪50年代推荐用于治疗疾病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术不同的是,完美主义切除术并非外科手术,它是用正念思维来完成,不会伤害人体,十分安全,能帮助你认识和改变完美主义倾向。手术过程是这样的:你将通过正念,将有意识的注意力注入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中(思想与情感总是在人们不自觉的情形下发生和起作用)。正念能帮助你识别何为完美主义,并平和而好奇地接纳它,而不是对其做出强迫或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40.贫困的心

禅修大师拉姆·达斯①使用过“贫困模式”这个短语,我想对此稍作修改:贫困的心;作为讲故事的心的另一个特殊版本。贫困的心总是看着这个世界说“我得到的还不够”——无论是爱,性,金钱,舒适安逸的生活,知名度,他人的肯定与理解,人身安全或诸如此类的任何东西,都嫌不够。

贫困的心尤其喜欢以悲观心态看待未来,因此无论已经拥有多少都不会感到满足,而且总觉得将来一定会失去所有。由此看来,贫困的心必然成为我们生命中虽然微小却又极具破坏力的凶手。

注解:① 拉姆·达斯:生于1931年,美国灵性禅修导师,著作《活在当下》畅销两百万册,备受推崇。

贫困的心也会以某种方式自欺欺人地构建假象的大厦,使你总是觉得自己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如果内心与外界的信息洪流来势汹汹,全都向你传达这样的讯息,你自然会理所当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

你会轻信内心所言“自己的确有问题”的谗言,相信只有努力获得更多才能弥补缺失——你甚至会感谢麦迪逊大道①和我们的消费文化狂潮,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让欲望不断膨胀、欲求不满。

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后,《纽约客》杂志刊登了一幅题为《解放了的伊拉克》的漫画,画着一个伊拉克男子穿着印有“我爱美国”的T恤,站在被炮火夷为平地的土地上。漫画的配词显示,这个男人思考的是:“我正在掉头发吗?”“我越来越胖了吗?”“我的呼吸是否正常?”“我的牙齿够白吗?”“我是不是需要一辆新车?”“除臭剂好用吗?”这就是贫困的心在运作。

的确,任何事物都有变化的本性,这就是无常。但是无常不一定就会使你丧失所有。当你心无旁骛地静坐,真正地觉知生命在当下须臾变化的本质,就能领悟到全然接纳一切的智慧。

正念冥想将帮助你结识贫困的心,以及它的两位“远亲”:不足的心和有缺陷的心。你将看到爱讲故事的心正不知疲倦地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或是生活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正念的专注力将能改变抱怨这个坏毛病,帮你从此类“一般性情绪的失控”中脱身,转而知足常乐。

注解:① 麦迪逊大道: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条大道,道路两旁的奢侈品与时装品牌店林立。

41.好消息和坏消息

让我们先说说好消息吧。人类的身体有一个非常棒、非常复杂的机制,可以帮助化解压力。这种机制由人的大脑、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构成,它们彼此精确、尽职、高效地协调合作,保持着人体的精密平衡,以便在遭遇危险时可以应付自如——真是不可思议。这就是好消息。

现在再讲讲坏消息:这种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时间,是在你出生的十万年之前,太久远了。人类的压力化解机制是从我们远古祖先生活的时代进化而来,原本是为人的急性应激系统而设计的:突然遭遇压力时,脑部就会释放出大量神经传导素和神经激素,以主导人的行为来逃避或化解压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战或逃反应”。

不过,上述机制无法化解现代社会的种种慢性压力,例如交通拥堵、吹毛求疵的老板、经济危机、矛盾重重的婚姻和信息拥塞。事实上,这种“遗传的大脑”并不了解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所在。

直至今日,“遗传大脑”的作用仍是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免遭遍布各处的捕猎者、饥饿、寒冷和危险环境的伤害。所以遗传大脑常处于焦虑状态。这点倒是比较符合“适者生存”理论——最适合生存的是那些对环境变化保持警觉、寿命长且繁衍能力强的种群,而非最强壮和最聪明的种群(人们常误解这点)。

在危险的环境中,那些时刻警觉、对潜在危险反应最灵敏的人存活的可能性最大。也正因此,悲观情绪才会成为人类最普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特征——保持悲观态度的人能及早调整自我以应对变化。过分乐观的人,则可能因为猜测失误而付出巨大代价——例如当他看见一只老虎:“那真是一只老虎吗?哦,我还是别瞎想了。”

正念冥想将能帮助你深入体验这种压力反应机制,熟悉身体紧张时的感觉:胸口发紧,拳头紧握,面部充血,心跳加速,耳朵里有血流的声音。当你还沉湎于故事或思想中的时候,这些感觉能让你第一时间明确,自己正在遭受其实并不存在的压力或焦虑的折磨。于是,你就可以及时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中跳出来,重返当下。

42.《戏剧经》

你可能听说过《爱经》①,但是听说过《戏剧经》吗?你的生活中有多少戏剧性的麻烦事?这些麻烦事中又有多少是本来可以避免的?你是否已经对那些喧嚣的戏剧“上瘾”?实际上,当我们任由心陷入无尽的假想,我们的行为举止就会变得十分戏剧化,以致在生活中制造出无穷无尽的荒诞戏剧。

正念能帮助克服这种行为倾向,将我们的注意力全然投入当下的生活,而不致让戏剧占据生命的舞台中心。

《戏剧经》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而当你深入正念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体而非那些故事上,《戏剧经》也就编不下去了——因为正是心所讲述的故事为《戏剧经》提供了思想素材。

如果你能够专注地去体验每一个当下的内在变化,以及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流逝,而不是沉溺于虚无的戏剧中,就不会有什么兴趣去编撰《戏剧经》,对于那几出戏的排练和表演更是毫无兴致了!

注解:① 《爱经》:印度的古老经典,又称《伽摩经》,不仅是性爱手册,更是一本关于古印度社会如何求爱、结婚及处理两性关系的社会档案记录。

43. 不要完全相信自己

我们都被告诫过不要完全相信书上说的话——毕竟,出版业容易犯错,营业员则只顾推销。对待书面文字的最好方法是抱持合理的怀疑主义态度,或者说是“深思熟虑”。

我曾经看到过一则贴在保险杆上的广告,它言简意赅地告诫人们:“不要相信你认为的所有事情。”

如果仅仅因为思想是在自己的脑袋瓜里产生,就把它们认定为事实,我们将惹来许多麻烦。应当认识到,思想仅仅是思想,并对此持着合理的怀疑态度,不要将自己的一时之念误认为是最终的实相。

以对生活具有关键影响力的负面思想为例。当头脑里出现这些思想时,应首先自问,“这思想中有没有重要的反馈信息给我?有没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如果有,就要辨别它的真伪,伸出双手虔诚地接纳它,对那思想道声“谢谢”,然后再整装上路,并将从中得到的反馈信息尽可能地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然而,并非总是有反馈意见可供参考,也不是每一次都能轻易解决问题,例如,当你要处理一项含义笼统的负面想法——“我不好”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此外,当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时,我们的内心总有一个高亢而尖锐的声音,对所有事情都评头论足,将自己的想法当做最终的判词。培养敏锐的识别能力,纠正这种过于自信的思想,是需要时间不断练习的。

正念将帮助我们对诸如此类的思想多些怀疑,少些痴迷。由此,你能够泰然地对那种颐指气使的内心声音敬而远之,甚至面带微笑、饶有耐心地问一声:“请问您说谁呢?”

44.我的行驶时速是九十英里

飞速行驶的汽车是个危险的东西。为此,有必要给驾驶员设立一个较高的门槛,只有拿到驾照的人才有资格开汽车;此外国家还拟定了许多法律,如限速法,用以约束驾驶员的行为。

我们的心同样有危险性——它总是以非常快的速度从一个地方行驶到另一个地方。不幸的是,我们没法让心参加考试、给它颁发驾照;尽管有许多心灵箴言,会为我们提供如何安全无忧地“使用”心的建议,但并没有法律法规来审查它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一个理智的人在没有接受适当培训的情况下是不会贸然驾驶赛车的——但是四处游走的心呢?

正念冥想可以约束心的“驾驶员”。心容易出错,易上当受骗、轻信谗言;正念则会告诉你如何把心的妄念与现实本身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