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说心得
14253500000034

第34章 悟得悟失:怀一颗平常心对待得失利害(1)

佛陀说:“应无所住。”就是要我们去掉执著心,不要执著于某个目标,不要为求一点,而失掉一面。因为你只有一个,而目标却可以是很多个。

1.人生要活得潇洒

在人生旅程中,的确有很多东西都是靠努力打拼得来的,因其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不愿意放弃。比如让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放下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回到平淡、朴实的生活中去,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你必须放下已经取得的一切,否则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你生命的桎梏。

禅界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和尚肩上挑着一根扁担信步而走,扁担上悬挂着一个盛满绿豆汤的瓷壶。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瓷壶掉落到地上摔得粉碎,这位和尚仍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

这时,有一个人急忙跑过来激动地说:“你不知道瓷壶已经破了吗?”

“我知道。”老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那么你怎么不转身,看看该怎么办?”

“它已经破碎了,汤也流光了,你说我还能怎么办?”

生命的整个过程总不会是一帆风顺,成与败,得与失,都是这过程的装饰,一路走来繁花锦簇也好,小巧萧瑟凄凉也罢,终究会成为过眼云烟,重要的是自己心里的感受。

《茶馆》中常四爷有句台词:“旗人没了,也没有皇粮可以吃了,我卖菜去,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哈哈一笑。可孙二爷呢:“我舍不得脱下大褂啊,我脱下大褂谁还会看得起我啊?”于是,他就永远穿着自己的灰大褂,可他就没法生存,他只能永远伴着他那只黄鸟。

生活中,很多人舍不得放下所得,这是一种视野狭隘的表现,这种狭隘不但使他们享受不到“得到”的幸福与快乐,反而会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秦朝的李斯,就是这样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他曾经位居丞相之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耀一时,权倾朝野,虽然当他达到权力地位顶峰之时,曾多次回忆起恩师“物忌太盛”的话,希望回家乡过那种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由于贪恋权力和富贵,所以始终未能离开官场,最终被奸臣陷害,不但身首异处,而且殃及三族。李斯是在临死之时才幡然醒悟的,他在临刑前,拉着二儿子的手说:“真想带着你哥和你,回一趟上蔡老家,再出城东门,牵着黄犬,逐猎狡兔,可惜,现在太晚了!”

心理专家分析,一个人若是能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做短暂的“隐退”,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因为它能让你留出时间观察和思考,使你在独处的时候找到自己内在的真正的世界。尽管掌声能给人带来满足感,但是大多数人在舞台上的时候,其实却没有办法做到放松,因为他们正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反而是离开自己当主角的舞台后,才能真正享受到轻松自在。虽然失去掌声令人惋惜,但“隐退”是为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一方面挖掘自己的潜力,一方面重新上发条,平衡日后的生活。

作家尹萍曾经做过杂志主编,翻译出版过许多知名畅销书,她在40岁事业最巅峰的时候退下来选择了当个自由人,重新思考人生的出路,后来她说:“在其位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不能舍,一旦真的舍了之后,才发现好像什么都可以舍。”

事实上,全身而退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为什么非要得到一切呢?活着就是老天最大的恩赐,健康就是财富,你对人生要求越少,你的人生就会越快乐。对于我们这些平凡人来说,能怀一颗平常善良之心,淡泊名利,对他人宽容,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富不行无义,贫不起贪心,这就是一种人生的练达。

人生征途上,要懂得追求,也要学会放弃,特别是在人生的节骨眼上举重若轻,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拥有美丽幸福的人生。

得失成败,人生在所难免;潇洒来去,苦乐皆成人生美味。

2.舍与得

舍,在佛家看来,就是对一切事物不起一点儿憎爱执著,并且能够不断地付出,不断地给予。

很久以前,有一座大香山,山里长着无数的荜拨树、胡椒树以及其他各种药草。荜拨树上常常栖息着一种鸟,名叫“我所鸟”。

每年春天药果成熟时,许多人便来到这里采摘药果,用这些药果治病,这时我所鸟总是悲伤地叫唤着:“这果是我所有啊!你们不要采摘!我心里真不愿意谁来采摘啊!”

它虽然这样叫喊,人们还是照旧采摘,一点也不理会它的哭嚎。这鸟命薄,忧伤地叫呀叫的,声声不绝,最后终于因为过于哀伤而死。

故佛有一偈曰:人执我所有,悭贪不能舍;纵以是生护,亦为无常夺。

“我所有”就是我所有的房屋、眷属、家产,这些身外之物可以利用它来维持我们的生命;而修行人所需要的仅是菜饭饱、布衣暖足矣,如贪求无厌,吝惜不舍,一旦失落,难免会像我所鸟那样哀叫而死。

有一天,佛主见路边地下埋有黄金,就对弟子说“下有毒蛇”。佛主走后,有个人不信,去挖土,挖出很多黄金来,一时暴富,被人告发。国王责怪他没有缴公,就判了他的罪,所以佛主说黄金就是毒蛇。

佛主还说人所有财物为五家所有,哪五家呢?为水所漂,为火所烧,为贼所盗,为子所败,为官府所抄。其实婆娑世界里的一切,都不是用来拥有的,而是用来舍的,一个人舍下一切则是真正的壮大,无牵无挂;一个人拥有一切便是沉沦苦痛的深渊。学会舍弃,免于物欲的奔逐、事物的执迷,才能获得人生的自在与豁达。

在巴勒斯坦有两个湖,这两个湖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中一个湖名叫加里勒亚湖,水质清澈洁净,可供人们饮用,湖里面各种生物和平相处,鱼儿游来游去,清晰可见,四周是绿色的田野与园圃,人们都喜欢在湖边筑屋而居。

另一个湖叫死海,水质的碱度位于世界之最,湖里没有鱼儿的游动,湖边也是寸草不生,了无生气,景象一片荒凉,没有人愿意住在附近,因为它周围的空气都让人感到窒息。

有趣的是,这两个湖的水源,是来自同一条河的河水。所不同的是:一个湖既接受也付出,而另一个湖在接受之后,只保留,不懂得舍却原来的水。

让河流动,方得一池清水,这是流水不腐的道理。舍而后得,这是人生的道理。

“舍得”一词,是佛家语,是禅境语。本意是讲万丈红尘扑朔迷离,人生在世总会有获得有舍却。舍与得互为因果,往与复本来是自如的,如果领略其中奥意,自然可以打破分别之心。佛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即无烦恼挂碍,心境圆融通达,万象归于一乘,人生有限之生命就会融入无限的大智慧中。

舍与得的问题,多少有点哲学的意味。舍得,舍得,先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即是得。舍是得的基础,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因而人生最大的问题不是获得,而是舍弃,无舍尽得谓之贪。贪者,万恶之首也。领悟了舍得之道,对于做人做事都有莫大的益处。做人,应该抛弃贪婪、虚伪、浮华、自私,力求真诚、善良、平和、大气。做事,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生活本来就是舍与得的世界,我们在选择中走向成熟。做学问要有取舍,做生意要有取舍,爱情要有取舍,婚姻也要有取舍,实现人生价值更要有取舍……正如孟子所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即是如此,有所舍而有所得,在舍与得之间蕴藏着不同的机会,就看你如何抉择。倘若因一时贪婪而不肯放手,结果只会被迫全部舍去,这无异于作茧自缚,而且错过的将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即使最后能获得什么,那也是一种得不偿失!何苦来哉?

舍与得之间的抉择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亦是一种人生哲学。是否舍得就看你的慧量是多少了。

3.生活的两面

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支桨,马车的两只轮,得失只在一瞬间。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够得到丰硕的金秋;失去青春岁月,却能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所以得到与失去、追求与放弃,是现实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应该以一种平常、豁达的心态去看待。

一位大财主名叫提婆,为人刻薄、爱财如命,不但多方聚敛,就是一件极小的公益都不肯去做。家中虽藏有8万余两黄金,日常生活却过得和穷人一样,人们对他非常的讨厌。他一死,没有子孙来继承,依照法律,财产全归国有,这下子人心大快,也不免议论纷纷。

波斯王深感疑惑,就去请教佛陀:“佛陀!像提婆这样悭吝的人,为什么今生会这么富有呢?”

佛陀微笑道:“大王!这是业报,是有前因的。提婆在过去世中曾供养过一位辟支佛,种了不少善根,所以得到了多生多世的福报,今生的富贵是他最后一次的余福了。”

波斯王又追问道:“他今生虽未行善事,但也未造恶业,在他生死相续的来生,能不能也像今生一样的大富呢?”

佛陀摇摇头说:“不可能了!他的余福已经享尽,而今生又没有布施种福,来生绝对不可能再享受福报了。”

《因果经》有一首偈这样说道:“富贵贫穷各有由,夙缘分是莫强求。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其实,人世间的事,无论好坏、善恶、得失、有无,都有其因果关系,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脱离因果法则的。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贫富,有人贵贱呢?这是因为有的人好吃懒做,悭吝不舍,整日游手好闲,不事生产,自然坐吃山空;有的人辛勤劳作,乐善好施,懂得广结善缘,自然生财有道。

在佛门里称布施为“种福田”,只要有播种,必然会有结果,但是何时才能收成,就有待因缘成熟了。悭贪之人应该知道喜舍结缘乃是发财顺利之因,不播种,怎有收成?而且布施应在不自苦、不自恼的情形下为之,否则就是不净之施,不是真心惠人!

总之,能舍才能得啊!

有舍有得,舍与得是生活的两面。得到了这一面,就必然会舍去另一面。正如福祸相依一样。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他们本该拥有的,也得到了别人无法得到的。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她从小聪明过人,但在19个月的时候,一场暴病残酷地夺去了她视、听、说的全部能力。后来她在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靠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奋力拼搏,不但学会了读书、写作、说话,而且上了大学,并最终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成为一名举世瞩目的大作家,著有《我生活的故事》等共14部作品,许多国家授予了她荣誉学位和勋章。她的著作不仅被译成了布莱叶盲文,而且还译成了其他各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发行,她的事迹不但鼓舞了全球的残疾人,而且也鼓舞着无数健全的人。透过她那传奇的人生经历,人们对她身上那坚强的品质钦佩不已,这个双目失明的聋哑人,战胜三重残疾而创造了人生辉煌的传奇般经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去寻找自己在困境中更辉煌的生存方式。

海伦是不幸的。但因为这种不幸,使得她更渴望得到一种承认。所以,可以说苦难给了她不幸,同时也教给了她微笑面对生活让自己创造奇迹的勇气。相对于海伦而言,我们多数人是幸运的,而我们没有做出太大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心理惰性。当然,也不是说因为有了类似海伦的经历就是好的。而是说这个世界其实一直都在遵守着能量守恒定律。生活让你失去了一部分,就必然会在另一部分中给你补偿。

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为师,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3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

一天,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些其他招法?”师傅回答说:“不,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关键时刻,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了。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对手,最终获得了冠军。

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能仅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据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惟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缺陷可以变成优势。所以,当你拥有缺陷时,不要为此忧伤,因为生活本来就有它的两面性。谁都无法逃离这个规则。

生活总在遵循能量定恒定律,阴雨过后必定会有阳光明媚的日子。

4.忍小舍谋大得

一位老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面。凡是来寺院的人们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儿呀!”

一天,村子里有个人开口向老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的院子里,老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拣开得最艳、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了根须送到了那个人的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老禅师的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所以都要给。不多时日,院子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了。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没有了阳光一样寂寞。

秋天的最后一个黄昏,有个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就忍不住地叹息道:“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花朵与香味的。”

老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这岂不是更好吗?三年之后将一村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地心头一热,看着师父,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比开得最美的花还要灿烂。

老禅师告诉弟子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共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幸福。”

不舍一株菊花,哪得一村菊香?

没有小舍,怎么可以得到更多?生活是一种付出——收获——付出的往复循环过程,而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付出是前提,收获是结果。假如你不舍小,那么就不可能有大得。比如说有只狐狸被猎人下套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迟疑地咬断了那只小腿,然后逃命。放弃一只腿而保全一条生命,这是一种智慧。

生活中,常有不好的境遇会不期而至,搞得我们猝不及防,这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微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收益。

在滑铁卢大战中,大雨造成的泥泞道路使炮兵移动不便,可是拿破仑不甘心放弃最拿手的炮兵,而如果拖延时间,对方增援部队有可能先于自己的援军赶到,那样后果会不堪设想。然而在踌躇之间,几个小时过去了,对方援军赶到。结果,战场形势迅速扭转,拿破仑遭到了惨痛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