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麻辣典故
14272200000076

第76章 不近人情的古怪师生(典故:程门立雪)

关于“程门立雪”这个典故,现在的大人一般是这样给小孩子描述的:

宋朝的杨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游酢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雪越下越大,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仍然耐心地等啊等。游酢冻得实在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老师醒了这后,发现他们站在雪地里(有的书上写的更夸张,说这两人成了“大雪人”),忙把他们叫进屋来,杨时赶忙向老师行礼、请教。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导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这则故事教育小孩,对老师要尊敬,求师要诚心,这都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大人把这个典故想当然地进行了“美化”和改编。

这样讲故事至少有两个地方搞错了:

1、杨时、游酢不是在门外,而是“侍立”在程颐的屋里,根本没站在雪中。

2、程颐醒来,没把他们请进来传教知识,而是挥挥手让他们回去了。

而且程颐当时应该是看见了杨时和游酢的,因为他根本没在午睡,连打盹也算不上,他做的是瞑目静坐的功课,跟练气功有点像,是理学家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程老师在当时是一个有名望有地位的人,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出自他老人家之口。不端点架子耍点派头,你杨时想见就见啊,那是我程颐吗?

程老师的作风,倒是和今天某些机关干部对群众“态度冷漠,爱搭不理”的作风很相似。

让机关干部自愧不如的是,程老师对普通百姓刻薄,对皇帝也是这个德性。

那一年,程颐做北宋第七代皇帝赵煦的老师。课间休息的时候,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因为一切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游戏,像丢沙包、跳皮筋、踢毽子等等,都被我们的程老师明文禁止了,于是刚刚十岁的稚气未脱的小皇帝,别无他法,只好折了一根柳条儿当宝贝玩。

正玩得起劲,这时候,程老师虎着一张脸怒气腾腾地走过来,对小皇帝说:“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候,这小树也在成长啊,你怎么能随便攀摘花木呢?这不但违反了小学生守则,还伤害了天地之和气!你瞧这根柳枝颜色葱茏翠绿,尚存几分生机,你把他摘下来多残忍啊!”小皇帝反唇相讥:“别人问你寡妇孤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你却说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是更加残忍吗?”程老师气得浑身发抖,无话可说。小皇帝愤然把柳枝丢在地上,程老师又来劲了:“你看我刚把话说完你就把柳枝扔掉了!你应当把它插到泥土里让它存活啊,你这样随便把它往地上一扔,会污染环境的啊,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啊!”小皇帝忍无可忍,真恨不得一拳将程老师打倒。可是他个子太矮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留待以后报仇啦。

就是这样一位不近人情的古怪老师,你想一想,当他不得不睁开眼,看到几个小时候之后,杨时和游酢还站着跟前的时候,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但他嘴上会怎么说呢?

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时候已经不早了,为师也要下班了,你们回去休息去吧”,这两位程老师的FANS,在这里耐着雪天的寒冷一动不动地等了这么久,脚都冻麻了,你老先生闭目养神不搞接待不说,睁开眼了也不留他们一下,比如说喝杯酒暖暖身子什么的。但细想想,依程老师的性格,他也有不留的道理,天色这么晚了,把这两个家伙留下来,肯定要管他们的晚饭,而他们又是空手上门,没带礼品,哪里有饭给他们吃?于是就叫他们回家歇着去,意思是,识相点,再来的时候,不要空着个手,要不,还让你们罚站!

说完了老师,再说学生。

关于那个杨时,也是一个古怪人,杨时从小就是一个包打听,什么事情都好刨根问底,喜欢看书。有一次,一个叫胡铨的人到杨时家做客,看到杨时两个胳膊肘在衣服破洞里晃啊晃,以为他穿的是新潮的乞丐装,好奇地问他这前卫的衣服在哪里买的。

杨时骄傲地说:“哪里啊,这件衣服是我家自产的,因为我读书时两肘不离书桌达30年,所以有了这破洞!”说完就向胡铨展示了这两个面积为“3×2cm”左右的破洞,并且预言再过10年,这两个破洞面积有望突破“5×3cm”,到时候就可以拿到市场上拍卖,作后人的励志教材了。

就是这样一个古怪的学生,当时向程颐求教时,已经四十八岁了(程颐当时五十岁),年纪一大把了,学问也没什么长进,看到程颐闭着眼睛不想理他,应该识趣地走开啊,偏偏赖在那里和程颐耗,心想老头子你不怕冻感冒,我还比你小两岁呢,看看我们谁能笑到最后!你看我的衣服露着两个破洞都不怕冷,外面雪深一尺又算个啥?

典故:程门立雪

又作:立门前雪、立雪程门、立程门雪

含义: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

出处:1、《二程语录·侯子雅言》;2《宋史·杨时传》

原文1:游、杨初见伊川(程颐),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原文2: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杨)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