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时代潮
14294800000023

第23章 通讯(11)

天道酬勤。李淑红的机会终于来了,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美国举行,面对1000多武林高手,她以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技术挫败群雄,以9.80分高居榜首,为中国代表团夺得本次比赛的第一枚金牌,为我省夺得历史上第一个单项世界冠军。当国歌伴着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的李淑红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李淑红对记者说,她的成功,同武威酒厂厂长吕兴海和全厂职工的大力支持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她出征之前,该厂为她壮行,使她信心倍增、勇气大鼓,在决赛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淑红,我们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

(原载1995年9月30日《武威报》)

“松瘫”团委“复活”记

地处武威市的甘肃第二拖拉机配件厂有职工701人,其中青工就占了60%以上,且绝大部分分布在生产一线,是企业生产的重要骨干力量。去年,全厂提前半月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创出了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元月份又实现开门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同厂团委的工作和广大青年职工钻研技术、发奋向上的进取精神分不开的。二拖厂团委原先是个瘫痪团委,还是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才使它有了由“瘫”到“活”的转变。

起初,厂党委首先抓了厂团委的班子建设,召开了长达4年之久未召开的第7次团代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团委班子,这是一个有能力的、青年信得过的班子。为了彻底“治瘫”,新官上任放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团组织活动经费少,而厂区内废旧物品杂乱无人管的情况,在全厂团员青年中发起组织了收旧利废义务劳动。

全厂上下,男女老幼齐出动。老党员贾瑞才帮自己的子女翻前倒后,里里外外寻找废旧包装箱和啤酒瓶,老工人李鸣庭帮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儿抬来了废旧纸箱,青工王嘉替妻子交来了洗衣机包装箱,团干部更是身体力行超额几倍完成任务。短短的30天时间收旧利废累计创收1000多元,第一把火烧成功了!正如厂党委王书记讲的:这项活动不仅仅是对青工的一次艰苦创业、勤俭办厂的教育,不仅仅是团组织创收了活动经费,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我厂团员青年心中的希望之火。

第二把火,去年10月,厂里生产告急,厂长十分着急。共青团上!厂团委适时发起“共青团劳动竞赛”大会战。

誓师动员大会上,书记、厂长亲临会场,给团干部鼓劲。铸造团支部捷足先登,向各团支部提出挑战。一、二金工及锻热车间团支部积极应战、立即行动。团委两位副书记各自分把一个车间,两军对垒,展开了“赛质量、赛工时、赛纪律”对机赛。24天后,从一金二车间传出捷报:缸套班、气门班均创生产线建成以来同产量历史最高水平,产品质量合格率分别达到一等品110%、二等品105%。女团员任碧霞连续20天每晚加班加点,没叫一声苦和累,超额20%完成生产任务,无一废品。一金工战绩辉煌,其他支部不甘示弱。锻热车间青工平均每人义务献工时8个。技工学校的学生赶来支援车间竞赛,帮助青工保养机床、清扫工地。历时3月的劳动竞赛成绩斐然,厂长、书记、车间主任赞叹不已,参赛青工自豪,团干部们高兴。活动结束后,团委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青工授予技术能手称号。对支持共青团劳动竞赛得力的3个车间领导,请书记、厂长给他们颁发了“共青团工作支持奖”。

第三把“火”,开展了一次群众性的“假如我是厂长”、“假如我是书记”、“假如我是车间主任”的演讲活动。

团委在基层演讲的基础上,以职工教育、产品质量、经营管理、企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挑选出10名青工,在全厂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会。书记、厂长和车间主任任评委,10名青年有理有据、幽默诙谐、高亢激昂的精彩演讲,不时博得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演讲结束后,厂领导亲自为优胜者颁奖。

三把火烧成功了!扎实的工作,多彩的活动,为团组织赢来了地位,从而壮大了队伍,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委在职代会中有了代表青工说话的席位,在企业管委会中有了发言的机会,在企业机构中有了团委序列。团委有了专职干部和办公室,在财务科账本上有了独立的科目,团的工作列入厂党委和行政的议事日程。

二拖厂共青团工作新格局已经形成,一个“松瘫”团委“复活”了。

(原载1990年第5期《甘肃团讯》)

巨款前的高尚情操

4月14日,天气陡变,风沙弥漫。

下午6时多,在武威市双(城)四(坝)公路上,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驾着一辆摩托车疾驰着,不料捎在摩托车后架上的一个鼓囊囊的皮包掉在途中的路边上,但他毫无察觉,仍若无其事地向前行驶着

为了这个皮包,引出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弹奏出了一段不平常的旋律。这段旋律回荡在凉州大地,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了强烈震撼!

奏响这段旋律的正是武威市双城中学初三·二班的学生、共青团员曹沛。14日下午,他同往常一样,放学后背起书包骑着自行车上了双四公路,向离校1公里的家驶去。行至离家院门口约30米处,他忽然发现公路旁有一个鼓鼓的皮包和一双棉手套。他立即停下车子上前拣起,打开皮包~看,使他惊慌万分:皮包里装满了钱,100元的、50元的,一沓沓、一沓沓,整整齐齐绑扎着塞满了皮包。这时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痛苦的失主,便拎起包往家里跑。正在屋里吃晚饭的父亲曹义全见儿子如此惊慌着急的样子,放下手中的饭碗迎上去,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曹沛便指着手里的皮包,把事情的经过简要说了一遍,并催促父亲和他一同到学校去交这笔巨款。

曹沛的父亲一直是双城镇农技站的招聘工,他向来为人诚实、心地善良、教子有方。当听到儿子拾到一笔巨款要交到学校时,他心里非常赞同,能有这样一个诚实的儿子,他打心眼儿里喜欢。但是曹义全用试探的口气故意对儿子说:“这么多的钱,留下来我们自家用吧!我们的家庭并不富裕,用这笔钱既可以做生意,又可以为你找一份工作,我看还是不交的好。”曹沛用急切的目光瞅着父亲说:“这可不能,留下花是能解决家里的困难,但你想失主丢了这笔钱不知会急成个啥样子!再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八条明确规定要‘拾金不昧,不受利诱,不失人格’。”听到这儿,父亲曹义全对儿子说:“你的想法很对,就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义之财不能得,我们立即交钱去。”站在一旁的奶奶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催促说:“这么多的钱,失主肯定着急,赶快交去吧!”

父子俩没顾上吃饭,便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将钱交给了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经他们共同仔细清点,皮包里共装着现金3.5万多元。这时的曹沛虽然少了几分着急,但仍要求学校尽快帮助寻找失主。但皮包里只有现金,而无任何证件,寻找失主一时没线索。

曹沛拾金不昧,将3.5万多元巨款交给学校的消息顿时在双城镇不胫而走。次日一早,这个消息同样被失主,即甘肃武威玛钢厂的出纳员张瑞祥知道了,他立刻激动不已,放声大哭,并同厂长一起赶到学校,紧紧地握着曹沛的手,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失主张瑞祥在当天下午快下班时,急急忙忙装上这笔巨额公款赶到双城信用社去寄存,可是因去晚了,信用社已经下班,他只好掉转摩托车回家,向四坝奔去。到家发现车上捎的钱包不见了,他险些昏厥过去,顿时浑身发麻、两条腿发抖,他定了定神后强打着精神向厂长汇报了情况。张瑞祥同厂里几名人员沿路来回寻找,直到深夜,均无下落。这时张端祥彻底绝望了,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厂里同事们只好伴他过夜,他从深夜一直哭到了天亮。如今这笔巨额现金失而复得,厂长高万林和张瑞祥对曹沛同学和双城中学无比感激,由此,厂里特向学校捐款5000元。

曹沛同学拾金不昧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但他却说:“我比起雷锋叔叔、赖宁同学等模范人物还差得很远,我做的这件事太平凡了。”其实据学校教师介绍,平日里曹沛同学勤奋好学、助人为乐,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曹沛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一个个崇高的荣誉。4月23日,他光荣地被武威市教委、团市委、团地委分别授予“武威市教育系统学雷锋标兵”、“拾金不昧优秀共青团员”和“地区级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目前,一个中小学生、共青团员学习曹沛的热潮已在全区掀起。

(原载1996年5月2日《武威报》)

不牢固的“婚姻链”

——关于农村换亲转亲的调查剖析(上)

当我们被电影、电视里男女相亲相爱的幸福婚姻生活陶醉的时候,换亲、转亲这种辛酸的婚姻结合却在农村悄悄地蔓延。

东家女嫁给西家男,西家女再嫁给东家男称“换亲”;甲家男娶乙家女,乙家男娶丙家女,丙家男娶甲家女谓之“转亲”。这一换、一转,便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婚姻链”。

作为一种婚姻现象的换亲和转亲,以前虽有,也只是寥若晨星。而且对换者双方都觉得丢人,对人言时“犹抱琵琶半遮面”,左邻右舍的议论也常带有嘲讽。但近些年来,换、转亲在农村,尤其在偏僻落后的地方已不足为奇了。但在这个“链条”结出的苦果上,无不凝结着辛酸而不安定的阴影。

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庭的一位同志将今年上半年的部分“民事案件评查登记表”交给我们,发现其中有15起离婚案件就属换亲和转亲的婚姻。据说这种案件现占法院受理民事案的一半。

1983年,武威市某乡的杨、王两家采取换亲的方式结成了姻缘。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王女和杨男闹起了矛盾。女方在婚后的3年中有2年时间在娘家。至1986年,王××干脆撇下自己的家不管,与丈夫分道扬镳。走时她特意向当地法庭递交了一份诉状说,她家的人为了给她的哥哥换个媳妇,将她强迫嫁到杨家,没有一丝感情,两人无法过日子,要求离婚。

王某和杨某的悲剧仅仅是这扭曲了的“链条”的缩影,但它告诉人们说:换亲、转亲是一种不牢固的婚姻。

(原载1989年12月6日《武威报》)

“平等交易”后的危机

——关于农村换亲转亲的调查剖析(中)

换亲、转亲的实现,表面上看似乎解决了两家或几家的娶媳妇难。但是在当今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和贫穷落后“交易”的强烈反差下,给多少年轻人的心理上投下阴影,接踵而来的便是一个个刚刚组合的家庭又面临解体。

张××和严××两位姑娘,他们的哥哥都讨不上媳妇,两位姑娘便付出了“交易”的代价。1986年2月,两家达成了换亲的协议。但在举行婚礼的这天,张××与婆家闹翻了,洞房花烛夜一片狼藉。小两口打了一架,张××出走,长期游荡在兰州。

任家和吴家也换了亲。吴家虽较富裕,但小伙岁数过大;任家家境贫寒,经济拮据。这门亲事两家姑娘都不乐意,领取结婚证的这天,双方父母苦苦哀求,勉强做成。“强扭的瓜不甜”,婚后不久,吴姑娘就长居娘家不回来。任姑娘觉着不是滋味,也住娘家不回。任吴两小伙三天两头到岳母家要媳妇。

李××孩提时,右臂搅在拖拉机皮带内致残废;何××从小驼背。各自的妹妹做梦也没想到哥哥的不幸就是自己的厄运。为了解除哥哥的痛苦,她们成了换亲的“牺牲品”。婚后半年时间,俩姑娘就偷偷掉眼泪,后干脆分别与丈夫闹翻,离了婚。

一位吃尽苦头的换亲者说:我是先天双足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从幼失去双亲。1983年,小妹子给我换娶了媳妇,并生了两个孩子。去年10月,媳妇因琐事出走。我只好拖儿带女、奔波流浪,过着凄惨的生活。

(原载1989年12月9日《武威报》)

“婚姻链”的成因

——农村换亲转亲的调查剖析(下)

以换亲、转亲方式结合而成的夫妇,大多没有稳固的感情基础。由于这种婚姻的特殊性,造成了这样几种现象:一是换转亲后,有的夫妻能建立起感情,过上温馨的日子;二是因“婚姻链”的牵扯及女方同情自己的哥哥,只好“骆驼吃盐,有苦在心”,默默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做表面夫妻;三是婚后往往先由女方闹别扭,双方过不到一块,或外流,或离婚。既然这种婚姻有许多弊端,怎么还照样换的换、转的转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一些贫穷落后的乡村,因经济条件差,加上买卖婚姻严重,说媳妇一时拿不出钱来,致使年轻小伙为娶不上媳妇而愁眉苦脸,为了少掏钱及早成婚,只好采取“等价交换”的手段,将自己的姐妹换老婆。

换亲的一方在生理上有缺陷或残废,无路可走,便出现了这种没有感情的“男女交换”。

换亲、转亲往往发生在文化落后的偏远山区,这些地方的女青年接受教育少,思想受到禁锢,有些根本不知道国家规定的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和婚姻自由的政策,甚至受封建迷信的影响较深,一提换转亲,就硬着头皮答应,不敢违抗父命。

有些当父母的,眼看自己的儿子年岁大了,还讨不上个媳妇,成了他们的心病。认为给儿子娶媳妇是父母最神圣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就寻到了一条换亲、转亲的途径。

不顾女青年的感情而强迫换亲或转亲,是一种不道德的婚姻,它给一对对男女青年酿制的是苦酒,最终带来的是婚姻的破裂。这个问题值得社会重视,不然的话,女青年的婚姻自主权怎么体现?妇女的合法权益又怎能维护呢?农村男女青年应敢于冲破婚姻旧习俗,与一切干扰婚姻自由的行为抗争,只有这样,才能使爱情之树结出甜美的果实。

(原载1989年12月13日《武威报》)

仁医贤德融疗术

——记古浪县医院副主任医师滕玉堂

滕玉堂在古浪县颇有名气,尤其在大靖镇妇孺皆知,当地群众钦佩他,都说:“滕大夫看病我们放心啊!”

记者在小学就读时就深深地记下了滕大夫的名字,这是他的医德医风在群众中广为传颂的缘故。时至今日,滕大夫还是那样和蔼可亲,不久前,记者慕名采访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