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
黄帝
黄帝是中国上古帝王,司马迁《史记》列之为五帝之首。相传他是有熊氏的首领少典之子,因长于姬水而姓姬,因曾居于轩辕之丘(今属河南新郑县)取名轩辕(一说轩辕本义指车,因其发明车之故而以轩辕为名)。黄帝之所以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与他在以下两个方面的贡献分不开的。
远古时,中国大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主要的一支是神农氏,它在轩辕时已经衰落,各部落相互侵扰,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对此已无能为力。此时黄帝崛起,他十分善于运用武力,善于打仗,经过修德振兵,四方征讨,使每个部落都臣服于他。其中最主要的活动是与炎帝的联合和对蚩尤的征服。
传说炎帝是少典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尝百草”的神农氏。据《史记》记载,他曾与黄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后,炎帝降服黄帝。也有传说讲他被南方的蚩尤打败,便向黄帝求救。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并,黄帝为首领,统称华夏民族。而我们现在自称为炎黄子孙也是来源于此。
蚩尤传说是东方九黎族的首领,“蚩”是一个贬义词,是小爬虫的意思,“尤”是部落名。传说蚩尤强悍凶猛,经常扰侵其他部族。神话传说中的每蚩尤有兄弟81人,都是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吃沙子石头,造了各种兵器,包括弓箭,威震天下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县)。黄帝率领精兵强将,以应龙为帅,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请应龙为帅,而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发起疾风暴雨,应龙被水困,黄帝于是派下叫“魃”的天女即旱神,雨水才得停住。又有说黄帝为仁义不能禁止蚩尤的恶行,不禁仰天长叹,而上天派遣玄女下凡,授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了蚩尤。因为传说中的蚩尤是凶狠邪恶的,所以,打败蚩尤的黄帝就成了惩罚邪恶的正义化身。又传说蚩尤被黄帝制服了之后,受黄帝之命主持军事,控制天下。蚩尤死后,天下又开始相互扰乱,黄帝就命画家画了蚩尤的画像,用来威慑天下,作乱的部落又都慑于蚩尤之威而归服于黄帝。从这个传说也可以看出蚩尤是非常凶猛的。
这样,各部落都尊崇轩辕为天下共主,因为黄帝有“土德之瑞”,而黄河流域的土为黄色,所以,他就被称为黄帝。黄帝以涿鹿为都城,又设立官师,使天下大同。他按天地四方四时设立公职,进一步完善了部落联盟的权力机构,中华民族从此出现了建立在部落联盟基础上的第一次的统一。
其次,黄帝时期有许多的发明创造。传说嫘祖发明了养蚕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制定了音律五声:宫、商、角、徵、羽,并造磬、铸锺羲和会占日常仪会占月臾区会占星气大桡发明了甲子,即用天干地支来记时日隶首发明了算数。此外,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乃至历法、衣裳、帽子、舟车等都是那时发明的造房屋、搞殡葬等也是始于那时,而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也托名黄帝与他的臣下以答问的形式讨论医学。此外,黄帝还教人民顺四时播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利用自然资源。当然,这样的发明,掺杂着许多神话传说的成分,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绝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只不过反映了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大禹
大禹的贡献首先是治洪水。在当时部族分裂的情况下,他制定了“天下一统”的治水方针,设定了总的治水路线,这条路线覆盖了今天的岷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他创造性地采用“导山治水”的方法,即采用疏导而不是围堵的方法来治水。用这种方法,在岷江流域取得成功后,将它推广到汉水、河济、江淮,最终取得治水的全面成功。大禹是华夏史上用导山治水法综合治理环境的第一人,亦是世界文明史上这方面的鼻祖。
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他创造了多种测量工具和测绘方法:在平地则驾车,遇泥泞就使橇,登山就乘辇。这车、橇、辇,就是大禹发明的。在高山大川,或是浮在浩瀚烟波中,为使人们不迷失方向,他教人们砍木留记,以指方向,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名标志。他还创造了司风鸟,相当于今天的风向标。因治水需要,他创造了“左准绳,右规矩”四种测绘工具。“准”测高度,“绳”量长度,“规”测水平角,“矩”测俯仰角。大禹还创造了刻石和冶金来记录的办法,至今流传的禹碑还有好几种,刻于高山之巅,文字无人能识。《尚书》上说上帝曾给大禹一本《洪范九畴》,使他成功。这“洪范”即为大法,是今天数学的基础。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他掌握了天下各地的山川形势,土质优劣,物产与民风,据此而别,划出九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区域划分。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王,禹实现了九州的统一,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才有“中华”最初的形成。中国历史上重视以历史来教化百姓的,首推大禹王。传说他安排助手伯益修《山海经》,第一次把中华大地的山川河流,人物事件以及飞禽记下来,这部神话内容的书籍,其实是一部“史志”,为后世研究中华远古地域文化的必读书籍。大禹王非常重视民间讼诉,他曾规定,要当面指出王的过错的百姓就击鼓要给王传道的就鼓钟要告状的就振铎要提出建议的就击磐。他爱护百姓,遇有死伤疾病,亲自去吊丧探病,深受百姓爱戴。
夏启
启做了国王,选举制为世袭制所代替,中国历史上开始了“家天下”的局面。国家、政权、土地、人民,现在都成了一家一姓的私有物,人们就把这一历史事变看作中国从原始社会转变成阶级社会的标记。
对这样一场大变化,当然有不少部落不服气,但他们眼看着夏后(后就是王的意思)启的势力那么大,连声望赫赫的伯益都惹他不起,所以也只好把气憋在肚子里。而这时偏偏有一个部落不肯忍气吞声,而要和这个变更老传统的启斗一斗,它就是夏后氏的同姓——有扈氏(在今陕西户县一带)。
夏启
这个有扈氏,在启登上王位时拒不朝贺,这可是大大伤害了夏后启的尊严。夏后启便把各部落组成六军,亲自统帅着前来讨伐。大军会聚在甘之野(在今陕西户县附近,也有人研究说在河南境内),启举行了誓师大会,声色俱厉地发表演说道:
“我要向大家声明:这个有扈氏不敬天地,不遵王命,是天帝命令我来剿灭他的!我现在替天行道,你们都要服从我的命令,奋力出击,不许懈怠。谁服从我的命令,我要重重地奖赏他,谁要是违抗我的命令,我就要处死统帅,把他的部落都变成奴隶!”(《尚书·日誓》)
六军听了这番“义正辞严”的训戒,谁还敢违抗命令?结果在甘地一战,把有扈氏打得大败。有扈氏被灭了国,全部人马都被当作战利品分给了功臣。这个氏族本来很善于畜牧,从此他们就变成了替人放牛牧马的奴隶。
灭掉了有扈氏,夏后启果然收到杀一儆百的效用,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给他惹麻烦了。夏后启见自己的王位稳固了,就学着父亲的样子,在钧台大会诸侯。这时夏朝的都城早已从阳城迁到了阳翟(在今河南禹县),这钧台就是夏后启在都城郊外建造的一个高台。过去,大禹亲自到涂山、苗山与诸侯相会,还多少保留了过去的这种诸侯集会的形式上的平等,可是,这次钧台大会就成了诸侯千里迢迢跑来朝见国王了。
这次大会的排场自然远远超过了苗山大会。启一出生就是大少爷,不光讲究吃喝穿戴,还特别喜欢音乐舞蹈,他在这方面的鉴赏才能,是他辛劳一世的父亲远远比不上的。夏后启坐在高高的钧台正中的尊位上,各国诸侯按照国的大小分成级别列坐两旁,珍贵的铜鼎里盛着整个烹煮的猪羊,黑亮黑亮的漆木(一种高脚的盘子)中盛着各种美味佳肴,香喷喷的热雾蒸腾而上,盘旋在钧台上空,弥散到钧台四周,惹得老远的人都流口水。诸侯们都穿上最好的衣服,举起美玉琢的、牛角雕的、青铜铸的各种酒樽向夏后启祝寿。夏后启就命令乐队奏起新编的曲子,让舞女们跳起新排练的舞蹈,一时间香风弥漫,彩袖翻飞,笙歌回绕,把万国来宾看得目瞪口呆,头脑也不禁晕乎乎的了。
大宴之后,夏后启又乘上华丽的钩车,驾着黑鬣的白马,让大旗开路,甲士护从,带着万国诸侯,浩浩荡荡进了都城,让他们瞻仰了一下夏启的巍峨宫殿。
后来,夏后启又在璃台举行了一次规模更大、场面更豪奢的朝见大会。这两次大会倒是让各国诸侯大开了眼界,使他们学习了一些华夏中心的文化,可是也让他们学会了夏启的豪华奢侈的享乐作风。
夏后启平定了有扈氏,觉得自己的“家天下”,是稳如磐石了,便更加肆无忌惮地淫乐不休。
夏后启在位9年,把夏王朝搞得危机四伏,自己就归天了。
少康
少康,夏朝国王相的儿子,启的曾孙。他尚未诞生,父亲就被寒浞杀死,母亲逃奔娘家有仍氏,幼年在母亲家生活。长大后得同姓部落有鬲氏帮助,攻杀寒浞,才恢复夏朝的统治。他注重生产,兴修水利,史称“少康中兴”。传说中,他还是酿酒的发明者。
启经过巩固王位的激烈斗争,确立了王位世袭制。于是众多邦国首领都到阳翟朝会,启在钧台(河南禹县境内)召开诸侯大会,炫耀武力与威仪,使诸侯更加臣服。史称钧台之享。
父亲享乐,儿子们也不甘落后,上行下效,一片淫乐之声。启年老时,他的5个儿子都想争夺继承权。其中,小儿子武观闹得最凶,被放逐到了河西。放逐后的武观还不甘心,在河西发动叛乱,被启派兵平定。启在位9年,就因为花天酒地得了重病死了,他的大儿子太康继承了王位。
太康比他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整日游玩田猎。时间一长,又嫌在都城附近打猎游玩已不足兴,于是跨过洛水以南,而且越玩越远,一直去了100天都没有返回都城。
本来太康即位以后,不务正业,人民就有怨恨之言,诸侯、方国也开始产生离心。他跨过洛水去打猎,而且长时间不返国都,就给地处黄河以北有穷国的主伯后羿造成了进攻的机会。
后羿趁此良机把自己的部落迁到穷石(今河南境内洛阳附近),利用夏民对太康的不满,夺取了太康的政权,立太康的儿子仲康为帝。太康在洛水边打猎尽兴归来时,已不能还朝,只得暂住洛水南岸,然后派人向各方诸侯求救。
太康失政,早已引起各邦国的不满,此时无一人响应,太康无奈,向东流落到阳夏,建城居住,传说即现在的太康县。10年后,太康病死。
约公元前1968年,仲康死,其子相即位。约公元前1948年,后羿赶走相,夺取王位,号称“帝羿”,史称“后羿代夏”。
相被赶跑后,逃到同姓斟灌氏那里,依靠斟灌氏和斟寻氏的力量,在那里避居起来。
羿掌权后,并未吸取太康的教训。当时,国内矛盾重重,统治极不稳固,他却“不修民事,淫于原兽”。羿善射,经常外出田猎,很久不归。他任用亲信东夷族伯明氏的寒浞代他治理国事,但寒浞对羿怀有贰心,私自培植自己的党羽,趁羿外出田猎的机会,将羿杀死了。
寒浞霸占了后羿的妻子和全部家产,掌握了大权。寒浞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取名叫浇,长大后封在过(今山东省境内)一个取名戈,长大后封在戈(今河南省境内)。
这时,相还避居在外,这对寒浞政权是很大威胁。为免除后患,寒浞派其子浇灭掉了斟灌氏和斟寻氏,杀死了相。相妻后缗为有仍氏之女,这时已怀孕,在紧急中从小洞逃跑。后缗逃至母家有仍氏处,生子少康。
少康长大成人的消息传到寒浞耳朵里,立即派亲信大将椒前往搜捕。有仍氏自然不会轻易交出外孙,连夜派人将少康送走,对椒谎称少康田猎失踪了。椒半信半疑,却也找不到证据,只得退走。
少康出走后,四处漂泊,知道他身世的人惧怕寒浞报复,都不敢收留他,最后,他逃到远一些的有虞国(今河南虞县)。有虞氏是虞舜的后人,首领虞思看到少康很有出息,叫他在部落里担任管理膳食的官。看到少康为人可靠,不久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且把一块叫纶的地方交给他管理。
少康在自己的封地上废除了奴隶,鼓励生育,重视农业,发展生产,不到20年就把纶治理得十分富强。不久,逃到鬲(今山东德州)。父亲的部下靡找到了他,他们细心谋划了复国的大计。晚年的寒浞重蹈荒淫无度的覆辙,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政事,大臣们分崩离析,少康认为这时可以动手了。他先派大将女艾和儿子杼去灭戈,斩去寒浞和浇的羽翼,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久,又传来寒浞病死的消息,少康趁机发兵,直奔都城安邑。浇经过短暂的反抗,兵败被杀。
天下又回到了夏禹子孙的手里,这件事,历史上称为“少康复国”。
少康即位后励精图治,他治国有方,爱惜民力,发展生产,很快使夏国恢复了元气。各地诸侯也纷纷来朝,出现了兴旺发达的气象,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
少康61岁时去世。据说从他开始,夏朝学会了用高粱造酒。
夏桀
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桀即位之后,把国都迁到了太康住过的斟寻。这个桀天赋很高,就是不务正业。他只把聪明用在吃喝玩乐上。他很勇武,力气大得能把铜钩扳直,把鹿角折断,但他把劲头部用在游猎征战上。他当了夏王不久,就出兵去征讨有施氏(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小小的有施氏哪里抵挡得住夏王的大军,只好卑躬屈膝,请求投降。他们听说桀喜爱漂亮姑娘,就在国内挑选了一位叫妹喜的美女,献给桀。这妹喜生得本来就娇媚百态,再装饰上满身的珠玉珍宝,简直就像仙女下凡一般。桀见了妹喜,只觉得目眩神迷,魂灵都飞出了壳,二话没说,马上下令撤兵回国。
桀得了妹喜这个美女,把她看得像掌上明珠。他觉得原来的宫室太简陋了,就下令征调四方民夫要盖一座奢华无比的王宫。夏桀耗尽了民脂民膏,这宫殿总算造成了。巍峨的殿宇高得让人不敢仰视,好像快要倒下来似的,于是就起名叫“倾宫”。倾宫虽然不是用黄金白玉盖的,但里面有白玉雕的床榻,黄金做的器具,四处还装点着绫罗绸缎、珍珠宝贝,也算是金屋琼室了。
可是妹喜只是怀念自己的家乡、父母和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金屋琼室,在她看来不过是一个华贵的牢笼,所以她常常双眉紧蹙,面带愁容。为了讨取妹喜的一点儿欢颜,夏桀的“聪明才智”可有了用场。他见妹喜一听那叮叮咚咚的音乐声就心烦,便让宫女们搬来成匹的缯布,两人对扯,希望那“嘶啦嘶啦”的裂帛声能使妹喜开心。他见妹喜一看那长袖翩翩的舞姿就皱眉,就强令宫女和侏儒们跳些奇形怪状、不堪入目的舞蹈,希望让妹喜哈哈一笑。
这时有个掌记事兼天文,历法太守叫终古,他见夏桀这样荒淫奢侈,实在为夏朝的命运担心,就进宫边哭边劝道:“大王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就要亡了!”
夏桀听了嘿嘿一笑,道:“你说的是什么鬼话!我有天下,就好比天上有太阳一样。太阳能从天上消失吗?如果太阳能从天上消失,我也许会亡国的。”
这个大臣听了这种奇怪的道理,也不敢再多口罗嗦,出宫之后,带着家小就跑到商国去了。
说起商国,那是居住在黄河下游,早在夏朝中叶就开始兴盛起来的一个夷人部落。商人的始祖就是曾经在帝舜时期做过“司徒”的契。帝舜时期,商人还住在蕃(在今山东滕州市),契的孙子相土就迁到了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商人擅长畜牧,这时又发展了农业,农牧结合,国力立刻强盛起来。相土乘着太康失位,后羿、寒浞无暇东顾的机会,迅速扩大势力。上甲以后这一百来年,商国东征西伐,不断地壮大实力,虽然名义上还是夏的臣属,实际上已是严重威胁着夏朝的劲敌了。
可是昏庸的夏桀根本不把渐渐强盛起来的商国放在眼里,夏桀杀死了直言敢谏的关龙逄,别的大臣果然学乖了,正直的卷起舌头不哼不哈,一心想着升官发财的小人就拿出溜须拍马的本事,一面唱着赞歌,一面出些邪门歪道的主意,哄夏桀高兴。这样一来,夏朝的国势就越发不可收拾了。
夏桀这里是众叛亲离,东方的商国却在竭力收拢人心。此时商国的首领名叫汤。商汤见夏朝越来越不得人心,就打定了取而代之的主意。这人很有才能,也很有心机。他知道夏朝已经有了四百多年的天下,在诸国中还有不少党羽,所以不能轻举妄动,而要稳扎稳打,威德并用,逐步把诸国都拉过来或吞下去,最后再对付孤立无援的夏桀。
商汤首先打败了邻近的葛国,接着又征服了薛国、豕韦、顾国、昆吾。夏桀这时才着了慌,决定御驾亲征。可是夏桀享乐惯了,就是出征也不肯放弃享受,后宫美女、乐师舞伎、吃喝玩乐的东西恨不得全部带着,光准备这些就耽误了不少时间。另外,好马坚车先都让给了自己的随从宫女,战士们的器甲车马却是马马虎虎,弄得将士们也怒气满腹。夏军离开都城,东进到鸣条,商汤的大军早已杀到了。双方就在鸣条会战。夏桀的军队士气低落,刚一交锋,阵脚就动摇起来。商汤率领如狼似虎的大军直冲夏桀所在的中军。夏桀见势不妙,带着后宫美人就要撤。这一下,夏军便全线崩溃,不可收拾了。
夏桀带着少数残兵逃过了黄河,投奔一个叫三龙白(在今山东定陶东北)的小国。商汤步步进逼,又移兵征服了三龙白。夏桀在中原无处托身,只好往南逃窜。商汤兵分两路,一路南追夏桀,一路西取夏都斟寻。
夏桀身旁的卫士一边跑,一边溜,后面的追兵却是穷追不舍,夏桀一路上风声鹤唳,真的和丧家犬一样狼狈。等他选列南巢(在今安徽寿县东南)的时候,商汤看他已成了孤家寡人,而且身处蛮荒,不能再有什么作为了,这才停止追逐,只派了一部分士兵监视着他。
商汤的主力大军西进夏朝都城,毫不客气地把夏桀宫室中的美女珍宝、黄金美玉囊括一空,夏都的百姓,多数也成了商国的奴隶。
夏桀在南巢成了软禁的囚犯,没过几年,这个暴君就像只野狗一样,孤寂地病死在南巢。
历时四百多年的夏朝,终于被另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取代了。
商汤
商汤,即商武王,又作商汤、武汤,姓子,名履。因甲骨卜辞作唐、成、大乙,又称高祖乙。继其父癸而为商族领袖,夏之方伯。后联合诸侯推翻夏朝,被诸侯推为天子,建立商朝。13年后病卒。
桀即位时,夏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王畿以内的民众怨声载道,那些原来与夏氏结盟的部落也纷纷叛离。面对这样的情形,夏桀不但不修明政治,施恩于民,相反,却赋敛无度,竭尽民力物力,修筑宫室台榭,劳民伤财。
夏桀的残暴统治,也使王畿以内的民众更加离心离德。百姓指着太阳咒骂说:“时日曷丧?予汝偕亡。”
夏王朝有一个大夫叫关龙逄,他见终古劝谏桀无效,就手捧“皇图”来到倾宫求见桀。“皇图”也是古代王朝绘制有帝王祖先们功绩的图,给后代帝王们看,以便效法祖先们治理国家。
关龙逄对夏桀说:“古时君王爱民节用,因此立国长久。大王挥霍无度,乱杀无辜,这可是亡国的征兆啊!”夏桀听了暴跳如雷,立刻烧了皇图,杀了关龙逄。
这时,夏朝的商部落逐渐强大起来。
商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属东夷的一支。据《史记》记载,约在公元前21世纪,帝喾次妃简狄,洗浴时见到玄鸟堕下的蛋,吞食后怀孕,生子名契。这一传说反映简狄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属群婚状态,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简狄应该是商的始祖母。至契时,已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开始注重男性世系,所以奉契为商的始祖。
契与禹生在同一时代,曾助禹治水,被舜封于商,其活动区域大概在现在的河南、河北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商族自契至汤传14代,迁居8次,延续700年左右,相当于与夏并存的一个小国。
商汤
契的孙子相土发明了马车,把商民族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了海滨,加强了和海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契的第七代继承人王亥发明了牛车,开始了畜牧业,和各部落之间有了商贸往来,并以贝作为货币,活动范围已经达到黄河北岸。
王亥在一次与有易部落的首领的宴饮中发生冲突,被有易部落酋长绵臣当场杀死。王亥之子上甲微即位后,决心为父报仇,便联合方国大败有易部落,杀死绵臣。
上甲微的这次胜利,是商族发展史上一次不小的转折。商族从此开始过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其后世追祀先王时,都是由上甲微开始,商王用天干纪名,也从他而始,可见后世对他的崇敬。上甲微后又传7世,至汤。
到汤接任商部落首领时,不论从土地控制面积、经济、军事实力,还是从政治制度,都达到了与夏桀匹敌的程度。但要推翻夏桀的统治,还是力量不足。
这时,仲虺和伊尹来到了商汤的身边,使商汤如虎添翼,商部落迅速强大起来。
相传仲虺的祖先叫奚仲,是夏禹时候的车正,就是管理制造车子的长官。自奚仲以后,子孙都在夏王朝作官,为夏监制车子。到了仲虺时,他看见夏桀暴虐,人民怨恨,诸侯叛离,就从薛带了族人来到了商。
汤见到仲虺以后非常高兴,向仲虺请教了治国之道。仲虺根据当时天下的形势,分析了夏桀如此下去,必然会自取灭亡,人心所向是商。他鼓动商汤蓄集力量,先伐与商为敌的诸侯,翦除夏桀的势力,然后灭夏建商。汤很受启发,于是任命他为左相,参预国政。
被封为右相的伊尹相传是出生在伊水边(有说在今河南伊川),长大后流落到有莘氏(在河南开封县陈留镇)。有莘氏姓姒,是夏禹后裔建立的一个诸侯国。伊尹到有莘氏以后,在郊外耕种田地以自食。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想接近有莘国王获得重用,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他自愿沦为奴隶,来到了有莘国君身边当了一名厨子。不久有莘国君发现他很有才干,就升他为管理膳食的小头目。
商与有莘氏经常往来,伊尹见汤是一个有德行、有作为的人,就想去投奔商。这时,商汤要娶有莘氏的姑娘为妃。伊尹看见机会来到,就向有莘国君请求,愿作陪嫁跟随至商。有莘国君于是派伊尹为“媵臣”跟随有莘女嫁到商。
伊尹跟随有莘氏女来到商汤身边以后,仍然给汤作厨子,他利用每天侍俸汤进食的机会,分析天下的形势,数说夏桀的****,劝汤蓄积力量灭夏桀。汤发现伊尹的想法正合自己的主张,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就破格免去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为右相。
仲虺和伊尹两人给商汤出主意,要他先治理好内部,鼓励人民安心农耕、畜牧,打好经济基础,同时树立仁德的形象,以团结、吸纳各诸侯国到自己的一方来。
商汤的势力越来越大,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出兵伐夏,仲虺也同意,但伊尹力谏不可,他认为,出兵好比箭在弦上,非百发百中不可轻易拉动,否则,将会惹出大麻烦。他准备亲自去夏国住一段时间,观察夏的动静,然后再做决定。汤就准备了方物(土特产)、贡品,派伊尹为使臣去夏王都朝贡。
伊尹在夏王都一住三年,而夏桀整天只知饮酒作乐,把朝政弃之不理。伊尹将夏桀及王朝的情况观察清楚之后,回到了商,但他还是不同意立即出兵。说:“夏自禹建国以来,已经历400多年,夏王是天下尊崇的共主,虽桀暴虐无道,民有怨恨,但在诸侯中仍有威信,故不能很快伐桀,只有等待时机再行动。”商汤接受了伊尹的建议,继续做伐夏的准备。
这时,在夏王朝的众多诸侯国中,虽然叛离者很多,三心二意的也不少,但依然有一大批忠诚追随者,其中尤以东部的三国最具代表。
一个是豕韦(今河南滑县东),一个是顾(今山东鄄城东北),一个是昆吾(今河南濮阳境内)。这三个夏属国的势力都不小,他们所处的地区又与商较近。三个方国执意以商为敌,他们监视着商汤的活动,还经常向夏桀报告。汤和伊尹、仲虺决心除掉这三个夏桀的羽翼。就在准备进征豕韦时,夏桀得知汤还在继续征伐诸侯,扩大商的势力,派使臣至商召汤入朝。天子召见诸侯是经常的事,汤也没有拒绝就带领随从来到夏王都。然而,汤刚到,夏桀立即下令将他囚禁在夏台(也就是钧台,在今河南禹县,这里是夏王朝设立的监狱)。
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将汤囚禁起来以后,就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给夏桀,请求释放汤回商。
夏桀见了宝物眉开眼笑,就让汤回去了。商汤回去以后,又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和伊尹率领了军队,对豕韦展开进攻。汤率大兵压境,豕韦连求援都来不及,很快就被商军消灭。豕韦被灭,顾国势单,汤接着又挥师东进,乘胜也将顾国灭了。韦、顾二国的土地、财产、人民尽归商所有。
昆吾国自知商汤随后便会来攻打,便提前向夏桀报告,要求其增援,夏桀非常恼怒,下令起“九夷之师”,准备征商。汤本想率军去灭昆吾,然后征东夷,进而灭夏桀。伊尹阻止了汤:“东夷之民还服从桀的调遣,听夏的号令,此时去征伐不会取得胜利,灭夏时机尚未成熟,不如遣使向桀入贡请罪,臣服供职,以待机而动。”汤采纳了伊尹之谋,暂时收兵。备办了入贡方物,写了请罪称臣的奏章,派使臣带到夏王都,向夏桀请罪,同时贿赂其亲信的近臣,为自己说好话,夏桀果然转怒为喜,下令罢兵。此事不了了之。
夏桀出尔反尔,昆吾国的夏伯很是恼怒,又见商汤主动退兵,认为是怕了自己,居然不自量力地举兵攻商。结果夏伯被杀,昆吾国被纳入商的势力范围。
到了这时,伊尹仍然不主张出兵伐夏,他还在等待时机。伊尹为商汤出谋说:“今年本应向桀入贡,且先不入贡以观桀的动静。”汤用其谋不再向夏桀入贡。当夏桀得知商汤又灭了昆吾,而不再入贡,又下令调东夷的军队征伐商汤,但因桀反复无常,昆吾又是助桀为虐,与商为敌,东夷的首领们也看出夏桀不会长久,就不听调遣。伊尹看见九夷之师不起,灭夏的时机成熟了,就请汤率军伐桀。
汤和仲虺、伊尹率领由70辆战车和5000步卒组成的军队西进伐夏桀。夏桀调集了夏王朝军队,开出王都。****两军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之野相遇,展开大会战。此会战约于公元前17世纪。
会战前,汤发表誓师词,据说,这就是保存在《尚书》里面的《汤誓》(译文):“你们大家听我说,并不是我敢于以臣伐君,乃是由于夏王桀有许多罪恶,上帝命我去诛伐他。桀的罪在于他不顾我们稼穑之事,和他的一些奸谀臣子侵夺人民的农事生产成果。他们为了淫逸享乐,还聚敛诸侯的财物,供他们挥霍。害得夏朝的人都不得安居,天怒人怨。桀的罪如此之多,上帝命我征伐,我怕上帝惩罚我,不得不率领大家征伐他。大家辅助我征伐,如果上帝要惩罚,由我一人去领受,而我将给大家很大的赏赐。如果你们有不听我誓言的,我就要杀戮不赦,希望你们不要受罚。”
两军交战后,商军个个奋勇,人人当先,而夏军则士气低落,勉强抵挡一阵,便呼啦一下溃逃下去。
商汤战败了夏朝军队后,乘胜进军,没费多大气力便攻入夏都城,他在那里祭祀了天地,便带兵回到自己原来的驻地。
这时商的声威已达于四方,各地的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长们都纷纷携带方物、贡品来朝贺,表示臣服于汤。
汤对来朝贺的诸侯皆以礼相待,汤自己也只居于诸侯之位,表示谦逊。其后,他在各诸侯的拥戴下登上天子之位,宣告商王朝的成立。经过20年征伐战争,汤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影响达于上游,统治区域空前辽阔。
商汤在位17年,约100多岁去世。在他的17年天子生涯中,又继续向四方征伐,扩大了统治区域,各诸侯更加尊崇他了。但商汤对奴隶的统治非常残暴,制定了纣王制,如砍头、断足等酷刑,动不动就有数十、数百人被处死。
盘庚
大约在公元前1312年,商朝国都奄(今山东曲阜)一片怨怒之声,能走动的人都来到了街上,或窃窃私语,或高声议论。大家谈论的只有一个话题——迁都。
提出迁都的人是刚刚即位不久的盘庚,他是汤的第9代孙,商朝的第19个王。他为何以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把国都迁走呢?这里是有其深深的苦衷的。
商民族自来就有迁都的传统,立国之前八迁,立国之后又迁移了5次。据清代史学大家王国维称:“契居番,昭明迁砥石,又迁于商,相王东迁泰山之下,又迁于商丘,上甲微迁于殷,又迁至商丘,成汤又定居于亳。”立国之后,汤以下前9个王都居住在亳(今河南商丘附近),但自第10代仲丁起到盘庚前的第18王阳甲止的9个王朝,竟五次迁都,其中10王仲丁迁(今河南荥阳东北)12王河禀甲迁相(今河南内黄东南)13王祖乙迁邢(今河南温县东)14王祖辛迁庇(今山东郓城北)17王南庚迁奄。
在迁都之前,盘庚让人寻找新都的地址,几经筛选,最后确定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是最佳的建都位置。那里地势平坦宽广,远离经常泛滥的黄河,又有沫水临城可用。
盘庚知道,多年来的迁都已经让臣民们产生了怨恨,这次再提迁都,会招致反对,但他没有料到,举国上下几乎一口同声,一致反对迁都。
面对巨大的阻力,盘庚的决心并未动摇,他不怕费口舌,甚至亲自到街头巷尾,向人们宣讲迁都的好处。
后来倒是一些平民百姓愿意迁都,因为他们在旧都的土地被贵族们掠夺了,盼望迁都后能分得新土地。但贵族们多不赞成迁都。
盘庚对贵族臣子们开始时也比较客气,一次次告诉他们之所以迁到殷,是因为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灾害比较少些轻些,在这里建设都城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且迁都以后,一切从头做起,这样阶级矛盾就可以缓和一些。再就是迁都可以避开危险的反叛势力,都城比较安全,统治就可以稳定些。
有些人听了,乖乖准备去了,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依然反对迁都,相互联络,到处煽风点火,造谣惑众。
盘庚又对带头闹事的几个人处以极刑。这下,贵族们虽然不愿意,但嘴上再也没人反对了。
约公元前1316年,殷地城墙宫室基本完工,盘庚下令迁徙。“去吧!去探寻新的生活道路吧!我现在就带领你们迁移,在新的地方为你们建立永久的家园!”
在商王盘庚的威胁、利诱、劝诫下,数万商人赶着牛羊,驮着家产,携儿带女,从奄(今山东曲阜)迁移到殷。为了怕途中生乱,盘庚再次下令,“我警告你们,迁徙的计划是不会改变的!如果有人不服从命令,胡作非为,蒙骗欺诈,行为不轨,我就动用刑罚把他们杀掉,连他们的子孙也不留!”经过千辛万苦,盘庚总算将这些人从奄迁到了殷,但事情远还没有结束。
殷都新建,又力求节俭,各方面都很不完备,较之旧都相差很远,人们本来就有怨怒,这时再度爆发出来,殷都街巷怨声载道。而且,不少原来臣服于商王朝的诸侯、方国和部落酋长也不前来进贡朝贺。为了制止不满的言论,盘庚求助于上帝祖先,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还用龟甲进行占卜。盘庚告诫道:“你们不要贪图安乐享受,要勤奋地把从上帝那里得来的天命很好地建树起来。你们都要服从这灵验的占卜,我要加强观察和选取你们。如今我已向你们说清楚了我的意志,不论同意与否,你们都必须服从。”
盘庚的祭祀和告诫收到了安居于殷的效果,王都巩固,纷乱局面扭转,克服了商王朝统治的危机。
在商朝约600年的历史上,盘庚迁都至殷是一个转折点。从此,商朝一直到纣之灭的273年,再没有迁徙王都。它扭转了商中期一度出现的“九世之乱”的混乱的局面,加强了商王朝的统治,对发展社会生产起了推动作用。
经过盘庚的迁都、整治,衰弱的商王朝又开始复兴,这为他的侄儿武丁时集中力量征伐诸方国,振兴商王朝奠定了基础。盘庚在位28年死去,由他的弟弟小辛继王位。
武丁
武丁是盘庚的侄子、盘庚的小弟弟小乙的儿子。盘庚有两个弟弟,大的叫小辛,小的叫小乙。按照商朝的规矩,继承盘庚的是小辛,除非小辛死得早,才能轮得上小乙。所以小乙并没有做王的奢望,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武丁能够继承王位。
然而,事情就是这样巧,盘庚去世以后,他的大弟弟小辛继承了王位。过了三年,小辛就死了。这就轮到了武丁的父亲小乙。小乙在位10年,他死后,王位就传给了武丁。
武丁任用甘盘、傅说等人,在统治获得巩固的基础之上,利用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对其周围的方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
当时商的四周都有不服从商的小国,它们被称为方国。东边被称为夷方,这是住在东部地区古夷人部落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东北部一带。但古夷人又分为许多种,有“夷有九种”之说。商王朝建立后,“九夷”基本上臣服,未见有大的征伐。这与商族是出自古夷人部落有很大的关系。这里的人偶有反叛,规模也比较小。武丁对他们的政策也相对宽松。甲骨文的所有记载中,未发现一例把夷方俘虏用作牺牲进行活祭的。
武丁用兵的重点主要是西北方面的方、土方、鬼方和羌方。武丁曾多次亲自率兵征伐。甲骨文中有很多“王往伐方”的记载,足见战争激烈,规模较大。
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商王朝的势力在西、北、东、南急剧扩张,疆域达到史无前例的广大。《孟子》中说:“武丁朝诸侯,王天下,犹运之掌上。”武丁将商朝推向鼎盛,被后世誉为“圣贤之君”。但在继承权的问题上,出了乱子。
武丁娶妻60人,妇好最受宠幸。妇好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据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主持各种类型和名目的祭祀和占卜活动,利用神权为商王朝统治服务此外,妇好还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
妇好生子祖庚、祖甲。高宗武丁偏爱幼子祖甲,谁知祖甲生性耿直,认为弃长立约有违礼法,到平民百姓中生活去了。
武丁死后,太子祖庚继承王位。祖庚即位10年左右病死。祖甲这才回到都城继承王位。
然而,祖甲好礼,却不用心治国,他在位33年。****无度,对商朝内外加紧搜刮和奴役,使商朝西部方国部落不堪压榨,群起反抗,社会动荡,商朝自此走向没落。
商纣
纣,名受辛。因受、纣二字古音相同,又被称为纣。庙号帝辛。为商朝的第30位王。武丁的第7代孙。聪勇过人,喜酒色,好淫乐,残暴成性。约公元前1066年商为周武王所灭,纣****而死。
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商朝600年的天下,便是在他手里葬送的。据说,纣身材高大,长得特别漂亮也很聪明,对复杂的事情能很快做出判断。他的力气大得惊人,能够徒手跟猛兽格斗,能把铁钩拉直,把铁条拧成麻花。有一次,王宫的一根顶梁柱糟朽了,木匠要搭一个架子,把房梁顶住,然后换上新柱子。纣王说:“你们别麻烦了,把柱子拿来,我用手托着房梁,你们换上就可以了。”
古书中的这种描写可能有些夸张,但纣王即位之初,确实表现出超凡脱俗的英雄气概。大破东夷便是其绝佳的表现。
实际上,商王朝传到纣王父亲帝乙时,国力已经相当衰落了。以西方周为首的各诸侯、方伯不听命令,不进行朝贡的事情时有发生。帝乙为了缓和矛盾,不得不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周侯西伯昌,然后发兵攻打东部反叛的诸侯。但依然没有改善多少诸侯不朝的局面。到了晚年,他把都城迁到朝歌(今河南汲县),企图东山再起。然而不久,他便带着满腹遗憾离开了人间,把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留给了他的儿子纣。
几乎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纣王在开发东南地区方面是有贡献的,东夷与中原民族的大融合即是在这一时刻。
纣王本就是个骄傲自大的人,对东夷的胜利,使他更加骄横自负,由于他才思过人,所以任何臣下的谏言都听不进去他,他目空一切,认为天下已定,便开始贪图享受,恣意挥霍。
有苏国献来的妲己把纣王哄得团团转,纣王对她百依百顺。妲己喜欢观看歌舞,纣便命乐师延创作了靡靡之乐,怪诞之舞。妲己喜欢饮酒嬉闹,他就在宫中挖了一个大池子,里面注满了酒。他们把120天当成一夜,在宫中狂呼滥饮。喝到高兴处,无数男男女女脱光了衣服在肉林酒池边互相追逐嬉戏。多的时候甚至3000人趴在酒池边喝酒,然后赶着马车狂跑,有的骑在马上烧肉吃,有的用绳子拴住奴隶的脖子,把他们拖到酒池里淹死。
纣王荒淫无度,必然引起正直的王公大臣们的不满,这些人就为纣王出谋划策,想尽残酷的办法折磨、迫害反对他们的人,许多刑罚令人发指。
炮烙之法是商纣王发明使用的残酷刑法之一,就是用青铜铸造一根中间空的铜柱,把人绑在柱上,下面烧火,将人活活烙死。
诸侯梅伯多次劝谏纣不要任意对臣民施加重刑。纣杀了他以后,还将他醢了,即剁成肉酱后分赏给诸侯们吃。九侯(封地在今河北临潼)有一女儿长得很美,被纣得知选入宫去,因看不惯妲己的****而被纣杀死,并将九侯醢了分送诸侯。鄂侯(封地在今河南沁阳西北)为此而指责纣,被纣杀了以后制成干尸以示众。西伯姬昌(周文王)当时在商都,见两侯连遭杀害,甚是叹惜,只说了一句“太过分了”,不巧被崇侯虎听见,报告给纣王,纣王立即将其囚禁,准备杀死。周族的大臣们忙在莘国(今陕西合阳东南)选了有莘氏的一个美女,又选了些骏马和许多美玉、宝器、奇异玩物,通过费仲的手,向纣说情。纣见了有莘氏美女后,非常高兴地说:“此一物(指美女)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姬昌这才死里逃生,幸免于难。
姬昌回到自己的部族后,开始发展势力,做推翻商朝的准备。
纣王等人花天酒地,天下百姓怨声载道,正直的大臣们一规劝,纣王就暴跳如雷,轻则鞭打,重则杀头。
纣王的叔叔比干刚直不阿,眼见国势日危,心急如焚,幻想通过直谏使纣王警醒。一天,纣王正在宫里饮酒取乐,比干又到纣王面前强谏,请他以商朝天下为重,不要再胡闹下去了。纣王听了,心下已十分不快,但还不好马上发作,只得敷衍说:“叔父不必多虑,眼下商朝国运方隆,凭着我东征西讨,诸侯谁敢不服?那些小民自然更翻不了天。请叔父放心回去,有事改日再议。”比干不走,而且历数纣王过错,“大王若不改过归正,恐怕祖先艰难经营得来的商朝600年天下就要亡在你的手里了!”纣王闻言勃然大怒:“你几次三番危言耸听,扰乱人心,我念你身为长辈,不与你计较。不料你胆大妄为,竟敢辱骂起我来。你说我是暴君,难道你是圣人?听说圣人心有七窍,我今天倒要看看你是不是圣人?”说罢,喝令左右将比干推出,剖心而观。
箕子闻此噩耗,悲愤地要进宫面谏,却被纣王拒之于宫外,还命令将他罚为奴隶,囚禁起来。箕子十分伤心,在囚所作了一首名为《箕子操》的歌曲,边弹边唱,以抒发心中的痛苦和愤慨。后来,他担心会被纣王杀死、就披头散发,胡言乱语,装成疯子,迷惑了纣王,逃脱了杀身之祸。
比干惨死、箕子装疯之后,不少大臣怕祸及自己,纷纷逃跑,太师疵和少师强看着实在呆不下去了,也就拿了象征王权的祭器跑到了周国,投奔了周。在当时,没有了祭器是非常不吉利的大事件。
这时,周已具备了伐商的实力,而纣王还在与妲己醉生梦死。
大约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军攻商,一路过关斩将,于二月甲子日早晨到达距朝歌只有70里之遥的商郊牧野,庄严誓师。纣王闻讯,匆忙调集大军,开赴牧野,与武王对阵。纣王之师远远多于武王,但是因纣王暴虐已极,遗弃骨肉兄弟,任用奸人,残害百姓,纣王军队无心恋战,只盼望武王尽快打败纣王。双方一交战,纣军士兵就倒戈转向武王。武王乘势指挥军队冲入敌阵,纣军全线崩溃。
纣王逃回殷都,登上鹿台,用4000多块宝玉环绕周身,然后****。武王率大军进入朝歌,百姓们列队欢迎仁义之师。
武王对纣尸连射三箭,然后下车,用剑击之,再砍下纣的首级,悬于白旗上面示众。
从汤到纣,商王朝历17代30王至此灭亡。
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像当商纣王用炮烙滥施酷刑的时候,三公不约而同进朝劝谏,由于九侯、鄂侯触怒了纣王被杀,这时,位于西部的周王在悄然兴起。当周在发展势力,争取人心,以图取代商朝时,纣却在加重压榨、盘剥人民,“****不止”。西伯侯姬昌看到纣王已不可救药,没有进谏,免遭于难。但商纣王在崇侯虎的挑唆之下,怕周势力强盛,便把姬昌囚禁在里(河南汤阴县)。姬昌深沉老练,是个有心计的人,怨而不露,急而不躁。既然被囚,不能浪费大好时光,于是他研究起八卦来。他把伏羲氏画的八卦演成六十四卦,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哲理,增长了自己的学识。司马迁写《史记》时还称赞他“文王囚而演周易”。他还把伏羲氏所弹的五弦琴,变成七弦,作了《拘幽操》的琴曲。他在被囚期间自勤、自勉,不动声色,坐观时变。
周文王在位五十年,为灭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大体说来,在他的前四十年“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辛勤治国,增强实力,“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在他去世之前的第七年,他“受命”称王,实际上已拉开了灭殷的序幕,灭殷进入了战略准备阶段。《尚书大传》载:“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戎,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
虞(今山西平陆北)和芮(今陕西潼关西北)是殷的属国。两国发生了领土争端,本应找他们的共主殷调停,但却慕周文王的威名,“相予朝周”,请周文王加以裁断。二国君“乃入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所以,“断虞、芮之讼”既是周文王威望达到相当程度的一个标志,又是周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瓦解殷商并取得了明显优势的标志。
伐犬戎和密须,意在解除后顾之忧。当时周的中心在岐下,犬戎在它的北方,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南)在他的西方。文王要东进伐商,扫荡掣肘的小国,确为周到的考虑。
紧接着就是开辟通道。耆(亦作黎,今山西长冶西南)、于(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河南嵩县东北)都在商朝政治中心的西面,由北向南连成一线,构成了商王朝西面的藩篱。周文王在他最后的几年将它们一一翦灭,就彻底扫除了周东进的障碍。朝歌已被置于周的矛头之下。
在这种情势下,周文王把国都由岐迁至丰(今陕西户县东北),使指挥中心进入了更为方便的位置。周灭殷的准备工作至此已完全就序了。不幸,文王在这个时候去世了,灭殷的重任便落到了武王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