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失败是一种积蓄全集
14318900000100

第100章 强者须自立

自立,对于国家来说,是能否实现自主、自强的前提,是立国、强国的根本原则;对于个体来说,则是立身、立志的基础,是掌握生命自主权和生存自动权的关键。自立是自主的亲密朋友,只有勇于自立的人才会有充足的自信。

在美国,自力更生、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占较大比例。学生在学校里“打工”、维护环境卫生等,学校会支付一定报酬。而他们也不会以从事各种杂工为耻,都能尽职地做好。这些学生也因此养成了劳动习惯,增长了社会知识,还学会了某些技能,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学习费用。尽管有些学生父母很有钱,但他们也绝不依赖。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职业,用不上专业特长,宁可降格以求,大材小用,目的就是要自己挣钱独立生活。

“把巨额金钱留给孩子的父母最终将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枯萎。”一个世纪前,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这样断言。

美国一位知名富豪,为自己大学刚毕业的孩子举办毕业酒会时,举着一杯100美金的酒对众人说:“我今天真高兴,因为从现在起,我的孩子就可以落到地面,自己走他的路了。”

接着,这个富豪之子,只身到了纽约,租了一间小公寓,开始闯荡江湖。23岁的他,再不要父母的呵护,不要父母的资助,而是义无反顾地走自己的路,向着成功的阶梯攀登。

美国人这种强烈的自立意识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其价值,都应按其本人的意愿来作出选择。在现实社会中,它表现为对个人独立性、创造性、责任感和自尊心的尊重。在家庭中,孩子应受到与成人同样的尊重,成年后,他对自己的生活和前途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而对其结果,不论好坏都由自己负责。父母只能起“咨询”作用,不能为儿女安排他们的人生,而是要成年儿女自立门户,独立生活。

日本是个重教育的“学历社会”。对于进入大学的学生,学费、书费、生活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大学生们大都在业余时间打工,勤工俭学,来贴补自己的学习费用。“向父母要钱是件不光彩的事”。在日本,不少大学生都树立了这样的观念。他们认为,除必要的费用依靠家里提供外,应尽量自己解决读书的各种开销。男同学向家里要钱,更容易让同学看不起。即使是家境极好的学生,也耻于依靠父母的资助。

1992年,有三位经济学家对拥有15万元以上遗产的继承人的纳税记录做了调查,发现这些人中已停止工作的竟占20%。他们的结论是:很多有钱人不知不觉地就把他们的孩子搞垮了。

只会蜷伏在母亲翅膀下的雏鹰,绝不会成为搏击万里云天、俯视苍茫大地的雄鹰。青年人要勇于自强自立,不要依赖父母作为自己的保护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孩子过多的依附、仰赖,只能造就平庸孱弱、无所作为的凡夫俗子,而父母过分的温存、溺爱,只能消磨孩子的意志,磨平他们的锐气,养育娇嫩的花朵。

在中国,几千年来,青年人依赖父辈的传统观念很顽固,自主意识淡保人们崇尚门第出身,钦羡子承父业,自我创业的意识淡保而在当今社会,父母最应提供给后代的是“工具箱”,而不是万贯家产。对于青年人,确立不依赖父母长辈,一切靠自己独立创业的自立意识,才是明智的,若是一切都仰仗父母,做蜷伏在先辈羽翼下的小鸡,是最没出息的。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青年的自立意识在逐步提高。青年人开始意识到依赖父母并不光彩,而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样自立于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位大学生,毕业后走出家庭的呵护,告别了父母的绿荫,只身到深圳特区闯荡。为了求职,不知跑了多少家单位,也记不清写了多少封求职信,碰了多少次壁。她总结自己求职的体会说:“在这里找工作,你必须要具有‘五心’:坚强的信心、打持久战的耐心、没有工作时的开心、自得其乐的童心、遭人拒绝不伤心;还必须具有‘五劲’:缠劲、赖劲、说劲、玩命劲和执著劲。无论如何,你不能退缩,更不能够自暴自弃,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信赖、自我调节。在这里,没有谁会注意到那个靠在路旁树上,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的女孩。”

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勇于经历风霜雨雪的磨炼,才是我们这一代青年需要培养的良好品格。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只有勇于闯荡、自立自强,方可有所作为。

成才的道路在你脚下,一个有志于成才的人,就要自主自立、自强自信。强者从不会轻易地熄灭旺盛的理想之火,从不会草率地退出搏击的人生舞台。只要恪守理想之志,握住信念之犁,就一定能够开拓成才的金光大道。

成功箴言

成功始于觉醒。这个觉醒就是要确立自信自强意识,鞭策自己一定要成功。刚毅似铁的信念,贞如翠柏的情操,坚如磐石的意志,硬如松竹的骨气,是自信自强者特有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