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迈向成功的心理学全集
14319500000140

第140章 为不良情绪做疏导

情绪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生活中,如果出现消极的情绪,就会阻碍人们正常的生活。相反,情绪愉快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出信心十足,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们大多拥有丰富的情绪,需要很好的调节、控制或疏导,从而达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的目标,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作用,把消极情绪的阻力限制在最低程度。

因此,掌握一些常见的自我疏导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合理宣泄

人们有心理障碍,往往不愿向别人诉说,却把苦闷压抑在心底,致使心烦意乱,看到任何人不顺眼,做任何事都不顺意。久而久之,便会消沉抑郁,极大地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需要他们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愉快,即合理的宣泄。如将心中的烦恼,不痛快、伤心的事,向朋友或亲人倾诉,就可以借此释放不快。国外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欢乐,两个人分享,欢乐就变成了两个;一个痛苦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变成了半个。”

写作也不乏是一种较好的宣泄方式,一个人静悄悄地在自己的天地里用纸和笔倾诉着,不但可以缓和当时的情绪,还可以将这种情绪体验当做回忆和借鉴的财富。

另外,哭和喊叫也是一种释放积聚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的方式。所以,当我们忧愁、烦恼时,找一个适当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大喊一通,也未尝不可。

转移法

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头脑里就会出现一个较强的兴奋区。这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兴奋区,就可以抵消或冲淡这个较强的兴奋区。因而,我们可以把注意力从消极和焦虑转移到其他事物,以淡化或忘记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当我们处于苦闷、烦恼或发怒时,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有兴趣的活动中去。如去户外散散步,欣赏大自然美景;或者打一打球,做一些运动;或者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看看喜剧电影,幽默漫画;或与其他人聊聊天,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是逛逛街,买些自己喜欢的小玩意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以致忘却烦恼,排遣内心不快,使情绪逐步好转。

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在困难和逆境中,如果能有效进行自我激励,就能从不良情绪中振作起来。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名言、格言激励和约束自己。

如发怒时,想一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受到挫折,灰心丧气时,就多想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时,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理想进行激励,暗示自己要达到预定目标,就要能为常人之所不能为,使自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始终有积极兴奋的情绪相伴。

暗示法

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它与前面提到的激励法有些类似,都是在困难和逆境中,用信息刺激神经系统,产生兴奋,覆盖消极情绪,形成乐观愉快的心境。

但激励法重在对信息的理解,是一种精神动力;而暗示法重在对信息的“反复”。如遭遇考试紧张时,我们可以温和地反复对自己说“我很安静”,或者说“我能考好”等。这样通过自我安慰的暗示,增强了取胜的信心,自然就缓解了考试的高度紧张。另外,像平时面对一些目前没做过的事情,缺乏自信心,我们就可以在心里默念:“我能行!”“只要努力,一定能成功!”这样能促使自己取得成绩,树立自信,形成积极的情绪。

慎食法

饮食对不良情绪的调控和疏导,一直为人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大家都只知道科学合理饮食可以保证我们的生理健康,为我们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但我们却不知道不同的食物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的食品,草莓、洋葱头、菜花、菠菜、水果等就能适当放松紧张情绪。香蕉含有血清素,有助于在自卑或挫折面前产生成功意识;柠檬能使人在疲劳、颓废的情况下精力充沛,产生兴奋的情绪;虾、海蜇含有多种脂肪酸可以使我们克服思维涣散等不良情绪,保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

所以,花一些时间,多了解食品的特性,对我们疏导不良情绪,也是大有裨益的。

快乐情绪是身心活动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而不良的情绪、有害的心理因素,是引起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稳定、愉快等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机体的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正常活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良好的情绪还有利于提高记忆力、注意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透视

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如果情绪反应强度较大,容易变化,或郁郁寡欢,或闷闷不乐,或烦躁发怒等等,都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人们一定要学会控制和调节好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