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迈向成功的心理学全集
14319500000218

第218章 保持适度距离

美国心理专家、作家杜利奥曾说,没有什么比失去热情更使人觉得垂垂老矣。如果精神状态不佳,一切都将处于不佳状态,这就是“杜利奥定律”。

在心理学上,充满热情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心态,容易培养一种积极的正面情绪。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往往充满乐观和朝气,做起事来也更有劲头。

是的,我们对人要热情,但现实往往告诉我们,在对别人热情的同时,还要和别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对人热过头。

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内在的需要。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这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在卡耐基成功人际交往思想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

心理专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不只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的心理失去平衡。

冬天,天气冷得出奇,两只刺猬受不了这样的严寒,便相拥在一起想要取暖。可是,每只刺猬身上都长着尖锐的刺啊,只要一接近就会刺得彼此生疼,就只好远离对方。可是,分开待着太冷了,过不了一会儿,它们就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距离,既能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扎到。这就是有名的“刺猬理论”,用来比喻交往和处事中人与人的最佳距离。

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是一种微妙的关系。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与坏,是决定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呢?当你了解刺猬理论后,也许你心中就更有数了。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做到底”,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也是维系良好关系的一种做法。但是,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其实,要跟身边的人和谐相处,应该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也与其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自身和他人之间的相互嫉妒和紧张。事实上,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往往能给人“距离美”的感觉,这是人际交往的最理想状态。

老希尔顿先生为自己的旅馆王国立下过一条原则:最低的收费和最佳的服务。

他要求饭店的所有职员一定要做到和气为贵,顾客至上。不管是谁违反了这一规定,谁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平时的工作中,希尔顿先生总是和蔼可亲,他爱与员工们谈天,关心他们的生活,热心帮助解决员工的困难,所以,员工们与他的关系都很融洽。

和希尔顿先生聊天,就像是和一位长辈谈心,不用拘束,也不用担忧,因为他是把每个人都当做酒店的顾客来对待的。但在原则问题上,他是绝不含糊的。在工余时间,他从不要求管理人员到家做客,也从不接受他们的邀请。

一次,饭店一位经理与顾客发生了争执,居然还大吵了起来。希尔顿先生知道这件事后,立刻辞退了这位经理。虽然这位经理业务能力很强,为饭店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但是希尔顿并没有姑息他,而是严格地执行了规章。

希尔顿先生这种说一不二的性格,使得许多员工都认为他是一个特别严肃的人,所以都很尊重他。因此,他在酒店中的威望与日俱增。

正是这种保持适度距离的管理,使得希尔顿酒店的各项业务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试想,如果希尔顿一味跟下属保持亲近,那么其威信的力度就会减弱,因为下属对他没有了畏惧感和距离感。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

心理透视

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对方一个机会,让其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