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迈向成功的心理学全集
14319500000239

第239章 活在今天,而不是昨天和明天

如果你是为往事而悔恨、为未来的事情而担忧,那你就是在与乐观为敌,就是生活在不切实际的梦境之中。这是人的一生中最有害的两种情绪,它不会帮你改变过去与未来,却会使你陷入惰性与悲观的泥潭——失去现在!

我们的眼、手、整个的心灵和身体都生活在现在,也只能生活在现在,为什么要去一遍又一遍地回顾往事、忧虑未来呢?实际上,过去的事情不论多么值得流连或是多么需要悔恨,那只是毫无意义的心理反应,“过去”已经过去了,已经不存在了,而未来尚未到来,也是不存在的。人生就像爬山登高,爬在中途的时候,不必往下看,也不要过多地往上看。因为你不大可能看到顶峰,不大可能看得很远、很清楚,何必要为看不清楚的未来费神费力,分散注意力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清悔恨过去、忧虑未来和吸取教训、计划未来,这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虽然两者都是对过去与未来的关注,但前者的关注产生惰性和消极情绪,如心烦意乱、精神空虚、情绪消沉等,它们阻碍我们吸取教训和计划未来。因为一个人在情绪消极的时候,是什么事也做不好的,甚至连吃饭睡觉都不能正常。如果是吸取教训、计划未来,那是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你会决意改进,重新开始,并紧紧抓住现在的时机,毫不放松。“假如当初……”“将来如果……”这类的诡辩式的思维逻辑,只能把人引进死胡同!所以有位作家说:“一周之内有两天是绝不会使我烦恼的。对于这两天,我丝毫不会为之感到担忧和烦恼。这就是昨天与明天。”这真是高明的见解和积极的心态,丢掉“昨天与明天”这两个沉重的包袱,就会在人生的山坡上自信而快乐地攀登,就会紧紧地抓住眼前的石头、树根,奋力地攀登,就会把个人头上的一方天描绘得更美好!

你读过日本的《年历》这个故事吗?

一位叫工藤的先生收到了一张最中意的年历,有两张报纸那么大,上面印着从1990年到2001年共12年的日历。

“太棒了!可以用到21世纪的年历,这还是头一回看到呢!”工藤夹着卷成筒状的年历回到家。

夫人发愁地说:“这么大的年历往哪儿挂呢?”

房间的墙壁几乎全被家具挡住了,连孩子的房间也贴满了歌星的大照片。

“没法子,挂到卫生间的墙上吧。”

虽说不是理想的位置,倒是蛮合适的地方。打那以后有两个多月,工藤每天都观赏那张得意的年历。这么一来,他就经常在上厕所的时候想象一下通向21世纪的将来:儿子大学毕业的年份,女儿20岁的年份都显示出来了。儿子、女儿该办喜事的日子也能推算出来……“3年后的这个时候,怎么也得当上科长了,再过一年的这个月,可以改建住房了。”年已45岁的工藤,手指着年历,编织着希望,临了干脆用彩笔圈了下来。“改建费用借银行贷款的话,这个时候可以返还一半,从这儿开始准备养老的储蓄……”就这样,过了两个半月,工藤忽然变得寡言少语了。

工藤一向以工作迷自居,现在他连到公司上班也懒洋洋的,干什么都无精打采,整天长吁短叹的。显然是忧郁病的早期症状。“怎么变成这副样子了?”这天早晨,工藤抱着想辞去公司职务的念头,蹲在卫生间里,像往常一样端详着年历。从头到尾看下来,每个月份该有大事的地方,都用彩笔标着记号,详详细细地记录着12年的计划。退休的日期也在其内,自己的将来统统可以一眼看到底。

工藤若有所思,猛地站了起来,嚷道:“你这个祸根!”他一把撕下了那张年历。

这张年历早该撕掉!一个人每天都要盘算忧虑着未来的事情,还怎么能抓住今天,生活在现时中呢?细想起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就是现时,除了现在的时光,你无法再生活在过去,也无法生活在未来。过去的一去不复返了,而未来在到来之前并不存在,在到来之时也只不过是那个时候的“现在”。可以肯定,在未来到来之前,你是绝无可能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何苦要悔恨过去、忧虑未来而反倒放弃现在呢?

假如过去有什么过错,那就承认,吸取教训,也不必悔恨不已,搞得自己灰溜溜的,抬不起头来。而在承认过错、面对现实的问题上,最好来点幽默感,用爱默生的话说:“每一天过完了,也就过去了。你已经做了你所能做的一切。其中会不知不觉地混进某些错误和愚蠢的言行,尽快地忘掉它们吧!明天是新的一天,让我们愉快、宁静,以高昂的情绪开始新的一天吧!这样,你过去的蠢事也就无法拖累你了。”

拖累我们,使我们抓不住今天的另一条绳索就是一切都指望未来的心理。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总是要求人们为将来牺牲现在。按照这种逻辑,采取这种态度生活,那就意味着没有现在,只有未来,不仅要避免目前的享受,而且要永远回避幸福——因为我们所指望的将来的那一天一旦到来,也就成为那时的现在;而在那时的现在又要为那时的将来做准备。如此明日复明日,今天为将来,幸福岂不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即吗?

当然,寄希望于未来,如果作为学习和工作上的奋斗目标,期望生活改善,事业有成,这并不错。人应该生活在希望中,以此来促使自己从消沉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但其实质仍是为了抓住现在的时光去做脚踏实地的努力,而不是回避现实去空想未来多么美好。你可能会觉得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发生一个奇迹的转变,让你万事如意,获得幸福。你一旦完成某一项具体业绩——毕业、结婚、生孩子、晋升、出名、成家等等,生活将会真正开始。如果这样想,能使你奋发有为,这当然不错。然而,当那一天真的到来时,却往往是平淡无奇的,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激动一时之后,又会面临新的矛盾和难题。这种把未来理想化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幻想。所以我们应该生活在现时和希望中,而不能生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中。如果让未来复未来,可望而不可即的做法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循环和固定的生活方式,那就要改变这种病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因为它让你放弃了现在。

高尔基指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是不等人的。每每回首,你都会意识到一个无情的伴侣无时无刻不紧紧跟随着你——你的死亡。对这位无法摆脱的伴侣,你无须惧怕,因为死亡并非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因为正是死亡的黑暗背景衬托出了生命的光彩。试想,如果生命是无限的,我们还会觉得她无比可贵吗?如果明天是无限的,我们何必要抓紧今天,珍惜现时呢?生命如此短暂,死亡的阴影总是无时不现,你我还可以活多久呢?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恐惧,应当利用它来帮助我们扪心自问,做出选择:“我可以不抓紧自己想做的事吗?”“我应该按照别人的意志去度过自己的一生吗?”“幸运的机遇和生活的欢乐会自天而降吗?”“拖延时间,坐等将来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吗?”……对这些问题,你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一般来说,10岁以前,我们过日子是用年来计算的,每每盼望过年,既能穿新的、吃好的,点灯笼放炮,又有压岁钱;20岁左右,我们大都懂得用月来计算时间了,常常期待早春二月、仲夏七月的到来,假日是学生们的天堂;工作以后,30岁左右,我们才知道用天来计算,因为一天不上班干活儿,就会减少一天的收入和收获。生命的价值全凭每一天的辛勤工作积聚而成,一点儿不含糊;如果你很珍惜时间,或是进入中年,就会懂得以小时来计算时间了。

我们不妨再来算一笔账。人生不过七八十年。一日三餐、一夜睡眠,至少要占去1/3,如果再除去啊呀学语的孩提时代和蹒跚踱步的老迈时光,以及亲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事宜和个人看病、等车、闲逛等等消磨掉的时间,真正用于学习、工作和文娱活动的时间会剩下多少呢?屈指可数,相当有限。

珍惜时间、讲求效率与心态积极、执著追求成正比,互相促进。每个人的一生就是由每一天构成的。今天,这平常的一天,既不平淡,也不简单,更不是无数。我们如果每天砌一堵墙,就能建起一座摩天大楼;如果每天行一里路,就能像哥伦布一样环绕地球;如果每天撒一粒种子,就能使百花满园,树木成行;如果每天读一点书,就会成为满腹经纶的专家学者;如果每天都与他人交流,就能摆脱孤独与寂寞,并见多识广。

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在世界上逗留的时间是如此短暂,振作起来,行动起来!抓住今天,关闭昨天和明天的大门,百般珍惜、充分利用今天的时光。如果你旅游到某个城市的时候,突然发现照相机不知怎么丢失了!你当然应该寻找,报案,尽到了应尽的努力,就不要坐等,不要愁眉苦脸,不要把这宝贵的一天,难得的时机浪费在由于遭受损失而引起的懊丧之中。学会在现时中快乐地生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个人就能把可能被毁弃的一天,变成有所收益的一天,“现在”永远是行动的时候!

心理透视

我们要生活在今天,就要抓住今天,因为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只有今天才是你拥有可用的现金!我们只有这样做,才算是选择了一种自由的、充实的、愉快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抓住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效率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