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迈向成功的心理学全集
14319500000268

第268章 厚道是一种美德

中国人经常说:“厚德载物”,“为人厚道。”厚道是一种美德,“处世无奇但率直,传家有道唯存真”,厚道不是软弱畏缩,而是一种默默的克制,一种无声的等待,一种严格的自律;厚道是向善的通道,它来源于人类理性和博爱的情感,来源于知识的充实和道德的修养。厚道的内涵很丰富。

刘翠霞是评剧“四大流派”之一的刘派创始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名噪津门。一次,她在后台刚化好妆,正要去穿戏衣,被一位美工搬布景时不小心给撞倒。她二话没说,赶忙去补妆。散戏后,她到处找那个美工,有人告诉她那个美工吓跑了。她听了非常着急,立马吩咐人去找。找回后,她扶起跪在自己面前的美工,和颜悦色地说:“我找你回来,是向你道歉,是我未留心,碍了你搬布景的道。”美工听了十分感动,当天刘翠霞还掏钱陪美工吃了一顿饭为他压惊。在大多数人眼里,名角被普通的美工撞倒,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然而,刘翠霞宽容、不刻薄,她非但没出口伤人,反而诚恳地给人赔礼道歉。因为她的厚道,避免了尴尬场面的出现,避免了难以预料的后果发生。

可见,厚道之人,是待人诚恳、做事诚实、能宽容、不刻薄之人。要让世界成为充满爱心的世界,让世界成为和谐的世界,就少不了厚道人。曾经有人这样论述厚道的人:

“一个厚道的人不是不分是非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分了是非给予改正机会的人;一个厚道的人不是揭疤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只在乎现在和将来不问过去的人;一个厚道的人不是满嘴仁义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仁义只见于行为的人;一个厚道的人不是不在乎诬陷漫骂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从不漫骂和诬陷别人的人;一个厚道的人不是捕风捉影想象为生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用心眼看世界的人;个厚道的人不是巧言辞令自以为得计的人,一个厚道的人是中正仁和率直真诚的人。”

这样的评价的确揭示了厚道的真正含义。契诃夫就曾经说过:“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而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在这里,“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都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这就叫做“厚道”。厚道不是方法,而是人的一种品德与修养。

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也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流,宁可憨,而不巧。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到达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厚道于人于己于社会的作用是极大的。厚道,好似一种润滑剂,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让人与人之间平添一份可贵的温馨。厚道,也是打造理性社会、秩序社会、诚信社会的道德基础。

厚道之人,往往是低调内敛之人。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其实,如此低调厚道,绝对不会抵消将军的英雄形象。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厚道何以为人们称颂,何以成为人们存世立身的要义的答案。

所以,有人把厚道的人比作西湖,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淡相宜。该浓时,就浓得轰轰烈烈,全身心地干事业,闯天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淡时,就淡得心如止水,沉稳恬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确,厚道之人,或许没有靠一点滑头、使用一些噱头得意于一时的幸运,但他们始终保持人格的尊严,一如山中的清泉,以其清纯的本色而为人称道。

所以,名人志士对于厚道之人多青睐有加,鲁迅先生真切地愿“引以为朋友”。陶行知先生对老实人之“傻”堂堂正正地吟道:“唯有傻瓜,能救中国!”然而,曾几何时,厚道被一些人讥为过时,并与“无能”画上了等号。更有甚者,以为搞市场经济了,就得靠投机钻营,就得靠尔虞我诈。或许,刁钻之人、油滑之人,一时可以得计,但绝不可能长久,这是历史的必然,厚道者得道,自古其然。

心理透视

厚道不是软弱畏缩,而是一种默默的克制,一种无声的等待,一种严格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