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14385200000031

第31章 保身六法(2)

在当时,五百万两已经够筹建一支新式的水师了。可见数目之巨,也可见曾国藩敛财的本领!这说明他这种人要是想谋私利,那根本不是没机会、没可能的,所以当时官场腐败,有这种能力的官员又多,从上到下,比比皆是,所以赵烈文说,满清灭亡在即,因为这种情况已是“抽心一烂”!

幸好,曾国藩是个例外,他有这种能力,却不是为了私利。原来,他早在安庆之战之后就预见到了湘军必将攻克南京的趋势,也预见到了湘军建此奇功之后将名震天下、军震天下的局面,更预见到了自己作为湘军领袖必将因此而功高盖主的趋势。所以他早在数年之前看到了这一切,就已经在想解决之道。他的解决之道,在推功让人之外,更具实际意义的一步,就是主动裁撤湘军,而这五百万两巨资,就是他的裁军费用。

没有钱,辛苦战斗多年的湘军弟兄哪肯回乡?没有钱,湘军这支虎狼之师哪肯乖乖就范?事实上就算有了钱,大家还是想不通。最想不通的一些人就是以曾国荃为代表的湘军中最能打、最核心的一群骨干。

奈何曾国藩主意已定,一打完仗,立刻上表朝廷,主动提出裁军。而且,一提出裁军就立刻行动,毫不拖延,甚至还不要朝廷出一分钱,连裁军费用都自行解决,弄得猜忌、提防曾国藩的慈禧太后都不好意思,直夸曾国藩才是有史以来的大忠臣。

想想也是,清政府的正规军,也就是绿营与八旗,在太平军面前几乎无还手之力,可见太平军战斗力之强!而战斗力如此之强的太平军最后也败在湘军手里,可见湘军战斗力之强!现在太平军败了,绿营和八旗面对的就是比太平军战斗力还强的湘军,这让以慈禧为首的满清贵族怎么能安心呢?

现在好了,曾国藩主动裁军,湘军就不再构成威胁。对慈禧来说,对满清贵族来说,还有什么事比这更让人踏实的呢?

慈禧踏实了,可曾国藩手下的湘军将领们个个愤愤不平。最不平的当然是曾国荃,可他想不到,更让他不平甚至是让他憋屈到愤懑的事儿还在后面。

这就是曾国藩保身之法的第三招:劝弟辞官。

湘军虽然是裁掉了大半,但并未完全解散,湘军中这些能征惯战的战将还在,这些人登高一呼,随时可以招唤旧部,简直就是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湘军的将领,除了一个彭玉麟,奇男子,大丈夫,品行之高洁特别让人放心,其他像鲍超、曾国荃这些,个个都如狼似虎。尤其是曾国荃,他的手下是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核心主力,结果就是他的人马最先被他大哥裁掉了。曾国荃打下南京后以为立了不世之功,可问题是树大招风,紧接着所有的矛盾也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朝廷里有御史弹劾他攻破南京后烧杀劫掠,抢尽了南京城里的金银珠宝,而且全部私吞了,一样也没交公。另外攻城之时还放走了太平天国的幼主,即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甚至还说被他抓住的李秀成也是假的,是他自己弄来的冒牌货。不仅如此,朝廷还下令要查他历年来的账目,要针对湘军搞一次大规模的财务审计。

为此,曾国荃简直要气疯了。当时湘军众将领想搞一场黄桥兵变,拥立曾国藩造反,曾国荃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策划者。可是曾国藩天生就是一个长不出反骨来的人,他以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化解了一场黄袍加身。接下来却对弟弟曾国荃提出了一个让曾国荃怎么也想不到、怎么也难以接受的要求——你主动辞官,回老家休养去!

曾国荃再横再蛮,一生也唯大哥马首是瞻,到这个地步,在大哥苦口婆心反复劝导下,终于答应以休养身体为名辞官回乡。据说,曾国荃回乡之前过生日,曾国藩以当时文坛盟主的身份熬夜写了几十首诗给弟弟庆生,曾国荃读后只是放声大哭而已。

当然,有人可能会奇怪,曾国藩要求曾国荃辞官回乡,他为什么不自己辞官回乡呢?这样不是更可以远身避祸吗?

其实,曾国藩也不是没这么想过。但他手下的智囊赵烈文劝他万万不可,赵烈文说你不想造反,所以裁军、让功表明心迹,这都没错,但你做过了头,要是把所有的权力都让出来,你反而危险了。到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想怎么收拾你都行,你连一点回手的余力都没有。况且,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死了这么多人,你曾家兄弟回乡隐居,仇家会放得过你吗?所以,军要裁,官还要做!

听了赵烈文的话,曾国藩醍醐灌顶。所以他虽然裁了湘军,却保留了李鸿章的淮军不动,因为淮自湘出,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后援。再加上李鸿章与自己的师生关系,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也不愁没法延续下去。所以曾国藩让弟弟辞官,自己却依旧坚守自己两江总督的位置不动。

除了让功、裁军、劝弟辞官,曾国藩还是个表演大师,他的保身之法的第四招就是一出双簧戏,叫:曾左不和。

这一点我们在上部讲他识人、用人的智慧时就专门展开分析过。在湘军大功告成之后,在朝廷对湘军充满狐疑并开始调兵监视、防范的时候,湘军高层突然发生了巨大的矛盾。

作为浙江巡抚的左宗棠突然自揭湘军的家短,给朝廷上奏折说曾国藩谎报军情。曾国藩在报战功时曾说太平天国的幼主洪天贵福在南京城破之时被烧死了,左宗棠说这完全是撒谎,因为洪天贵福在曾国荃眼皮子底下逃走了,并指出曾氏兄弟放跑了洪天贵福,就是大失职。

曾国藩为此大为恼怒,反唇相讥,说你攻杭州的时候放跑的人有十万之众,你这时候有什么脸来说我呢?

两个人这一架你来我往地互掐起来,吵得好不热闹,一直吵到慈禧那儿。慈禧一看,好啊!你们吵得好啊!湘军两大主帅掐成这样,最好不过!据此,朝廷认为湘军内部分裂,曾国藩已不足虑。

事实上,我们前此重点分析过,曾国藩、左宗棠都是一代大儒,都是有大学问、大境界的人,至于吵成这种泼皮无赖相吗?况且,有史料记载曾、左后来互相攻击对方的上表在公文上传之前,都曾秘密地送交对方看过,这明显就是演戏,是演给慈禧看——你看,我们自己都斗成了这样,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曾国藩第五个保身之法,是学郭子仪开府以明心志,但比郭子仪用得还漂亮。他这个自明心志的法宝,就是他著名的《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的家书不像很多名人的书信,是在死后才刊印出版的,曾国藩在生前就把他的《曾国藩家书》刻板刊印了出来。

曾国藩为什么要急着刊刻他的家书呢?

因为他的家书中主要的内容就是儒家知识分子忠孝仁义、修齐治平的思想与抱负,这些东西是最能表现他的忠心的。这东西印出来,让天下人尽知,他的忠心不就昭如日月了吗?这么忠心耿耿的曾国藩怎么还会造反呢?而且这种自明心志的方法还很文雅很自然,远不像郭子仪开府明志那样搞得那么炫!那么让人匪夷所思!

曾国藩保身之法第六招,也是最有实效、最富智慧的一招,就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认真真、埋头工作。

曾国藩裁撤湘军、劝弟辞官之后,不管朝廷上的猜忌,也不管社会上的非议,坐镇南京两江总督府,立刻开始努力细致地狠抓具体工作。从南京城的战后重建,到江南官场的反腐整治,从重开江南贡院的科举考试,到全力支持培养留学生计划、扩建江南制造局、加快洋务运动的步伐,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你说,这种只顾埋头做事的人,还能让人不放心吗?

所以他在跟朋友的信里说:“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祓不祥。”(《曾国藩全集·书札》)

他这样一幅懵懂到大智若愚的样子,谁还会再提防着他呢?

所以垂帘听政的慈禧终于像唐代的肃宗、代宗、德宗一样,对功高盖主的曾国藩彻底放下了心来。慈禧多次称赞曾国藩才是不二的忠臣,后来不停地给他加官进爵,甚至把他从两江总督的任上调到皇城根前来做直隶总督,倚重之情,全不见了当初的猜疑之意。

曾国藩曾经在家训里教育子弟说:“于毁誉祸福置之度外,此是根本第一层功夫。此处有定力,到处皆坦途矣。”(《曾国藩全集·家书》)

说实话,他这句“于毁誉祸福置之度外”委实有点空,“此处有定力”才是关键,这是说在“毁誉祸福”上要有大智慧,而此种大智慧就是他的保身之法,就是他的以柔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