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二次元秦时明月之参商错
14432400000012

第12章 往昔峥嵘

绛灵气呼呼的,一宿没睡好。天色刚泛白就起床了。心里还在置气,便没有拿宴辞准备的行李马匹,在驿馆马棚随便牵了几匹马绑在一起,就上路了。

出了城门,径直向东,一轮红日正好跃至地平线上。宴辞牵了几匹马横在道路中央,影子被日光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绛灵脚边。

“干什么!”绛灵没好气地吼道。

宴辞指了指身后,说话还是像平时那样温吞:“你应该换用这些马。”

绛灵不以为然:“凭什么听你的?我来时骑的是驿馆的马,一样没耽搁行程。”

“驿馆的马脚程是不错,却不适合此行。你此番经过战场,不比来时轻便。若是寻常马,听到鼓声难免惊慌失蹄,随行的须是驯服的战马。”

又来了!他的行事总是这么滴水不漏,令人无处回绝。绛灵恼火地瞪了宴辞一眼,一把扯过马缰。讨厌他,讨厌每次自己已经决定不理他了,他却又给出一个新的理由接纳他。

“还在为昨日的事生气吗?”宴辞在她身后说道。绛灵不理会。“好吧,是我妄言了。我道歉。”

“只是胡说八道?呵……”绛灵认为没有听下去的必要,上马准备离开。

“等一下!”宴辞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些传言并非空穴来风。请让我把话说完。”没等绛灵回应,他便抢先说道:

“允儿是四岁那年被接来首钟的,在此之前她一直跟随母亲生活在赵国。允儿的母亲赵氏乃赵国人,曾在师父座下学艺,但学成归国后再无踏入齐境。女子于归,出入随夫,是礼法也,不可废止。如果她与允儿父亲有婚约,为何还会离开齐国?师父几十年如一日地记录起居,至今已一个甲子有余。大到邻国征战,小到徒儿拌嘴,事无巨细皆有存档。但之前的记录里,并没有一笔提到孙女。这不是很奇怪吗?允儿既是姜家后人,为什么直到赵国亡国之后才回到齐国?还有,允儿的占星境界……”

绛灵听不下去了,猛地打断他;“你怎么会突然在意起这些?允儿出身如何与你何干?”

宴辞迟疑了一下,说道:“有一件事没说。我这次回宴家,也开始慢慢接手家主职务。因为已过弱冠之年,继母张罗着给我定一门亲事。考虑的恰恰是……”

“允儿?”绛灵惊叫道:“子牙大人!她和你整整相差十四岁啊!”

宴辞涨红了脸,尴尬地揉了一下鼻子:“我也知道不可能。我对小师姐只有敬重罢了。我继母,她出身田家,算是朝廷八门以内的亲戚了,政治敏感度一向很强。她说朝廷正刻意笼络姜家,他们的上升空间很大。而姜家长期在野,要想在朝廷站稳脚跟,必需联络旧贵族势力。在齐国,贵族大家互相联姻很正常。我父亲默许了,继母便写了八字投了拜帖。不知道为何,师父也没有明确拒绝,我没办法……”

“所以,你就试图在允儿的血统方面做文章?有没有考虑到,传播这种流言会对她造成什么伤害?”绛灵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对他怒目而视。

“当然考虑到了。所以我先找你说嘛。”宴辞笑了,脸色恢复正常。

“呃……”没料到他是这种反应,绛灵措手不及。本来准备好好批判一番的。

“有些问题不提出来是不能解决的。这些疑惑在我读书时就埋在心里,却不能直接问师父。你反应这么大,想必知晓答案。如果能顺带帮我解决眼前难题,不胜感激。”

这时候,早霞已渐渐散去,阳光炽热,路边野蒿叶子上的露珠已被晞干。绛灵盘腿坐在马背上,摘了片叶子在手心一下一下地划,仔仔细细地思量着。

不多时,绛灵露出笑容:“放心好了,你绝对不可能娶允儿。”

“为什么?”

绛灵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提了一个问题:“宴辞,你当初上首钟山,有没有事先了解一下我们部族之间的关系?”

“当然有。”宴辞信心满满地答道:“首钟山是占星师姜氏一族世代居住的地方,其中青崖一带家主管理,日常采药、育人为业。绛家庄位于山麓,是姜氏旁支族裔定居地,多数人以打猎种田为主业。沿海瀛洲人民皆姓游,打渔为业。”

“那你可说,游氏一族与姜家是什么关系?”

“这个……”宴辞说不清了,他只知道绛氏家族是姜家的旁支,两方多互相来往。可瀛洲……却似单方面隔绝了一般。允儿常常去海边,这一点宴辞清楚,但他从来没有见过姓游的人上山。细想之下,宴辞不由心惊,游氏那边确是由允儿单方面联系着。

“发现了吧。”绛灵看到宴辞表情变换,知道他察觉到了。

“我好像听说过相关的事情,但从来没有把它们联系到一起……”宴辞额头上迸出汗珠,“三年前秦国破赵,难民数十万入境,齐王为管理之故,诏令入境人士皆改姓为游……瀛洲那些人,是赵国流民?”

“是的。”

“他们都是允儿带来的?”

“这倒不是。允儿那时候才四岁嘛。允儿的母亲赵氏是将门之后,眼光敏锐,行事果决。长平之战后,秦国坑杀数十万降卒,她算出了败亡的命运,及时带领邯郸民众撤出,避免了屠城惨剧。赵氏无兵马护持,带领十万老幼妇孺,辗转数千里,完美避开秦国行军路线,这等算计,不知阁下能否达到?”

“当然不能。”宴辞羞愧地回答。预测未来走向是五阶玉衡的能力,宴辞还停在三阶天玑的境界。

“如果女孩子能力比你强,你还要人家出入随你么?要是人家不同意,你怎么办?”

“啊?怎么办?”冷不丁接到个这样的问题,宴辞张口结舌。

“亏你多吃了五年饭,居然还不如我看得清。”绛灵道,“礼法束人,情义束心。”

宴辞低头,把这句话在手心里写了一遍,会心一笑。问道:“那赵氏带着允儿,回到齐国,然后呢?”

绛灵难过地摇摇头,说:“你当是哪个赵?是赵括的赵,那个误了赵国的年轻将领。长平之战后,她们全家由老将赵奢带领,在城门以死谢罪。赵氏苟延残喘了几日,是为了给自己的人民开拓一条生路。她行至边境线,看到齐国接应的军队,就在民众面前表明自己的身份,历数自家十条罪状,自刎……谢罪……”

“没有……必要……”宴辞喃喃地说,“人民不会怪罪她的……”

绛灵丢掉叶子,用手拭去眼眶里的泪水。

“允儿……”宴辞忽然想到:“允儿当时也在,对不对?”一想到四岁的孩子将要面对这些,宴辞心中痛如刀割。

“允儿,不记得了……赵氏似乎是施了一个法术,把她四年以来的记忆抹去了。”绛灵露出一个带着泪光的微笑,“还算好,不是吗?就是……她不记得自己的母亲了……”

对游氏遗民而言,允儿是他们的恩人之女,虽然不是皇室血脉,却胜似公主。绛灵偶尔也因为隼奕对允儿太上心而心生醋意,但也只能表示理解。

“我明白你的意思是什么了!”宴辞豁然开朗:“五年前秦国灭韩,荀夫子接故徒友人张良入儒家避难。那位子房先生上书齐王,打通了上下关节,引韩国难民入鲁境。但是此人智量宏大引起小人顾忌,被谗言所累不能入朝为仕。所以,允儿这种遗民领袖般的人物,朝廷定会尽力拉拢。我这种小门小户,根本没有机会……”

宴辞意识到,允儿不是姜家的人,不会占星术又怎样?她附带的价值比本身还要高呢。怪不得师父不让她出山,允儿年龄尚幼,不能准确运用自身能力。怀璧其罪,一旦沦为政治傀儡,再想翻身就难了。他兀自想着,忽略了旁边绛灵正在滔滔不绝:

“……说到儒家,我以前是允儿的陪读,没少跟着去圣贤庄听讲学呢。儒家那群人倒也不笨,却是一群死心眼。明知其不可,还偏要为之。允儿披着阴阳家的外衣,却有儒家的里子,没见过世间真正的恶,心性过于天真。如果以他们那种教条处事,不吃亏才怪。”

宴辞听了这套说辞突然回过神来,笑了:“岂有其理!儒家书籍我也粗浅阅过,哪有你说的那般不堪。更何况,”宴辞正色道:“天赋也不能代表一切。小师姐的聪明,胜在心思玲珑。知道吗,我最后一次见她时,她藏在马车上被我发现了。当时我只是多看了两眼玄枵海睛,她就猜到了被找到与之相关。次日玄枵海睛就被留在首钟了。”

“我没说她天赋如何啊,对此介怀的只有你一个罢了。”绛灵从来不放过每一个回呛的机会。她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腿,在马上骑稳。说:“我滴祖宗!要在大中午赶路了!竟然不知不觉说了这么久……有水袋吗?”

“这儿。把行李都带上吧。”宴辞递上一个大包,这次没收到白眼。又追问了一句:“师父没有嘱咐人寻找小师姐?”

“派了一大票人呢。就连我临走前,他都塞了一个追踪罗盘,让我一路留意呢。”绛灵拿出一个小巧的青铜罗盘,托在掌心让宴辞查看。只见罗盘指针上镶着一块细小的蓝宝石,它来自和玄枵海睛一块母石。

宴辞点点头,没话找话:“你觉得允儿会到哪里?不会被人牙子拐走了吧?”

宴辞只是当玩笑话说的,根本没当真。谁知绛灵忧心忡忡地接着说道:

“被人牙子拐走了是小事,还不是最糟糕的。现在我只求祖宗保佑,她可千万不要被卷进战场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