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编临床护理1000问
14442000000013

第13章 急诊科护理(1)

24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组成有哪几部分?

答: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包括:①院前急救中心(站);②医院急诊科(室);③急诊强化医疗监护病房(EICU)。它们既有各自独立的职责和任务,又互相紧密联系,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急救网。

244.院前救护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以生命支持治疗为主,先救命后治病;②立即使病人脱离危险区,先复苏、止血,后固定包扎,先重伤后轻伤;③抢救中敏捷果断,争分夺秒,就地取材;④妥善保留离断肢体或器官;⑤加强转运途中持续抢救措施,并详细记录;⑥及时通知转送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245.现场急救的标记有哪些?

答:即伤情分类卡。①红色:病情严重,危及生命者;②黄色:病情严重但短时间内尚无生命危险者;③绿色:受伤较轻,可行走者;④黑色:死亡者。

246.急诊病人按病情如何分诊?

答:①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平稳,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如心脏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反复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的创伤、大面积烧伤等;②急重症: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恶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如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然剧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等;③亚紧急:一般急诊,病人生命体征尚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如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等;④非紧急:可等候,也可到门诊诊治,如轻中度发热、皮疹、表皮擦伤等。

247.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答:①极度的紧张;②高度的恐惧;③心理应激障碍;④强烈的求生欲望;⑤濒死感。

248.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①心音与大动脉搏动消失;②意识突然丧失;③呼吸不规则并成叹息样,以后呼吸停止;④瞳孔散大;⑤面色发绀或苍白。

249.心肺复苏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①快速准备期:判断病人是否猝死,准备投入抢救;②现场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支持(BLS);③进一步心肺复苏:即高级生命支持(ALS);④后续心肺复苏:即后续生命支持(PLS)。250.现场心肺复苏的步骤有哪些?

答:①迅速确定病人是否存在意识(判断神志);②高声呼叫其他人前来帮助抢救(呼叫);③迅速使病人处于仰卧位(复苏体位);④确定呼吸是否存在;⑤判断心跳是否停止(触摸颈动脉);⑥畅通呼吸道(开放气道);⑦人工呼吸2次(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⑧胸外心脏按压,建立循环;⑨有条件时可以予以直流电非同步除颤,并予药物处理;⑩转送医院,继续复苏。

251.2005心肺复苏指南的五大改变有哪些?

答:①强调并关注有效的胸外按压;②对任何年龄段行单人复苏时使用相同的按压与通气比率(新生儿除外)———30∶2;③每次呼吸复苏约1秒钟,并可见胸廓抬起;④室颤型心脏骤停者除颤时主张给予单次电击,除颤后立即进行CPR,2分钟后再检查心律;⑤认可2003国际复苏联合会对1~8岁儿童及以上年龄段使用除颤仪的建议;如有可能,使用有儿童专用剂量系统的仪器。

252.人工呼吸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答:①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1000ml可造成胃大量充气;②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③儿童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④抢救开始后首先全力吹气2口,以扩张萎陷的肺脏;⑤每按压胸部30次后,吹气2口,即30∶2;⑥亦可用简易呼吸器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

253.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及注意要点有哪些?

答:部位: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中、下1/3交界处)。注意要点:①术者需双臂伸直,双肩在病人正上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时利用上半身身体重量和肩、臂肌肉力量,频率100次/分;②按压应平稳、有节律地进行,不能间断,按压下陷深度以3.5~5cm为宜;病人头部应适当放低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也可防止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脑血流;③按压时,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④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肋骨骨折、肝破裂、血气胸。

254.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有哪些?

答:①瞳孔:可见瞳孔由大变小;②面色(口唇):由发绀转为红润;③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如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跳动,则说明病人心搏已恢复;④其他: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瞳孔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

255.除颤仪使用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答:①除颤前应详细检查器械和设备,做好一切抢救准备;②电极板放的位置要准确,并应与病人皮肤密切接触,保证导电良好;③电击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人的皮肤及床,以免触电;④对于细颤型者,应先进行心脏按压、氧疗及药物等处理后,使之变为粗颤,再进行电击,以提高成功率;⑤电击部位的皮肤可有轻度红斑、疼痛,也可出现肌肉痛,3~5日后自行缓解;⑥开胸除颤时电极直接放在心脏前后壁,除颤能量一般为5~10W/s。

256.简易呼吸器的操作要点有哪些?

答:①操作前检查呼吸囊的外观、气密性、充气阀和贮气装置的功能;②面罩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连接;③在没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情况下,让病人仰卧位、头后仰,开放呼吸道;④操作者一手将面罩紧密罩住病人的口鼻,同时将下颌向上,开放气道,另一手挤压呼吸囊,呼吸囊连接氧气,成年人10~15L/min,频率10~12次/分,潮气量800ml,吸呼比1∶(1~2);⑤在条件允许时,应由一人固定面罩和开放病人气道,另一人挤压呼吸囊,可提供足够的潮气量。

257.四肢出血时如何指压止血?

答:①上臂出血:外展上肢90°,在腋窝中点用拇指将腋动脉压向肱骨头;②前臂出血:压迫肱二头肌内侧沟中部的搏动点(肱动脉),用四指指腹将动脉压向肱骨干;③手部出血:压迫手腕横纹稍上处的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将动脉分别压向尺骨和桡骨;④大腿出血: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部的强搏动点(股动脉),可用拳头或双手拇指交叠用力将动脉压向耻骨上支;⑤小腿出血:在腘窝中部压迫腘动脉;⑥足部出血: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的搏动点(胫前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搏动点(胫后动脉)。

258.头颈部出血时如何指压止血?

答:①头顶部出血:压迫同侧耳屏前方颧弓根部的搏动点(颞浅动脉),将动脉压向颞骨;②颜面部出血: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的搏动点(面动脉),将动脉压向下颌骨;③头颈部出血: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之间的强搏动点(颈总动脉),用力压向第五颈椎横突处(压迫颈总动脉止血应慎重,绝对禁止同时压迫双侧颈总动脉,以免引起脑缺氧);④头后部出血:压迫同侧耳后乳突下稍后方的搏动点(枕动脉),将动脉压向乳突;⑤肩部、腋部出血: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搏动点(锁骨下动脉),将动脉压向第1肋骨。

259.应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位置要适宜:离出血点不能太远,有衬垫,以免产生多部位的组织缺血,上臂宜在上1/3处,大腿宜在上2/3处,寒冷季节不超过半小时;②时间要恰当:护士在医生协助下扎止血带,原则上要尽量缩短时间,每30分钟至1小时放松1次,每次2~3分钟,在放松时改用其他止血措施,常用手指按压止血法;③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合适;④掌握禁忌证:前臂及小腿双骨部分不可扎止血带,对伤口远端肢体明显缺血或肢体严重挤压伤者禁用;⑤密切观察肢体活动和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尽快送医院行彻底止血;⑥在转送途中要做好心理护理。260.包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根据受伤部位选择合适的包扎用物和包扎方法,包扎前注意创面清理、消毒;②包扎时要使病人处于舒适体位,四肢包扎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③包扎顺序原则上为从下向上、从左向右、从远心端到近心端;④包扎四肢时,应将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⑤对于外露骨折或内脏器官,不可随便回纳。包扎出血伤口,应用较多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加适当压力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

261.固定的要点有哪些?

答:①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病情,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然后才是固定;②固定的目的是防止骨折断端移位,而不是复位。不要尝试矫正拉直畸形的受伤部位;③固定肢体时应做到固定牢靠,松紧适当;一般可用预制的夹板固定伤肢的上下关节,现场急救可就地取材,如木板、树枝等,上肢可贴胸固定,下肢可采用健侧下肢固定患侧下肢等;④固定应包括骨折处上下关节,固定作用可靠,利于搬运和转送伤员;在运送途中,如条件允许可适当抬高患肢,以利于肢体血液回流,减轻疼痛与肿胀。

262.搬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