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14466200000021

第21章 1岁10个月(2)

维生素B2(2为下标)是构成黄酶的辅酶成分,促进身体的氧化过程,缺乏时可发生口角炎、舌炎、眼睛角膜混浊或长期腹泻。肝、蛋、乳、肉、豆腐中含有维生素B2(2为下标),绿叶蔬菜中含少量维生素B2(2为下标),酵母中含量极高。

维生素C功能很多,它能保护血管壁细胞,促进铁吸收,抗御传染病,维持牙齿、骨骼的健康,缺乏维生素C易产生贫血和坏血症,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新鲜的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因此,为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饮食结构要合理,才能避免各种维生素的缺乏。

1~2岁幼儿的饮食安排

孩子进入幼儿期之后,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随着小儿的乳牙依次长出,其咀嚼能力得到了逐渐加强。这个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仍处于较快时期,为了能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均衡营养,必须为幼儿科学地安排饮食。

1~2岁的小儿,主食品以米、面等谷类食物为主,谷类是热能的主要来源。蛋白质主要来自肉、蛋、乳类、鱼等食物;钙、铁和其他矿物质主要来自蔬菜,部分来自动物类食物;维生素主要来自水果、蔬菜。这个阶段的小儿,每天饮食中营养素的供给量的要求是:热能1100~1200千卡/千克,蛋白质35~40克/千克,钙600毫克,铁10毫克,维生素A1100~1300国际单位;胡萝卜素2~2.4毫克,硫胺素0.7毫克,核黄素0.6毫克,尼克酸7毫克,抗坏血酸30~35毫克。我们可以根据各种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推算出每月的食物供应量。因此,每日主食品约100克,肉、鱼、蛋、奶约100克,青菜约50~100克;两餐之间加些点心、水果,水果供应量约50克左右。附表中的食物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如鱼、肉、蛋类吃得多些,便可少吃些豆制品;蔬菜供应多些,可以适当减些水果;副食吃得多些,主食可少吃一些等。因为1~2岁小儿的自身胃容量约为200~300毫升,这就限定了小儿每次的进适量,故每日进餐次数4~5次,每日三餐,两餐之间加些点心,每餐间隔时间为4小时。

1~2岁幼儿饮食制作原则

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咀嚼肌还远不如成人,咀嚼能力还很差;各种消化酶的活力和消化液的分泌量均不足,消化吸收能力也差。要照顾到幼儿的进食和消化能力,必须在食物烹调上下功夫。

(1)要做到碎、软、烂,面片汤、馄饨对小儿比较适合,面食以发面为好;鱼要剔除骨刺,再切成碎末儿或小丁;肉要加工切碎,斩断其纤维,再制成小丸子;花生、核桃耍制成泥、酱;避免给小儿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油炸食品。

(2)要尽可能多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必须注意烹饪得法,如挑选蔬菜要新鲜,不要泡在水里时间太长,应洗干净后再切,防止维生素的流失;胡萝卜要用油炒后食用,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制作的膳食应小巧、精致、花样翻新。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传导到大脑皮层的食物神经中枢,反射性刺激,使小儿想吃,越吃越爱吃,从而保证幼儿足够的营养摄入量,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

日常照料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可使他终身受益。而孩子的一些不良进食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因此,我们要从婴幼儿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吃饭要有规律。家长要让孩子定时进餐,定量进食。在条件反射机理的作用下,定时进餐可以提高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使吃进的食物有规律地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如果不按时吃饭,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食欲。消化系统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在婴幼儿时期对食物质与量的耐受性较差,吃的饮食过量,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2)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饭前不吃零食。挑食和偏食都会妨碍孩子获得所需的全部营养,甚至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等。因此,各种食物都要吃,家长应给孩子讲解食物的营养和好处,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爱好,引起孩子的食欲,还要合理安排零食。以免影响正餐进食量。

(3)进餐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过快。当吃饭时间过长时,会使大脑皮层的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进食过快,食物在口腔内还没有嚼碎就进入胃里,会加重胃的负担,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快食还会使食物呛人呼吸道,引起咳嗽、呕吐,影响进食量。另外,进食过快不利于孩子咀嚼器官的发育。

(4)要文明进餐。这是小儿社会适应性的组成部分,包括吃饭时要安静,不能大笑和哭闹,专心致志地进餐;饭前要洗手、吃饭时保持桌面干净,训练正确使用餐具;学会进餐时的文明礼貌用语等。

总之,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边吃边玩害处多

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是一种很坏的进食习惯,它既不科学又不卫生。因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进餐期间血液会聚集到胃部,以加强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如果是一边吃着饭一边玩,就会使得一部分血液被分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减少了胃部的血流量,这样必然影响到各种消化腺体的分泌,还会使得胃的蠕动减慢,妨碍对食物的充分消化过程,必然造成消化机能减弱,导致孩子食欲不振。另外,如果孩子吃几口就玩一阵子,必然使得进餐的时间延长,使饭菜变凉,还容易被污染,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还会加重孩子的厌食。边吃边玩的毛病不仅损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使孩子从小养成做什么事都不专心、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长大之后对待学习往往也是不专心,总想着一边玩一边学习,上课也不能安心听讲,使得老师和家长都为他烦恼,也影响了孩子对知识的获取。

谁都不否认,孩子的行为是学来的。他之所以边吃边玩,其主要的原因必定是来自父母或其他照料者。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缺乏正确的教养经验所致。纠正的关键在于帮助父母认识其危害。

从理论上讲,每一位父母都知道不要溺爱孩子,家长都明白,那些在家里养成了想干什么就非得干什么不可、要怎样就可以怎么样的孩子,将来离开了他那个非常舒适、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的家庭环境,难免会吃不少苦头。家长不要认为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才算尽到父母的职责,尽心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是你责无旁贷的职责。明智的家长都懂得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将来必须融入社会。如果你忽视了对孩子饮食行为习惯的训练,就难以培养出有正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所以家长的溺爱,对任性的孩子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不妨扪心自问,你对孩子呵护有加,是不是源于你对孩子的依恋?千万不能因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而贻误了对孩子的教育。

为了改变孩子边吃边玩的习惯,明智的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定时、定地点吃饭的饮食行为,同时还要注意饭前1小时内不再给孩子吃零食,如果两顿饭之间的零食吃得过多,如果他吃零食吃得都不感到饥饿,就会在吃饭的时候心不在焉,就会坐不住。另外,不能给孩子吃过多的凉食、冷饮,以防伤了脾胃,吃饭定量,不能强迫孩子进食;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能够坐得住,就在吃饭时允许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看节目,使得孩子的心思滞留在电视节日里。或者给孩子一本图画书,让孩子手里握着个玩具,让他一边摆弄一边吃饭,孩子的兴趣停留在图画书上或者玩具上,孩子只是跟随着大人的指令机械地张口,不去用心咀嚼和吞咽,怎么还会有食欲,家长给孩子做的饭菜花样要经常更新,也是把孩子的心思吸引到饭桌上来的办法。

小儿忌“积食”

小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只要是爱吃的食物,如糖豆、牛肉干,膨化食品就可能不住嘴地吃;每逢过节、假日,亲友聚会时,在丰盛的餐桌上,孩子贪吃了过量油腻、生冷、过于甜的饮食,胃就会胀得鼓鼓的,小肚子溜溜圆,从而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中医称其为“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