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上)
14488700000010

第10章 “铁人”精神

“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50吨水。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他和另外两个跳进泥浆池的工人,皮肤上都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王进喜干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他重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加速油田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立责任制,认真负责,严把油田质量关。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铁人精神的形成

“大庆精神”又称作“铁人精神”。大庆,从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会战工地,到钻塔林立,高楼栉比的现代化城市;大庆,从改写中国贫油历史的大油田,到销售收入、利税总额雄居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榜首的“共和国长子”;大庆,从支撑我国石油的“半壁江山”,到连续21年高产稳产,创造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大庆,从老铁人王进喜,到“科技铁人”王启民,是大庆工人阶级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缩影。大庆的历史,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史,是实事求是、高水平科技开发建设的发展史。

大庆精神是同铁人王进喜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王进喜原是玉门油矿钻井队队长。1959年,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粮食大减产,全国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当时,原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很大损害,加重了困难。外国人宣称中国是“贫油国”,并利用石油妄图卡着中国的脖子。中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听外国人那一套“贫油国”理论,经过艰苦的研究,在黑龙江省大庆找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1960年,王进喜带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开采大会战。当时,茫茫的大庆原野冰雪封冻,人烟稀少。钻机和井架运到火车站,因汽车无汽油无法开动,运不到井队。王进喜带领全队同志肩扛、手推、人拉,硬是把钻机和井架搬到了打井位置,很快安装好。钻井没有水,他们用水桶、脸盆端,打来井水,井水打干了,就砸冰取水。没有搅拌机搅泥浆,王进喜带着受伤的腿下到泥浆池用手搅拌。他们就是在这种极其苦难的条件下打出了石油,甩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王进喜同志为开发石油,吃在井场,睡在井场,带领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忘我战斗在井场。王进喜的房东老大娘称赞他说:“他真是‘铁人’啊!”从这以后,“王铁人”的名字传开了,王进喜成为大庆油田的一面旗帜。“王铁人”是大庆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铁人”精神也很自然地成了大庆精神的同义词。

1990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大庆看望了“铁人”王进喜的妻子王兰英及其子女后,高度地赞扬了王进喜的艰苦创业精神,他说,王进喜同志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全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铁人”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不仅石油战线要学习,全国工人都应该学习,各行各业都应该学习。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又出现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的感人事迹。这是“铁人”精神的继承和进一步发扬。1997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亲切会见了王启民,握着王启民的手,深情地说:“大庆有了第二代铁人。你是科技战线的铁人,是新时期的铁人。

铁人精神的内涵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求实精神

科学求实精神是大庆最显著的特色。发展石油工业不仅要有艰苦创业精神,还必须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打油井不能光猛冲猛打,拼傻力气是不行的。王进喜同志生前说过,要把“革命精神与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就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得成,办得好。”为了多打井,打好井,他们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用科学的方法制定了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打井方案和技术措施,从而一个队一年钻井10万米,超过了美国“王牌”钻井队和原苏联的“功勋”钻井队,创造了世界奇迹。“三老四严”作风是大庆科学求实精神的具体体现。“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和“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为基本内容的“三老四严”作风,是大庆油田工人高度责任心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的结合体。油田开发初期,为了校正一个管理设计公式,几个技术员连续10个月卧冰爬雪,徒步5100公里进行定点地温观测,才找到了最精确的传热系数。在今天,为了及时掌握油层变化规律,科技人员每天从2万多口油水井中录取10万多个数据资料,每年对地下和地面情况组织两次大检查。正是这些数以亿计、完整准确的资料数据,才为实现连续21年稳产提供了依据。采油一厂中四队女工杨玉英突遇大雨,样桶滴进雨水,为了保证化验的准确性,她穿上雨衣冒雨返回井场重新取样。正是大庆人这种“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的科学求实精神,才使得大庆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

开拓创新精神

大庆人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断开拓创新,这是又一个显著特色。为了掌握油田开发的主动权,科技人员在技术关上坚持“三个超前”,即超前开展先导性矿场试验,超前组织科技攻关,超前做好工艺技术准备。如聚合物驱油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几项重要的采油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后,将使油田最终采收率达到60%-7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1996年全油聚合物驱油量达280万吨,1997年预计超过500万吨,这是一个十分显著的成效。

科技战线上的“铁人”王启民是大庆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缩影。王启民1961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来到大庆油田。当时,油田正处于艰难创业时期。外国专家断言:像大庆含高蜡的油田,中国人根本没有能力开发。刚到大庆油田地质指挥所的王启民内心受到很大震动,他和所里的几个同学写了一幅对联,决心攀登科学高峰,以自己的力量,创出一条中国自己的油田开发道路,对联是:“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为“闯将在此”。他们特意将“闯”字中的“马”字写得大大的,突破了“门框”。王启民先后主持了8项重大开发试验任务,参加和组织了4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和规划编制工作。获得国家各种科技奖共19项奖励。如“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效果,就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按2亿吨可采储量计算,价值2000多亿元。60年代,王启民提出的“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扭转了当时采油速度低、含水上升快,产量不稳定的局面,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进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定”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10%-15%,至今仍在应用。90年代,他组织实施的“大庆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列工程”结构调整技术突破了国外同类油田高含水后期“提液稳产”的传统模式,创立了油田高含水后期“控液稳产”新模式。敢想敢干,勇于开拓创新,大庆才实现了连续高产稳产5000万吨以上21年,这在世界石油开采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庆人精神,是全国人民所公认的。在60年代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老一代石油工人,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使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他们无私奉献精神永载史册。

在70年代,大庆石油工人坚持生产,顶住极“左”路线的干扰,坚定“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的信念,用源源不断的石油支撑着濒临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

80年代,为了实现“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石油工业战略目标,在油田资源日益减少的不利因素下,大庆人开拓创新,采用“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聚合物驱油技术”、“表外储层”开发等措施,千方百计挖潜,保证了原油稳定5000万吨以上的高水平开发,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到了90年代,大庆石油锐减,稳定困难日益增大。

大庆人以大局为重,为国分忧,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挖潜,同时又寻找接替资源,保持稳产高产5000万吨以上。党和国家希望大庆油田稳产到2005年,而大庆人以求实精神向更高目标前进,他们果敢地提出,保持原油5000万吨稳产到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