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课程开发
14561500000002

第2章 校本课程开发概述(2)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来说,可以分为教师个人、教师小组和教师全体以及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四个层次的校本课程开发。从所涉及的课程范围来说,可以分为完全校本课程开发和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即如果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涉及学校全部课程就属于完全校本课程开发,而只涉及部分课程则属于部分校本课程开发。还有一类是非定向课程,如校园环境设计。

从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来看,则可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活动。

【案例】黑龙江省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转向了课程,并在政策层面上提出了实施“三级课程”的设想,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它从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教师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能健康顺利地发展,宁安市教育局加强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将其纳入课改整体计划之中,制定了《关于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的指导建议》,并且安排了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下面仅就半年多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举办校长培训班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校长必须明晰学校独特的教育哲学,必须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具有体现学校教育哲学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环境,这一点,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举办了校长培训班,加强了领导对提高开发校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介绍、观摩课、小组研讨、谈认识、提困惑、说感受,达成共识,明确了如下问题: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学校自己办学宗旨或育人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针对本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并起到补充作用的课程。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三)确立了正确的开发理念

实施主体教育,体现学校特色和时代特征,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主动提高能力创造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确立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则

①学校的传统与优势:要充分汲取学校在以往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发挥资源优势,挖掘自身潜能,给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

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能力。

③目前需要与长远发展:在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与标准时,尽可能地使教育内容与方法符合当前教育教学规律和要求,同时要着眼于几年或十几年以后学生的发展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等。

④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互补:在确定校本课程内容时尽可能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把国家课程没有涵盖的内容,在校本课程中体现,重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

①校本课程开发是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

②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尊重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③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④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⑤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六)了解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缺陷和隐患

国家课程的缺陷: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严重滞后于社会变革,尤其是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和当地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时效性差;国家课程开发是学科专家处于课程开发的核心位置,课程设计定位在学科结构的层次,缺乏课程系统结构的整体把握,导致单一狭隘的专家型课程目标和决策渠道,缺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制与能力;“中央”与“外围”之间亦即开发课程的学科专家与实际执行课程的教师之间缺乏应有的紧密联系。否定和闲置广大教师的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降低了课程革新对于学校教育的实际影响;造成教育资源的惊人浪费和效益的严重下降,尤其是变革能力的严重萎缩。

校本课程的隐患:由于学校条件和教师水平的限制,或由于对学生、社区需求的过分满足,校本课程可能降低质量标准,产生平庸折衷;校本课程开发也可能增加学校和教师的压力与负担,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校本课程的实施可能加剧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性;由狭小的社区和单个学校所规划的教育,有可能偏离国家教育方针,助长地方化倾向。

国家课程开发在课程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难以企及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尊重具体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差异性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开发所不容易兼顾的。它们是各有优势和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其中任何一方都很难完全取代另一方,两种课程对学校教育都有特定的作用。校本课程的出现,其最终目的是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来提高教育的效益,提高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七)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

①明晰而独特的学校教育哲学。

②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③体现学校教育哲学的教学系统。

④学校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⑤教师的工作时间与专业技能。

(八)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设计流程

第一项:成立校本课程发展委员会。

第二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依据。

①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

②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

③学生需求的评估。

④社会、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

第三项: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第四项:校本课程总体结构。

第五项:《课程纲要》的撰写。

一般项目:

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

二、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在提高中丰富和完善宁安市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上级各教育部门的关怀下,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通过“调研评估—培训提高—实践探究—改进完善”的具体过程,各校按照计划已基本进入正轨,并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镜泊乡后渔小学,在一年级校本课程中开设了《数学活动》课,编排了一些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的能力题,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竞赛的形式,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儿童在国家课程《数学》教学中,回答问题的人数以及作业的正确率比以往有了明显的增多和提高。又如:范家乡黄旗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设计了3课时有关家乡变化的课,《从前的家乡》、《发展中的家乡》、《如今的家乡》,通过请人讲乡史、参观工厂、调查访问、欣赏大自然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是如何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道路的,如今的黄旗村已有两所上档次、上规模、远近闻名的企业,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种果树遍布山川沃野,别墅式的农民住宅逐年增势……这些变化,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都是与人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分不开的,由此激发了学生对“科普”读物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再如:兰岗镇中心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通过评估,针对当前家庭中独生子女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开设了《自我服务》课,在《自我服务》课中,通过“比一比”、“我能行”等竞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许多家长反映,原来在家中由家长协助的穿衣、系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劳动,现在已完全不用家长了。家长高兴地说:“这样的课开得好!”除此之外,如丹江小学的《思维训练》课、东京城镇小学《手工制作》课、红城小学的《纸版画》、《布贴画》等都不同程度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面对课改的新形势,今后还要加快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步伐,开拓进取,使宁安市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再步上一个新台阶。存在的问题:

(1)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准备;

(2)教师工作量与时间的安排;

(3)设备与资金的短缺;

(4)校内评价机制的完善。

今后的打算:

(1)加强学习,提高“课程”意识,转变“课程国家化”的原有意识;(2)拓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3)深入基层,重点抓村级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4)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开发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第二节校本课程的沿革和发展趋势

一、校本课程的历史起源

二、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发展的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