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育科:小型运动竞赛的组织,休闲体育,男子健美锻炼,篮球规则及裁判员培训,形体训练。
(12)音乐科:音乐会,校园集体舞比赛,收集和整理乡土音乐,常用乐器保养及维修讲座,舞蹈艺术鉴赏讲座,合唱训练,音乐讲座。
(13)美术科:素描实践课,色彩实践课,传统中国画基本技法,新昌的石窟造像艺术,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14)劳技科:思维训练,创造发明。
(二)主要活动科目
(1)学会做人系列:点燃思想一盏灯活动,参观校外德育基地,孝敬父母活动,组织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培训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督察活动,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法制教育活动,寻找闪光者的足迹,成人教育系列活动,青春期教育活动,礼仪教育活动,形象教育活动。
(2)学会学习系列:学习计划制定活动,学习常规培训活动,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一对一帮教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学会说英语活动,语文实验室活动,越新文学社活动,学生通讯社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文献检索活动,优秀笔记展评活动,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智力游戏竞赛活动,汇编错题集活动,学生自编习题、自命试题活动,勤学标兵表彰活动,学习总结交流活动。
(3)学会创造系列:创造发明讲座,科技情报室活动,发明作品制作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创造发明比赛活动,参观考察活动,小发明研讨会,假期发明构想活动。
(4)学会适应系列:实业教育活动,军事训练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寝室美化大奖赛,自我保护演练活动,急救常识培训,抗挫折训练活动,野外生存训练,今日我当家活动,到农村认个家活动。
(5)学会管理系列:优良校风、班风代代传活动,值日、值周班长活动,值周班活动,团员评议活动,双推双考活动,校园保洁活动,我为学校献计献策活动,学生评教活动,假期护校活动,学生校长活动,承办体艺节活动。
学校所开发的各门选修课与活动课,都拟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每门选修课都有明确的开课目的、具体的课程内容与开课方式,每项活动课也都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与可操作的活动方式。
五、实施创新性校本课程的成效
(一)德育工作
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可以从该校获得的下述省级以上集体和个人荣誉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浙江省先进基层党校(1997年12月),浙江省行风建设先进集体(1998年3月),浙江省先进团委(1995年5月,1998年5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7月)。
(二)创造教育
截至1999年9月,该校学生共提出发明构想方案50,000多个,创造发明作品在县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1500多项次,获省级奖132项次,获全国级奖39项次,获国际奖3项次,有两件作品被送到国外展出。学生的创造发明作品中有16项获得了国家专利。学校因创造教育而获得的集体荣誉主要有: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1996年6月),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1998年11月),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1998年12月)。此外,该校开展的“中学劳技教育和创造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与研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10月)。“创造教育中学劳技教育整体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教学成果通过国家级鉴定(1998年11月)。
(三)学科教学
各门文化课的省会考成绩一届比一届好,高考升学率更是连年创佳绩。在最近八年中,每年都有该校考生的理科高考总分进入全省前10名,并从学校走出了六名绍兴市高考状元,其中一名为省理科状元。
竞赛也由“弱项”变为“强项”,在1995-2000年这短短的几年中,这样一所山区小县的中学,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竞赛中,有39人获一等奖,有105人获二、三等奖,其中有两名学生分获1997年的全国数学联赛浙江赛区总分第一名和2000年的全国化学联赛浙江赛区总分第一名。1997-2000年,学校三次获得省数学学会颁发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团体优胜奖,两次获省化学学会颁发的全国奥林匹克化学联赛集体优胜奖。在2000年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该校学生夺取了整个绍兴市惟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在1997年由省教委、省公安厅举行的省中学生《热爱生活远离毒品》录像观后感征文比赛活动中,该校获全省集体、个人第一名。在1999年一年中,有120篇学生文学作品在县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59篇征文、21篇小论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在学校校园内,每年都能涌现出一大批特长生,如体育尖子、校园歌星、舞蹈新秀、文学新苗、演讲英才、小发明家、书画之星及具有节目主持、器乐演奏、摄影、编导等特殊专长的人才。这些特长生受到了各类高等院校及社会各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新昌中学这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也赢得了新闻媒体的特别关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等新闻单位都报道了新昌中学的成功经验。特别是1997年7月9日的光明日报、1999年6月24目的浙江教育报、2000年6月23日的浙江日报和2002年6月3日的德育报,均分别在头版或头版头条刊发了介绍新昌中学教育成效的长篇通讯。
第二节合作与探究
一、学校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背景
二、开发《知识论》课程的要素与方案
三、开发《知识论》课程的体会与问题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自200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此次北京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动态、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工作重点、保障措施等方面如下文所述。
一、学校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背景
上海市大同中学是一所有80多年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市重点中学。2000年有学生1329人,教职工196人。其中专职教师133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56人,学科带头人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人,博士学位的1人。1999年大同中学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多年来,学校本着“让每一位学生在‘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基础上,以‘坚持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健康发展个性,培养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有特长”的教育哲学,坚持不懈地进行课程改革,积累了许多极为宝贵的经验。1980年便开展了数学、外语等单科教材教法改革,1987年起开展高中课程结构整体改革试验,1991年与1998年,学校被市教委确定为“上海市高中课程教材整体改革实验学校”
和“上海市第二期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有关课程结构、学分制管理等实验项目被列入市级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学校重点建设的“知识论”、“在社会中的科学和技术”和“文化素养”等课程及实践,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形成个性特长起了较大的作用。这里对“知识论”课程开发作些介绍。
《知识论》是国际中学文凭(简称IB)的中心课程之一,它本身并不是追求新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发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探求其可靠性与合理性。
二、开发《知识论》课程的要素与方案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灵魂,也是课程评价的基础和标准。该校制定《知识论》课程目标时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知识论》课程的性质;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的资源。《知识论》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根据这种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同中学将《知识论》课程的目标确定如下:
(1)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各种知识的陈述进行反思和质疑。
(2)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各个领域知识的确定性程度、局限性及其相互联系。
(3)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或他人都具有潜在的偏见,包括意识形态偏见以及所属文化的偏见。
(4)在批判性的问题探讨中,学生能够不断地对自己的认知策略进行反思,形成并发展自己的较为合理的认知风格。
(5)逐步形成一种批判性反思的意向、兴趣和习惯。
2.确定《知识论》课程的内容
根据国外的经验与我国的国情,在校外专家的共同合作下,大同中学编写了《知识论的课程纲要》。教师则依据这份《纲要》来组织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源自:国外《知识论》教材;国内有关报刊杂志、书籍、音像资料;学生的实际生活。
《课程纲要》的范围如下:
(1)绪言。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在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并使学生对《知识论》课程的目标、上课方式、评价等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2)语言在思维和知识中的作用。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语言是什么;语言的功能;语言和思维;语言和现实;语言和意义;语言和知识,并形成一定结论。
(3)逻辑领域。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推理与认知;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其他学科中的逻辑;日常生活中的荒谬推理;逻辑的局限性,并形成一定结论。
(4)数学领域。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数学是一种语言吗?数学体系与现实;数学的正确性真理,并形成一定结论。
(5)自然科学领域。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什么是科学、科学方法、科学发展的其他模式;科学是方法还是知识体系;科学与宗教,并形成一定结论。
(6)人文科学领域。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人文科学是否是科学?它与自然科学的相似与不同;人文科学与人文主义的特点;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异同;价值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宗教反映了人类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科学与信仰或知识与信仰能否并行不悖?经济、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等等,并形成一定结论。
(7)历史学领域。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吗?“历史”能被了解吗?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过去?我们能否了解过去的原貌?历史事实与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历史的价值判断)有没有区别?历史发展是否有规律?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争论问题;历史是否会重演等等,并形成一定结论。
(8)价值判断领域。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价值论;道德判断;政治判断;审美判断,并形成一定结论。
(9)知识与真理领域。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与比较;“知识经济”与知识;知识与认知方式;知识与权力;真理的多元性,并形成一定结论。
3.《知识论》课程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不单是知识的学习者、接受者,也是积极的认知者。所以大同中学倡导在教学中应由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讨自己已有经验的合理性、确定性和局限性。课程目标与要求的实现不是由教师来完成,而是由学生自己来达到的,批判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
(2)融合性原则。大同中学的教师认为,各领域的知识在课程目标下,要形成一种合理的知识融合。所以他们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跨学科、跨文化的比较,使学生个体的认识发展在经过冲撞、比较、思考后,能克服自己思维意识和经验的局限性,从而获得批判性反思及创造精神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