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被折腾的世界
1456300000030

第30章 增兵的魔咒 (1)

第十八章 增兵的魔咒 (1)

让塔利班偷着乐的是,战争打得不咋样,盟军内部却吵得热火朝天。

增兵有无实际意义是贡献口水最多的话题之一。

像当初布什在伊拉克战争遇到的尴尬一样,奥巴马曾经单纯地以为,只要重视了阿富汗,就会得到国内外的广泛支持,这甚至还可能成为他外交事业的一大亮点。因而,2009年1月上任后,奥巴马随即便出台了对阿富汗的新战略,同时宣布了从伊拉克撤军和对阿富汗增兵的计划,计划在2009年年底前将驻阿美军规模增至6.8万人。

没承想的是,奥巴马的增兵计划在国内却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对声音。

美国前参议员、1972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治?麦戈文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担心,阿富汗将成另一个越南。

在给《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中,麦戈文提到了一些历史教训,指出约翰?肯尼迪、林登?约翰逊和理查德?尼克松这几位总统都曾天真地认为,拯救西贡政府、击败胡志明及越共“叛乱分子”的最佳办法是派遣美军。结果是,“叛乱”武装和反抗力量越来越强大,即便美国有超过50万大军在越南奋战也无济于事。

麦戈文还担心,美国一味增兵会让塔利班的斗志更旺,因为塔利班看到他们鄙弃的政府只是因为美国和北约的部队及其他资源才得以支撑下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美国在2014年撤军后,阿富汗政府靠什么来支撑呢?这无疑会使塔利班感到希望大增。

美国人也担心美国不断增兵,会让阿富汗政府产生依赖心理。

1965年冬季,曾主张在南越部署地面作战部队的泰勒将军任美国驻南越大使,他要求政府拒绝接受驻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提出的向越南增兵的提议。泰勒警告称,如果增兵,南越政府将会更加依赖美国的保护,将进一步要求增派更多的部队。

相似的情况正在阿富汗出现。在奥巴马政府讨论增兵计划之际,2009年11月,美国驻阿富汗大使卡尔?艾肯伯里(曾任驻阿美军司令)就表现出对增兵的忧虑,他反对美军担负新的打击武装分子任务,因为这将使阿富汗更加依靠美国的军事保护,卡尔扎伊政权将要求派出更多的美军部队。

美国媒体对民众抗议增兵的报道也表达出质疑的态度。2009年12月1日,奥巴马在西点军校宣布了增兵3万的阿富汗军事计划,次日,华盛顿、费城、旧金山等数个城市就同时举行了抗议示威活动,人们举着标语牌,喊口号,发表演讲。有人说:“奥巴马,我们选你做总统就是要你结束战争。你跟布什有什么两样?”众议员詹姆斯?麦戈文等人更是联名反对奥巴马的增兵政策,认为这甚至会伤害美国的反恐努力。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得更为冷峻,“阿富汗战争现在成了总统奥巴马的战争”,它相信这将是一条孤独之路。

麦戈文的另一层担忧也颇能说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的国民心态,“即便我们很有理由打阿富汗战争,我们也完全承担不起它的代价。12万亿美元的债务,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不是在海外打不必要之仗的时候。”他呼吁说,“我们应该在更多的军人牺牲或受伤之前——在我们的国债激增之前——让将士们回国。”

在奥巴马宣布3万增兵计划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马上就算了一笔经济账,也即美国每年将增加300亿美元军费,这意味着奥巴马宣布的是一项“借钱计划”。

国会也与媒体一样表达了对奥巴马阿富汗政策的疑虑。2010年3月10日,众议院以356票反对、65票支持的表决结果否决了民主党议员提出的一项从阿富汗撤出美国驻军的议案。这项议案由隶属民主党的众议员丹尼斯?库西尼奇提出。议案要求奥巴马总统在30天内从阿富汗撤出美军部队。一旦它获得通过成为法律,奥巴马将不得不在30天内从阿富汗撤军。

事情的微妙在于,这一议案是奥巴马宣布增兵阿富汗以来,国会民主党人首次对他的战略提出挑战。尽管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美国主流媒体认为,这反映了民主党自由派议员对阿富汗战争的厌倦,同时反映了民主党人在阿富汗战争上存在的分歧。而在背后,则是美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意义和前景的忧虑。

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法案和议题的反复被提起,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胡德堡的枪声,也折射出奥巴马的窘境。

2009年11月6日晨,在得克萨斯州胡德堡基地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枪击事件,共造成13人死亡31人受伤,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发生在军事单位的最严重的犯罪案件。为此,奥巴马不得不将稍后的访日计划推迟,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胡德堡枪击案很快就被定性为“针对国家的犯罪行为”,是“最恶劣的人类行为的典型”。而美国媒体则指称,案件背后隐含着的是美军的心理问题及两场战争的负面影响。

作为美国本土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现役装甲兵驻地,胡德堡陆军基地的官兵主要将被部署到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内作战,其中很多人曾被数次派往前线,官兵心理压力和厌战情绪严重。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胡德堡基地内的军人自杀数大幅增加,截至2009年7月,已经有75名官兵自杀,而自杀事件大多与战争有关。

事实上,胡德堡的情况也只是美军心理问题的一个缩影。据统计,阿富汗战争以来,患有精神障碍的士兵从6.4%增加到36.9%,而五角大楼则透露说,美陆军部队自杀死亡数2008年达到近30年来最高水平,相当于每10万人就有近21个人自杀。

令人伤感的是,美军为了防止自杀事件的发生,给部队官兵配备了一批心理医生,但谁也没料到的是,此次下毒手的,竟然就是哈桑这名被授予少校军衔的心理医生!

这位心理医生才是最需要心理医生的。据悉,犯罪之前,哈桑对即将前往战火纷飞、随时可能丧生的伊拉克或者阿富汗境内服役“深感不安”。此外,哈桑还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但作为一名军人,他别无选择,只能以服从上级命令为天职。媒体相信,这可能是他丧失理智的内在原因。

负面情绪的相互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职业关系,哈桑曾为数十名从战场上返回的老兵进行心理辅导,战争给人造成的可怕创伤让他“极为恐惧”,最终导致这位心理医生自身心理发生了崩溃现象。

绝望的战争,也使很多人变得神经质。许多返家的士兵会经常告诉出去购物的妻子,一定要先检查汽车底下有无炸弹才能开车,即便行驶在路上也一定会叮嘱妻子注意路面情况,千万要绕过路面上的废旧轮胎等杂物,就好像他们仍在伊拉克或阿富汗一样。

一位返家士兵坦言阿富汗的梦魇很难挥去:他归国很久了,却仍然无法忍受置身拥挤的场合,谁在他眼里都好像身藏炸药的自杀式袭击者,他已经不止一次在超市里袭击他认为的可疑人物,这一切不仅让他自己痛苦不已,也让周边人都将他视为怪物。

这场战争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婚姻。虽然没有官方统计的驻伊、驻阿美军离婚率,但是基地的一名军人说,他们在闲聊时经常会问:“谁还没离婚?”由此可见离婚率之高。

胡德堡的悲剧,反映出看不到尽头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对美军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就人类心理而言,进行一场漫无边际的横渡,往往是最令人绝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