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军统特务实录
1457600000103

第103章 沐浴在新中国阳光下的军统小兵朱铭富

如今,在祖国大地上,还有一位年近百岁的军统“遗老”,用“遗老”这个词,是因为他的确是至今为止还活着的当年的“军统成员”。虽然,当年他在军统中,不过是一个小卒。从他的故事里,能够看到一个绝对真实、绝对底层的军统人员的人生。

朱铭富是江苏涟水人,1917年生人,从小因为家贫,为了维持生计,14岁就出门打工了。在复兴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生活运动前一年,也就是1933年,朱铭富踏上了开往上海的汽车,进入了上海一家造鞋厂做童工,那一年,朱铭富不过16岁,个子不高,人也瘦。

那家造鞋厂是一家私人小作坊,老板给的工资很低,还经常要求加班,小小的朱铭富每天挤在一群大人间忙碌,一天工作十几个甚至二十个小时。辛苦的劳作让这个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每天,朱铭富都要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就进入厂区。上午先给皮革车间的师傅们加水,再去半成品区加工半成品。下午则更为忙碌,个头不到一米五的朱铭富,得踩着两米多高的梯子,将各种产品放到院子里晾干。朱铭富个子小,梯子高,一不小心就会从上边摔下来。有一次,他从梯子上摔下来,胳膊摔折了,只得去医院看医生,就是在医院里,他认识了大名鼎鼎的吴亚男。吴亚男,是在乱世中唯一给他温暖的人。

吴亚男、吴弱男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的次子吴葆初的一双宝贝女儿,早年留学日本,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时,姐妹俩就加入了同盟会,她们与秋瑾、何香凝一样,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女会员。吴亚男在医院里遇到朱铭富后,为这个才16岁的大男孩的遭遇深感痛心,不仅给朱铭富买了很多吃的,后来还认他做了义子。

然而,朱铭富刚感受到来自养母的温暖没多久,就被抓了“壮丁”。这一次,他可不是被抓去做苦力,而是被抓进军统,参加战争。

那一天,朱铭富像平时一样来到造鞋厂上班,一进大门,就看见一群穿军装的人,他没多想,径直走进半成品车间。往日的半成品车间,这时候已经人来人往,这天却很冷清,宽敞的车间里空荡荡的。接下来,朱铭富就像做梦一样,被一步步“绑架”进了军统。

先是一名身着国民党军装的士兵点名叫他,随即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你被国民政府征用了!”接着,他就被两个战士拖到了卡车上,在卡车上,他还见到了车间里其他的人,还有一些人,在朱铭富之后,被推上了卡车。最后,卡车载着他们,开走了。

几天之后,朱铭富等人被送到浙江赤峰附近的兵营里。在那里,他们被迫换上国民党的军装,成为了军统的特务。

1937年,朱铭富这些新兵被拉上了淞沪战场。战场上的血肉横飞令朱铭富心惊肉跳,当身边的人一批批倒下后,朱铭富趴在地上,看着同胞们的尸体,一动也不敢动。

最后,淞沪会战以国民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后来,朱铭富又被军统局派往了南京,和很多军统特务一起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在南京,朱铭富见证了南京大屠杀,内心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后来,朱铭富被军统调往西安财政部受训,训练结束后,终于被军统局授予了一个小小的职务,专门负责查办偷税漏税。随后,他被派往河南许昌缉私处任职,在许昌,朱铭富的生活总算安定了下来。远离战场,又身处要职,朱铭富不用再面对血腥的战场,天天被人请去吃饭喝酒,总算感到了生活的恩泽。在这段时间里,朱铭富认识了女学生李亚萍。李亚萍年轻漂亮,朱铭富心满意足地和李亚萍结了婚。然而,乱世无宁日,朱铭富的蜜月还没过完,内战就爆发了,军统调朱铭富去了上海,后来又将他调至云南。他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里,他再没回过家乡,更没有再见过自己美丽的妻子李亚萍。

在云南,朱铭富在军统的“娃娃少将”沈醉麾下工作,任务是监督地方军队。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被解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迫切地希望结束内战,对于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极为不满。朱铭富也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早一点回到妻子身边,过上安稳的生活。1949年12月9日,就在全国解放前夕,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参加了云南起义,号召部下放下武器,响应云南和平解放。1951年9月19日,军统特务朱铭富和其他军统军官一起,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后来,朱铭富和很多军统军官一起,又被投入了云南省第二监狱接受改造。1975年,人民政府宣布特赦全部在押的战犯,但因数量众多,后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先清理全国的监狱,释放国民党县团级以上的党政军特人员,朱铭富这才看到了自由生活的希望。1981年6月3日,朱铭富作为第二批特赦人员,被宣布释放。走出监狱时,朱铭富已经65岁高龄,当年的妻子李亚萍,早已远嫁他方。当地政府为朱铭富安置了生活所需,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保障金。

军统小兵朱铭富,如今已经九十好几,身体还很好,2012年,还曾经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回到阔别81年的江苏涟水祭祖,并到南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