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军统特务实录
1457600000085

第85章 军统逼迫张学良前往台湾1

1946年11月2日,张学良被军统特务们从囚禁他的桐梓县转移至重庆的戴公馆。不久,就被转移到了台湾新竹的井上温泉。

自此,张学良被军统强迫离开了中国,并且至死,都没有再回来。

说起张学良被军统软禁,还要从“西安事变”说起。

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的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的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西安事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1936年12月25日,在张学良的陪同下,蒋介石从西安出发,顺利返回南京。然而,从走下飞机的那一刻开始,张学良就被军统特务所监视,从此,被监禁了长达数十年。

走下飞机后,军统特务们送张学良一行去了宋子文公馆。宋子文早年就与张学良的关系甚好,张学良的毒瘾就是在宋子文的帮助下戒掉的。

当时,宋子文夫妻每天陪张学良打球、下棋,张学良也经常外出,算不上失去自由。而且张学良还带有随从约五六十人,包括警卫、厨师、营养师、按摩师等。然而,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五天。

1936年12月29日,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达了法丙字第17087号命令,对张学良进行审判。

1936年12月31日,张学良由宋子文陪同,前往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受审,他从西安带来的秘书、副官等,随即被宪兵团缴械、扣押。审判后,张学良再也没有回到宋子文公馆,而是被直接押到了南京太平门外事先已被腾空的孔祥熙公馆。

从这天起,蒋介石对张学良就从暗中监视变成了公开囚禁,囚禁由军统局和宪兵司令部共同执行。当时,军统局由书记周伟龙(又名周道三)负责,带领军统局特务15人,王芳南任组长,负责执行囚禁张学良的任务;宪兵司令部由警务处处长丁昌负责,由该部中校处员欧阳湘负责执行任务,派宪兵特高组组员7人专门囚禁张学良;另有一个排的武装宪兵,负责在孔公馆大门和房屋周围负责武装警卫。在张学良所住的院子里,包括楼梯口、房门口,都派有宪兵、特务站岗。

在孔祥熙公馆,张学良住了两周,除了负责监视任务的戴笠及军统特务可以出入孔祥熙公馆,任何人都不得进入,不得探视。就连张学良的四弟,时在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受训的张学思来孔祥熙公馆求见,都被严词拒绝。

在最初被软禁时,张学良情绪低落,常常一整天一句话也不说。根据当时负责监视张学良的军统特工邱秀虎回忆,当时,军统特务发现张学良在睡觉时,总是把贴身的背心脱下来垫在床上,然后睡在背心上,他们就认定,这件背心里一定藏有什么秘密或者是武器,但又不敢去检查。于是就让负责警卫的宪兵特高组趁张学良睡熟后翻身之际,去检查那件背心。结果不但什么都没有查出来,还被张学良发现了。张学良为此非常生气,大声说:“你们真缺德!真缺德!”据邱秀虎回忆,这是张学良被囚禁后说的第一句话。而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焦灼地赶到南京后,也与张学良一起,被软禁在孔祥熙公馆。

1937年1月4日下午,张学良又接到国民政府发布的特赦令:“经国府委员会讨论,一致决议接受蒋委员长请求,张学良准予特赦,张学良所处十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此后,张学良彻底失去了自由,被军统软禁数年。

特赦令颁布不久,张学良被军统特务送到了蒋介石的故乡浙江奉化“读书悔过”,在军统特务的监管下,从此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浙江奉化,张学良的心情依旧不能平静,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也冲军统特工发脾气,军统局局长戴笠曾多次告诫负责监管张学良的特务,千万不能与张学良发生冲突,只要保证张学良在可视范围内就可以了。

1937年10月,张学良又被军统特务们送到了安徽黄山段祺瑞的别墅里。在那里住了没多久,军统特务们随即接到戴笠的电报,要求将张学良转移到江西萍乡暂住。随后,张学良由萍乡转到距衡阳约四五十里的湖南郴州,再由郴州转到沅陵,最后由沅陵到了贵州修文。贵州修文距离军统直属的息烽集中营不远,息烽因为息烽集中营而出名,所以很多资料说,张学良被关入了息烽集中营,事实上,据相关人员回忆,当时,张学良并没有进入息烽集中营,仅仅是住在贵州修文。

张学良于1938年年末,被软禁在贵州修文阳明洞。修文多雨、天气潮湿,山多景美,然而,多次辗转后,张学良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而当时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抗战困难时期,各种物资开始匮乏,张学良的生活条件也随之下降。

张学良自被宣判之日开始,生活条件一直较好,据军统特工邱秀虎回忆,在浙江溪口,张学良每日的早点是火腿蛋、牛奶和花旗橘子。正餐则由张学良点菜,想吃什么,前一天告诉厨师就好,每天中午都有八九道菜。张学良平时常喝咖啡,很少喝酒,也很少吸烟。即使辗转到湖南郴州的那段时期,无从买到除了长沙橘子之外的其他水果,军统特务们也会特地派人到广州和香港,买回整批的水果运到郴州来,供张学良每餐饭后食用。然而辗转到贵州修文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张学良不仅没有了水果和咖啡,连日常的饭菜也简单了很多,然而他却很少抱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书。虽然连续几年,一直在辗转,可张学良还是随身带着三四箱之多的书籍,他常常捧书细读,一坐就是大半天。

1940年,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因乳腺癌需前往美国救治,戴笠等人上报蒋介石,得到批准后,于凤至飞往美国,从此,再没有回过中国,而接替于凤至的,正是赵四小姐——赵一荻。赵四小姐的到来,为张学良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鲜亮的色彩,也让他的后半生,终于有了幸福的慰藉。

1941年5月,张学良因患急性阑尾炎,离开修文到贵阳接受手术治疗。由于入院时病情已经恶化,所以医院一共为他做了两次手术,耗时两个多月,才得以痊愈。

考虑到修文较为偏僻,交通不便,缺医少药,而张学良的阑尾炎又极可能复发,所以张学良提出住在贵阳。戴笠将此事申报蒋介石,蒋介石斟酌再三,终于安排张学良住在贵阳市城区的黔灵山麒麟洞。

为了确保安全,军统局局长戴笠派人在麒麟山四周修建了大量的碉堡,并进一步限制了张学良的行动范围,同时,还在麒麟山周围拉起了铁丝网,严禁外来人员接触,做好保密工作。然而,张学良在贵州的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无奈之下,戴笠将张学良转移到偏僻的开阳县刘育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