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4585600000001

第1章 序

得知曾明星的博士学位论文《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为例》即将正式出版,作为导师的我,深感欣慰,很乐意为之作序,向广大读者推荐。

在我近几年毕业的几位博士生中,曾明星的学位论文是写得最“辛苦”的,这固然是由于其论文选题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需要研究的问题多,更是由于他在学习期间所表现出的一贯的认真和执着。早在论文选题之初,他就深知有关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有关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难度是很大的。但他依然选定了这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题目,并在其后一年多的时间内,锲而不舍地辛勤耕耘,在收集、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上,以及在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机理、人力资本最优收益区位、人力资源结构的适配状况等问题的探讨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在写作后期的两三个月中,真正达到了食不甘味、席不暇暖的程度。当他完成初稿,拿给我看的时候,我也对其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颇感意外,认为论文的篇幅偏大,超出了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常有的规模,建议他适当精简,把一部分经过精心计算的数据作为附表,放在论文的后面,以保证正文的精练,而对论文的总体质量,我是深感满意的。在论文的答辩会上,与会的几位教授均给予该论文以很好的评价,一致认为它是当年我所毕业生学位论文中质量最高的一篇,这无疑是对作者长期辛勤耕耘、刻苦钻研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恰当的评价和肯定。

就内容而言,曾明星的博士学位论文,也就是本书,以作者就读的人文地理学专业为基础,广泛吸收和运用了国内外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探索和实际资料的分析相结合,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翔实数据,对长江三角洲人口和人力资源的迁移和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其重点是以空间视角,对长江三角洲人力资源的分布及其优化配置问题进行合理性论证,并基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多种经验模型对长江三角洲人力资源结构的适配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这些成果不仅对类似长江三角洲的极化增长区域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而且在人文地理学等学科领域也具有理论意义。论文中作者对相邻城市空间引力范围“断裂点”理论和方法的修正、用“经济当量人口”方法对区域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的预测、所建立的基于“自然人力置换法”的“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以及对长江三角洲人力资本收益的最优区位等问题的探讨,都很有新意,显示出作者求真求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年轻的同志来说,这无疑是十分可贵的。

总的说来,曾明星的博士学位论文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理论修养和科学研究能力。本书的正式出版,对于促进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如火如荼的区域大发展和人口大迁移,将起到添砖加瓦的积极作用。当然,中国的人口迁移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涉及很多方面,其中的不少问题,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热烈研讨之中,曾明星的论文不过是以本专业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希望作者在今后能够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在学术上和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2008年4月22日

于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