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守护家园
14599800000016

第16章 韩国的端午节和江陵端午祭

陈为蓬*

我们这次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余杭论坛”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端午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个关键词放在一起,很自然地会引起近两年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话题,就是“我们的端午节被韩国拿去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这里有很大的误解。

我曾被清华大学公派到韩国进行学术交流,前后有两年时间。在这期间,我对韩国的文化遗产方面做过一些考察,对韩国的端午节和他们申报世界遗产的江陵端午祭也有一些直观的了解,在这里介绍给大家。韩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要说明的是:韩国的“端午节”和“江陵端午祭”不是同一回事。

在韩国,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曾经是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是现在就全国范围而言,人们已经对之非常淡漠了。端午节现在在韩国,有点类似于我们“七夕”的现状。我们现在每到七夕,很多人都还能意识到是“七夕”了,但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民俗活动。“乞巧”的民俗几乎失传,有些地方的民俗有七夕吃巧果,前些年还比较普遍,而现在巧果也很难买到。在韩国,端午节就全国而言,现在只保留着一个民俗:用菖蒲水洗头发,但知道的人也不多,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洗。在端午节那天,韩国各地的民俗博物馆、民俗村等,会把菖蒲和菖蒲水摆在那儿,提醒大家有这个民俗,告诉大家用菖蒲水洗头发有什么好处,教大家怎么洗,主要对象是女孩子们,活动是免费的。韩国的端午节也不放假,所以有时候这个活动提前到端午节之前的那个周末。

韩国申报成功世界非物质遗产的,不是“端午节”,而是“江陵端午祭”。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韩国称为“无形文化遗产”(原文是“无形文化财”,这里的“财”应该翻译成“遗产”)。韩国法定的无形文化遗产分为两个等级:一个是国家级的,称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一个是地方级,即特别市、广域市或道一级(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或省一级)的,称为“无形文化遗产”。韩国从1964年开始公布法定的无形文化遗产到现在,国家级重要无形文化遗产有100多项,各地的地方级无形文化遗产一共有300多项。

韩国的无形文化遗产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音乐、舞蹈、说唱、民谣、游戏、竞技、祭祀仪式等,一类是各种手工艺工匠和传统酒、饮食等的制作工艺。其中没有一项是节日,没有任何一个节日本身作为文化遗产,当然端午节也并没有列为文化遗产。

韩国每一项无形文化遗产都有指定的传承人,他们叫做“保有者”。如果是比较大的项目,里面每个细目都分别有指定的保有者。像韩国列入第二批世界非物质遗产的“板索里”(音译),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大鼓书,它主要的曲目《春香歌》、《沈清歌》、《兴甫歌》、《赤壁歌》等,每一个曲目都有指定的保有者,有的还可以不止一个保有者。别人当然也可以唱,但是以“保有者”的唱法为标准。“板索里”演唱时,旁边有一个人坐在地上用长鼓伴奏,伴奏的鼓法也有指定的保有者。保有者有责任把无形文化遗产原原本本地继承下来,并且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到一定的时候还可以指定新的传承人。

江陵端午祭是位于韩国东海岸的江原道江陵市每年端午日期间祭祀当地大关岭山神、城隍的活动。江陵端午祭1967年1月16日被指定为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它的指定保有者有三个人,各司其职,分别负责传承“祭官”、“巫师”、“官奴假面剧”。

江陵端午祭的第一项活动从端午日前一个月就开始了。阴历四月初五以一定的仪式开始酿制端午祭用的一种米酒,这个活动叫做“神酒谨酿”。

阴历四月十五,在大关岭(江陵以西,是韩国一座重要的山岭)山上的城隍祠举行大关岭山神祭和国师城隍祭。然后列队将“大关岭国师城隍之神”的神位迎下山来。神位巡行沿途经过邱山、鹤山两地时,当地都要对神位举行城隍祭。最后把国师城隍的神位送到江陵附近的女城隍祠,和“大关岭国师女城隍之神”的神位供奉在一起,让国师城隍和国师女城隍共居女城隍祠,并举行奉安祭。同一天,还要举行祈求渔业丰收的江门丰渔祭等。

五月初三举行迎神祭,将国师城隍和国师女城隍的神位从女城隍祠请出,巡行至“江陵端午场”。江陵端午场位于江陵市区南大川畔,是每年举行端午祭和有关活动的一大片场地。端午场的中心是一个大棚,即“江陵端午祭坛”,神位就被迎到那里供奉。

五月初四至初七,每天早晨都要举行朝奠祭。其中五月初五的朝奠祭最为隆重,由江陵市市长亲自主祭,祭官等席地跪拜。祭文宣读完后,随即用火焚化。参加者分食米糕,共饮米酒。五月初七傍晚举行送神祭。当晚天黑后举行烧祭,将有关物品付之一炬。端午祭坛内有许多扎制精美的纸花纸船之类,烧祭时都被投入火中。

端午祭期间,每天在祭坛都有萨满教的巫师施行端午巫法,且唱且舞,以除祸招福,还有巫师为民众书写符咒。

在端午场,还有种种其他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官奴假面剧”的演出。假面剧或称假面戏,是戴着面具演出的短剧,情节主要是讽刺旧时的“两班”贵族的,有“官”、“奴”出场,有现场伴奏,主要是打击乐。

端午场的范围很大,沿着南大川一排排地搭建了数不清的帐篷,有临时饭馆、临时商摊等等,很像我们的庙会。江陵端午祭在江陵地区就相当于狂欢节,端午场每天有各种表演和活动。如农乐(韩国的一种集体的传统民族音乐),分别举行成人和孩子的农乐比赛,还有摔跤、秋千、跆拳道、弓道(射箭)、投壶等等传统项目的比赛,摔跤比赛优胜者的奖品仍沿用传统方式:奖给一头黄牛。还有从全国各地来的各种舞蹈、民谣等无形文化遗产的演出,以及现场直播的电视晚会。有时还有来自国外的艺术团体的演出。当地和外地的民众踊跃参加,扶老携幼,亲友相邀,人头攒动,真是全民参与。参观和参加各种活动完全是免费的。这也是韩国的一种很好的做法,他们在举行有关无形文化遗产的活动时,往往是免费开放的,像首尔有个古迹云岘宫,平时购票进入,那里每周末举行无形文化遗产等传统艺术的演出,演出进行时,整个云岘宫免费开放,自由进入。

韩国的江陵和我国湖北省的江陵是友好城市(韩国有不少地名和中国的相同,韩国的江陵附近还有一个襄阳)。每年的江陵端午祭,都会邀请中国江陵的官员或艺术家参加。

我在2001年端午期间,去韩国江陵亲历了江陵端午祭的各种活动。那年恰好是闰四月,各种活动从前面那个四月开始,经过闰四月到五月,所以整个端午祭就持续了两个多月。

2005年11月25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韩国至今十分重视祭祀。每年最大的两个传统节日:新年(春节)和秋夕(中秋),民间主要的活动就是返乡祭祖。除江陵端午祭以外,韩国还有另外一些祭祀仪式被列入无形文化遗产,其中最重要的是宗庙大祭和释奠大祭。宗庙大祭是每年春季祭祀朝鲜时代李氏王族家庙的仪式,其规制最初来自于中国明朝。宗庙大祭已被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释奠大祭”是在首尔成均馆孔庙举行的祭祀孔子的仪式,仍按照中国的古例,在每年春、秋两季的丁日举行。遍布于韩国各地的乡校,也都在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孔仪式。我国各地近年也逐渐恢复祭孔等各种公众祭祀仪式,但往往流于一种表演。而在韩国,这些都是真正的祭祀。

总之,江陵端午祭不同于端午节,大可不必担心江陵端午祭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这件事对我们会造成什么冲击。但我个人认为,在祭祀文化方面,目前我国同韩国之间现状的差别,是值得我们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