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守护家园
14599800000048

第48章 百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余杭共同发表八条余杭倡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成功举办

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之际,以“国家文化安全”为主题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5月30日至6月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报社、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党委书记郭沫勤,杭州市副市长陈重华,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副厅长金庚初,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建一,余杭区代区长姜军、副书记许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旭微、区人大副主任肖勤、副区长黄莉、区政协副主席钱杭根,有关高校的领导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辽宁、山东、湖南、湖北、浙江等地的专家学者与基层代表13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和论坛活动。

民族的文化安全是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一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正在消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成为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家文化安全”主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与发展等进行了广泛研讨,并发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倡议》。

五常龙舟节:专家学者盛赞保护最高境界

5月31日论坛开幕,正值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上午,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赴我区五常参加余杭区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月”启动仪式暨五常龙舟节开幕式,观看了具有800余年历史的余杭滚灯和五常十八般武艺、余杭镇百子地戏等深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由临平街道表演的余杭滚灯,几十斤重的大滚灯那时而缠腰翻滚,时而白鹤生蛋,时而高举头顶,时而旭日东升的精彩表演,让专家们为之惊叹。由白须老人与稚气孩儿舞动刀枪剑戟棍等表演的五常十八般武艺,一招一式,引人入胜,场面生动,气势磅礴,给专家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来自余杭镇的一批小朋友,头戴戏剧人物面具、惟妙惟肖表演的传统民间艺术“百子地戏”,利用人背后的道具和服装,使正面与背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表演特点和艺术感染力,专家们为之喝彩。

启动仪式表演结束后,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走进当地农家,吃端午饭,体验端午习俗。当地农民给每人挂上一个香袋,接着吃当地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五黄”:黄鳝、黄鱼、黄瓜、蛋黄、黄酒,专家们吃得开心,十分热闹。

最让专家们激动的是午后的龙舟活动。来自五常各村的几十只龙舟,在不宽的河面上来回竞渡,激烈角逐,力争上游,比智比劲,充分反映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民间文化活动的高涨热情。沿小河两岸几里人山人海,有的甚至站到河岸水里观赏,为龙舟队呐喊。与会的专家为这热烈的场面而倾倒,盛赞当地老百姓对这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高度认同与深入人心,那人人自发的传承热情与文化自觉,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高境界,就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

论坛开幕式:周和平副部长作重要讲话

5月31日下午3时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在临平余杭大厦举行开幕仪式。开幕式由中国文化报社社长郭沫勤主持。余杭区代区长姜军首先代表东道主致欢迎词。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致论坛开幕词。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杭州市副市长陈重华分别代表省、市讲话。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参加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这次论坛举办的时间好,正值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主题好,以“国家文化安全”为主题,抓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意义。他强调指出,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不仅扩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等,直接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民族生存的威胁,而且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面临被侵蚀、被同化的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更加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二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国民文化自觉弱化,民族精神缺失的问题。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直接创造出来的、积淀下来的,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生产生活实际,更加真切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特征,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浓厚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充沛的文化创造力。非物质文化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延续中华文明功不可没。他说,尽管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还十分严峻。他要求认真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二是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三是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四是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五是加强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六是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余杭倡议:呼唤民族文化自觉

6月1日上午论坛举行专家主报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主持。乌丙安、秦序、苏荣誉、陈勤建、徐艺乙、苑利、李荣启、陈为蓬、田青等9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深刻阐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形势、重要意义,以及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的传承等。论坛还分3个议题小组进行交流研讨。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6月2日上午在余杭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内通过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倡议》。

倡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立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其所承载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母体文化,是维护一个国家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民族的文化安全是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倡议呼吁全社会和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以敬畏之心珍爱我们祖祖辈辈创造的文化遗产,要为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当拓荒者和铺路石。

倡议说,各级政府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责任。要采取实实在在的有效措施,加快抢救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严厉制止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的行为,尽快构建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机制、工作机制、投入机制、传承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倡议还特别强调,在新农村建设时期,一定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村落留下历史记忆,让人们记住“回家的路”。

论坛在取得圆满成功后,6月2日上午在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举行闭幕式。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金庚初作了闭幕讲话。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