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统筹上市资源不放弃任何一壳
目前天津正筹建金融控股公司;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进入项目筛选阶段天津正在制定关于天津上市企业发展规划的方案,要把目前天津的所有新上市和已上市企业“壳”资源充分利用好,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家“壳”资源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兴起,“天津板块”概念正在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第一财经日报》从天津市政府有关部门权威人士处获悉,天津正在制定关于天津上市企业发展规划的方案,将对天津板块所有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思路,称不会放弃任何一家天津“壳”资源。
目前天津正由刚成立不久的金融服务办公室(下称“金融办”)牵头,组织该方案的完善和实施工作,并作为近期的工作重点。据了解,该方案总体指导思想是,要把目前天津的所有新上市和已上市企业“壳”资源充分利用好,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家壳资源。
目前天津共有36家上市公司,专家分析认为,虽然天津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和家数与北京、上海等还存在一些差距,但其中也不乏优势行业,目前已覆盖机械设备仪表、交通运输仓储业、医药生物制品业、房地产等领域,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是天津经济的核心。
去年6月,******发布《******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即“20号文”),提出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给予“先行先试”的特殊支持政策。借此东风,从去年开始,天津板块开始启动。
在天津板块中,天津港(600717.SH)无疑最受关注。今年5月30日,天津港发布公告称,将以18.17元的价格向集团定向发行不超过2.26亿股,用于收购集团港口资产,宣告其整体上市进入实质阶段。股市分析专家认为,在天津的发展中,天津港将大有作为。
不过,天津板块也包括不少ST个股。对于天津目前的上市公司,天津市政府的想法是,希望通过政府的支持,使这些有限的壳资源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发展良好的上市公司。
除了对上市企业的发展进行专门规划外,天津金融控股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之中。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由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天津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将争取年内成立。该金控公司主要是对天津地方上的金融机构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目前相关的方案还在制定之中。由于金控公司涉及到方方面面,金控公司的成立将分几步完成,将不会一步到位。
此外,《第一财经日报》还获悉,去年底挂牌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正开始一系列动作,目前正在启动项目筛选和招募高管等工作。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筛选将不限于天津,待项目确定后,将由中银国际的投资团队进行具体运作。至于第二期募资何时启动,股市专家分析,这将视第一期资金的投资运作情况再确定,现在的工作重点是选项目和投资。
除了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天津市正在运作一只创投基金,这只“天津滨海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滨海新区相关创新政策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使其在滨海新区的发展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据了解,该基金将由天津市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合作,不过目前尚未确定投资额度。
湖北企业上市融资或出现断层
湖北企业运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有可能出现断层。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以来,湖北省企业上市融资与发达地区及周边省份相比呈现差距拉大的趋势,特别是2006年6月股权分置改革后,在全流通体制下恢复新股发行至今,湖北尚没有一家企业实现IPO。
从历史上看,湖北企业发行上市有过两次高潮,第一是1997年前后,以葛洲坝、三环股份、襄阳轴承等为代表的中央及省市地方国资委所属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过改制上市;第二是1999年到2001年,武钢股份、东风汽车等重量级企业及烽火通信、凯乐科技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向好的背景下进入证券市场。
不过,自2002年开始,湖北企业上市数量便急剧下降。尤其是自2006年6月证券市场恢复融资功能以来,在整一年的时间里,湖北没有一家企业发行上市。
不仅如此,目前初步纳入湖北省发改委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的企业也大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因此,湖北省未来几年在上市公司的结构上也有可能出现断层现象。目前,包括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造船厂、长动集团、一棉集团、三江航天、中建三局等特大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离上市仍还有一定距离,这也就注定未来几年内即便湖北企业上市状况发生改观,其阵营也将以中小企业为主。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湖北上市企业出现断层与企业自身规模实力、思想观念等多种主观因素有关,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缺乏切实有力的配套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也是原因之一。据深交所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有20多个省市区相继出台了贯彻“国九条”的意见和措施,一些地方还出台了鼓励企业改制上市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措施,而湖北截至目前显然缺乏这样的有力支持。
以组织机构为例,据记者了解,包括湖南、河南、江西等中部省份在内,大多数省市都在省一级建立了省政府领导挂帅的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并相应设立了工作专班,而湖北在此方面较为不足。
针对这一状况,湖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发改委正着手积极完善上市企业培育工作组织体系,努力形成高效、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力求营造推进企业上市的良好氛围,包括加强与境内外金融证券中介机构的合作,为后备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也在考虑争取设立创投种子资金,引进有实力的专业投资机构成立创投公司,加强和支持各地方产权交易所的工作,为湖北企业上市前的产权转让、重组和融资搭建好平台。
资源巨子西部矿业登陆A股市场
时隔数年,又一家在A股市场IPO的青海公司跃入了投资者的眼帘: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发行不超过5亿股。
作为国内位居前列的基本金属矿业公司,同时也是西部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开发企业之一,西部矿业经营一体化的基本金属开采、冶炼及贸易业务。以精矿所含金属量计算,2006年公司为全国第二大铅精矿生产商、第四大锌精矿生产商及第七大铜精矿生产商。同年,公司产锌精矿76635吨、铅精矿60397吨和铜精矿25967吨,分别占当年全国锌、铅和铜精矿产量的3.6%、8.2%和3.4%。目前,公司全资持有或控股并经营四座矿山:锡铁山矿、获各琦矿、赛什塘矿及呷村矿,还持有玉龙铜矿41.0%的股权。其中,锡铁山矿是中国年采选矿量最大的铅锌矿;获各琦矿是中国储量第六大的铜矿;赛什塘矿是青海省采选能力最大的铜矿;呷村矿是四川省储量最大的银多金属矿;而玉龙铜矿有潜力成为中国储量最大的铜矿。去年,公司冶炼板块的产量为30782吨电解锌、20890吨电解铅和95960吨电解铝。
西部矿业近年的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体现了公司的快速发展。2004年到2006年,公司总资产分别为42亿元、67亿元、92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18亿元、46亿元、82亿元,净利润3亿元、5亿元、15亿元。这些数字的变化体现的是我国有色金属业的增长背景。专家分析,在我国锌、铅、铜、铝的主要终端消费市场中,汽车、电力及建筑行业在过去几年均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并仍将继续。与此相适应,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厂的产能在过去几年也有很大提高,然而,受矿产资源及采矿产能的限制,锌、铅、铜精矿及氧化铝产量并没有显著增长。而我国约55%的铅、59%的锌和65%的铜资源位于西部。近期在中国发现的五大铜矿中,三个位于西部。未来几年,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西部地区将在中国基本金属行业的供需关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独特优势保障持续发展
招股书显示,西部矿业拥有的八大竞争优势,使得公司能够借助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增长机遇,获得在西部地区有色金属探、采矿领域的持续发展。
首先,作为西部最大的有色金属矿业公司之一,公司通过对西部二十多年的长期经营和持续专注,非常熟悉西部的人文社会环境、地方少数民族政策、矿产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这种优势在公司优先发现和获得西部优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公司是国内少数几个可以在海拔3000米以上开展作业的矿业企业之一。二十多年来公司培养了能够在高海拔恶劣环境下持续生产经营的生产管理队伍和科研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矿山采选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成为公司在西部高海拔地区获取和开采优质矿产资源的中坚力量。
第三,公司控制多个高品质矿山,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地域布局。到去年底,公司总计拥有的矿产资源储量为295.14万吨锌、213.11万吨铅、436.37万吨铜、3412吨银和19.97吨金。公司控制的五个主要矿山由北至南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四川和西藏,这些矿山的分布以及对周边地区矿产资源的辐射影响将不断构建和完善本公司在西部的产业地域布局。
第四,公司下属数个矿山正处于试运营或改扩建阶段,未来产能将进一步提高。比如,呷村矿的采选能力预计由2007年的30万吨/年矿石处理量达到2008年的50万吨;获各琦矿的选矿产能预期在2007年达到150万吨,2010年达到300万吨;赛什塘的选矿产能预期在2007年达到50万吨,2009年达到75万吨。这些基础建设和改扩建计划一旦完成,公司的矿山产能将明显提高。
第五,独特的资源结构和储备以及与大股东西矿集团的关系,使公司拥有显著的持续性增长机会。公司是玉龙铜业第一大股东,玉龙铜矿拥有超过300万吨的铜金属资源量,该矿的投产将会显著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业绩;公司凭借丰富的地质勘查经验已成功在现有矿山的周边地区陆续发现可观的资源储量,并预期能进一步增加储量;根据与西矿集团签订的不竞争协议,公司拥有购买西矿集团未来在锌、铅和铜业务和资源方面股权的优先选择权。
第六,公司产品从设立之初锡铁山矿的单一铅、锌精矿逐渐发展到涉及多个矿山和多个品种,包括锌精矿、铅精矿、铜精矿、电解锌、电解铅和电解铝等产品,产品的多元化降低了公司受单一金属价格波动影响的风险。除从事锌、铅和铜精矿开采外,本公司从事的锌、铅和铝的冶炼业务和贸易业务,延伸了公司的产业链条,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公司上游矿山的产能远大于下游冶炼的产能,原材料自给率远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因此,能够有效实现采矿和冶炼业务之间的互动,降低行业周期带来的风险。
第七,公司是国内率先将主要采矿与原矿加工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的矿业公司之一。这种创新模式大大降低了采矿人工成本,同时公司主要矿山处于高海拔山区,常年干旱,相对于低海拔地区,其矿山排水成本大大降低。公司的冶炼业务主要位于西部重要的工业枢纽——甘河工业区,能为公司供应成本较低的电力和水资源。此外,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持续投资于包括公路、铁路和电网在内的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包括原材料和运输在内的经营成本。
第八,公司核心管理层拥有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行业经验和对本公司的管理经历,深入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和本公司的具体情况,能够及时制订和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使公司能够率先抢得市场先机。例如,公司历史上曾在行业低谷时期以低成本获得大量资源储备。
募资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
西部矿业将把本次募集资金用于扩大矿山资源储备,提高矿山开采能力,适度增加冶炼项目规模,以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巩固和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其中,矿山扩建及冶炼建设项目共需资金137386万元,收购及增资项目共需206725万元,计划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100000万元。保荐机构瑞银证券认为,这将有利于扩大公司控制的资源储量,提升矿产开采和冶炼能力,提高采、选、冶一体化竞争力,拓展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再生铜冶炼业务,延伸产业链。
本次募集资金项目中的锡铁山铅锌矿深部过渡衔接工程和获各琦矿区一号矿床铜矿采矿技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公司矿石采选能力;甘河工业园10万吨/年锌冶炼项目及5.5万吨/年铅冶炼项目,则能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和能源优势,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做强铅锌冶炼。募集资金收购项目鑫源矿业已于2006年末试生产,玉龙铜业计划于2009年投产,再生资源及天津大通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西部矿业提出的公司发展总体目标,是重点开采锌、铅、铜等金属矿种,专注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力争在3到5年内发展成为国内前列且具国际竞争力的集采、选、冶于一体的基本金属矿业企业;未来10年发展成为国内领先,且具一定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矿业公司。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制定的未来3年工作计划中,有增加境内和海外矿产资源及矿石储量、有选择地提升冶炼和精炼产能,保持与国际同行同步的采矿和冶炼技术、环保和节能技术步伐等内容。
在预见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同时,公司对自身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也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比如,全球和中国经济状况、全球锌、铅、铜及铝的供求关系、主要金属消费行业的周期活动等因素的变化均会导致锌、铅、铜及铝的价格波动,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影响;由于近年高速发展,公司所需资金主要来自贷款,若无法持续取得融资以满足资金需求,则可能面临财务风险;公司下属三个矿山仍处于基础建设或改扩建阶段,在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才能达到预计的收益水平,因此,发行当年公司的主要金属产品产量以及盈利水平较上年度可能不会有大幅增长。
王者归来--中国铝业龙头回归A股市场
五一节前A股市场迎来大盘蓝筹股发行上市的高峰,在中信银行上市、交通银行发行之际,中国铝业确定于4月30日回归A股市场。与前两只银行不同的是,中国铝业是在吸收合并山东铝业A股和兰州铝业A股,并新发股份上市,这给目前牛市汹汹的市场又将增添一道靓丽风景。
一、中国铝业的发行概况
根据相关文件可知,中国铝业拟发行12.367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9.60%,每股发行价格6.6元。以发行后总股本全面摊薄计算,中国铝业此次发行市盈率为7.5倍。本次发行不募集资金,发行股份全部用于换取山东铝业和兰州铝业除中国铝业所持股份外、未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份及第三方中信信托因现金选择权的行使而持有的全部股份。中国铝业换股吸收合并山东铝业的换股比例为3.15:1,即每1股山东铝业股票可换取3.15股中国铝业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兰州铝业,兰州铝业非流通股的换股比例为1:1,流通股换股比例为1.80:1。同时中国铝业招股说明书显示,发行后中国铝业每股收益为0.88元,发行市盈率为7.5倍,每股净资产为3.65元。同时,经过全面摊薄,中国铝业最近三年的每股收益呈增长态势,2004-2006年每股收益分别达到0.55、0.61、0.97元。
完成本次A股上市后,中国铝业总股本128.8661亿股,其中:实际流通A股11.4808亿股,限售流通A股77.9456亿股(中铝公司限售期三年,除兰州铝厂外的其他限售一年),流通H股39.4397亿股。
二、中国铝业的基本面情况分析
中国铝业股份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10日,发起人主要为控股股东中国铝业公司、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物资开发投资公司,2001年9月,经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批准,控股股东中国铝业公司与中国信达、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债券转股权协议》并实施了债转股,后三者也成为公司主要股东。2001年12月,公司在香港和纽约发行了H股和美国存托凭证,经过两次配售,中国铝业的总股本达到116.50亿股,而本次发行吸收合并兰州铝业和山东铝业,登陆上交所以后,中国铝业的总股本扩张为128.87亿股。
中国铝业公司2006年相关经济指标如下:资产总额1526亿元;销售收入1055亿元;实现利税308亿元,其中利润225亿元,税金83亿;氧化铝产量962万吨、电解铝产量297万吨、铝加工品产量56万吨;铜、钛、钼等产品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在资产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中央企业中,中铝公司销售收入增长率排名第一,利润总额排名第八,在冶金行业排名第一;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一直名列前茅。公司氧化铝产量位居世界第二,铝和钼加工能力位居亚洲第一,电解铝和钛材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公司跃居世界第三大铝工业企业。公司以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的骄人业绩,光荣入选“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
中国铝业上市公告中显示,2007年一季度氧化铝产量23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13.1%,化学品氧化铝产量2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3.3%,氧化铝平均销售价格3318元/吨,比去年同期降26.1%。这是因为,2006年一季度是公司氧化铝销售单价是最高期,随后多次降价,2006年末每吨销售价仅2400元。经过上述两次提价后,2007年氧化铝平均销售价格将高于2006年。
中国铝业上市公告中还显示,2007年一季度电解铝产品产量6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81.0%,原铝销售量6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102%,原铝平均销售价格人民币20328元/吨,比去年同期增1.0%,量、价齐升。2007年3月27日,中国铝业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建设年产210万吨的氧化铝厂及1000万吨铝土矿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澳元。越南多农项目、几内亚铝土矿勘探项目、巴西ABC项目均在顺利进行。
重庆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遵义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广西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贵州年产40万吨氧化铝项目、广西华银年产160万吨氧化铝项目按计划正在进行建设,山西兴县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也在计划中,其中广西华银年产160万吨氧化铝项目预计2007年竣工投产。
2007年3月兰州铝业连海分厂新厂区总投资84亿元、年产26万吨电解铝的现代化生产基地竣工投产,电解铝生产能力达到43万吨,兰州铝业2007年净利润预计比2006年增长一倍以上。
2006年12月18日,山东铝业公司旗下年产63万吨的氧化铝项目投产,该项目将利用进口铝土矿生产氧化铝,并采用拜耳公司技术。
2007年4月6日,兰州铝业所属西北铝业新建项目正式奠基,规划建设总规模为年产20万吨高精铝板带箔,总投资约40亿元。
中国铝业在股改时承诺、在招股说明书中也宣布,A股上市后,将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包括但不仅限于铝业资产。一年内收购中铝公司的铜川鑫光、连城铝业的原铝业务,并择机整合包头铝业(600472)的原铝业务。在合适的时机收购中铝公司的铝加工企业如西南铝业、中铝瑞闽等。前期公司高层透露,还将收购关铝股份(000831)。在香港2006年业绩发布会上,公司高层还透露,2007年将中铝公司的铝业资产装入中国铝业。
中国铝业的行业龙头地位,决定了公司将成为行业整合的最大受益者。中国铝业本身固有的多重优势,辅之中铝公司、中铝集团的背景支持,成就了公司回归A股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之路。
三、4月27日收盘后A股市场有色金属股的股价、市盈率情况
1.股价:
37家(不包括即将退市山东铝业、兰州铝业和一家长期停牌公司)有色金属股中,股价10元以下的有1家,股价10元至20元的有16家,20至30元的有10家,30元以上的有10家。
2.市盈率:
市盈率低于20的仅6家,市盈率在20至此30之间的有7家,市盈率在30至此40之间的有5家,市盈率在40至此50之间的有3家,市盈率在50至此60之间的有3家,市盈率在60至以上的有13家。
由于中国铝业是有色金属龙头股,且有注入优质资产、股股期货成分股题材,市盈率达到30至40倍是可以允许的范围。根据权威机构的综合评级,中国铝业2007年的每股收益有望超过0.88元/股以上,按30倍至40倍市盈率计算,中国铝业上市后的合理定价应该在26.40元~35.20元之间。
红筹海归影响几何
红筹公司陆续海归已成必然趋势。那么,红筹公司将会如何发行A股,又会对内地股市产生哪些影响呢?
对于年内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海归发行A股,市场预期颇高。管理层的相关讲话中,也凸显支持红筹海归的态度。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3月份表示,证监会倾向于红筹股回来直接以IPO方式上市。争取让中国移动今年回归,方式是直接上市。同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应该鼓励国企红筹股回归国内,只要企业愿意,国资委鼓励其回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表示,对于红筹公司回归A股,证监会倾向于采用直接发行A股上市的方式。那么,红筹公司将会如何发行A股,又会对内地股市产生哪些影响呢?
1.发行方式为直接发行A股
在红筹回归的发行方式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回归路径:CDR模式(发行存托凭证)、联通模式、直接发行A股模式。联通模式是采用分拆子公司在国内上市,这种双重结构容易导致公司治理方面出现问题,同时,也不符合目前整体上市的思路。而CDR模式则适用于真正的外资公司,采用CDR模式,将涉及外汇管制;同时所涉环节较多,不如直接发行A股简单;托管和存托业务将使主要市场利益流入外资金融机构。
目前正在制定《境内投资境外股份有限公司发行A股上市试点办法》。该办法将对红筹回归A股的发行条件进行详细规定,如红筹公司在盈利方面,可能需满足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指标,但对于设立时间不满三年的红筹公司,上述指标则可豁免。至于发行方式,监管层倾向于直接发行A股,并鼓励采用存量发行的方式。在发行A股时,监管层还支持存量发行方式,即总股本不变,由大股东拿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到A股市场上出售给流通股股东。而鼓励存量发行的最大优点,主要是为缓解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不过,由于两地上市,上市公司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必然有所不同,这将导致红筹上市在部分细节上,仍存在着问题。如公司治理方面,内地有关监事会、独立董事、公司章程、股东大会通知召开和表决方式、高管兼职等方面的规定,与香港就存在着差异;内地股票和红筹股面值不统一也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负责人还建议,在红筹公司募集资金投向上,鼓励投资国内,但不限制投往境外、对境外公司以募投资金在国内并购公司亦不作限制;程序上,按国内A股IPO的程序进行,需要上市辅导。
不可否认,红筹发行A股的方式仍存在一些争议。为保证红筹公司发行A股相关办法的研究拟定工作顺利进行,证监会已责成由发行部发行审核五处负责相关工作。待办法颁布后,证监会将圈定具体的试点公司,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
2.二级市场资金面将受考验
有媒体曾报道,红筹回归初期将主要面向大公司,暂不放开至小公司。中移动、网通、中海油、中海发展、中化化肥、香港中旅、中粮国际、华润电力、华润置地、联想有望成为首批试点企业。不过,两类公司暂不纳入红筹回归行列:一方面是母公司已在国内上市,另一方面是子公司已在国内上市。如东风汽车、中国联通等红筹公司将无法海归。尽管如此,红筹海归将对内地股市的二级市场资金面产生较大影响。
一个是大规模新股发行会引发申购热潮而导致二级市场资金流向一级市场。前不久发行的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在申购的时候网上、网下共冻结资金规模均高达1.4万亿元以上。大盘红筹公司海归发行,必将吸引大量机构和散户的资金踊跃申购,而对二级市场形成套现压力。二是资金流至香港股市。红筹公司发行A股,必将促成每股净资产的提升,另外募集资金投向也将使得未来预期利润增加。相关红筹类公司必会作出利好反应,因而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目前内地居民购汇较为便利,较多发达地区也十分方便赴港,或在内地通过其他渠道开设港股账户进行交易。QDII制度对投资境外股票市场的放松,也将吸引内地居民以合法的渠道进行投资。人民币资金、外币资金都会出现一定的外流迹象。
3.红筹海归引发成份股调整
2006年9月份修订后的沪深300指数编制规则将对选样空间的要求由原来的“上市交易时间超过一个季度”修改为:“上市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季度,除非该股票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在全部沪深A股中排在前30位”。对新发行的股票,若符合样本空间条件,且总市值(不含境外上市股份)排名在沪深市场前10位的,启动快速进入指数的规则,即在其上市第十个交易日后进入指数。这样,新上市的大盘股若总市值排名前10位,将会很快被计入沪深300指数。目前,在沪深300成份股中仅有13只金融类股票,但所占的权重过大,占到两成的比例。这样,货币政策变化将会对沪深300指数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自2006年以来央行便不断采取紧缩政策以收紧银根。因此,加速大盘的红筹海归有助于完善沪深300成份股的构成,加快股指期货的推出。然而,作为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组合的配置上将适当调低其他权重股,特别是银行股,而准备大量资金增加海归的红筹A股的持仓。这样,银行股等权重股将会不断遭遇套现压力。
从长期看,在境外上市的内地优质资源公司纷纷海归,将增加内地股市的整体规模,有助于提升内地股市在亚洲地区甚至全球的金融地位。同时,增加股票发行规模,也有助于改善股票市场流动性过剩,以及泡沫的过度膨胀。如此看来,大量红筹公司陆续海归便已成必然趋势。
平安上市推升人寿重新估值
1.国泰君安
平安保险3月1日挂牌上市将结束A股市场仅有********一只保险股的局面。日前平安的申购资金达到1.1万亿元,机构再次上演了对保险概念股如同“大众情人式”的热情。兴业银行曾激发银行股的飙升,而平安保险的上市,将重燃市场对保险股的追崇。********(601628),作为一家拥有国内寿险市场近半壁江山的国内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2006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将比上年度增长50%以上,在平安保险即将发行上市的情况下,********有望携手平安保险成为春节后带领大盘冲击3000点关口的新旗手。
2.中国第一寿险品牌
********是中国寿险业的龙头公司,竞争优势十分突出。就上市公司总市值而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就市场份额而言,********几乎占据中国寿险市场半壁江山,截止2006年6月30日,********占有全国寿险市场分额49.9%,除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外的其他地区,公司均为该地区寿险市场的垄断经营者,市场分额占有率均在50%以上,而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居该地区的第二位,为20%。相信在大多数省市里,********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都占据50%左右的市场份额。中国寿险市场前景光明,2005年我国人寿保险深度只有约2%,人寿保险密度282.7元/人,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和欧美国家水平,提升空间很大。
同时根据国际保险行业的发展规律,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开始,保险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截止2005年末,我国人均GDP近1800美元,可以预期,受经济增长和行业发展规律的影响,未来10年将持续成为中国保险业的黄金发展期。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6%以上,********将充分享受行业成长带来的发展空间。
3.股权投资更胜一筹
********除了自身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之外,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不可估量的巨额股权投资。2005年,********投资于股权投资的资产占到全部投资资产的8.00%,仅贡献了全部净投资收益的3.3%。2006年上半年股权投资比例上升到8.86%,而对净投资收益的贡献率突然上升到30.34%,这构成了2006年上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关键。而且********在A股市场上还享受到一般投资者难以享受的新股发行配售、增发配售等特权。
所以在中国证券市场刚步入黄金时代,********的未来业绩不能以单纯的保费收入来衡量,证券市场的牛气更支持其业绩会出人意料的增长。********遵循价值投资的理念和财务投资者的原则,战略投资优质企业,以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带来的成果。目前公司拥有“建设银行4.08亿股H股,成本价2.38港元”;“中信证券3.5亿股A股,成本价9.29元”;“中国银行、3.94亿股H股,成本价2.98港元”;“中国银行1.23亿股A股,成本价3.08元”;“工商银行12.80亿股A股,成本价3.12元”;“工商银行6.51亿股H股,成本价3.07港元”,大比例金融股权投资将带来丰厚利润。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预计2007-2009年,众多大型H股将逐步回归A股,这给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战略入股机会,带来大幅盈利,而且这种盈利是可持续的,公司的背景与资源优势可以保证优质资源战略配售的份额,同时在一些优质稀缺项目中,可以保证战略投资者身份,从而获得超额回报。参照国外的情况,国外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差价大部分在15%以上。综合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预计********在直接股权投资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20%。作为中国最大的保险资产管理者和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截至2006年6月30日,********总资产6169.26亿元,投资资产5840.42亿元),********强大的政府背景与深厚的客户资源,使其在股权投资中具有巨大优势,令其他机构投资者难以望其项背,这一优势在未来将会继续存在。在资本市场持续繁荣的趋势下,********所能达到的回报率必将超出预期。
4.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
********作为中国A股市场的保险第一股,深受大机构投资者高度关注,该股上市之后的几个交易日,成交量持续放大,中长线资金介入的迹象明显。尽管前期对********的估值存在较大的争议,但公司业绩大增的公告却预示着该股具备高增长价值。二级市场上,********完成了一次较大幅度的回调,目前逐渐企稳重回上升通道,主力欲构成大双底的意图较为明显。平安保险的高价发行无疑将推升********的重新估值,目前股价位于底部,该股已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底部飙升契机,值得战略性关注。
新股质量是防范风险关
新春以来的中国股市犹如脱缰的野马,总是在大涨大跌中重复“过山车”式的行情,尤其是2月27日创出的近10年来股市最大跌幅,不但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应,而且对全球证券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于是“泡沫论”、“崩盘论”的幽灵不断缠绕着刚走出数年熊市的中国股市。可以说,目前中国股市的影响程度和受关注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长期以来,新股不但是一级市场的投资热点,也是二级市场的持久热门投资主题。自2006年以来,市场对新股的追崇到了疯狂的程度。放宽新股上市标准、加快新股发行速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有的甚至把它作为根治流动性过剩的偏方。真正的老股民应当不会忘记,中国股市的风险之源不在于股指的涨跌,而在股票的质量上。牛市中股市的真正风险来源就在于新股,因为此时,股市参与各方都存在多发新股的内在冲动,造假的几率也是最高的。
我国证券市场属新兴+转轨市场,股票上市制度一直处于变迁之中。新股上市一直是证券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新股也在荣耀与诘难中一路走过。一方面,新股承载了诸多的荣耀,打新、炒新的丰厚回报令市场乐此不疲,新股不败的神话创造了证券市场一个又一个需仰视的标高。另一方面,新股也因业绩屡屡变脸而饱受市场指责,“首年发迹、次年微利、三年奔向ST”是新股和市场挥之不去的梦魇。而对新上市企业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的解释无非两种:一是上市前过度包装甚至造假,一旦融资完成,则原形毕露;二是上市后,由于有了资金,企业疏于经营管理,使业绩快速滑坡。
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早就提醒过我们,企业具有动物性的一面,懒惰是其天然本性。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和股票的稀缺性,企业很容易以较低成本大规模地从资本市场圈钱。目前,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是30倍,从静态比较,一次IPO融资总额就相当于企业30年的盈利,而当发行市盈率高达88倍时(2000年就有过),一次融资是企业88年的盈利(国外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结论是企业平均寿命只有十多年),试想一家企业能够如此轻易地从资本市场上以接近于零的成本以数十倍于自己净资产的规模募集资金或一次募资是企业近100年的盈利时,它还会像原来那样辛辛苦苦通过实业经营来创造价值吗?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企业每年的盈利不过几百万或者几千万,但一次IPO就能从市场上融资几个亿甚至十几亿,如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股发行实行“上网申购”和“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两种方式时,发行冻结利息高的达五六千万元,低的有一千多万元,这些冻结利息归上市公司所有,仅冻结利息一项高的相当于上市公司好几年的盈利。资本市场上的钱来得如此容易,企业还有积极性从事生产经营吗?
尽管目前实施了股票上市保荐制,但保荐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新股业绩变脸的难题,更不可能杜绝造假上市的毒瘤,股票上市制度的完善真是任重道远。******总理日前在《求是》杂志所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改善上市公司整体结构。所以,笔者认为,在目前这一难得的历史性大牛市面前,管理层不应该为了调控股市而放宽新股上市标准或者过于强调发行速度以及融资额,更应把防范新股风险放在首位,通过提高新股质量来确实降低证券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