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技术
14889000000016

第16章 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第一节开展幼林抚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林抚育管理,是指在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这一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的总称。相关技术规程明文规定,一般常规造林,造林成活率要达到85%以上。一旦按计划实施造林工作后,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幼林抚育管理便成了林木生长好坏,以及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关键。因为造林以后到成活、成林这段时间,林木既受到气候、土壤、植被、病虫鸟兽危害、人蓄破坏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又受树木个体或群体之间或树种之间的影响,这时如不及时抚育和保护,不仅会导致杂草丛生,夺取幼林所需的水分和营养,遮蔽阳光,抑制林木生长,而且还会引起病虫危害,林地也因草根盘结,使土壤变得十分坚实,土壤的结构和通气保水性能变坏,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发育。及时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可清除林地的杂草灌木,减少和林木争夺水、肥、光,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状况,保证造林成活,促使幼树良好的生长和迅速达到郁闭。因此,为了巩固造林成果,加速林木生长,必须加强抚育管理工作和保护工作。

第二节幼林抚育措施

一、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技术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和林粮间作等。

(一)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是幼林技术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松土可以把板结的地表破碎,保蓄水分,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幼树的竞争植物,使苗木顺利成活;有时适当保留植穴周围的植被,为苗木适度庇荫,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地温。

松土除草一般可同时进行,也可单独进行。从造林后开始,连续进行数年,直到幼林郁闭为止,一般年限为3~5年。造林地区越干旱,植被越茂密,抚育的年限应越长,气候土壤条件良好的地方,当幼树高度越过草层高不再受压抑时,抚育即可停止,不必强求达到郁闭。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可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造林树种确定。湿润、半湿润地区及用初期速生的树种造林,松土除草可连续进行3年,第1年2~3次,第1年2次,第3年1次;半干旱地区及湿润半湿润地区用初期生长缓慢的树种造林,松土除草可连续4~5年,第1~3年每年2~3次,第4年1~2次,第5年1次。

每年进行第1次松土除草的时间,一般应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林木生长,能最彻底地清除灌木、杂草,并扼杀其再生能力,以及能充分地利用水分、养分有效性的时期为宜。

松土除草的深度一般为5~10cm左右。干旱地区可加深到12~15cm,甚至30cm。松土要掌握“里浅外深;树小浅松、树大深松;沙土浅松,粘土深松;土湿浅松,土干深松”的原则。要提倡化学除草。

(二)灌溉。

灌溉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人为补充林地土壤水分的措施。目前主要用于干旱地区造林培育速生丰产林,大面积造林基本上都不灌溉。

每次灌溉量的确定,要依据树种、林龄、气候状况和土壤湿度而定,要保证林木根系层处于湿润状态。

(三)施肥。

施肥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改善林地肥力状况的措施。林木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在造林前结合整地施用。用做基肥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料,有时也加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的施肥量应根据树种、苗龄、肥料种类以及土壤性质决定。追肥一般用于化学肥料,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搭配。追肥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肥料直接撒于地表,但效果不好;二是沟施,即在相当于树冠投影范围的外缘或在种植行间开沟,沟深20cm,沟宽20~25cm,将化肥撒入后覆土。

(四)林农间作。习惯上称林粮间作,因间种的作物除粮食作物外,还有经济作物、绿肥作物、蔬菜、药用植物。

二、林木抚育

(一)除蘖。就是除去植株干基部的萌蘖以促进主干生长的一项抚育措施。

(二)间苗。采用群状以及穴播、丛植等方法造林时,由于播种不匀或随着幼苗的成长,致使苗木密集成丛,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不足,引起幼树生长不良,必须在造林后间苗。

(三)抹芽。是为了促进幼林的生长,培育好的干形而采取的一种幼林抚育措施。具体作法是,当幼树的树干上萌发的嫩芽尚未木质化时,将距地面树高三分之二以下嫩芽抹掉。防止养分分散,有利幼树高生长;同时还可避免幼林过早修枝。

(四)修枝。根据不同林种的要求,人为地修除枯枝或部分活枝的一种抚育措施,是调节林木内部营养的重要手段。修枝强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林木生长为原则,不要过大或过小。

三、幼林保护

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为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其内容包括防火、防治病、虫、鼠、鸟、兽害,防火寒害、冻拨、雪折、日灼等。特别是在营造沙棘、山桃、山杏时,为了防止冬春旱风吹袭,造成苗木失水过多,引起叶、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

四、幼林补植

在造林后1—2年内,通过造林检查验收,当成活率低于85%的幼林均立即组织补植,如成活率低于40%则要重新造林。补植力求用大苗来补植。

另外,造林后经过3—5年时间,出现幼林生长不良,难于林成材的“小老树”或“小老头林”,林业上称此现为低产林分。低产林分的特征是植株弯曲,萌条丛生,主干不明显,枝叶枯黄呈病态。形成低产林分的原因很多:立地不适或树种选择不当,粗放管理或抚育不善。低产林分改造,首先要研究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用相应措施进行。比如复垦、施肥灌溉、补植补造,或介入其他树种等单项或多项措施的结合。

第三节中幼林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的主要目地是调整林分组成,提高森林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和发挥森林多种效能。目前将中幼林的抚育间伐分为透光抚育(透光伐)和生长抚育(生长伐)。

一、透光抚育

透光抚育一般在幼林内进行。对于混交林,主要是调整林分组成,同时伐去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对于纯林,主要是间密留匀,留优去劣。

(一)透光抚育的对象

透光抚育的对象是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灌木、藤本、高大的草本植物。

在纯林或混交林中,主要是树种幼林密度过大,树冠相互交错重叠,树干纤细,生长落后,干形不良的植株。

实生起源的主要树种数量已达营林要求,伐去萌芽起源的植株;在萌芽更新的林分中,萌条丛生,择优而留,伐去其它多余萌条。

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已获成功的间伐迹地或林冠下造林,新的幼林已经长成,需要砍除上层老龄过熟木,以解放下层新一代的目的树种。

(二)透光抚育的方法

全面抚育。在主要树种占优势且分布均匀时使用。全部林地上将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按一定强度普遍砍除。

团状抚育。主要树种的幼树在林地上分布不均匀,数量又不多的情况下使用。抚育仅在有主要树种的群团内进行,砍除那些抑制主要树种幼树生长的次要树种,无主要树种幼树的地方则不进行抚育。

带状抚育。将林地分成若干带,在带内进行抚育,保留主要树种,清除次要树种,带宽1.0—2.0m;间隔带3.0—4.0m,间隔带不进行抚育。在进行带状抚育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与地形条件,以决定带的方向。一般在缓坡及平地,可南北向设带,使幼林能获得较多的光照,利于林木生长;在气候条件恶劣、土壤干燥地区宜东西向;在经常有大风的地区,应与主风向垂直,以防风倒或树干偏斜;在山坡陡坡,带的方向与等高线平行,以利于保持水土。

(三)透光抚育的时间、次数

夏初,当落叶的非目的树种处于春梢已经长成,叶片完全展开的物候阶段,此时进行透光抚育最佳,可降低伐根萌芽能力。由于冬季幼树枝条较脆,问伐上层木时易碰断保留木,因此冬季间伐效果最差。

一般根据次要树种的萌芽状况确定重复次数,每隔2—3年或3—5年再进行1—2次透光抚育。

二、生长抚育

幼林经透光抚育,进入壮龄林阶段后,应进行生长抚育,或称疏伐。其主要目的是林分自壮龄后至成熟主伐利用前的一个时期内,为了解决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不断调整林分密度,使保留木得以良好生长,并提高木材质量,缩短成材期,实现优质、丰产的目的。生长抚育的方法如下:

(一)下层疏伐法。人工林纯林或混交林常采用此法。首先砍伐处于林冠下层生长落后的被压木濒死木和枯立木,即砍伐在自然稀疏过程中行将被淘汰的林木。

(二)上层疏伐法。适用于阔叶树种混交林,不适用于针叶纯林。主要砍伐林冠上层的林木。砍伐冠幅过于庞大、分权多节、经济价值低、干形不良、无培养前途的上层林木。

综合疏伐法。此法综合了下层疏伐租上层疏伐的特点,可从林木上层和下层选择采伐木。采伐强度有很大伸缩性,疏伐后形成的大、中、小林木都能接受到充足的阳光,形成多级郁闭。此法不适用于人T纯林,但人工混交林可采用。

(三)机械疏伐法。实施间伐时,间隔一定距离,机械的确定砍伐木。此法基本上不考虑林木的分级和品质的优劣,事先确定砍伐株行距后,不论林木大小统统伐除。当人T幼林初植密度过大,个体分化尚不明显,林分显得过密时,可考虑采用隔行隔株间伐。

三、间伐木的选择

(一)淘汰部分低价值的树种

在混交林中,保留经济价值高和实生起源的目的树种是应遵循的首要原则。但非目的树种有符合下列条件的应酌情保留:

若生长不好的主要树种和生长好的非目的树种彼此影响,则应去前者,而保留后者;

若因非目的树种的伐去,造成林中空地,引起禾本科杂草的滋生和土壤干燥,应适当保留;

为了改良土壤,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纯林中生长的阔叶非目的树种,应适当保留,力求维持混交林状态;

对培育木干形生长好,有利辅助木,应保留。

(二)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

为提高森林的生产率和木材质量,应保留生长快、高大、圆满通直、无节或少节、树冠发育良好的林木;而应砍去双杈木、多梢木、大肚木、老狼木及弯曲、多节、偏冠、尖削度大、生长慢等品质低劣和生长势弱的林木。但因伐除这些林木而造成林中空地与其它不良后果时,则应适当保留。

(三)伐除对森林环境卫生有碍的林木

将已感染病虫害的林木尽快除去,凡枯梢、干部受伤、枝叶稀疏、枯黄或凋落立木,应适当砍掉。

(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给在森林中生活的益鸟和益兽提供生息繁殖场所,应保留一些有洞穴但没有感器式传染性病害的林木,以及筑有巢穴的林木。对于林下木及灌木应尽量保留,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和转换。

第四节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规定

一、林木抚育间伐

(一)抚育间伐开始期

决定林地进行抚育间伐的主要因素是郁闭度指标。(郁闭度是树冠当太阳光中午从顶部直射时遮荫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它小于1)当林地郁闭度达到或超过0.9时,林内光照、营养空间、光合面积严重减少,影响树木生长,所以当林地郁闭度达到0.9时就到了间伐的临界期。

(二)间伐强度与模式

1、栽植密度为每亩167株(株行距2×2m)的片林,林龄5年以上,间伐强度75%—50%,亩保留80株左右。间伐方式,每隔一行伐一行或隔一行伐两行,对株距小于1.5m的还应每隔一株伐一株。隔2—3年以后进行第二次间伐,间伐强度25%。

2、栽植密度为每亩83—110株(株行距2×3至2×4m)的片林,林龄7年以上,间伐强度50%,每隔一行伐一行或隔一株伐一株。隔2—3年进行第二次间伐,间伐强度25%。

3、栽植密度为每亩55—65株(株行距3×4或2×5m)的片林,林龄7年以上,间伐强度50%,间伐方式每隔一株伐一株。

(三)间伐方法

锯伐或刨伐均可。

(四)间伐时间

间伐一般在树木落叶后至发芽前进行。对于郁闭度过大急需调整密度的片林,也可以在其他时期进行。

二、修枝抚育

修枝抚育的目的是通过整枝,提高林木光合作用,提高主干材积和材质,以提高经济效益。

(一)修枝强度

各种栽植密度和不同栽植模式的林木修枝强度应有所不同,适宜的标准应以不出现明显的自然整枝情况为宜。一般修枝强度为:现有树冠层高的三分之一。对郁闭度小于0.6的片林,农田林网、零星树木,视具体情况,修枝强度可适当小一些。同时疏除树冠层中下部的竞争枝。

(二)修枝时间

以落叶后至发芽前修剪较好,其它季节也可以进行修剪。

(三)间伐抚育和修枝抚育的顺序

1、栽植密度每亩100株以上的先进行间伐,一年以后再进行修枝抚育。

2、栽植密度每60株以下的间伐和修枝可同时进行。

三、注意事项

(一)抚育间伐开始期和间隔期的确定还应考虑树种的特性、林分状况、立地条件、交通运输、劳力及小径材销路等综合因素。

(二)抚育间伐不应形成天窗。

(三)抚育剩余物应运出林地。

(四)作业结束后要及时平整林地,疏松土壤。

(五)抚育后要加强病害和冻害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