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14913500000252

第252章 华盛顿(4)

康沃利斯不甘坐以待毙,于是使出最后一招: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决定让伤病员留下来投降,主力部队在夜间乘船到达格洛斯特角,偷袭德舒瓦齐兵营,夺路向内地逃窜。在16日午夜,康沃利斯开始实施他的撤退计划。谁想部队在渡河途中突然遇到了暴风雨,河面上狂风骤起,浊浪排空,船只无法行驶,撤退计划只得放弃,康沃利斯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联军随即对英军实施猛烈的炮击,约克镇的城防工事顿时变成一片火海,英军伤亡惨重,士气跌落到了最低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康沃利斯终于在10月17日(即4年前柏高英在萨拉托加投降的同一天)给华盛顿送去一封信,要求双方休战,谈判投降条件。经过谈判,约克镇地区的英军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19日,华盛顿向全军发出一道命令,高度赞扬了联军将士们在约克镇战役中创下的英雄业绩,对有突出贡献者进行了嘉奖,同时还宣布:赦免军中所有被拘禁的人,并举行隆重的感恩仪式,以感谢上帝对美利坚民族的赐福。

约克镇战役是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的最辉煌的一次胜利。经战后清点,联军共俘敌8000余人(其中包括海军人员840人),缴获大炮250门,各式武器上万件以及若干艘舰船。这次战役是美法联军在战略反攻阶段取得的一次决定性胜利,它意味着英军主力在北美战场上已开始全面瓦解。自此以后,英军一蹶不振,几乎停止了重大的军事行动。虽然从战争史的角度来说,这次战役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它却足以使英国相信,用军事手段是无法征服一个团结起来反抗他们的民族的。而美国人民却欢欣鼓舞,因为他们已经从中看到了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的曙光,人们载歌载舞,喜气洋洋,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景象。

自此以后,英美双方几乎停止了重大的军事活动,正如拉斐特所说:“戏已经演完了。”1783年1月20日,人们盼望已久的和平消息终于传来,美英两国在巴黎签订了一项全面的条约。几天以后,盖伊·卡尔顿爵士写信给华盛顿,说他奉命宣布停止海上、陆上一切敌对行动。美国人民终于为自己的祖国赢得了独立。大陆军在华盛顿将军的英明指挥下为美国的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争已经结束,然而国内却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独立以后,美国将建成何种体制的国家成了一个新的问题。邦联制还是联邦制?共和制还是君主制?美国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政治集团对此都抱有不同的态度。当时的邦联政权是一个太软弱、太稚嫩的政体,他们无法也无权处理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大而困难的内政外交问题。邦联政府没有征税权,因此他们一无财力,二无财源,根本无法满足即将退役的大众官兵的要求,以致同军队关系渐趋紧张,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邦联制的这种弱点很快被君主政体的拥护者用来作为攻击共和制度的口实。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大陆军名声大振,这支军队渐渐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股最有权威,最有组织的力量,而且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将军在人民中间具有很高的威望,他被誉为“救星”,被人们奉若神明。由于军队与邦联政府的矛盾日益激化,军内反政府的情绪难以抑制,要求建立君主政体的呼声越来越高。纽约有人已经在制定筹建军政府的计划,费城竟然有人公开议论要华盛顿当国王。

1782年5月,尼古拉上校给华盛顿写了一封长达七页的信,这是一封要华盛顿当国王的劝进书。华盛顿凭直觉感到事关重大,不可等闲视之。于是,他立即于5月23日给尼古拉复信,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的要求。

他一方面拒绝当国王,一方面竭力推进联邦制的建立。他认为君主制只能给美国带来极大的危险,而邦联制也无力解决困难和治国安邦,他主张13个州团结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1783年10月,邦联议会决定解散大陆军。华盛顿于11月2日在洛基希不向军队发表告别命令,给予这支军队以极高的评价:“在漫长的八年中,美国军队经历了几乎一切的艰难挫折,它所表现出来的无与伦比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能不说是前所未有的奇迹。”12月4日,华盛顿在弗劳恩西斯旅馆向军官们最后告别。

12月23日,华盛顿在合众国大陆会议上,用一种庄严、感人的方式发表了他的辞职讲话:“使我能够辞职的伟大事件终于发生了,我现在有幸向大陆会议致以真诚的祝贺,并要求他们收回对我的信任,并允许我不再为国家服务。现在我完成了委派给我的工作,并要退出这个大舞台了。长期以来,我一直是按照这个庄严的机构的命令行事的。在向这个庄严的机构亲切地告别的时候,我在这里交出我的任职令,并且结束公职生活的一切工作。”会后,他同前来迎接他的夫人在年轻军官戴维·汉弗莱斯等人的陪同下骑马回到了芒特弗农。1783年圣诞节前夜,华盛顿终于回到了心爱的家乡,人们聚集在大门口欢迎他的到来。晚上大家燃起篝火,弹琴奏乐,芒特弗农一片欢腾。

华盛顿的军事生涯结束了,人们对于他在战争中的表现交口称赞。美国有幸拥有一支爱国的军队,美国更何其有幸有华盛顿将军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作为这支军队的领袖。正因为在华盛顿看来,独立战争不仅是一场争取独立的战争而且也是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的革命,正因为华盛顿清醒地预见到一旦美国建立君主制势必带来危险的后果——内战,这将使美国人民再度卷入战争的苦难之中。正因为华盛顿本人对于荣誉的追求高于对权力和地位的迷恋,渴求自身道德的完美甚过玩弄政治权术的热情,在战争胜利之后,他才毅然地藏起了刺刀踢开了王冠。拒当国王成为他对于那些害怕他会步克伦威尔后尘的人的最有力的回击。

首任总统

华盛顿终于又回到了弗农山庄。八年前,当他投身于戎马生涯的时候,曾经自喻进入了一个难以找到安全港湾的无垠的大海。然而,命运之神终于把他安全地送回了心爱的家乡。1784年2月,华盛顿高兴地给已回到法国的拉斐特写信说:“我终于成了波托马克河畔的一个普通公民。”

虽然华盛顿在弗农山庄悄悄地隐居下来,表面上脱离了政坛。然而对于有着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的他,却不能不时时在忧心忡忡中注视着这个庞大的政治邦联的命运。在强敌压境的革命战争期间,这种政体是符合非常时期的政治需要的,可现在却愈来愈无力履行一个全国性政府的职能。现在各州只关心保护自己的局部利益,对于邦联以前的条约现在的政策视而不见。

华盛顿虽已不担任公职,但他“不能将自己置身于莫不关心的旁观者的地位”。他大声疾呼:国家的团结,13州的联合是立国的“要素”。虽然华盛顿已解甲归田,但他却在不自觉中对国家事务发挥着强有力的影响。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专员访问弗农山庄期间,他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酝酿出的一项主要办法就是建立联邦体制。这个办法又在各州议会中经过反复讨论,扩大成熟,最后形成了一个方案。方案规定,要在费城召集各州代表,举行一次代表大会,专门修订邦联制度,纠正邦联制度的缺点,建立联邦政体,然后再将代表大会的讨论结果送呈国会和各州议会审核批准。

这样,华盛顿被一致推选为弗吉尼亚代表团团长,1787年5月25日,美国各州代表大会在费城举行。大会通过议程,代表们一致推选华盛顿为会议主席。会议每天开4个到7个小时,一直开了4个月,每个问题都由这些美国最有才能和最高尚的人士加以精心而慎重地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制订出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这部宪法,后来经过一些修订,至今仍在实施之中。这部宪法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正如华盛顿所预想的那样,这部宪法最终获得了批准。全会接到各州的批准书以后,就在9月13日通过决议,指定在1789年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三由美国人民按照宪法推选总统选举人,随后在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三由选举人开会推选总统。

联邦宪法的通过揭开了华盛顿生活中新的一页。在正式选举以前,全国人民已经异口同声地拥戴他出任总统。选举如期举行,选举结果众望所归,华盛顿以全票当选总统,从3月4日起任期四年。在亲友们竭力的劝说和恳求下,也由于他本人愿意为公众谋利益,他决心出任总统。在安排好家事之后,他于1789年4月23日来到纽约,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群众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公众对华盛顿寄以厚望,然而愈是如此,华盛顿就愈感到责任的重大。

令世人瞩目的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就职典礼于1789年4月30日在纽约隆重举行。

上午9时,各教堂钟声齐鸣,人们虔诚地祈祷上帝赐福于美利坚民族。12时左右,各部门首长和受检阅部队在华盛顿的门前集合完毕,浩浩荡荡的队伍在繁华的大街上向联邦大厦列队前进。沿途挤满了围观的群众,他们载歌载舞,欢呼雀跃,到处是人群、鲜花和彩带,汇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华盛顿乘坐一辆豪华的四轮马车跟随在部队和各部门首长的身后,在他的后面是各国驻美使节以及成千上万的市民群众。游行队伍在联邦大厦前不远处停了下来,华盛顿等人下车,步行穿过一队队排列整齐、军容威武的卫兵,进入大厦议事厅,向早已恭候在那里的参众两院议员们挥手致意。在副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引导下,华盛顿来到议事厅正面的中间坐椅上就座,他的右边是亚当斯,左边是政府发言人默莱伯格。

首先举行总统宣誓仪式。宣誓地点安排在议事厅前面的一个大阳台上,这里摆着一张铺着深红色天鹅绒布的桌子,上面放着一部装帧精美古朴的《圣经》,站在阳台便可以俯瞰纽约最繁华的市区。华盛顿健步走上阳台,他身穿一身庄重的棕色制服,佩带着一把钢柄军刀,脚穿一双白色长统丝袜和有银色扣子的皮鞋,头发整齐地拢向脑后,显得庄重大方,干练潇洒。在这里,华盛顿受到了数以万计的市民的热烈欢呼和赞叹,为了能一睹华盛顿的风采,他们已经在这里翘首等待若干时辰了。华盛顿的身旁簇拥着一群军政界要人:副总统约翰·亚当斯,纽约州大法官罗伯特·利文斯顿以及罗杰·谢尔曼、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亨利·诺克斯等人。宣誓仪式由利文斯顿大法官主持。华盛顿用手抚摸着《圣经》,用庄重严肃的语气宣读了誓词:“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遵守、维护并保卫联邦宪法。我谨庄严宣誓——愿上帝助我。”念罢,华盛顿恭恭敬敬地弯下腰深吻了《圣经》。总统宣誓刚毕,街道上的市民便在利文斯顿的带领下振臂高呼:“合众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万岁!”

接下来是由总统本人发表就职演说。虽然华盛顿对这篇演讲稿反复修改了多次,熟悉得几乎已能背诵,但他在宣读时仍然由于心情过于激动而声音颤抖。在演说中,他对同胞们给予他的“高度信任”表示了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保佑美国民众的自由与幸福,及为此目的而组成的政府,并保佑他们的政府在行政管理中顺利地完成其应尽的职责”。华盛顿的演说没有任何虚饰客套和造作,全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显得质朴坦诚,深沉敦厚,充分表露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绵绵不尽的赤子之情。在演说的最后一段话里,华盛顿还用充满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美好希望与憧憬,他说:“我对祖国的热爱激励我以满腔的愉悦展望未来。这是由于在我国的体制和发展趋势中,出现了又有道德又有幸福、又尽义务又享利益、又有公正和宽仁的方针政策作为切实准则、又有社会繁荣昌盛作为丰硕成果的不可分割的统一,这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也是因为,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上帝决不会将幸福赐给那些把他所规定的秩序和权利的永恒准则弃之如粪土的国家。这还是因为,人们已将维护神圣的自由火炬和维护共和政体命运的希望理所应当地、意义深远地、也许是最后一次地寄托在美国民众所进行的这次实验上。”

由于华盛顿德高望重,能秉公办事,所以在他的任内,出于对他本人的尊重和爱戴(而不是基于原则),议会对他提出的任命从未提出异议,由此产生了另一个惯例:在一般情况下,总统有权选择自己的内阁人选。

1793年2月13日,选举团一致推选华盛顿连任美国第二届总统,不过,此时的总统声望已大不如前了。

1799年12月13日午夜,乔治·华盛顿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