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哲理书
14914000000054

第54章 大家的风范(4)

亚当斯的选择

约翰·亚当斯是美国第二任总统。

亚当斯小时候,必须学拉丁语法,但是,他觉得那是一件相当枯燥的事。于是他就告诉他的父亲说:“我不喜欢拉丁文,能不能干点别的?也许我更适合于干其他别的什么工作呢。”“好吧,亲爱的约翰,”父亲说,“你可以试试挖条沟。我们前面的牧场需要挖一条沟,既然你希望找点儿别的什么干,那么不妨就试试看。”

亚当斯兴奋地跑到牧场干了起来,不久,他就觉得挖沟是一件苦差事,没有坐在桌子边学拉丁文舒服,于是准备恢复学习。但又不在表面上流露出来,因为他很清高,自尊心驱使他又干了一天,然而劳累终于战胜了自尊心,他又跑回去学那“枯燥”的拉丁文去了。

直到晚年,约翰·亚当斯也还一直认为下面这件事为塑造他的性格和人生的方向起了重要的作用。

亚当斯在童年时对读书毫无兴趣,以致其父对他施行的种种方式的诱导均告失败。父亲十分愤怒,便直截了当地问他10岁的儿子:“你想干什么,孩子?”

“当农民。”亚当斯毫不迟疑地回答。

“那么好吧,我要教给你怎样当农民。”父亲更加气愤了,“明天早上你同我去彭尼渡口,帮助我收茅草。”

第二天一早,父子俩一起出发,沿着小河干了一整天活,弄得满身是泥。

亚当斯回到家中累极了,对当农民的热情也锐减了。

父亲问亚当斯:“你对当农民满意吗?”他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已经见效了。

孩子的回答让他非常吃惊,“我非常喜欢它,先生。”

亚当斯倔强的性格维护着他那高贵的自尊心,但是,从此他真正开始认真读书了。

点滴哲理

不要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那是因为你还未深入进去,还没能体会置身其中的乐趣。

艺术大师的勇气

在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到处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美丽雕塑。其中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格外令人称奇。

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他从小就喜欢和錾子、锤子打交道,是全城有名的小雕刻家。然而。他对自己的作品却总不满意,常常对人说:“我的雕刻只能雕出外表,可对人的活生生的内部知道些什么呢?”渐渐地,他萌发了学习人体解剖的念头。

那时候,佛罗伦萨没人认领的死尸埋葬前都暂放在圣灵修道院的停尸房里。停尸房的钥匙,由院长比切林尼保管。

这天,米开朗琪罗壮着胆子,来到比切林尼的书房,以恳求的语气说:

“院长先生,我想通过解剖尸体,提高雕刻技艺,可……”

“够了!”比切林尼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说,“这个问题只当你根本没提过。它像雾气一样消失了。”

米开朗琪罗大失所望,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谁知,比切林尼忽然笑了起来。他打开抽屉,摸出一把长长的钥匙,夹在一本画册里,放到米开朗琪罗的面前。

米开朗琪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

深夜,伸手不见五指。米开朗琪罗通过黑乎乎的走廊,蹑手蹑脚地来到了停尸房。他点起蜡烛,只见木板上躺着一具尸体,从头到脚裹着尸布。他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凉气,蜡烛在手里发抖。可他很快又平静下来,轻轻放下背包,在地板上固定好蜡烛一支蜡烛只能点三小时,不但要靠它照亮,而且要靠它计算时间,因为他必须在面包房的僧侣起来做面包之前离开这里。

他迅速解开长长的尸布,顶着尸体发出的恶臭,一面解剖,一面观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突然,烛光哗哗剥剥爆起来了。三小时快到了!他匆忙裹好尸体,悄悄离开了停尸房。

路上,他一连呕吐了好几次。回到家里,他尽管用碱肥皂洗了手,但仍无济于事。父亲奇怪地问道:“你到哪儿去了?身上是一股什么气味,简直像死尸一样!”

“我帮人运粪去了。”米开朗琪罗搪塞了一句,一头钻进自己的卧室。

点滴哲理

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足够的勇气,才能战胜来自各方面的恐惧或阻力,见人所不能见,学人之所不能学。

“不劳无获”的箴言

诺贝尔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在他一生之中,只上过几个月的小学,其他知识都是他在家庭教师指导下、自己超常的学习下得到的。他把自己的身心全部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业绩。

他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在世界各地开办工厂,扩充业务,但这对于他的身体健康来说,受到的损失也是很严重的。例如,当他联系各种业务时,就要乘坐火车,当时火车速度慢,舒适性差,他把颠簸、狭窄的车厢称为“我的活动监牢”。他本身体质就不太好,又忙于紧张的实验和工作,得了心脏病、关节炎、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又由于经常和硝化甘油打交道,也就免不了因刺激而患头痛病。尽管如此,诺贝尔还是不停地工作。

“不劳无获”,当别人劝他休息时,他常常这样回答,并继续勤奋地工作。由于他自己具有勤奋的美德,所以他也非常热爱那些勤奋劳动的人。可以说,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母亲安德雷特以及两位哥哥,都是非常勤奋的人,他从小就成长在具有这一优良品质的家庭中。在他的少年时代,每当在父亲的工厂看到工人们满身油泥地劳作时,他的幼小心灵中就形成了一个观念——这就是勤奋的美。

正因为他有这样的信念,所以即使是他住在繁华之都巴黎之时,也很少出席酒会之类的社交活动。在他看来,这种华而不实的交际纯粹是浪费时间。他所关心的是自己的实验与事业,他所追求的是人类勤劳的美德。他关怀自己的职工,力求让他们都过上幸福的日子,因为他知道,正是工人们勤勤恳恳地劳动,才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点滴哲理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忙于频繁的社交活动。如果把其中一些纯属浪费时间的交往取消,用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事业,一定能够取得不俗的成绩。

三年与三天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

一天,有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位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秀才翻看了米芾临贴写的一沓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纹银一张。”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成心难为人吗?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急着赶路呢!”米芾求学心切,一咬牙借来五两银子交给秀才。

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纹银买来的那张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使用,于是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把字一个一个印在心里。这样横琢磨竖琢磨,竟入了迷。

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滴墨未沾,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一惊,如梦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道:“我,我怕弄废了纸。”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秀才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得道劲潇洒,大有长进,便故意问道:“为什么三年学不成,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米芾想了想说:“因为这张纸贵,我怕浪费了纸,不敢像先前那样信笔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

“对!”秀才打断他的话说:“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我该走啦。”说着,挥笔在“永”字后面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纹银还给米芾,头也不回地上路去了。

米芾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启蒙老师的苦心教诲。

点滴哲理

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这不仅仅是写字的窍门,更是学习的精髓。

机遇的光顾不是等待的结果

历史上任何一个将帅的成名,都与客观环境、自身素质和机遇这三个因素有关。而机遇条件对于将帅的升迁,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的人,由于自身的原因,很难受到机遇的垂青:即使偶有机会降临,也难以有效地把握住。而这些人,平时努力学习,时刻准备,因博学多才而更易受到机遇的垂青。当机遇来临,才能好好把握而充分利用,最后获得成功。机遇垂青于勤奋博学的人。美国著名将领艾森豪威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机遇条件是他能够成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的重要因素。而他能赢得这样的机遇,与其勤奋好学和杰出的才能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艾森豪威尔毕业于西点军校,初获少尉军衔,在国内从事军训工作。因其富有成效地创办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而成为少校,并受到康勒尔准将的青睐和栽培,送他进入指挥参谋学院受训。艾森豪威尔不负所望,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获毕业证书。艾森豪威尔非常崇拜潘兴和麦克阿瑟两位名将,曾追随麦克阿瑟达6年之久,历任团长、团参谋,后升准将,而后做了第一军团参谋长。珍珠港事件后,艾森豪威尔出任作战计划处副处长,不久任处长,又随着计划处升级为作战厅而被任命为作战厅长。这次调迁,可说是他登上最高职位的一个转折点;而他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与其才能又有着必然的联系。1941年,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打算对参谋部作一些人事调整,希望陆军总司令部副主任克拉克推荐十位军官,想从中挑选一人出任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克拉克回答说:“我推荐的名单上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如果一定要十个人,我只有在此人的名字下面写上九个‘同上’。”这个人就是艾森豪威尔,他因才能出众两倍受克拉克器重。

在作战处,艾森豪威尔工作踏实,很有作为,出色地完成了欧洲战区总司令的指令,受到马歇尔的称赞。恰恰又因为这份报告,使得幸运之神再度降临,他被越级提升。这成为了他一生军事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转折。这份出色的报告,显露出他才华横溢,具备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受马歇尔的推荐而出任美国驻伦敦的欧洲战场司令。

马歇尔独具慧眼,而艾森豪威尔也不负重托,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在这之后,艾森豪威尔又出任进攻北非的盟军统帅最后成为了登陆法国的盟军最高统帅,荣获五星上将的军衔。艾森豪威尔后来曾说过:“运气对一个人派职、为有影响的人物工作、在适当的时间处于适当的地点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点滴哲理

人的一生机遇至关重要。但如果不努力,不提高自身素质,则机会很难降临。艾森豪威尔虽屡获机遇,属偶然因素,但他勤奋刻苦、才华出众,又是其必然因素。从他的身上,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机遇总是垂青于勤奋刻苦而博学多才的人。

信念的力量

吉尔·金蒙特对自己的信念改变了她整个生活的方向。1955年,18岁的金蒙特已是全美国最受喜爱、最有名气的年轻滑雪运动员了,她的照片被用作《体育画报》杂志的封面。金蒙特踌躇满志,积极地为参加奥运会预选赛作准备,大家都认为她一定能成功。

她当时的生活目标就是获得奥运会金牌。然而,1955年1月,一场悲剧使她的愿望成了泡影。在奥运会预选赛最后一轮比赛中,金蒙特沿着大雪覆盖的罗斯特利山坡开始下滑,没料到,这天的雪道特别滑,刚过几秒钟,便发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事故。她先是身子一歪,而后就失去了控制,像匹脱缰的野马,直往下冲。她竭力挣扎着想摆正姿势,可无济于事,一个个的筋斗把她无情地推下山坡。在场的人都睁大着眼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

当她停下来时已昏迷了过去。人们立即把她送往医院抢救,虽然最终保住了性命,但她双肩以下的身体却永久性瘫痪了。金蒙特认识到活着的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奋发向上,要么灰心丧气。她选择了奋发向上,因为她对自己的能力仍然坚信不疑。她千方百计使自己从失望的痛苦中摆脱出来,去从事一项有益于公众的事业,以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几年内,她整日和医院、手术室、理疗和轮椅打交道,病情时好时坏,但她从未放弃过对有意义的生活的不断追求。

历尽艰难,她学会了写字、打字、操纵轮椅、用特制汤匙进食。

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选听了几门课程,想今后当一名教师。

想当教师,这可真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她既不会走路,又没受过师范训练。她向教育学院提出申请,但系主任、学校顾问和保健医生都认为她不适宜当教师。录用教师的标准之一是要能上下楼梯走到教室,可她做不到。

此时,金蒙特的信念就是要成为一名教师,任何困难都不能动摇她的决心。

1963年,她终于被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聘用。由于教学有方,很快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她教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心不在焉的学生也很有办法。她向青年教师传授经验说:“这些学生也有感兴趣的东西,只不过和大多数人的不一样罢了。”

金蒙特终于获得了教授阅读课的聘任书。她酷爱自己的工作,学生们也喜欢她,师生间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后来,她父亲去世了,全家不得不搬到曾拒绝她当教师的加利福尼亚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