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丰盛古镇
14944700000015

第15章 附录(3)

三潮水天坑位于丰盛镇东南1.2km,是三潮水地下潮河的天窗之一,其成因是地下河发生岩溶塌陷。天坑形态为一椭圆形,坑口直径长轴近南北向,长130m,东西宽100—110m,坑底南北长54m,东西宽50m,坑口西侧为陡崖绝壁,标高600m,东侧为一斜坡,坑顶标高568m,坑底标高548m,天坑深20—52m;坑底东侧有一抽水房,北侧有一观音庙。地下河出口从坑底北端观音庙附近流出,20多年前出口为一洞穴,涨潮时有隆隆声,之后发生洞口垮塌,地下河水从垮塌堆积层中流出,涨潮隆隆声消失。在三潮水天坑底部形成一长45m的明流后,又于天坑南端伏流进口,三潮洞流入地下河,向南径流。坑底三潮河长54m,宽8—11m,为抽水修建了两级堤坎。三潮水洞退潮,据县志记载已有数百年历史。有关工作人员对三潮水地下河水位的涨退潮时间、水位进行了为期近半年的观测,基本上查明了其涨退潮的时间间隔规律。从2002年10月2日绘制的三潮水地下河涨退潮水位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三潮水涨退潮的基本规律是每间隔2小时涨退潮一次,一天可达12次,每次有三潮,其中大潮河水位上升最大、高度为70cm,中潮河水位上升高度20cm。其涨退潮规律与上游涌潮洞基本一致。据2002年12月6日大潮后测流,水量为290.9L/s,每日有25142m3水流过。

三潮水潮洞具有以下特点:每次涨潮时间均在50min左右,且大潮中有小潮,目前其他地方尚未发现;退潮时间和涨潮时间仅间隔40min左右,每天可来潮10余次;在“三潮水”下游的龙潭和附近的暗河也有潮泉,所以这里是一个间歇泉群,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极少发现;涌水量大,每天大约5000m3;它是距离闹市区最近、最壮观、持续时间最长、间歇时间最短的潮泉。

三潮水的水质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为0.31g/L,pH值为7.35,属中性水;总硬度为256.42mg/L,属于微硬水。

3.干洞天坑潮洞

干洞位于三潮水西南300m,也是三潮水地下潮河的天窗之一。干洞天坑形态为圆形,直径65—70m,坑口标高西侧600m,东侧570m,北侧580m,南端570m,西、北、南为陡壁,三叠系嘉陵江组石灰岩裸露,东侧为一斜坡,坡度40°,坑底平坦,近椭圆形,坑底标高540m,坑底及东侧山堆积第四系崩坡积层。坑底南北长30m,东西宽17—20m。三潮水地下潮河从坑底北端流入坑内,沿坑底东侧向西南方向溶洞流入地下形成伏流,从南西盘洞排出地表,坑底中部东侧人工隧洞引水至龙潭。干洞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潮水规律同三潮水平水期,每间隔2小时退潮一次,其涨潮时间比三潮水涨潮时间晚10—12min。

4.磨坊洞潮洞

磨坊洞位于三潮水西南250m,是三潮水地下潮河的最后出口,洞口标高520m,有2个出水口,东口常年流水,西口涨潮时才有水。地下水流入响水湖水库中,流量19267.2m3/d,水温17°C。其涨退潮规律与三潮水基本相同,每间隔2小时涨退潮一次,其涨潮时间比三潮水晚10—20min。

5.龙潭潮泉

龙潭位于三潮水东约150m,原为一上升泉,数10年前为引三潮水地下河水灌溉龙潭一带农田,故在干洞东壁施工一人工引水隧洞,将干洞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引至龙潭。龙潭长轴方向20°,长26m,宽9—14m,水深5—8m。其涨潮规律与三潮水相同,每2小时涨潮1次,其时间比三潮水晚15min,水温17°C。

6.出鱼洞

出鱼洞位于街村槽谷中,海拔高542m,为一上升泉,泉口顺稻田与山坡交界处,丰水期涨水后,以泉为源形成一溪流。据《巴县志选注》载其东南曰出鱼洞,山势玲珑,中有洼地,春水生时,游鱼澈澈,长可二尺许,而不知其所自来,涂秋水落,则一无有焉。”据一乡民介绍,他曾在洞中抓到过1—1.5kg重的鱼,但因洞小,手可伸入洞内,鱼取不出来。并称此洞泉水四季不干,大雨后水涨,鱼游出洞外,主要是鲤鱼、鲢鱼、鲫鱼等。调查时值平水期,泉外有一(3X10)m2水池,水深0.2—0.3m,清澈可见蟹、虾及小鱼活动。夏日乡民多在此洗澡。2002年10月2日调查时,气温27°C,泉水温度为20°C。现泉口附近被一些块石垒砌,形成许多较小的不规则的孔洞。

(七)奇石珍宝——紫云响石

响石是由黄壤中褐红色铁和钙质组成的内空的结核体,手摇之,石头有响声。大者可达10kg左右,小的如核桃。

发现紫云响石至少有200年的历史了,相传是紫云寺的和尚最先发现并收集的。据清乾隆《巴县志选注》载,紫云寺“产响石,中含红子,摇之,声响玉沙,可治目疾”。赵侍御熙誉陶瓤赠响石诗曰:“陶子深山去,天容押笠青。言穷巴子国,胜读道元经。风水将人导,仙凡判物灵。石中红豆子,金策响铃铃。”可见古人就将响石当做珍奇之物和贵重礼品赠予贵人。近几年来,到此寻响石者络绎不绝。

(八)石林

丰盛槽谷内多为碳酸盐岩地层,属喀斯特地貌区,地面发育了大面积的溶沟与石芽,而一些较大的石芽可称为石林。丰盛背斜槽谷中东西两坡,石灰岩地层也发育有石芽,但石灰岩层倾角较陡,作为旅游开发较困难。在槽谷的中部,街村东侧、桥上村的北端,正处于飞仙关灰岩的背斜转折端,地层倾角小,有较大面积石林发育。该地区全裸石芽较少,半裸者多,还有一部分属于埋藏在黄壤中的石芽。裸露和半裸露的石芽有的高达3—4m,而埋藏的石芽高度、规模尚不清楚。可选择条件好的地段开发石林旅游景观。

(九)枫叶林

据《巴县志选注》载入丰盛境……枫香垇,枫树皆大可二围,秋深叶红,好于花也。”由此可知,丰盛的枫树已有数百年历史了。

枫树林核心区域在丰盛镇南4km左右的均田村枫树湾西侧坡谷上,呈南北向带状分布。面积约90亩,在其北面油房村亦有分布。

枫树又叫三角枫或枫香,属金缕梅科枫香属的枫香种,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混交林。枫树是落叶乔木,秋叶浅红,常生长在平均温度15—18°C的气候条件下,喜光、

速生、深根性、抗风抗寒,垂直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下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喜生于肥沃、湿润的中性及酸性土壤中,天然更新能力强,常为次生林的优势树种,适合于丰盛的自然地理、土壤气候环境。

丰盛的枫香与其他阔叶树及部分针叶树(马尾松)混交散布于林区内。其他几种阔叶树主要为壳斗科、槭树科及少量漆树科植物,与枫树季变化一致,进入秋冬季,这几类树种叶色变橙,遍山皆红,浑然一体。已发现的枫叶林实为阔叶混交林相,季相丰富,林层错落有致,四季色彩变幻,是巴南区和重庆市面积最大的天然季相变化阔叶林,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特别是进入旅游淡季——冬季,在重庆城郊旅游带上观赏红枫叶,是目前尚未开发的新旅游。

食口产品

(十)古树名木

1.银杏

丰盛镇有两株古银杏树位于丰盛中学校园内,树高近30m,树围需要两人合抱,树龄在百年以上,树冠面积均在百平方米以上。

2.金钱树

丰盛最大的一株金钱树也在丰盛中学校园内,为阔叶树。树径约1m,高20多m,树冠直径近30m,枝叶茂盛,树龄在百年以上。每到秋天,粉红色的金钱花在树梢盛开,十分引人注目。

3.鸳鸯树

鸳鸯树位于梨坪村浅丘上,附近为水田、农舍。一棵百年以上的老皂角树,其外三面被新生的黄桷树所包围。皂角树直径约1m,显得沧桑,而黄桷树则枝繁叶茂,正处于精力旺盛期,将皂角树三面包围。在约4m高的树岔分支处,又长出落叶阔叶树洋柿子及另一种树,同一树干上4种树共生一起,实为罕见。

4.古梅树

古梅树现在移植到了镇政府内,造型十分奇特,似龙非龙,呈蛇曲状,树直径约30cm,高5m左右。树枝形态婀娜多姿,属于罕见的朱砂红梅,树龄达300年左右。每年二月中旬,红梅盛开,娇艳迷人;三月初花谢后开始长出新芽。

(十一)白鹭栖息地

白鹭栖息地位于梨坪村朱应成宅后山坡树林中。春暖花开,白鹭需下蛋孵化繁育后代时,迁移至2km处的李家嘴。据2003年冬天调查,约有500只左右白鹭,在此已经栖息多年,有早出晚归之规律。出巢和归巢时间因季节而不同。一般是天刚亮时,第一批即飞出去觅食,约半小时后基本上全部飞出。村民常看见一块大田内集中了几百只白鹭在一起“集会”。在犁田时常有白鹭尾随人后。当放牛时,牛的周围或牛背上站有白鹭,其情其景十分动人。此处为数百平方千米内数量最多的白鹭栖息地。

(十二)地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