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14959100000013

第13章 关于发展性教育的若干思考(12)

学校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打基础

江****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还强调“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江****同志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目标,并加以专门的论述,立意深远,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江****同志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表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同时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现实目标。学习江****同志的讲话使我们明确,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过去我们多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解为教育方针,主要是对青少年学生讲的,而江****同志的讲话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看做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和一切工作的重要目标。这无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是有启迪的。虽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还不很充分,但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仍应该成为不可动摇的目标。这是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概念上不同于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学校教育要使学生向全面发展迈进,打好基础,并努力做到全面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讲,物质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全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和我们成功加入WTO,标示着未来中国更加需要知识人才,江****同志在全国第3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他在这里明确把生产力同人联系起来,从人的角度理解生产力,说明人就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人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注意的第一要务,也是我们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所应追求的目标。学校教育要在如何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知识创造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形成科学的态度及精神方面有更多的建树。

从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看问题,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不只是现代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国民整体素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其全面发展,除了劳动能力外,还包括道德、审美、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过去我们多是从物质利益上理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同志讲话把人的全面发展看做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最高形式。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目前,我国公民的素质还不尽如意,乱扔垃圾、乱穿马路、随地吐痰等行为仍随处可见。国民所具备的基本素质须从小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从本质上标志着他们的个性全面发展所拥有的高度和水平。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学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具有责任心、富有创造性的国民,建立良好、稳定、持久的社会秩序,实现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学校的教育要致力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民主教学的学习氛围,从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主体精神,提高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能力,进行开放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加强法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应该时时关心、不可须臾放松的工作,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善于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育还要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江****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既肯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教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也指出了现在教育中的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要求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教育的问题十分复杂,是个系统工程。虽然社会的政治、经济对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学校的观念和课程的冲击又是那么的巨大,但是我们仍然不应该只把教育的发展看做一种因变量,而应从自身的角度研究教育作为自变量的发展,加快教育内部的变革。如教育存在质量问题。教科书的质量,课程设置的质量,学校领导者与教师水平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面对社会巨大的变迁,教育还很难适应,内部的僵化与封闭,传统与保守,以及对“创新”、“减负”的抵制,使学校的效率不高。按照现在的状况,学校培养的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知识、技能上还很难应付将来大量的复杂问题和未来社会的需要。面对日益增多的批评,教育工作者们感到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性,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我们应清楚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让我们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使招生、考试制度更合理,教材和课程更科学,教育的内容、结构和层次更灵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方法、手段更先进,给学生提供个体发展的机会更广泛。

最后,笔者认为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其重要标志是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但是如果没有个体的充分发展,整体水平也难以提高,学校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培养,这在实施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打基础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发表于《中小学校长》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