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1498300000057

第57章 印度高科技发展的影响(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科技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安全和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演变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独立后,为了尽快把印度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印度历届政府都比较重视高科技发展,然而由于长期实行比较封闭的经济政策,从而使印度基本上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印度工业依然不发达,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劳动生产率依然低下,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劳动力失业非常严重,广大人民生活依然贫困,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扩大,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也逐渐拉开。

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尽快消除贫困状态,尽快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把印度建设成现代化工业强国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从1980年代后期特别是1990年代初期以来,印度历届政府在坚持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改革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科技,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推动了印度高新科技迅速发展,也有效地促进了印度经济增长,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印度也已逐渐进入世界前列。高科技发展,正在对印度国家经济、社会、军事和国际地位等各个方面,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促进印度经济快速增长,推动印度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帮助印度逐渐成为世界军事大国,促进印度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高科技的推动下,印度正在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有声有色”的大国。如果说“绿色革命”由于改变了小麦等农作物种子的基因而逐渐消除长期存在于印度的饥荒问题,那么,正在蓬勃兴起的网络革命有可能让印度加入新科技超级大国的行列。当然,高科技发展,对印度社会、经济、政治和安全的影响也是极其复杂的,它也可能给印度社会发展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第一节 高科技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重要、也最为直接。高科技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例外。高科技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印度经济增长,有效地推动印度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变化,还促使印度对外经济关系迅速发展。

一、高科技与印度经济增长

独立后,高科技有力地促进了印度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1.促进农业发展

独立前的印度曾经是饥荒不断、饿殍遍野。独立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印度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持续进行土地改革,坚持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粮食生产。但是,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印度依然发生多次严重饥荒。为了解决粮食问题,1960年代中期,印度主要依靠高产粮食新品种等高新农业科技成果,发起“绿色革命”,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据统计,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指数(1981—1982年度为100)从1970—1971年度97.9下降至2006—2007年度的97.3;而同期,主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指数却从932上升到1798,接近增加1倍,其中,小麦单产指数从82.4上升到168.4,增加1倍多。主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有效地推动印度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据统计,印度粮食总产从1960—1961年082亿吨增加到2006—2007年度2.16亿吨,增加了1倍多;其中,小麦总产同期更从0.11亿吨增加到0.749亿吨,增加5倍多,水稻总产也从0.346亿吨增加到0.927亿吨,增加了1.7倍。同上。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终于使印度从一个吃粮靠进口的国家发展成粮食基本自给、并有大量储备和少量出口的国家。同时,随着“白色革命”的开展,印度的奶产量也大幅度增加,从1960—1961年度0.2亿吨增加到2006—2007年度1.009亿吨,增加了4倍,超过美国而使印度成为世界上奶产量最多的国家。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给印度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直接影响农业收成,大气污染形成的温室效应,对农作物的影响也是负面的。1980年代后,这种影响逐渐增强。研究人员推测,如果没有气候的负面影响,在1990年代一些年份中,印度水稻收成应该提高20%—25%。

2.促进工业发展

独立初期,印度工业落后,甚至连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最简单工业品也得从国外进口。独立后,从1950年代中期起,印度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战略,利用国外高新技术,逐渐建立起门类齐全的民族工业体系。现在,印度已经形成并逐渐壮大包括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钢铁冶金、化工医药、机械制造等传统工业,也已经建立起信息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和生物制品工业等高新科技产业。高新科技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体系的完善,也有力地推动印度工业的发展。独立后,印度工业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发电量从1950—1951年度的51亿千瓦小时增加到2006—2007年度的6675亿千瓦小时;化肥产量从1960—1961年度的15万吨增加到2006—2007年度的1605.9万吨;钢铁产量从1960—1961年度的15万吨增加到2006-2007年度的1605.9万吨;摩托车产量从1960—1961年度的15万辆增加到2006—2007年度的1605.9万辆;汽车产量从1960—1961年度的15万辆增加到2006—2007年度的16059万辆;拖拉机产量从1960—1961年度的15万辆增加到2006—2007年度的1605.9万辆等等。工业品生产的增加,在满足不断增加人口需要的同时,工业品也逐渐成为印度重要的出口产品。值得重视的是,印度还注意创立本国工业品牌,如印度汽车就已经建立起自主品牌;印度也开始生产高科技纺织品,专门生产不织布和专业纺织品,如医疗、包装、建筑、交通、环保、室内装饰、防护、运动及其他产业专用纺织品。

3.推动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领域极其广泛,包括教育、医疗、商业、金融、财务等传统服务业,还有运输、通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高科技发展正在改造着印度传统服务业,如逐渐壮大的电子家教业和远程教育业、全面改观的现代医疗服务业和保健业等,也产生一些崭新的服务业,如无线电通讯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等。在印度,随着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高新科技发展,印度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都获得了十分重要的发展。教育领域产生和形成了新的远程教育和电子家教;医疗领域产生了高新科技检测和治疗,还出现了为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病人诊断的远程医疗;商业领域产生了超级市场和网上购物,形成了不断扩大的电子商务产业;银行金融领域产生了信用卡和电子银行等崭新电子业务;现代通讯产生的无线电话通讯和网络电邮也形成巨大产业;科研领域也出现了让国外研发机构帮助进行研发;甚至连计算税收也外包给国外机构等,这些崭新服务方式的出现,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现代服务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外包服务业的发展,使印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办公室”。现在,印度每年从外包服务业获得的收入就超过200亿美元。

4.推动经济增长

随着高新科技发展,印度在原子能研究与应用、空间技术、大型计算机、软件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勘探开发等高新科技和前沿科学领域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崭新的原子能工业、空间航天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软件技术业的发展,对印度经济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使信息技术渗透到印度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经济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形成崭新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印度经济规模的扩大,也有效地推动了印度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加速了印度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使印度经济年均增长率从1950年代初期到1970年代末期的3.5%上升到1980年代的5.6%,1990年代进一步上升到6%,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年增长率更是连续多年超过9%。文富德:《国际金融危机后印度经济发展的前景》,《南亚研究季刊》2010年第1期。

二、高科技与印度产业结构

随着高新科技发展,印度高新科技产业不断涌现和壮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经济加速增长,也有力地促进了印度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化。

1.促使服务业比重大幅度上升

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传统服务业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随着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在印度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其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从独立初期不到40%上升到目前50%以上,同期,其在印度劳动力就业中的比重也从不到20%提高到接近30%。实际上,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高科技服务业代表的软件信息服务业,其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壮大,其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提高到4%。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正在成为驱动印度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产业。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甚至有人认为,印度有可能跨越大多数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长期而缓慢的工业化阶段。到2020年,印度有可能成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类型国家。

2.促进工业比重稳步上升

独立初期,印度工业发展水平落后,工业结构也十分单一。其在印度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约为10%;在仅有的工业中,轻工纺织所占比重超过80%。随着在高新科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的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印度工业特别是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在印度经济中的地位稳步上升。目前,印度工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经达到25%左右、在印度劳动力就业中的比重也从独立初期不到10%上升到目前的20%。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特别是高科技迅速发展,印度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工业、数控机床、精密仪器、尖端制造等,在印度工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

3.导致农业比重不断下降

经过长期殖民统治,独立初期,印度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当时,农业在印度经济中占有绝对支配地位,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60%,在劳动力就业中的比例更超过70%。随着在高新科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迅速发展,农业在印度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目前,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0%左右,但是,农业在印度劳动力就业中的比重依然高达50%。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将在很长时期内依然是印度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高科技与印度地区经济

独立初期,印度现代工业集中的孟买等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独立后,随着高科技发展,印度经济的地区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1.高科技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从1950年代中期起,印度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战略,先后利用苏联提供的技术援助,在内地卡纳塔克邦的班加罗尔、北方邦的勒克瑙和瓦纳腊西、中央邦的兰契等地,建立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1960年代中期起,印度在自然条件较好的旁遮普邦、哈立亚纳邦和北方邦西部等地区发起“绿色革命”,促进了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也推动该地区农业机械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1980年代,印度把“绿色革命”引向深入,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大力发展水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198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大力发展软件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软件信息产业条件较好的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印度首都新德里、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安得拉邦首府海德拉巴和泰米尔纳杜邦首府钦奈等地区的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带动这些地区相关产业不断发展。

2.高科技产业密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高新科技产业在某个地区的建立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地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如过去曾经荒凉的兰契,自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发展战略后,建立起现代化钢铁厂,逐渐成为印度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旁遮普等地区开展“绿色革命”后,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促进了农业机械制造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在该地区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印度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随着信息科技产业的建立和发展,班加罗尔逐渐成为印度的硅谷,推动其所在的卡纳塔克邦的经济迅速发展。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马德拉斯、海得拉巴等南部城市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接踵而起,成为印度著名的计算机软件“金三角”。海德拉巴信息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其所在的安得拉邦的经济迅速发展,钦奈信息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其所在泰米尔纳杜邦的经济快速发展。

3.没有高科技产业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而在那些从来没有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不多的地区,如印度东北地区的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等地,由于地处边远山区,“绿色革命”不沾边,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也没有条件建立信息技术产业,它们最多只是或多或少地受到外部高新科技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间接影响,并没有直接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中获得巨大经济收益,因此,这些地区的经济长期发展缓慢,处于极端落后状态。到目前为止,这些地区人均收入也还不到印度经济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一。

四、高科技与印度对外经济

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印度对外贸易的扩大、外国投资的增加和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

1.高科技与印度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