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15003700000061

第61章 如果等部队休整好了再打,势必坐失战机(1)

时间:一九四八年六月至七月

作战:晋中战役

谋略:回其势而击人者,谓之乘势也

古兵法《虎铃经》卷之三《任势第二十一》中讲到:“凡新破大敌,将士乐战,威名既震,闻者骇惧,回其势而击人者,此之谓乘势也。”其意是说,凡是刚打败强大敌人,官兵踊跃求战,部队声威大震,别的敌人听到就害怕,利用这种形势调转兵锋去进攻敌人的这就叫乘势。乘势,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继续去扩大作战效果,也可以给敌人连续不断地打击直至消灭敌人;还可以给敌施加更大的心理压力,使敌失去作战决心和信心。所以,大凡优秀指挥员,无不注重在战场上创造有利作战态势和利用有利的作战态势。正可谓:“犹蹙巨石于千仞之山,而不假于多力”。徐向前在指挥大军征战中,就十分注重创造和利用战场态势,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常常使敌人置于被动的境地,并给其以歼灭性地打击,赢得作战的胜利,由此充分地体现了徐向前指挥艺术的高超和精妙。

1948年6月,时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的徐向前,在指挥临汾战役前和期间,就已经开始考虑临汾战役后进入晋中地区作战问题了。1948年2月27日,徐向前致电华北局第二书记兼华北军区政委薄一波等和中央工委,“我们攻克临汾后第二战役计划拟北上攻歼介休、平遥、孝义、汾阳等地之敌”。3月6日,义在致中央军委并中央工委等的电报中提出,攻克临汾后“再向晋中发展。”3月22日,徐向前写信给晋翼鲁豫军区副参谋长王世英,提出打下临汾后,第二步行动计划,拟向晋中作战,打下介、平、汾、孝,并准备歼灭阎之援敌。徐向前认为,集中第八、第十三纵队及太岳、晋绥军区部队,“兵力约在六万以上,打阎匪与开展晋中局面,当较有把握。”4月30日,中央军委致电徐向前:“你部无论临汾攻克与否,第二步全力对阎作战,并保卫石家庄。”

临汾战役结束后,部队苦战72个日夜,人困马乏,亟待休整,消除疲劳。因此,在兵团作战会议上,有人提出是不是先休整一下,对这种意见徐向前给予坚决否定。他指出,艰苦的战役刚刚结束,按照常规理应休整。但打破常规,正可以出敌不意,攻其无备。在敌人还没有机会和时间调整布防时,抓住战机,一鼓作气,乘胜而战,往往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5月25日,徐向前又向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提出:为了准备晋中战役,须组织统一的后方指挥部,作出动员民力的计划,成立新的野战纵队的建议,并就组成太原军区提出了具体意见。5月30日,徐向前致电中央军委和华北局:“此次晋中作战,虽以保卫麦收为目的,但应充分估计阎锡山处此失地失人的情况下,势难坐以待毙,必纠集其主力与我决战,以图解救其粮缺兵缺之危难。我亦必须攻下若干据点,楔入其纵深地带分割包围,求得歼其主力一部,争取在敌主力与我决战时,予以歼灭性的打击,方能达到确保麦收和创造尔后攻取太原之有利条件。”5月31日,徐向前在给中央、华北局的报告中说:“此次晋中作战时间较长,且均在新区作战,除在军事上予阎匪以歼灭性打击外,更主要在政治经济上给阎匪之反动统治机构以彻底摧毁,以保卫壮丁、保卫粮食,发动群众,创造今后攻取太原之条件”。为此,徐向前建议,抽调足够数量的干部,随着军事的发展进入新区工作,并建议对党、政、军人员进行新区政策教育,强调“无论军事、政济方面,均应统一步骤,特别是政策上务求一致”。中央同意并采纳了徐向前的意见和建议,决定由晋察冀和晋冀鲁豫部队组成华北野战军第一、第二、第三兵团。其中,由徐向前任第一兵团司令兼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命令部队立即发起晋中战役,要求不顾疲劳,挥师北上,乘势而战,野战歼敌,为尔后发起太原战役创造有利条件。

6月2日,聂荣臻和薄一波等致电徐向前和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周士第等并报中央军委:华北局决定组织晋中战役,由向前、士第统一指挥华北野战第一兵团、太岳军区主力、太行军区二分区、北岳军区二分区全部地方军、晋绥部队(能抽调多少兵力,由李井泉、陈漫远电告)。决定将太行军区二分区与北岳军区二分区部队,统组成一个集团,由肖文玖指挥。晋绥所有参加战役的部队,亦组成一个集团,并请指定专人指挥。并要求徐向前、周士第拟定战役具体部署及开始时间。

晋中盆地,纵贯山西中部,自北向南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河谷盆地、太原盆地,北起阳曲,南达灵石,北高南低,为云中山、系舟山、吕梁山、太岳山所环抱。汾河、文峪河等流贯其中,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盛产小麦、谷子、玉米、高粱及棉花、烟草、大豆、花生等,是山西的粮仓,也是阎锡山兵员、物资供应和赖以生存的基地。因此,阎锡山极其重视对晋中地区的防守。早在临汾被围攻时,他感到临汾是守不住的,解放军攻占临汾后,必然会向晋中发起进攻。所以,为保卫晋中,固守太原,除将十三万部队集中于太原和晋中外,阎锡山感到需要寻找一条新的出路,就是改变以往的一套战术。1948年3月1日,阎锡山发布《寅东对各干部唯一活路的指示》。他总结了同人民解放军作战屡吃败仗的教训,看到解放军之所以打胜仗就在于解放军的指挥员善于打运动战,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走,以保存有生力量。他说:解放军“不要城可是想出了个不要城的办法,就是会跑,使我们打他,百打百空。”共产党“能把孙子的‘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从来未实现的兵法,实现他的军队中。”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有飞机,有大炮,占了这飞机大炮的光,学下个守,受了飞机大炮的害,没有学下个跑。”阎锡山是一贯重视筑垒守御的。他曾把自己的守城经验告诉前来取经的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要傅作义在唐山至塘沽、天津一线构筑坚固碉堡1万至2万个,认为这可以阻止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关。可这次当晋中、太原面临危机时,他却告诉他的部下,出路就是要学会跑。我们不仅要永保晋中万无一失,而且要“以城复省,以省复国”。“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什么是东风?就是只要我们军政能迅速配合起来跑,我们即可以打通临汾,打通大同,恢复我们寿阳、平定。一跑万有,一跑万胜,我们要按这个‘十六字诀’打‘运动战’。战机好,就从太原打出去,看见形势不好,就跑回太原来,寻找战机,再出城消灭****。”

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

对于阎军的动向,徐向前早就作了周密的调查研究,胸中酝酿了相应的对策。他指出:“立即进行晋中战役,形势对我军是有利的。临汾被我军解放之后,晋中已处于我军的包围之中,好似大海中的孤岛;我军处于战略进攻态势,部队打了胜仗,士气十分高涨;敌军处于溃败之势,士兵不愿再为阎锡山卖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等部队休整好了再打,势必坐失战机,影响攻占太原和彻底消灭阎锡山的大局。阎锡山也必然乘机巩固晋中防务,抢掠晋中群众粮食,增加他固守太原的本钱,使好打之敌变成了难打之敌,与我后续解放太原不利。”这正是:回其势而击人者,谓之乘势也。也就是说要抓住临汾战役取得胜利的发展势头,立即组织开展晋中战役。

在具体情况上,徐向前分析到:“阎锡山的兵力,除大同驻守一个师外,尚有三个集团军(五个军十四个师)、三个总队、二十三个保安团、二十一个警备大队,共十三万之众,盘踞省府太原及晋中平川地区。敌人处于我解放区的四面包围中,形同孤岛,战略上居劣势地位,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另一方面,阎军兵力比我军多一倍以上,武器装备好,机动能力强,有现代化的城防工事作依托,在战役战斗中尚能形成优势于我的地位,也是事实。”所以,“北上晋中作战,我们面临着三个困难。第一,敌人兵力多,装备好,工事坚固,机动力强,占优势地位。第二,我军经过两个多月临汾攻坚战的消耗,相当疲劳。同时,在部队新,干部缺额大,缺乏大兵团野战经验,也是明显的弱点。第三,平原地区的烧柴极缺。我们初步计算了一下,北上晋中作战,如出动部队、民工十万人,每日做饭烧水,至少需耗柴三十万斤。平原不同于山地,老百姓烧柴困难得很,哪来如此多的柴火供应我们!”据于这种形势,党中央和华北局要求第一兵团首先歼敌一至两个师,但徐向前司令员却提出要超额两三倍的歼敌计划。这是因为:第一,晋中战役的目的,是为解放太原创造条件。应尽可能利用野战机会,诱敌决战,消灭敌之有生力量。乘胜之势,歼敌愈多,解放太原便愈加顺利。第二,敌人以五分之四的兵力分散在晋中平原抢粮运粮,正给我们可乘之隙。我以六万之师北上,运动作战,分两次吃掉敌人四至六个师,完全有可能。部队虽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但士气旺,能吃苦,听指挥,守纪律。关键在于计划周密,指挥得当。第三,山区群众经过土改,支前积极性甚高。地方党组织一、二十万民工支前,运送粮食、弹药、烧柴,问题不大。晋中群众对阎军恨之入骨,亦容易发动起来保卫麦收,配合我军作战。为此,徐向前在兵团召开的讨论战役计划的会议上说:阎锡山“十六字诀”纯属无稽之谈,它实际上是“一事无备,东风不吹”。但是我们对他的“一跑万有”的“跑”字,要十分注意,不要以为他出动那么多部队布防晋中,是要与我军决战。其实他最怕损失兵力。他出动的野战军,名为打仗,实际上是时刻准备“跑”。我们的正确方针是抓住战机,不使敌人轻易跑掉。阎锡山的地盘已经是越来越小了,到目前只剩下被解放区四面包围的晋中这片柳叶形似孤岛,大同已成为悬在北方的孤城。阎锡山与外界的联系,只能依赖不牢靠的空中通道。虽然太原有军火工厂,弹药还可维持,但是粮食全部要由晋中各地供给,这是他不可能集中兵力固守太原,而不得不找上门来挨打的根本原因。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将它的主力而不是小股,诱引出巢,给以出其不意的攻击。

6月4日,徐向前将晋中战役的决心部署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战役的第一步,以分进合围态势,割裂阎匪防御体系,斩断其交通,分割包围其要点,肃清外围某些据点,清捌地方杂匪,确保晋中麦收;第二步,相机攻取某些要点,诱敌主力与我决战,而于野战中求得消灭其主力一部,以达削弱阎匪实力,缩小阎占区,创造攻取太原之有利条件”。具体任务区分是:以晋绥军区第十二旅和警备第二旅于6月16日进至太原以北,切断忻县至太原间铁路,并向太原逼近,保卫忻口至太原间两侧地区麦收。以吕梁军区独立第三、第七、第十旅及第一、第二、第六、第八、第十军分区部队在彭绍辉、罗贵波指挥下,于6月19日进至汾阳、孝义、义水、交城地区,切断太原至汾阳公路,扫除外围据点,压缩阎军于少数孤立据点,确实控制汾阳、孝义、文水、交城及清源之平原区,保卫麦收,并调动阎军主力西进,以便野战军各纵队于太谷至灵石间同蒲铁路东侧开展;以太岳军区部队于6月16日逼近介休、灵石地区,扫除外围据点,相机攻取灵石与切断灵石、平遥间铁路,保卫麦收,并准备机动,歼灭阎军主力;以北岳军区第二军分区部队共6个团,在肖文玖指挥下,于6月19日逼近榆次南北地区,切断榆次至太原、榆次至太谷间铁路和公路,阻止太原阎军向祁县、太谷增援,并派部队插入徐沟、太原、榆次三角地区保卫麦收。以第十三纵队于6月19日以一部扫除子洪地区据点,尔后攻占东观镇,切断太谷至祁县间铁路,保卫麦收,主力集结于东观镇地区,待机歼灭阎军主力:以第八纵队于6月19日以一部扫除平遥以东、以南外围据点,切断平遥、祁县间铁路,保卫麦收,主力集结于平遥以东地区,待机歼灭阎军主力。中央军委批准了徐向前的决心和部署。

为了保证晋中战役计划的顺利实施,隐蔽战役企图,在战役发起前,徐向前命令一些地方部队佯装主力,进军风凌渡,并在该地区发动群众,征集船只,摆出了要横渡黄河的架势。为了给敌造成更大的错觉,我佯动部队还释放了一些俘虏,让他们传播徐向前部主力为支援西北战场,将要西渡黄河的消息。

6月上初,华北第一兵团等部都按照既定部署分别向晋中地区逼近。吕梁军区部队进入孝义和汾阳地区活动,同时太岳部队由南向北挺进,相机攻占灵石县城。而徐向前司令员则率兵团主力由太岳山区东侧隐蔽向晋中敌侧背地区开进。

6月7日,第十三纵队自临汾向东进发。经安泽后,于山区北转沁源、沁县等城,向太谷、祁县以南的来远镇、神堂头、箭壑一带秘密集结。10日,第八纵队自洪洞出发,向东入山后,经岳阳镇、祁县开向沁源、平遥交界的三和镇地区待命。这时,《人民日报》刊登出《徐向前将军谈临汾胜利意义》的文章。这就进一步造成了徐向前部正在休整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