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们考察最常用的一个名义的农民收入衡量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lnIncome_net)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从长期来看,要增加名义的农民纯收入,通过财政和金融的渠道增加对农村资金的投放,都能达到目的。结合前面的分析,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对农民实际收入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农民的名义收入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在长期,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是通过价格效应作用于农民收入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农业贷款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是反向的,农业贷款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减少0.16个百分点。
第三,我们考察农民总收入(lnIncome_total)(的影响因素。计量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有显著影响。总收入是尚未扣除成本费用的一个指标。长期来看,财政和金融资金注入农村、农业和农民,对农民总收入的增加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四,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lnIncome_oper)的影响因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农户从农业上获得的收入。结果显示,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影响最显著的是乡镇企业贷款。这再次表明,乡镇企业对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我们推测,乡镇企业贷款可能是通过购买原材料等途径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提高的。此外,农业贷款对家庭经营收入提高也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讲,农业贷款主要发放给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户,因此,农业贷款对农户收入的提高不难理解。在长期,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没有显著影响。
第五,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lnIncome_wage)的影响因素。工资性收入是农民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计量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对工资性收入均有显著的影响。工资性收入对乡镇企业贷款的弹性为0.52,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弹性为0.58,影响都比较大。但是,农业贷款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仍然是反向的。
第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现金收入(lnIncome_cash)的影响因素。计量结果显示,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现金收入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现金收入对农民生产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只有这一部分才是农民触手可及、直接感受的收入。增加农民现金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非常重要的一环。计量结果的政策含义非常清楚,在长期,增加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可以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
我们再从横向分析表的结果。首先,农业贷款对各项农民收入指标的影响。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农业贷款对实际的农业收入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在长期农村金融对农民实际收入的影响不大,其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二是农业贷款对各项农民收入的影响均是反向的,即农业贷款的增加不但没有增加农民收入,反而导致农民收入的下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一结果也值得继续研究。
其次,乡镇企业贷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乡镇企业贷款对农民收入的各项指标影响均十分显著。这再次说明,在长期乡镇企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对乡镇企业贷款的弹性最大,为0.87,即乡镇企业贷款增加1%,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0.87%。农民实际纯收入对乡镇企业贷款的弹性为0.088,农民人均纯收入对乡镇企业贷款弹性为0.45,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弹性为0.63,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弹性为0.5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现金收入弹性为0.53。由此可见,通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战略。
最后,财政支农资金的农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实际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总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民的现金收入的影响都比较显著,弹性分别为0.37、0.45、0.22、0.58、0.36。
(三)误差校正模型
根据协整理论,任何一组相互协整的时间序列变量都存在误差校正机制,反映短期调节行为。下面我们分别构建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对各农民收入变量的误差校正(Error Correction Model)模型。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实际纯收入变动(dlnIncome_netreal)的误差校正模型,原因是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的差分变量(当期和滞后一期)都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实际纯收入变动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从而难以建立起ECM模型。这说明,农民实际收入的短期波动很难从资金这一角度进行充分的解释,只有寻求从其他因素才能进一步说明实际收入的短期波动。
从其他几个农民收入的名义指标的短期动态模型可以看出,尽管找到了一些影响农民收入的短期因素,但是误差校正项(ECM)都未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不过,从上述结果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农民收入短期变动的有益的结论。
农民纯收入的短期模型表明,农业贷款、滞后一期的农业贷款资金对农民纯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影响是反向的。滞后一期的乡镇企业贷款对农民纯收入有正向的影响,但统计上检验不是非常显著,只有10%的置信水平。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的短期变动主要受当期和滞后一期农业贷款的影响,而且影响也是反向的。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短期变动受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农业贷款的反向影响,同时还受乡镇企业贷款的正向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现金收入的短期变动都受当期和滞后一期的农业贷款的反向影响。
在短期,农民的实际收入(lnIncome_netreal)的变动取决于当期乡镇企业贷款变动和滞后两期的农业贷款变动。这说明,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农民实际收入的变动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而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滞后效应。但是,正如长期模型一样,农业贷款的变动对农民实际收入的影响仍然是逆向的。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我们用协整理论分析了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实际收入和名义收入各项指标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短期变动原因。长期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实际收入和名义收入的影响,短期模型的解释不够充分。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如下:
1、财政支农资金。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实际收入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的名义收入(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收入等)也具有正向的影响,但是对家庭经营收入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要增加农民收入,无论是名义收入,还是实际收入,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改变财政支农渠道,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都是农民增收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通过财政通过“绿箱”政策支持农业发展,也是WTO框架下政府支农的重要途径。
2、农业贷款。农业贷款并没有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对农民收入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的各个模型中,农业贷款都始终保持了对农民各项收入指标的反向作用。一方面,这一现象为我们提出了一个理论课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产生了阻滞效应?后续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深入下去。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反思通过农业贷款这一金融渠道投放到“三农”的资金的效率和效益究竟怎么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显然,农村金融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对增加农民收入没有明显效果。因此,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资金投放的效率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3、乡镇企业贷款。乡镇企业在农民增收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乡镇企业贷款对农民实际收入虽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所有名义收入指标都有正向的显著影响。乡镇企业通过提供就业、采购原材料等途径增加了农民总收入的各个构成部分。所以,乡镇企业贷款除了能够直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而且能够对农民收入产生全面、系统的影响。政策含义十分清楚,大力支持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对解决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包括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的农村金融仅仅对名义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而对实际的农民收入影响不够显著。这表明,农村金融很可能是通过价格因素,比如农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农民名义收入的增加,而农民实际收入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因此,要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就短期模型而言,总体上只是进一步证实了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的反向作用,而缺乏更进一步的含义。这说明,要解释农民收入的短期变化,目前考虑的因素还不够。
与其他文献一样,本文的实证结果都表明农村金融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但是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解释。进一步的研究应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这一现象。这是本文可以继续深入和改进的一个方向。另外,由于统计数据在个别年份有缺失,如Income_wage、Loan_tb、Income_total、Income_oper等,实证结果可能受此影响。
参考文献
1.Goldsmith,R.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He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1-38
2.何广文,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资金来源结构[R].1999
3.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课题主报告[R],中经网,2001
4.——WTO与财政支农[R].2001.www.usc.cuhk.edu.hk
5.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30-43
6.温涛、王煜宇: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效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2):78-84
7.许崇正、高希武: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9):173-185
8.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关于金融支持湖北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研究,2005,(7):150-162
9.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资金需求:农村金融与民间融资——四川犍为县农村融资个案研究[J],金融研究,2005,(12):169-176
10.中国人民银行平顶山中支课题组:农业贷款的总量、效应与制约因素分析:平顶山个案[J],金融研究,2003,(3):120-128
11.章奇:中国农村金融现状与政策分析[R].2004.www.usc.cuhk.edu.hk
第七节农村金融服务的瓶颈与对策
张明久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支持和服务“三农”经济发展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市场定位和根本任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和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当前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农村金融服务还存在诸多瓶颈、困难和不足,与“三农”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如何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瓶颈问题,提高服务效能,满足“三农”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各界对我国农村金融现状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加大支农力度,改进“三农”服务,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信贷支农、强化金融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和农村金融改革滞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