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地方经济的发展可能伴随着对农民的伤害,因为分散的小农根本不可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本身有责任保护农民利益的地方政府的趋利性又使它不可能很好地提供这种保护。其实,市场化改革本身就意味着农民不可能仅仅依赖政府的庇护,政府应该做的是使农民尽快地具备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应该表现为农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于是,我们发现,要想走出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怪圈,我们就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金融的领域内,必须要用全方位的社会眼光来审视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从农村全面改革的角度来思考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只有这样,才可能为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找到一个坚实的支点。
总之,没有独立的农民,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就没有合作金融的成功。政府不能不管,但能否促成合作金融的发展,关键在于政府怎么管,是在帮助的过程中教会农民独立?帮助农民独立?还是仅仅输血打气,结果要么使真正受益的不是农民,要么使农民难以长远受益。
参考文献
[1]Anthony Saunders,<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A modern perspective>,Third Edition,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2]刘福垣,《新发展观宣言》,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3]谢平,《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争论》,《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4]陆磊 丁俊峰,《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转型的理论分析》,《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5]陆磊 丁俊峰,《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转型的理论分析》,《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6]曹廷贵 孙超英,《中华文明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3期。
[7]杨艳芳,《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综述》,《金融参考》,2006年第4期。
[8]穆争社 蓝虹,《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特征》,《金融研究》,2007年第1期。
[9]常州市金融学会课题组,《重塑合作:农村金融改革的理性路径》——兼论农村合作金融生态环境的和谐构建,《金融参考》,2006年第8期。
[10]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调研组,《农村金融改革值得探讨的几个理论问题》——基于重庆市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的跟踪调查,《金融研究》,2006年第8期。
第三节农村信用社的国际合作之路——外资参股
戴成晓
(佛山市南海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松岗信用社)
摘要: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进行全面抢占。本文主要就外资银行参股农村信用社,共同拓展农村金融市场,从农信社现有优势、可能由优转劣的隐患、外资银行参股带来的“利”等方面进行了双向分析。力求通过对“中外合作”的研究,为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全面开放 外资参股 优势 劣势 经验与借鉴
1、农、外国际合作的背景
2006年12月11日,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将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并取消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采取的非审慎性限制措施,实现对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这就意味着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站在同一舞台。那么,对于着力发展农村金融,致力于农村金融市场开拓的农村信用社来说,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本文的观点是——引进外资,求同存异共发展!
其实早在我国金融市场解冻之前,为了抢占先机以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外资银行就通过参股和扩张网络的方式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抢滩。这是因为虽然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具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竞争中赢得了一部分客户,但是与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的。那么如何在中国金融市场更快地喝到“头啖汤”?对外资银行来说,最好,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参股中资银行,借助中资银行已有的市场网络拓展业务,扩大市场份额。
从上面的的图标,我们不难看出外资参股银行的主流趋势:外资银行把重点和目标放在了大中城市和各大商业银行,其客户群主要是城市中的大、高端客户。请注意: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收购了上海农村商业银行19.9%的股份,虽然这个并不是外资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入股收购,但是这是外资银行介入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运作,也就意味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这块蛋糕,也早已经就被外资银行看上了,不大力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只是暂时。一来外资银行还需在城市立足脚跟扩大影响力才能更进一步走入农村金融市场,二来农村金融情况比较特殊,本土化差异较大,外资银行进入农村比占领城市市场更需要时间,回报率也没有大城市高。一旦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将面临强劲挑战。
2、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势
2.1本土化优势明显
农村信用社作为作为本土银行,谙熟本国本地国情民俗,对本地金融市场十分了解,有相对广泛、庞大经营网络和雄厚的客户基础,具有非常明显的机构地方性、分布区域性的特点。农信社网点分布广泛,遍布城乡,与当地广大农户、中小企业接触频繁,数十年的经营,培养了一大批有归属感的客户,与当地农民、农户和企业感情深厚。其次,扎根农村数十载,在外部环境上,也较容易得到当地党政部门和监管等部门的支持和优惠。
另外,在员工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现今农信社的员工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虽然不一定有着非常高的学历水平,但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农村工作优势。农村信用社的网点多设置在乡镇乃至村组,以柜台服务为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规模小、资金少、业务品种单一,生活工作学习条件艰苦,外面进来的人才很难留得住。而本地员工熟知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当地百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适时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并且作为本地人,流动性较小,能够一心扎根农村,在现在乃至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这部分本地员工都将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2.2政策性优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约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人口约7亿,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支柱之一的农村信用社,立足于服务“三农”,对支农负有重任。其生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即“三农”问题,事关是我国的农村经济基础所在。在政策上,也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优惠。例如,在财政上对1994年至1997年期限间亏损的农村信用社保值贴补息给与补贴;在税收上从2003年开始至2006年底,免征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企业所得税,对其他地区农村信用社按应纳税额减半征收,营业税有5%降至3%;资金上,按2002年末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由人行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或安排央行银行专项借款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和历年挂帐亏损。而随着我国对农村经济的致力发展,国家将会制定更多的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和改革的金融和经济政策,以加快农村经济的提升。这些都是其他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所不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在政策上,农村信用社有着一定的优势。
2.3体制优势
我国农村信用社实施的是一级法人体制,已建立了遍布全国城乡的分支网络,能迅速调集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局部风险不会影响整个信用社体系的发展。目前一些县(市)级信用社已经成立了一级法人制度,统一法人。一级法人使产权作用更加明显,层次结构简单,减少市场变化反应时滞,使经营决策迅速快捷,运转灵活高效,及时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又可以降低成本,对网点和人员进行合理分布,统筹安排。同时还可以集中资源,发挥整体规模优势,可以有效提高抗风险能力。
以南海农村信用社为例,2004年底,其属下有18家基层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316个,而在2006年统一法人之后,其基层社进行统筹规划,分理兼并,现今基层社为12个。南海农信统一法人,不仅使层次结构更为简单,运转灵活高效,而且通过合并、裁撤网点降低运行成本,减轻了南海农信的负担,使到资源集中,抗拒风险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建立独立法人体制的优势非常明显。
3、农村信用社现今的优势——未来的劣势
3.1本土化“优→劣”
3.1.1客户劣势
正如和农村信用社本土化优势一样,本土化带来的劣势也非常明显。虽然农信社有相对广泛、庞大经营网络和雄厚的客户基础,但是其主要市场定位是面对个人和中小、低下层客户,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客户必然会有更高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以农信社目前的服务来说,还难以满足客户的高端要求,所以,客户走出农信,与能够提供更高层次服务的银行,例如其他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合作是将来的一种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既要保留住低下层客户,也不能流失高端客户,因为这部分客户虽然小,但所占市场份额是非常大的。对一家金融机构来说,如何留住老顾客,比发展一个新顾客的成本价值是低很多的,而且老顾客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亦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它可以带来一批新客户,也可以拉走一批旧客户。我国在2006年才完全开放金融市场,预计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冲击,但是长久的影响不可忽视。
3.1.2区域劣势
农村信用社具有非常明显的机构地方性、分布区域性的特点,区域性太强,不利于更高和长远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本地区受到政策和业务优惠和政府支持,同样地,地域限制也带来了政策和业务的限制。在别的地域,部分地方政策法规对农信社的业务开拓和发展就有一定限制。而外资银行的强势介入和银行间结算水平的提高,预示着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和竞争不会再只是区域性、分散性、地方性的竞争,而会演变为大范围、全国性、全球化竞争。受到区域性条件限制的农村信用社,如何解决业务发展区域性,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3.1.3员工素质劣势
农村信用社本地员工的优势,也正是劣势所在。目前来说,这些员工对信用社的发展起到基石作用,很容易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但是,随着外资银行对农村金融的冲击以及银行高端业务服务品种的增加,对员工的学识、素质的要求将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员工除了熟悉基本的业务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金融、财会、法律、文秘、电脑技术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员工。摒除裙带关系、近亲招聘,面向社会引进高素质人才才是优化人才资源,解决未来高素质员工需求的根本策略。
3.2政策性劣势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都会或多或少的享受到国家或者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一些政策性优惠,这往往造成农村信用社在政策上有一定的依赖性,缺乏具备随时应对变化的反应机制和能力,或者说这种应变能力比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差得多。在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之后,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并取消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采取的非审慎性限制措施,实现对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也就是说,在国际化的条件下,国家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明显地制定一些有利于中资银行,限制外资银行的政策,而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就看那个鸡蛋孵得快了。
3.3体制风险
农村信用社的“一级法人”体制有着很多的优点,但也隐藏着不少不足和忧患。首先,一些农信社虽然成立了县(市)一级法人,但是并没有对下属机构进行整合。信用社本来就网点众多,分布分散,成立一级法人后,减少了中间管理控制,需要县(市)联社直接管理和控制下属众多的分支机构,出错机率增大,管理难度提升。其次,成立一级法人虽然可以使到资源集中,抗拒风险能力提升,但同时发生风险度也提高了。以往资源分散投资,风险也是分散分布的,集中后如果发生风险,那风险也就必然更大更集中。第三,在一级法人体制下如何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并不容易。信用社网点分布分散,一些地方经济效益好,福利收益高,一些地方收益低。统一法人后必然会进行整合重组,如何合理安排,既要优化资源,又要不影响员工收益和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