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将受到很大的挑战。我省是一个财政穷省,按照wTO“绿箱”政策所允许对农业的支持,其经费投入量是很小的,这不能保护农业弱势产业和农民这个弱势群体。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剩余劳动力众多。加入WTO后,国外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势必会造成更多的农民失业,进一步加大农民返贫率。
三、加入WTO后对我省农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加入WTO后,农业虽然面对许多挑战,但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我省现在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剩,是阶段性过剩。如河西的小麦、玉米,兰州的大豆等产品,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二是有助于甘肃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我省作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受到限制,信息传递滞后,加入wTO后,能够直接、间接地推动农业环境的改善,实现农业国际化、产业化;三是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和优良品种、农业先进技术等优势资源改造农业,缩短与国内外之间差距,实现农业的优化升级;四是有助于进一步搞好我省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入WTO后,开放外国投资,总资本增加。国家的财力重点投放中西部地区,我们可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进一步搞好我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把农业的发展目光转向无公害的“绿色农业”上,这样我们就能走向高回报率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加入WTO后,我省开发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应当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实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生产。在我省农业发展中,各地近几年已经探索出了不少先进经验,涌现出了不少农业产业化搞得好的先进市、县、乡镇,如武威市的玉米制种、临挑县花卉生产等。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充分发挥县乡政府和龙头企业的中介作用、牵头作用、组织作用和服务功能,发展各种专业化的服务组织,使农业走向良性发展道路,真正成为一个优势产业。
(二)加快户籍改革,发展以县级市为主体的中小城镇建设。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增加对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消费需求,刺激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拉动国民经济建设;可以大力促进我省城镇化水平,为农村经济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内进行生产创造条件,也必将给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续的增长动力。
(三)切实搞好经济结构调整、强化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要充分运用WTO规则的“绿箱”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要把国家财力支持的重点放在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上。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发展,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良种和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应用和推广,支持农村的扶贫开发。
(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甘肃的农业要把立足点放在以质取胜上,把目光转向无公害“绿色农业”上。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优质良种,研究开发适应我省环境条件的优质农产品品种,实行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种植,从而满足国内外市场优质化、多元化的需求;二是调整畜牧业、渔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业。加快改良畜牧业品质和渔业水产品的特种养殖,树立品牌优势,打好品牌效益攻坚战;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借鉴内蒙古的经验,继续发展壮大省内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在政策上、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四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省地域分布广,环境气候特点多样化,各地都有独特农产品生产优势。近几年来,全省在产业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区域特点优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做出了不少好文章。创出了不少地方农产品品牌,如陇南的药材,定西的洋芋、食用菌,兰州百合,河西三地区的玉米制种、水果等,我们要在这方面继续下大功夫,力争把区域经济做大做强。
(五)认真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经费的投入。抓紧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市场竞争素质。要充分利用农业广播学校、电化教学、电视多媒体教学等各种设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各乡镇集中进行培训。把培训贯穿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畜牧业养殖、良种引进推广全过程,通过学与干的结合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其次,强化农民的品牌意识,牢固树立品牌观念,大力宣传和推介地方农产品品牌优势,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的竞争力。
(六)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大力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目前,我省极其缺乏懂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人才,加入WTO后,在新的国际贸易中发展经济,必须采取措施,抓紧人才的培训、引进,以满足经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一是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选拔经贸外语人才;二是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WTO知识的系统培训和更新,使这些人员对新的国际贸易规则有所了解,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对现有的科技人才实行优惠政策,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为他们施展才干提供用武之地。
(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体。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尊重农民对土地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要改变行政干预、强迫命令的做法。从近几年笔者所经历的工作中就有这样一个体会,要真正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效益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把政府的决策同农民的意愿真正结合起来,采取典型引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办法,从产前、产中、产后做好全方位的服务。这样的服务才能赢得广大农民的接受和信任;这样的工作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大力倡导和实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不干“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不少领导干部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不掌握实际情况,做决策严重脱离实际,给基层工作造成很大被动。群众对此怨声载道,我们做了许多不该管、农民不欢迎的事情,而许多农民盼望政府应当做的工作却没有做好或者根本没有做。这是人世后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当注意和切实加以改进的。
(八)要给基层政府减负松绑,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乡镇党委政府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基层,天天与农民打交道。他们最懂得农民想什么、要什么、得到什么服务。上级各部门过多过滥的评比检查使他们忙于应付接待、准备检查,从而加重了乡镇政府的负担,使本来困难的财务更加困难。还有多项工作的一票否决制像一把利剑悬在头顶,使他们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抓好农业生产。许多基层干部渴望有更多的自由权来处理工作和调配时间,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解民忧、分民愁、帮民富,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作者单位: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
省委党校第3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