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古琴清英
15047000000055

第55章 物我两忘亘古情怀——打谱二则

物我两忘亘古情怀——打谱二则

戴茹

打谱步骤大致如下:解题、定调、定速度、找律动、定结构(安排乐句、乐段等结构)。

一、《松弦馆琴谱》琴曲《庄周梦蝶》打谱后记

历时近两年,这一曲《松弦馆琴谱》中大型琴曲《庄周梦蝶》总算有所成效并告一段落。交谱、完稿、录音上传,身心俱疲后得到一丝轻松和惬意。

听着录音,对着谱子,回想起刚刚拿到《松弦馆琴谱》影印本时那种茫然和无序,现已成昨天的记忆。虽说并不是第一次打谱,但面对如此巨著,并与同时代许多同仁共同完成该谱的打谱工作,说实在的,心中还是有一些没底。首先采集资料,反复阅读庄子的《庄周梦蝶》,去体会道家的那份超然、虚凌以至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并仔细思考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我们的先贤们又是怎样去运用他们那时候的音乐语汇表现他们的语境及音乐特性。同时,带着问题又回到《松弦馆琴谱》原本,查看前半部分琴学理论,寻找可借鉴的元素。在寻觅中总算是体会到《松弦馆琴谱》以正谱自居是有道理的。它在看似轻微淡远的主体审美情绪下实际蕴藏着众多变化,并不是一味的寡淡,而是华丽的淡,优美的淡,并带有一丝瑰丽的淡。它独具贵族之气,其中的变化音,又代表着对抑郁音调的融合与采纳。 此时不敢听有关该曲的任何录音,怕把自己内心的那一份独特的印象打乱,而执着地逐字写谱。

不加节奏,不断句,仅仅把音与音程关系找准。这是我实际试奏的第一步。得到第一手资料后,再从每一个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中,查找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找出句读、找出节奏重音,再找出旋律特征,让音乐动机有效的延续与重复。不管是在哪个音区,哪个位置,它们要么隐约,要么明显地出现,乐曲的轮廓就这样从模糊到清晰,打谱工作得到顺利的进行。至此,此曲的打谱工作总算完成了一大半,接下去也就是修饰与精处理的过程。

笔者在打谱中秉承“呈现式”和“记录式”的原则,旋律线条及应有的音高绝不改动,个别指法可能会有所调整,以顺手为主。在尊重原谱音乐内涵的原则下,适当地加入切分音、附点音等节奏型,使旋律更具活力。介于本人才疏学浅,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二、《松弦馆琴谱》琴曲《涂山》打谱后记

《松弦馆琴谱》琴曲《涂山》所载凡十八段,无具体调性提示,因此对这首移调、转调较多的琴曲,发现其主调式是比较难的。它与其他大多琴曲不同,调性变化非常丰富,稍不注意就可能将移调作主调弹,唱名诡异,旋律别扭。在此曲的打谱中,最复杂的是定调,找宫音。从既定的宫调式出发,确定其他变奏段落的调性。

打谱可分为“创造性打谱”和“复原性打谱”。笔者从音乐内涵出发,以一切音乐形式均以表达应有的音乐内涵为核心。首先查阅大量的文字资料,弄清琴曲《涂山》所想表达的真实意图,明确了其不仅仅是表现风景,更多的是对大禹在恶劣生存条件下战胜自然、教化族人等丰功伟绩的颂扬。历代不少文人骚客对此有咏颂,宋代黄庭坚 《涂山》诗曰:

涂山绝顶忆神功,亘古情形一览中。

启母石迎新月白,防风冢映夕阳红。

洪流匝地曾拘兽,老树参天欲化龙。

有径直通霄汉外,登临无不是仙踪。

此诗为我们点明了该曲的核心及内涵。

面对乐句中频频出现的乍一听似乎完全不搭调的不协和变音,反复琢磨,终发现其实际上是乐曲妙处之所在。众多的变音使该曲风格迥异,气势宏伟。音律的倾向也就随之确定,许多难题迎刃而解。通过解题、定调、定音,初步完成了该曲打谱的前期工作。

其次,按字谱中各种指法来安排旋律、节奏,由此寻找律动,从而使由音到句、再到段的结构大致可现。对于中间个别不够通顺的地方可暂时放下,继续进行下一段的定音工作。或许在另一段中就会找到不通顺那一句的逻辑关系。就这样反反复复、寻寻觅觅中,三五个月轻松掠过。也有实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放一放,再把打好谱的前几段反复弹奏,逻辑就在其中,隐隐欲现。其实打谱就这样,并不神秘,也不难。在这样的过程中,除了“按字鼓音”外,主导乐曲风格倾向的因素,或许就是平时自身的演奏习惯及音乐修养。

上述絮絮叨叨,仍不能尽言打谱工作的艰辛与困惑,唯有不断地摸索,才可使古老的琴曲焕发新声。这也是每一个琴人的使命。

(戴茹,云南昆明人,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古琴演奏家,成都古琴文化学会会长,成都“梓又琴馆”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