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古琴清英
15047000000076

第76章 梁溪·若遗探曲(3)

《神游六合》一曲,虽说长期以来曲高和寡,弹少听稀,近现代琴家中仅知汪铎先生弹过此曲,然此曲并非平淡寡味,而是放达旷逸,气势不凡,弹至静虚,潇洒之至,一片神行。聆听是曲,一开始即渐入其境,精神亦随之驭气而行,神游冲虚之表,挥坼八纮之外,小天地而隘六合,藐银汉而傲金阙,同造化而合大道,何其大哉!臞仙的解题亦可谓得其神焉。汪铎先生对该曲内涵的诠释为:“曲调古朴澹泊、气势不凡,表述了黄帝得至道之妙,悟性通达,气息流畅,而后可驾驭元气,神游六合。”汪铎:《发掘道家琴曲的几点认识》,见《琴道》2002年第1期,第17~19页。 窃以为,是曲之意境胜于《西麓堂琴统·列子御风》,更胜于明末《松弦馆》一系《列子御风》(乐瑛版抄本《列子御风》亦属此系)。“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中的这段话正是对《神游六合》意境的最好阐述,亦如老聃所谓:“得至美而游乎至乐,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噫!若非得道悟真之士则难以创作出如此玄达优秀之琴曲也。

《玄默》,一名《坐忘》,《神奇秘谱》解题曰:“是曲也,或谓师旷之所作也,又云嵇康,莫知孰是。盖古曲也,自周春秋之世有之。其之曲趣也,小天地而隘六合,与造化竞奔,游神于冲虚之外,使物我两忘,与道同化,有不能形容之趣焉,达者得之。” 是曲仅见《神奇秘谱》《风宣玄品》《重修真传》《琴苑心传全编》(作《坐忘》)四谱载录(其中《神奇秘谱》《风宣玄品》之《玄默》皆不分段,且字谱指法完全相同;《琴苑心传全编·坐忘》分为八段,除极个别处指法稍有改动外,同于《神奇秘谱》。而《重修真传·玄默》分为五段,谱旁附歌词,改动较大,五个小标题则出自《神奇秘谱》解题)。《玄默》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太古神品”,无论从字谱指法还是曲调风格来看,皆颇具古风。若言师旷所作,盖为托古,若曰中散之作,则甚有可能。且嵇中散有诗曰:“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 (嵇康《秋胡行》)唐代司马承祯亦曾创作琴曲《坐忘引》,惜未传世,不知是否与《玄默》有关。窃以为《玄默》是曲或为魏晋之曲,当不晚于唐代。

《玄默》与《忘机》及《骑气》的曲风及意境又有所不同。其曲调清新自然,泛音晶莹剔透,直抚心弦,具疏瀹心灵、澡雪精神之奇效。该曲且多有高低音乐段的重复,使人闻之忧愁顿消、宠辱皆忘。听者无需过于凝神专注、费心体会,自会乘其清音,直入佳境,如闻无为妙法,绝学弃智,忘机止息,游心于玄默,从而人与天齐,《庄子·在宥》“伦与物忘”亦如《庄子·大宗师》所言:“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近闻一位朋友将琴箫合奏《玄默》的听后感描述如下:“初听时,像在禅院吃斋,淡然寡味;再听之,如云离月,渐行渐远……最终轻烟淡淡,心也枯槁。”该《玄默》为天津琴家李凤云女士所打谱演奏,收录在其琴曲专辑《梅梢月》中,琴箫合奏,别有风味。

《玄默》《忘机》及《骑气》三曲,长期以来盖因曲高和寡,故明清诸谱转载的不多,仅及《梅花》《潇湘》《平沙》诸流行曲目之什一。又因弹少听稀之故,明代以来三曲的发展变异亦不大,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原谱的风貌。这三首道家琴曲,虽不及《梅花》《阳关》《潇湘》《平沙》《渔樵》诸曲变异之巨大与发展之完善,然其古朴恬虚之声韵、玄妙会心之意境亦为它谱所不及。

以上仅是笔者对《玄默》《忘机》及《骑气》三曲的一点管窥之见。道家琴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是古琴曲目中有待开发的无价宝藏。当代著名琴家吴门汪铎先生,师承吴兆基先生,继承了吴老冲和淡雅、清静逸远的琴风与生动流畅、清虚自然的气韵,并于近年来致力于《西麓堂琴统》等琴谱中道家琴曲的发掘打谱工作,成绩斐然,已有《道家琴曲一》《道家琴曲二》《溪山清韵》《吴声清婉》《丝桐讲习》等CD音像面世。其先后打出了《洞天春晓》(《大还阁琴谱》)、《溪山秋月》(《大还阁琴谱》)、《羽化登仙》(《五知斋琴谱》)、《秋水》(《徽言秘旨》)、《沧江夜雨》(《徽言秘旨》)和《西麓堂琴统》中的《崆峒问道》《庄周梦蝶》《列子御风》《远游》《采真游》《逍遥游》《遁世操》《山居吟》《鹤鸣九皋》《骑气》《仙山月》等典型的道家琴曲。汪铎先生将上述道家琴曲所表现的文化与哲理初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清理身心的道家养生之道,代表琴曲为《崆峒问道》《骑气》。

(2)道家讲究自身修炼,追求精神升华,代表琴曲为《逍遥游》《列子御风》。

(3) 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哲理,代表琴曲为《采真游》《庄周梦蝶》《洞天春晓》《羽化登仙》等。汪铎先生在针对道家琴曲打谱的感受时说:“对道家琴曲打谱的过程第一个感受是精神上获得与古人交流,进入前所未有的一种境界。犹同古代之修道求真之士相遇在崇山幽谷中,携手在修身理性、返其天真的途中行进,共同回归到原始自然中去……相对儒家的文人琴曲来说,道家的琴曲是一个新天地,更富有山林风气。”笔者有幸聆其录音,其中《采真游》《庄周梦蝶》《列子御风》《骑气》《崆峒问道》《桃源春晓》《羽化登仙》《仙山月》等琴曲很有特色。对道家文化及修身养性感兴趣的琴友不妨尝试着从中感悟一下那种“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清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与回归自然的至乐。

古琴是一种乐器,有其怡情吟心之效;古琴还是一种“神器”,有其移风易俗之功;古琴更是一种“道器”,有其修真悟性之得。道家琴曲即是传世琴曲中的一块瑰宝,亟待发掘整理与发扬光大。它不该为少数“山人”、“处士”所私有,而应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与社会。一曲“无为之曲”, 晨练舞拳击剑,助其放松入静、炼精化气;家居读书休眠,助其消除杂念、神游华胥;娱乐场所,镇靡靡之音,陶冶情操,移风易俗;康疗基地,调六淫七情,扶正祛邪,修身养性;修真之士,亦可藉之静坐悟真,独立守神,高卧游仙;操缦之士,手挥七弦,更是“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古琴,是道家天人合一境界的传媒,亦是尚德之士心中的知音。人类的生命来自于大自然,离开自然,无异于无源之水,总会干涸。只有尊道贵德,不忘回归,才有机会体悟生命的真谛,生生而不息。愿我们乘着一曲曲天籁之音,拥抱自然,得至美而游乎至乐。

二、《神游六合》《六合游》析义与考源

诸乐之中,琴乐最雅;众谱之中,琴谱最博。自明清以来,共有一百五十余部琴谱,三千多首古琴曲传世,可谓中华传统文化中珍贵而又丰富的一笔伟大遗产,值得我们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而其中有不少琴曲富有道家风格,极自然之美,畅天地元音。因为笔者自幼热爱道家文化,崇尚性命之学,故对体现道家风范的琴曲似乎情有独钟,并曾先后对《秋江晚钓》《渔樵问答》《神化引》《列子御风》《鸥鹭忘机》《神游六合》《玄默》(1)等此类风格的琴曲进行打谱尝试。然技法水平及学问修养有限,指法技巧与轻重缓急处理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故谈不上成功打谱,仅可称泛泛而弹。尽管如此,自娱自乐中依然能感受各曲之真意,体悟大道之玄妙。所谓寻幽探玄、得意忘言于其中是也。

(一)一气化双清

在参阅查老《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一书过程中,经常看到《诚一堂琴谱》中有《六合游》一曲,前所未闻,前所未见。按照曲名来看,估计必是一首体现道家风格的琴曲,然该谱虽有后记,却无具体解题,故其旋律及意境亦不可得而知。再加上它是“蕤宾调”十五段的大曲,故一直望而却步,不敢问津,直到戊子秋(2008年)在初步弹出《西麓堂琴统》之《潇湘水云》的基础上,方敢大胆一试。

此前,于戊子春夏之际,笔者曾试打《西麓堂琴统》之《骑气》(商调,又名《神游六合》)一曲。这是一首雄浑缥缈、高古脱俗,极具典型道家风格的琴曲。

《神游六合》结尾泛音部分很短,似乎有些意犹未尽之感,故笔者以《西麓堂琴统·白雪》(亦为商调)末尾泛音替代之,颇有琳琅剔透之感,而以此来形容神游复返后静极空明之境。

吴门汪铎先生曾致力于道家琴曲的发掘打谱工作,并据《西麓堂琴统》打出了《神游六合》,其所奏《骑气》,旋律洒脱生动,颇能体现原创者曲意。聆听汪先生的 “道家琴曲”专辑,自能悟其真诠。他对该曲内涵的诠释为:“曲调古朴澹泊、气势不凡,表述了黄帝得至道之妙,悟性通达,气息流畅,而后可驾驭元气,神游六合。”另外,虞山吴文光先生已将全套《神奇秘谱》打出,该打谱集《神奇秘谱乐诠》《神奇秘谱乐诠》“神奇秘谱解题”中讲道:“《神游六合》一名《骑气》《天闻阁琴谱》除《骑气》外又有《六合游》一谱,然《神奇秘谱》从其琴调和曲调上来看均非《天闻阁琴谱》上述二曲之滥觞。明代诸谱不言作者,《神奇秘谱》只云:‘是曲之来也,尚矣。’而《天闻阁》则云‘琴史谓宋人王晋叔所作’,不知其所自出。总之,由于诸谱皆提到有南宋紫霞洞主杨(守斋)示此曲欲秘不外传,临终嘱其子改其字谱之事,可见此曲不晚于宋代。《神奇秘谱》编者朱权对乐曲的描述甚具道家意味‘盖曲之趣也……何其大哉!’ ……乐曲节奏跌宕多变,然自有逻辑,据谱推敲,自能贯通。”最近已正式出版发行。《神游六合》亦在其中,惜乎该曲仅有译谱,但无录音以供听者欣赏。

笔者对《神游六合》此曲亦颇为推崇与喜爱,喜欢它的那种高古脱俗、睥睨江汉的意境。正因为如此,笔者才会进一步认识同名琴曲《六合游》,并尝试着对该曲进行打谱研究。《六合游》的开篇滚拂,感觉有些与《潇湘水云》的滚拂相似,颇有些震撼人心的韵味。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加了深入了解的决心与信心,亦促成了一段琴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