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陇南文化
15047400000011

第11章 发现秦先祖(1)

一、穿越过历史尘埃的秦先祖

先秦(前221年以前)之前,陇南境内主要居民为戎、秦、氐、羌等部族。今礼县红河、盐关、大堡子山一带的古西犬丘地区,曾是秦人早期的都邑所在地。

《史记·秦本纪》记载:商末周初,居住于东方齐鲁一带嬴姓西迁至西犬丘(今礼县大堡子山东),秦先祖大骆及其子非子在这里为周孝王养马,繁衍生息,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非子得到周孝王赏识,赐姓嬴,封秦地为周朝的附庸,建邑秦亭(今张家川县境),专门为周朝牧马。又以大骆另一妻申侯女所生之子成为大骆适嗣,居住在西犬丘地区。

公元前842年,西戎攻灭西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命非子后秦仲征伐西戎,秦仲又于公元前824年被西戎所杀。周宣王召秦仲长子庄公兄弟5人,统兵7000,攻破西戎,于是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居西犬丘故地。

公元前766年,西戎又围攻西犬丘,秦襄公长兄世父率兵抵抗,被西戎俘虏。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周幽王于骊山下。秦襄公因拥兵护送周平王东迁骆邑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赐给陕西岐山以西土地,秦正式成为诸侯国。

襄公之子文公继位后,于公元前763年东出行猎,至宝鸡附近千河与渭河回合处营建新邑。由西犬丘迁往新邑。数百年中,秦人在陇南的都邑西犬丘,先后有犬丘、西垂、西垂宫等不同称谓,但地址未变。

秦统一后至两汉,西犬丘又成为西县治所所在地,直到公元228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攻魏,兵败街亭后,撤兵回汉中时“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西县建制始消失。

《史记·秦本纪·集解》说秦文公五十年(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卒,葬西山。”指的就是西犬丘附近,也就是今西汉水上游的礼县北部。

1994年春,甘肃省考古工作者在礼县永坪乡大堡子山发掘了三座距今约3000多年的周朝时期的古墓葬,据出土文物透露的信息,专家推定,属秦先祖的墓葬。陇南秦人、秦先祖生活之谜被逐渐打开。

NO.1一次盛会

2000年7月,对于我和陇南历史学人们来说,都将成为终生难忘的永恒记忆。

7月21至23日,全国首届“秦人西垂文化研讨会”在礼县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博物馆、陕西博物馆、秦兵马俑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大地湾博物馆等3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研讨秦先祖、秦人西垂文化发掘、利用、保护等问题,笔者有幸专程莅会。

在实地参观了大堡子山秦公墓、永坪秦人墓葬发掘现场、以及礼县博物馆馆藏出土文物后,与会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大堡子山墓葬群就是秦人四大陵园之一的——西垂陵园。

陕西博物研究所所长韩伟、陕西秦兵马俑研究所研究员徐卫民(出版有《秦都城研究》等专著)、田静(著有《秦宫廷文化》等)专家认为:甘肃礼县是陕西秦陵兵马俑的故乡。著名历史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学勤先生因临时应邀向国务院汇报“夏商周断代工程”进展情况,未能到会,但他十分关注会议的进展情况,并委派其学术秘书江林昌博士专程前往,同时带来了李学勤先生的亲笔贺信,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正如李老先生所期愿的,会议开得极为成功。

问题的关键是,当时尚为国列贫困县的小县城,召开一个并不热门的学术研讨会,何以如此吸引并惊动国内那么多的专家学者与博学鸿儒呢?当然,除了主办方的精心策划与周密安排外,我想,“秦先祖”巨大的历史文化魅力功不可没。

众所周知,公元前221年以前,陇南境内主要居民为氐、羌、戎、秦、等部族。夏王朝时期,秦人祖先大约活动在孟诸泽一带(今河南商丘以北到山东曹、单一带的沼泽地区)。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时,秦人祖先费昌“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磔于鸣条”(《史记·秦本纪》)。由于在灭夏的过程中嬴姓氏族立有功劳,所以商王朝建立后,嬴姓也成为统治民族,“自(商王)太戊以下,(秦)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史记·秦本纪》)。其上层人物多成为显贵。

NO.2“犬丘”与“西犬丘”

殷商末年,嬴人的一支在其首领中谲率领下随商王西征戎羌,进至渭水中游后奉命屯守,遂营建城邑,定名为“犬丘”(在今陕西兴平县南),“在西戎,保西垂。”守卫着商王朝的西部边疆。

纣王帝辛在位期间,崛起于歧、丰之地的周人四处攻伐,扩充势力,牧野一战,纣王“前徙倒戈”,兵败自焚,商朝灭亡。就在纣王众叛亲离,周人攻城掠地时,中谲这支嬴人据守的“犬丘”也为周人攻占,中谲之孙恶来被杀,他们被迫离开“犬丘”,沿渭河西进,以避周人锋芒。最后迁移至渭河以南,远离周人中心的西汉水上游地区,即今礼县东部一带。在这里修建了城邑,仍名“犬丘”,后来,人们为了区别于原“犬丘”,称其为“西犬丘”。有时也记作“犬丘”。

NO.3“西垂”秦先祖

西周初年,又有一支嬴人迁到了“西垂”。周武王伐纣,灭了殷商,留居在东方地区的嬴姓民族自然也随殷人一起成为周人的奴隶。公元前1025年,纣子武庚起兵反周时,这些嬴姓民族也乘机反叛,《逸周书·作解》载:“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畔”。“盈”,即“嬴”,“徐”、“奄”两国也是嬴姓。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历时三年,始平息叛乱。叛乱平息后,周人将被俘的“顽民”或充作奴隶,或迁离故土,嬴姓人也在迁移之列,他们中的大部分沿着黄淮流域驱向西方,在长途跋涉中,有些嬴姓人中途停留下来,在当地定居、繁衍,但绝大部分被迁往当时周人的西方边境地区“西垂”,在这里,与原替殷商保西垂的中谲后代合为一起,势力大增,秦人在西方的崛起,即自此始。

NO.4非子“马大蕃息”

周孝王时(前909—前895年),嬴族人的后代非子在西犬丘一带为周王朝养马,很有成绩,“马大蕃息”,西犬丘人将此事告知周孝王,周孝王十分高兴,便召其到今陕西千河、渭河交会地区养马。西犬丘,范围大致在今天水、礼县、西和交界地带,其城邑所在地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西犬丘城邑在今礼县盐关一带,有人认为在礼县红河镇岳费家庄附近,也有认为在西和县长道镇一带的。这三地虽然具体地望不同,但都在礼县东部。近年来在礼县城东大堡子山、圆顶山一带发现秦公大墓和贵族墓群,据有关学者认为,系秦仲、秦庄公或秦襄公、文公之墓。此山当为《史记·秦本纪》中“西山”无疑,则此可证,西犬丘、西垂宫当在大堡子山以东的长道、永兴一带。

由于非子替周王室养马有功,周孝王便把秦地(今清水县境内)封给非子,让他再接续嬴氏的庙祀,号称秦嬴。从此,“秦”就成为这部分嬴姓族人的称谓。同时,也让仍居住在西犬丘的大骆的嫡子成承继大骆的嗣位(成是非子的同父异母兄弟,申侯的外孙),继续掌管西垂事务。

NO.5秦仲·庄公

公元前842年,周厉王荒淫无道,众叛亲离,西戎也乘机反叛,灭了居住在西犬丘的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后,以非子的后代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收复西犬丘,最终又被西戎所杀。秦仲共做了二十三年西垂大夫(前845至前822年),生有五个儿子,长子名叫不其,后追封为庄公。秦仲死后,周宣王召见了他们五兄弟,给了他们士兵七千人,再伐西戎,终于打败了西戎,因原居住于西犬丘一带的成的一支被西戎所灭,故将西犬丘也归其所有,这样,庄公所辖之地除了原来的秦地外,还有了西犬丘之地。周宣王又封庄公为西垂大夫,继承了其父秦仲的封爵。

NO.6秦西垂宫

秦庄公设都邑于西犬丘,并建造了宫室,因其官职为西垂大夫,所以其宫室就命名为“西垂宫”。《说文解字》释“宫,室也”。自此后,襄公、文公都居住在西垂宫。

秦庄公有三个儿子,长子世父立下誓愿说。“西戎杀了我的祖父秦仲,我若不杀死戎王,绝不回犬丘来”,便将职位让给弟弟襄公,自己带兵攻打西戎。襄公即位的第二年(前776年)西戎包围了西犬丘,世父率兵出击,战败被俘,过了一年,西戎才将世父释放回来。襄公七年(前771年),周王室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乱,西戎、犬戎和申侯联合攻周,攻破了国都镐京(今西安市西南),在骊山下杀了周幽王。秦襄公率兵救周,由于作战卖力,打退了西戎,并联合其他诸侯拥立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周王室为避犬戎之难,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周。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平王便封襄公为诸侯,并把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以西的土地统统赐给秦国,而且同襄公盟誓:“犬戎凶恶无道,夺走了我们歧、丰的土地,只要秦国能把犬戎赶走,这块土地就归秦国所有。”秦国于这时才正式立国,国都仍在西犬丘西垂宫。公元前766年,襄公在征伐西戎途中死于岐山,他生有一子,即位后称文公。

文公即位后仍居住在西垂宫。公元前763年,秦文公开始东征,讨伐西戎,经过十多年的征战,收复周王室旧有的土地和人民,疆域扩大到岐山,并把岐山以东之地献于东周王室,势力愈来愈大。后经过宁公、武公等几代人的努力,秦国便逐渐东进,占领了渭水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与东面的晋国搭上界,发展成为西方的大国。在秦国东进的过程中,西犬丘之地一直是秦人稳固的后方基地。据《史记·秦本纪》载: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被封为诸侯后,便在西垂作祭祀之坛,以祠先祖少皞之神。公元前716年秦文公死后,也归葬于西山。公元前385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据考,“河西”当为“西”)而立之,杀秦出子及其母,沉于潭中。

NO.7秦人“不其簋”

关于秦人在西垂一带活动的资料,除了《史记》等文献有明确记载外,还有一篇十分珍贵的文物资料,其中最珍贵的当属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不其簋”,其铭文记叙了秦庄公破西戎的战役:“惟九月初吉戊申,伯氏日,不其(即秦庄公),驭(朔)方严允广伐西愈(即西隅,泛指西部地区),王命我羞追于西。余来归献擒,余命汝御追于器,汝以我东宕伐严允于高陶,汝多折首执讯。戎大同从追汝,汝及戎大敦搏,汝休,弗以我车函(陷)于艰,汝多擒,折首执讯。伯氏日:不其,汝小子,汝肇海(敏)于戎工,锡(赐)汝弓一矢,臣五家,田十田,用从乃事。不其拜首,休,用作朕皇祖公伯孟姬尊簋,用丐多福,眉寿元疆,永纯灵终,子子孙孙,用永宝永享”。意为:犭严允侵扰周朝西方之地,周天子命伯氏和不其抗击,追其于西地,得胜后,伯氏命不其率兵东进,斩获甚多,伯氏赏赐给不其不少东西。严允、犭严允,即文献中的犭严狁,有学者认为就是氐族,为国王室在西北的主要边患。

自嬴姓人中谲“在西戎,保西垂”,到秦文公东征,秦人在今礼县东北部营邑建都,东征西讨,达四百年之久。此后,秦人的中心虽然迁至渭河中游咸阳、西安一带,但礼县、西和一带仍是秦人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约在战国末年秦在西垂宫故地设置西县,属陇西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今祠官常祠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在西县一带就建立神祠数十处,这已由礼县西汉水流域各处发现的“秦公簋”、“秦公壶”等一大批带有铭文的青铜器物得到证明。

NO.8西县

西汉时,西县仍属陇西郡。公元前206年,樊哙率兵攻击西县县丞于白水之北。东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亲征隗嚣至上邽(今天水),隗嚣逃奔西城,光武帝派遣大司马吴汉,征南大将军岑彭围西城,并雍谷水灌西城,城没丈余。隗嚣部将行巡、周宗急率救兵赶到,隗嚣始得突围返冀(今甘谷县)。刘秀置天水郡,永平十七年更名为汉阳郡,西县先属天水郡,后随属汉阳郡,《后汉书志二》载:“西(城),故属陇西,有蟠冢山、西汉水”。三国时,明帝太和二年(228年)春,诸葛亮出祁山伐魏,魏遣大将军张郃击败蜀将马谡于街亭,诸葛亮遂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自此以后,西县在史籍中就很少见到了。

西犬丘及西垂宫在秦人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秦人长期在这一带生活,促进这一带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使其成为向东发展,控制关中的后方基地。这一点已为考古发掘所证明。

NO.9秦先祖的摇篮

从公元前909―895年,周孝王封秦大骆子非子为附庸,于秦亭建邑,号曰秦嬴。又以大骆妻申侯女所生子成为大骆适嗣,居西犬丘(今陇南礼县)。公元前842年,西戎攻灭西犬丘大骆之族。到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召秦仲长子庄公兄弟5人,统兵7000,攻破西戎,秦庄公受封为西垂大夫,居西犬丘故地。再从公元前771年,西戎之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周幽王于骊山下。秦襄公领兵救周,力战有功。周平王避犬戎难,动徙骆邑,秦襄公拥兵护送周平王东迁骆邑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赐给陕西岐山以西土地,秦正式成为诸侯国,都西犬丘。到公元前766年,秦襄公之子秦文公继位,居西垂宫。公元前763年,秦文公东猎至汧渭之会(即宝鸡附近千河与渭河回合处)营建新邑。一、二百年间,秦人在陇南的都邑先后有犬丘、西垂、西垂宫等不同称谓,但地址未变。

虽说周、秦时期,陇南有戎、氐、羌和秦人在这里活动。但今礼县东北部、西和县北部一带的古西垂地,不仅曾有秦始皇的祖先大骆、非子,在这里养马,并且还是秦庄公、襄公、文公等几代君主的都邑所在地,直到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3年)秦人都邑由西垂迁往汧渭之会,西垂仍是秦人的重要活动地区,因此,陇南是秦人、秦先祖与秦文化的摇篮。

二、发现秦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