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陇南文化
15047400000030

第30章 白马氐阴平国简史(1)

▲杨广香立阴平国(公元447-580年)

宋升明元年(公元477年),北魏攻灭武都,氐族首领杨文弘退守武兴的同时,原后仇池国主杨难当的族弟杨广香,因协助北魏攻杀杨文度有功,被封为阴平公、葭芦镇主,杨广香便在阴平(今陇南文县境)建立了与武兴国并立的阴平国政权。武兴国与阴平国政权实际上是将原武都国政权一分为二的产物。至公元580年,阴平国政权为北周所灭,共传7代7主,历103年。其国土东界武兴、北邻宕昌、西接南坪、南依昭化。有户数万。

▲阴平国风云:杨广香弃北魏投南朝萧齐·齐下诏酬赏

杨广香开国后不久,南朝萧齐代宋。

萧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七月,杨广香弃魏举镇投齐,受到萧衍的赞赏,封他为督沙州诸军事,平羌校尉、沙州刺史,并下诏酬赏。

建元元年诏曰:“昔绝国入贡,美称前册,殊俗内款,声流往记。伪虏葭芦镇主、阴平公杨广香,怨结同族,□起亲党,当宋之世,遂举地降敌,葭芦失守,华阳暂惊。近单使先弛,宣扬皇威。广香等追其远世之诚,仰惟新之化,肉袒请附,复地千里,氐羌杂种,咸同归顺,宜时领纳,厚加优恤。广香翻迷反正,可特量所授,部曲豪酋,随名酬赏。”

不久,齐又进封他为征虏将军,并要他协助征讨李乌奴等人的起义。《资治通鉴·卷一三四·宋纪十六》说:“升明元年,十二月,魏以杨难当族弟杨广香为阴平公。”《蜀鉴·卷六》说:“齐高帝建元元年,魏葭芦镇主杨广香降于齐。”《南齐书·氐传》说:“建元元年……以(杨)广香为督沙州诸军事,平羌校尉、沙州刺史,寻进号征虏将军。”

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冬十月,齐又以杨广香为西秦州刺史,子杨炅为武都太守。(《资治通鉴·卷一三五·齐纪一·建元二年》)

▲阴平国风云:杨广香病逝·子杨炅袭位·杨炅受齐封号又遣使朝魏

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广香病逝,他所统领的“氐众半奔文弘,半诣梁州刺史崔慧景”。(《南齐书·卷五十九·氐传》)其子杨炅在部众离散的情况下承袭父位,非常艰难。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春二月,杨炅被封为沙州刺史、阴平王,名义上仍然归属于齐。为了保存自己,杨炅在受齐封号“使持节、都督沙州诸军事、平西将军、平羌校尉、沙州刺史”的同时,又臣服于北魏。他干公元490年和493年,两次遣使朝魏,太和十八年,秋九月,“阴平王杨炅来朝”。(《魏书·帝纪七下》)

▲阴平国风云:阴平氐王杨炅卒·子杨崇祖袭位

齐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十二月,氐王杨炅卒。建武三年(公元496年)春正月,“以杨炅子崇祖为沙州刺史、封阴平王。”(《资治通鉴·卷一四〇·齐纪六·建武3年》)

《南齐书·卷五十九·氐传》:“以阴平王杨炅子崇祖为沙州刺史,封阴平王。”

▲阴平国风云:杨崇祖卒·子杨孟孙袭位·杨孟孙弃齐王朝萧衍附北魏

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杨“崇祖死,子孟孙立。”(《梁书·卷五十四·西北诸戎传》)杨孟孙通秉梁朝,出兵进扰北魏边郡。魏益州刺史裴宣“善于绥抚”,便遣使招谕,晓以逆顺,杨孟孙便归附北朝,遣子入魏谒见。此事《魏书·卷四十五·裴骏传》有记载:“裴务弟宣,出为征虏将军、益州刺史。宣善于绥抚,甚得羌戎之心。后晋寿更置益州,改宣所莅为南秦州。先是,有阴平氐酋杨孟孙拥户数万,自立为王,通引萧衍,数为边患。宣乃遣使招谕,晓以逆顺。孟孙感恩,即遣子诣阙。世宗嘉焉。”

▲阴平国风云:杨孟孙卒·杨定袭父爵朝魏·杨定卒

天监十年(公元511年),杨孟孙卒,子杨定袭父爵。《梁书·卷五十四·西北诸戎传》说:“天监初,以孟孙为假节督沙州刺史、阴平王。十年,孟孙死,诏赠安沙将军、北雍州刺史。孟孙死,子定袭封爵。”

梁天监十七年(公元517年),春正月,甲子,“魏以氐酋杨定为阴平王”(《资治通鉴·卷一四八·梁纪四》天监16-17年)。杨定曾于公元516年遣使朝魏。后来,杨定曾随魏将攻伐梁地,大约在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卒于平兴(治今四川广元西北的白水街)。

▲阴平国风云:杨法琛自立为阴平王·附魏自保杨定去世后,氐酋杨法琛占据平兴,自立为阴平王。

杨法琛自称是“(杨)盛之苗裔”,(《周书·卷四十九·氐传》)但其间的传承关系,已不能细考。北魏孝明帝孝昌中(公元525-527年),杨法琛“举众内附(魏)。自是职贡不;绝”。(《周书·卷四十九·氐传》)后来,法琛可能曾派使到梁朝称藩。所以在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十一月,梁以北益州刺史、阴平王杨法琛为平北将军。十二月,旋即又封他骠骑降军。(《梁书·武帝纪》)

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九月,黎州(治今四川广元)百姓造反,进攻刺史张賁,张賁弃城而走。于是州民迎请杨法琛据黎州,并派人到梁武陵王萧纪处,请他任命法琛为黎州刺史。《资治通鉴·卷一六三·梁纪十九》记载:“大宝元年九月乙亥,黎州民攻刺史张賁,賁弃城走。州民引氐酋北益州刺史杨法琛据黎州,命王、贾二姓诣武陵王纪,请法琛为刺史。纪深责之,囚法琛质子崇禺页、崇虎。冬十月丁丑朔,法琛遣使附魏。十二月,武陵王纪遣潼州刺史杨乾运、南梁州刺史谯淹合兵二万讨杨法琛,法琛发兵据剑阁以拒之。”

作为氐族首领的杨法琛,能够受到黎州百姓的拥戴,除去人民痛恨梁朝的腐败统治外,还与黎州百姓中有不少氐、羌人有关。

今四川广元一带在白水与葭萌之间,汉时为刚氐道,长期以来是氐族活动的区域,有大批氐人居住。

梁武陵王纪拒绝了黎州百姓的请求,并囚禁了杨法琛的两个儿子,迫使杨法琛转而遣使附魏。梁朝得知后,派杨乾运等率兵两万征讨。杨法琛则集兵众据守剑阁天险,以对抗梁军。

大宝二年(公元551年)正月,梁军杨乾运攻占剑阁,二月攻占平兴。杨法琛退鱼石洞,在失利的情况下,向西魏求援。西魏封杨法琛为黎州刺史,并派军前往接应。

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西魏达奚武军击败杨乾运,其子杨略说杨乾运降魏,杨法琛亦暗中与西魏宇文泰通使。

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杨法琛随尉迟迴“平蜀军回”,后氐族内部发生冲突,杨法琛与杨崇集、杨陈脞等“各拥众递互相攻讨。赵昶时督成、武、沙三州诸军事、成州刺史,遣使和解之,法琛等从命。乃分其部落,更置州郡以处之”(《周书·卷四十九·氐传》)。自此,阴平国名存实亡。

▲阴平国风云:北周达奚儒攻败沙州氐酋杨永安·阴平国亡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八月,益州总管王谦反周,阴平氐帅杨永安发动利州、兴州、武州、文州、沙州、龙州等六州氐人响应。北周令大将军达奚儒攻伐。十一月,杨永安兵败,沙州为北周所占。阴平国亡。

《周书·卷八·帝纪》载:“杨永安,沙州氐帅。大象元年八月庚申,益州总管王谦举兵不受代,即以梁睿为行军元帅率军讨之。开府杨永安聚众应王谦,遣大将军乐宁公达奚儒讨之。冬十月戊寅,梁睿破王谦于剑南,追斩之,传首京师,益州平。十一月甲辰,达奚儒破杨永安于沙州,沙州平。”

阴平国的灭亡,也最终结束了陇南白马氐政权长达284年的兴盛衰落与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