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旗帜的力量
15047800000003

第3章 坚持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2)

体系是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体系。就广义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是共产党和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是我们观察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中,而列宁、毛泽东同志后来坚持并发挥的也就是这样一个思想体系。列宁在谈到整个马克思的学说时明确指出:“马克思的学说所以万能,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世界观。”马克思的这个完整的世界观,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而创立起来的。一个半世纪的实践,反复证明了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至于革命导师运用这个世界观针对具体问题所作出的某些判断,由于客观事物发展阶段和主观认识能力的局限,则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这些失误既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不会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真理光芒。懂得了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明确了并不是革命导师的每一个判断都属于他们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那么所谓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的糊涂观念也就不难澄清了。相反,如果把革命导师的个别的论断以至每一句话包括他们的某些失误都当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势必导致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它的生命所在。只有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革命的行动指南,而不是当作宗教教义来对待,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们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列宁提出的这三条原则,实质就是要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各个原理,要善于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字句和实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谓历史地,就是要求我们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每一原理要同产生它的具体历史条件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所谓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就是说客观事物本来就是互相联系的,而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各个原理也决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了解这一个原理,就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辩证地去把握。“如果我们片面地抓住一个观点,认为比起另一个观点来它是绝对的观点,或者,如果我们根据推理的一时需要而任意地从一个观点跳到另一个观点,那我们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思维的片面性;我们抓不住整体的联系,就会纠缠在一个接一个的矛盾之中。”所谓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就是说客观事物是充满矛盾的,各个矛盾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质,而马克思主义的各个原理就是对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进行分析作出的结论。同类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特点,而且在同一历史时代又各有不同的具体特点。因此,我们在理解每个原理时,就一定要同历史的具体特点联系起来观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的各个不同的原理当中,共同地凝结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实事求是地、唯物地、辩证地、实际紧密相连地去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的各个原理,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

与马列的教导相反,教条主义者一切从“本本”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同实际生活完全隔离开来。他们只会背诵和简单重复马克思主义的公式、词句,而不懂得它的精神实质。他们不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不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他们看不到马克思主义的公式“至多只能指出一般的任务,而这些任务是必须随着历史过程中每个特殊阶段的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环境而改变的”。看不到马克思主义“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它必须随着实际生活发展而发展。这种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在林彪、“四人帮”手里恶性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大搞“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把毛泽东思想的故乡一度弄得现代迷信盛极一时,极端愚蠢笼罩一切,政治空气沉闷,思想僵化半僵化,经济濒于崩溃边缘,使中国人民吃了很大的苦头。只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才结束了这种局面,特别是全国规模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党的三中全会的召开,才恢复和发扬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革命行动的指南,才日益发挥出强大的威力。

但是,有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人,却把我们党中央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拘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看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偏离”。这是十分错误的。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了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正是遵循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遵循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搞现代化建设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搞唯物论,就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相反,就是脱离实际,就是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试问,怎么能说三中全会的方针路线不利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呢?

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调动国内外、党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去奋斗。为此,党中央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国内,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就要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对原工商业者政策、对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就要根据阶级关系的变化,改变长期劳动、守法的地富分子的成份,摘掉右派分子帽子,造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利于“四化”建设。这一切正是遵循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怎么能说这样的方针政策“右”了呢?

为了实现“四化”,党中央还提出了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问题。指出要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这个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要看到我国有九亿多人口,而农民占绝大多数这个特点,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设法把我国本身内部所具有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目前又正在扎扎实实地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力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把国民经济纳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道。这一切,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列主义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风格和特点。试问,这又有什么不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呢?

总之,从战略决策的提出,到基本方针的确定,到中国式“四化”道路的探索,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党中央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正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来对待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对过去的一些方针政策进行补充、修改,使其更加完善,或者根据客观实际制定了新的方针政策,这才是真正高举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为什么有的人怀疑、动摇以至认为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右”了、“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