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汽车驾驶速成与禁忌
15111500000021

第21章 道路驾驶(8)

二忌冷启动急加油门。由于在严寒地区气温低,润滑油黏度大,需要长汽车在火热气候中长时间行驶,应控制在适当的车速,低速挡行驶时间不宜过长,加速不宜过急。

三、雨、雾天驾驶1.雨天驾驶

雨天行车,路面湿滑、泥泞,视线不良,给行车安全带来极为不利的景多响。

技巧1及时使用刮水器,根据雨量的大小选择刮水器的挡位。

技巧2严格控制车速,打回方向时不可过急,要慢转慢回;减速时轻踩制动(轻点快抬,连续多次),制动过急会造成车轮抱死而引发汽车侧滑;一旦车辆发生侧滑,要迅速放松制动踏板,并向侧滑方向打方向盘。

时间才能到达机件的运动表面。如果在运动件摩擦表面还处于干摩擦状态下,猛踩加速踏板急加油,发动机高速运转,就会导致发动机磨损加剧,从而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

三忌长时间停车不放水。在严寒地区若长时间停车不放水,一旦夜晚气温骤降,便会造成水箱和缸体冻裂。

二、高温条件下驾驶

高温行车易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机件磨损加快,致使机件故障增加。高温酷暑也易使驾驶员员身体极度不适,因此高温行车应掌握以下技巧。

技巧1行车中应随时观察水温表的示值。超过正常温度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以防发动机温度过高。

技巧2采用合理的降温措施:①选择阴凉处停车,并打开发动机罩盖以通风散热,待水温下降后再继续行驶。②检查并添加发动机冷却液。加注冷却液时,注意防止水蒸气烫伤,同时,不得将热水全部放出,以免因热胀冷缩损坏汽缸。(检查风扇传动带的张紧度,进行适当调整。

禁止使用紧急制动。缓加且保持加速踏板。车尾向哪侧滑,方向就向哪侧修正,要少打慢打逐渐修正。待汽车驶正后,再回正方向,继续行驶。

技巧3提前处理情况:①加大车与车、车与行人、车与非机动车辆的纵横向间隔距离,要尽量避免泥水溅污行人;②上坡时要提前减挡,缓慢加速;③下坡时,要尽量利用发动机制动控制车速,尽量不使用制动减速。

技巧4要正确选择路面。久雨天气,要注意路基疏松和可能出现的坍塌,选择安全路面行驶。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应尽量避开积水行驶;在傍山路、堤埂路或沿河道路上不宜靠边行驶或停车。

技巧5遇到大暴雨,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安全位置把车停好,并开亮示宽灯,引起来往车辆注意。

2.雾天行车

技巧1开灯示意。白天应开亮防雾灯和示宽灯,夜间应开亮近光灯或示宽灯,并应多鸣喇叭,以引起行人和其他车辆的注意。

技巧2减速慢行,始终保持靠右行驶。根据视线远近,适当降低车速,当能见度在30米左右,车速不得超过15千米/小时;能见度很低时应停车。

技巧3听到来车喇叭声应当鸣喇叭反应,会车时要鸣喇叭、开灯光示意,以免相撞(图4-60)。

技巧4雾重时,可使用刮水器,以改善视线;遇到浓密大雾,应开亮防雾灯或示宽灯紧靠路边暂停,待能见度改善后,方可继续行驶。

四、夜间行车1.夜间行车特点

(1)视野变窄、视距变短

夜间行车的最大特点是照明条件差,光线不好,视线不良,驾驶员只能看清被灯光照亮的景物;而汽车的远光灯照射距离一般是150米左右,近光灯为30米左右,照射范围不超出路面,使得夜间行车时的视野变的十分狭窄,视认距离大大缩短。

(2)驾驶员容易疲劳

由于夜间视认能力下降,驾驶员要集中精力看清前方的情况,非常容易疲劳;夜间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乏味、容易打瞌睡。

(3)容易盲目开快车

夜间行车,特别是跑长途性急,交通情况少,思想容易麻痹而开快车。另外夜色茫茫,单车行驶,判断车速没有参照物,驾驶员往往又急于赶路,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提高行驶速度,越开越快。

2.坡度识别

①当车速自动减慢、发动机声音变得沉闷时,表明汽车正在上坡或驶入松软路面;当车速自动加快、发动机声音变得轻松时,表明汽车正在下坡或行驶阻力减小。

②当灯光投射距离由远变近时,表明汽车驶近(或驶入)上坡路段、急转弯或将要到达起伏坡路的谷底;当灯光投射距离由近变远时,表明汽车已由弯道转入直路,或是下坡道已由陡坡进入缓坡。

③当灯光离开路面时,应注意前方可能出现急弯、大坑或是上坡车正驶上坡顶。

④当灯光由路中移向路侧时,表明前方出现一般弯道;若灯光从道路的一侧移到另一侧,表明是连续弯道。

⑤当前方出现黑影,若驶近时逐渐消失,表明路面有浅小坑洼;如果黑影不消失,则表明路面有深坑大洼。

3.根据颜色识别道路

①一般碎石路,在没有月光的情况下,路面呈深灰色,路外两旁呈黑色。技巧路面多呈深灰色,两边沟渠是黑线;柏油路面随季变,冬秋发白、

夏发暗。

②在有月光的情况下,路面呈灰白色,路外为灰褐色。

技巧月光下面好判断,路面发白很明显;小坑小洼小黑点,若是大坑黑一片;柏油路面灰白色,两条车辙色发暗;土堆土坎路两边,颜色发黑一团团。

③在雨夜路面呈黑灰色;坑洼、泥泞的地方呈黑色,积水处呈白色。

技巧雨夜行车最困难,路面反光有斑点;路中白,路边暗,路旁沟渠为黑线。

④在下雪之后,车辙初时呈灰白色,后呈黑色。

技巧雪夜行车难判断,车辆要走路中间;无车观察沟渠树,有车循辙不走偏。

4.车辆行驶状态判断

①若前方出现白色光柱时,为迎面行驶的车辆,根据其前照灯(或前侧灯)的宽度,可判定来车的宽度。

若前方出现有色灯(包括后尾灯、牌照灯)时,为同向行驶的车辆,如果前方红色灯光突然增加了亮度,为前车制动,应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5.夜间驾驶操作

技巧1灯光的使用时机。行驶前,应预先打开示宽灯、后尾灯、牌照灯和仪表灯;起步时,应同时开前照灯,照清路面;临时停车时,须在汽车停稳后熄灭,打开示宽灯;驻车时,关闭所有灯光。

行驶中,车速在30千米/小时以下时应使用近光灯,灯光必须照出30米以外;车速在30千米/小时以上时,应使用远光灯,灯光必须照出100米以外。在有路灯的道路上行驶时,可使用防眩目灯或近光灯和示宽灯。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在距交叉路口30-50米处关闭远光灯,改用示宽灯或防眩目灯。若是转弯还须打开转向灯,变远光灯为近光灯;待通过后,视情况开远光灯。

遇雨雾天夜间行驶时,应使用防雾灯或防眩目灯,不宜使用远光灯,以免出现眩目的光幕,影响视线。

夜间行车一般不使用喇叭。通常采用远近光反复互换的方法,代替喇叭警告前方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夜间在道路、街道临时停车或因故停车时,应始终打开示宽灯、牌照灯。

技巧2夜间超车。夜间应尽量避免超车。必须超车时,应准确判明前方情况,确认条件成熟后,再跟进前车,连续变换远近灯光(必要时以喇叭配合),预告前车避让,在判定前车确已让路允许超越时,方可超车。在超车中应适当加大车间距离,保证超车的安全稳妥。

技巧3夜间行车中,要注意道路障碍、道路施工指示信号灯等。

夜间行车时,眼睛易疲劳,行驶车速应比白天低一些。

6.夜间驾驶禁忌

一忌高速行驶。夜间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小,行人和自行车的干扰也相对较少,驾驶员一般比较容易高速行车,因而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夜间行车由亮处到暗处时,眼睛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必须降低车速,在驶经弯道、坡路、桥梁、窄路和不易看清的地方更应降低车速并随时做好制动或停车的准备;驶经繁华街道时,由于霓虹灯以及其他灯光的照射对驾驶员的视线有影响,这时也须低速行驶;如遇下雨、下雪和下雾等恶劣的天气时须低速小心行驶。

二忌疲劳驾驶。夜间行车,特别是午夜以后行车,最容易疲劳瞌睡。另外,夜间行车由于不能见到道路两旁的景观,对驾驶员兴奋性刺激小,因此最易产生驾驶疲劳。可以用经常改变远近灯光的办法,一方面提高其他车辆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减轻视觉疲劳。太疲劳时应停车休息,不要强行赶夜路。

三忌灯光使用不当。夜间会车不要手忙脚乱、一会儿踩制动踏板、一会儿向右打轮,要注意右侧行人和自行车。与对向车相距150米时,应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这既是行车礼貌,也是行车安全的保证。当遇对方不改用近光,应立即减速并用连续变换远、近光的办法来示意对方。如果对方仍不改变,感觉灯光刺眼无法辨别路面时,应靠边停车,千万不要赌气以强光对射。另外,在必须超车时,应事先连续变换远、近灯光告知前车,在确实判定可以超越后,再进行超车。

四忌近距离跟车。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一是视线不如白天的开阔,二是常遇危险、紧急情况。为此,驾驶员必须准备随时停车。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危险,要注意适当增加跟车距离,以防止前后车相碰撞事故。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熟悉安全知识法规,掌握安全驾驶技巧,加强车辆安全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应当是一个驾驶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您应该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出现交通事故请拨打122。

(第一节)安全行车常识

安全行车基本原则

根据交通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据道路交通管理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必须遵守下列基本原则。

1.右侧通行原则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采用右侧通行制度,即靠道路的右侧选择自己的行驶路线。我国右侧通行制的确立,是有历史渊源的。我国有记载的右侧通行是唐代,唐代至鸦片战争前右侧通行;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前,我国汽车及各种人力车较长时间实行左侧行驶。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式汽车大量进口,其方向盘及灯光安置,均适用于美国车辆靠右行驶的习惯,当时的国民政府战时运输管理局做出决定,自1946年1月1日零时起,统一实行靠右行驶。新中国成立后,沿袭了车辆右行制。但我国航海、河运、铁路仍采用左侧通行制。

2.各行其道原则

行车中在坚持右侧行驶的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守“各行其道”的原则,切实做到车不越线。

①在划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轻便摩托车在机动车道内靠右边行驶,非机动车、残疾人专用车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②在没有划分中心线和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在中间行驶,非机动车靠右边行驶;

③在划分小型机动车道和大型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小型客车在小型机动车道行驶,其他机动车在大型机动车道行驶;

④大型机动车道内的车辆,在不妨碍小型机动车道的车辆正常行驶时,可以借道超车;

⑤在小型机动车快车道行驶的车辆,因故不能按规定速度行驶时,应转入大型机动车快车道行驶;

⑥在道路上划有超车道的,机动车超车时可以驶入超车道,超车后须驶回原车道。

3.通过交叉路口按信号行止原则

交通规则明确规定:各种车辆行经交叉路口,应按交通指挥信号通行。之所以把按交通指挥信号行止作为车辆安全行驶的一条原则,是因为交叉路口交通车多人多,情况多变。特别是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交叉路口,多方平面交叉,情况更为繁杂。为了使来往车辆、行人安全而有秩序的通行,避免阻塞,防止发生碰撞事故,交通管理机关设置了灯、棒等各种交通指挥信号,要求车辆驾驶员和行人必须遵守。如果不遵守交通指挥信号,必然形成随意通行、混乱交叉的局面,不仅造成交通阻塞,还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因此,一定要遵守按交通指挥信号行止的原则。

4.尊重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优先权原则

我国道路交通结构是人、车混行的混合交通。为了确保交通安全,交通法规明确规定了各行其道的原则。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都拥有各自的通行道路,并且在此道路内享有路权。但是机动车必须尊重非机动车和行人在法定的道路内通行的优先权。例如:机动车在不能绝对保障安全的条件下,不得驶入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借道通行的车辆或行人,应当让在其本车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优先通行;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了保证人的健康权、生命权,保障良好的交通秩序,特别从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充分保护行人的生命安全是赋予了行人在人行横道上的绝对优先权。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行,必须停车让行。二是保护无交通信号情况下的行人横过道路权。规定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机动车要主动避让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