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一直尽量避免自己沦为此类员工,因此跟自己公司领导的沟通也还算紧密。所以即使公司找了更高级别的团队去替代我,领导也并没有因此过多地怪罪于我。然而我忽略了跟客户公司的负责人多沟通,我的努力没有让该看到的人——我的客户看到,这样即使我的领导觉得我做得不错,但客户却不认可我。事情办砸了,一切都是白搭。结果不好,即使过程很好,依然是吃力不讨好。
换个角度想,如果我的努力没有被我的领导看到,而客户看到了,我因此顺利接手了这个项目,那么,客户的好评自然会飞到领导的邮箱。我做好了事情,自然就有了功劳。
这件事情让我长了一个经验,就是无论你做任何事情,多努力地做事情,努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你是否让应该看到的人看到了?如果没有看到,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不仅在职场,生活中也是这样。我曾经听过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小伙子跟心爱的姑娘约会,每次都会迟到半个小时,姑娘一开始不说什么,时间久了心生不满,发生争吵。而这个小伙子每次都是沉默,姑娘很委屈,投入了别人的怀抱。小伙子很难受,整日买醉,朋友安慰他,他酒后吐真言:每次定好吃饭的饭店,担心他们做得不好吃,他自己去厨房给姑娘煮菜,因此耽误了时间。
故事很感人,可是,他为什么不早点跟姑娘说呢?背后跟朋友吐槽有什么用?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把自己的努力让应该看到的人看到,那么花掉再多的时间、用掉再多的心思、付出再多的努力,都会徒增伤悲。
公司内升职,你准备好了吗
我们公司每年都有一次公开升职竞聘,流程是自己报名或领导指定,当事人小范围做一次述职演讲,演讲内容分为三部分:以往的工作经历,对现有工作的理解和未来岗位的认识,竞聘成功后的计划。时间半个小时,由评委打分,分数提前设好档,过档的再进行一次新职位的测试考核,没过档的就请下次再来。
今年年度的初级管理者考评,我不幸被抓了壮丁,当了一整天的评委,从早到晚听了大概十个人的述职演讲。评委有二十人左右,十个是公司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五个是邀请的行业内大佬和合作单位老总,还有五个是外聘的职业管理专业人士。
一般来说,不拔尖,领导不会指定;没野心,自己不会主动竞聘。我是公司内部人员,本次述职的大部分人都认识,对他们平时的工作也有些了解,有几个人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个男孩子,之前的岗位是技术,我们部门跟他合作过。我对他的基本印象是:寡言、耐心、实干、肯吃苦、肯吃亏。他的演讲报告做得很一般,现场讲了很多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及解决过程的细节。都是些技术性的问题,一直到讲完都没有涉及管理的部分。我了解他的能力,希望他能竞聘成功,于是在提问环节,我就问他,你要竞聘的这个岗位和你之前的工作有很大区分,对此你有什么想补充的?他想了想,说了句:“我之前的工作没有涉及具体的管理,所以我现在讲什么都是空谈,还不如等做了再说。”这个答案我自然是不满意的,如果你对新的岗位没有任何想法,何必要来做这个竞聘?很多时候从技术升到管理是有门槛的,不是别人看重你,把你推到这个位置上,让你慢慢学,而是你有这个意愿,有这个能力,别人相信你能胜任才会给你机会。之后,其他评委也问了些问题,他的回答也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后来,我看了下别的评委给他的打分,除了本公司人员,外聘的评委打分都特别低,他吃了太老实的亏。
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女孩子,她之前就在初级管理岗位上,这次竞聘中级管理。她的性格怎么说呢?举几个例子说,有一次她跑来问我几个专业问题,我很耐心地解答了,解答完后,她笑着说:“你的专业还不错!”然后就走了。我愣住了,她的职位比我低,我本来以为她是来请教我的,可这语气听起来却像是在对我进行考核。林子大了什么样的怪鸟都有,她不是我部门的,我就没多说什么,把这件事情放一边儿了。后来,他们部门空降了一个领导,是她的直属上司。那人来的第一天,她把人家叫到会议室,像面试一样,把对方职业生涯的过往经历都问了一遍。新来的领导搞不清状况,以为她是领导,就一五一十地回答了。出来之后知道原来是自己的下属,就怒了,劈头盖脸把她给骂了一顿,之后对她一直有很深的成见。之后的工作接触中发现,她太喜欢充老大,颐指气使,同事对她充满了怒气,领导就想办法把她扔到了新成立的部门。她在新成立的部门也没待多久,又被调到了其他部门。五个月时间,换了三个部门。
然而这次竞聘的时候,她的报告做得非常好,演讲很精彩,对工作的认识也很到位,之后的问答环节做得也很棒。如果我不认识她,我肯定得像外聘的评委一样,给个高分。但很可惜,我对她印象实在太差,就根本不管她的演讲内容,给了个比较低的分数。但总的来说,她的平均分还是比较高的。
另外一个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在项目驻场几个月,临时因为这件事被拉回来的同事,他因为赶得匆忙,报告没有做,就直接做了现场演讲。可能因为比较疲倦的缘故,演讲的逻辑性非常差,也因为没有准备,整个演讲听起来就像是一场对公司的不满和控诉。我听着听着就满头大汗,哪家公司没点管理上的问题?一个几千人的大公司,多少都有些无法面面俱到的地方,有不满也不该在这种场合发泄,这就是典型的不会做人。他的演讲还没结束,他的直属领导,也就是评委之一,直接问了句:“你不想做了是吗?”他赶紧说:“不是。”他的领导就借题发挥,连讽带刺把他骂了十多分钟。总的来说就是看得出来他平时很努力,所以才会给他这样一个机会,让他到公司来述职,哪里知道他对公司有这么多不满,真让人失望之类的话。他一直低着头一句话没说。
其他几位竞聘者的演讲中规中矩,这三位算是比较特别的。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人多,部门也多,很多时候下属的工作,除了自己的直属领导以外,其他部门的人或者大领导们根本就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发表太多意见。这个时候,领导的一句话就变得很重要,能不能在关键场合表现自己也变得很重要。我相信,很多公司都会有像第一个男孩那样工作踏实、做事情认真、各方面都让人很放心的员工,领导有心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职位上有所提升。但无奈的是,这样的人除了手头的工作以外,对其他的事情都不太关心,不会适当地表现自己,永远是拨一下走一步,就算机会来了也未必能抓住。这样的人,除非真的遇到了“伯乐”,否则很难有大的进展。公司里也会有很多像第二个女孩那样能力不一定强,甚至还有些弱,未必能讨工作伙伴喜欢,但总有办法抓住每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不了解她的人觉得她还不错,给予她升职的机会。也有些人,像第三个男孩一样,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心态却很差,甚至还有点小愤青。他比所有人都爱这个公司,才会期待公司的改变,哪里知道满腔热血洒错了地方,关键时刻就掉了链子,给自己、给领导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的工作机会比较多,很多人的升职加薪靠的是不断地跳槽,也有很多追求稳定,愿意在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人。在大公司会有很多升职的机会,但能升职的,也不过那么区区几个人。很多时候,你没有升,不是因为你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你并没有为此做充分的准备。作为一个管理者,我更欣赏第一个人,他工作起来让人放心,就算这次错失了机会,只要能力在,还有下次。但对于他个人来说时间蹉跎不起,说不定蹉跎着蹉跎着,人就老了。第二个人,她走得非常险,因为能力或者性格的缺陷太过于明显,就算这次能上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拉下马,要知道决定你走多远走多久的从来不是你的优势,而是你的短板。第三个人,学生气太重。很多时候,你努力没努力,很多人都看在眼里;你有没有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怎样做,不过是个度的问题,要知道很多时候说和不说是两码事,说得好和说得不好是两码事。
都是学问,世事洞明罢了!
要么“惊艳”,要么经验
收到过很多封邮件,都在讲没有学历的痛苦。比如,A小姐,因为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在找工作的时候面临极大的困难;B先生,因为根本没有读过大学,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感慨何时是个头。更有甚者,常年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一失业就是好几年。每次我遇到这样的邮件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因为无论我怎样回答,都没办法解决他们因为没有学历亦没有贵人相助而被直接划到标准线之外的事实。
我没办法跟他们举例说,有一个保安,工作之余努力学习,考上了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更没办法跟他们说,有一个保姆阿姨,在给东家煮饭的同时潜心研究菜谱,考上了特级厨师。东家感动于她的认真,投资给她开了家饭店,最终她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人品成了连锁店老板。更没办法跟他们讲连比尔·盖茨都是没有大学文凭的……
这些都是个案啊!一万个保安,未必有一个能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那么多的保姆阿姨,能成老板的都是凤毛麟角;比尔·盖茨也只有一个。
这些都是励志书上的故事。听的时候热血沸腾,下定决心,以为自己就是下一个比尔·盖茨。第二天热情降温,继续陷入生活的愁苦中。
无论我跟这样的人说什么,都没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没有学历这是个既成事实,是一时改变不了的,就像一个人的长相和出身。你看到有些人因为长得好而处处受到优待,看到有些人因为投胎投得好处处有贵人相助,而你什么都没有。这些不是不能改变,关键在于你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比如说,出身只代表你的过去,你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还可以改变孩子的出身。没有学历可以用几年的时间去考一个文凭。
这些都是时间的问题,只看能不能坚持了。在学心理学的时候,导师讲过一句话:在咨询中,心理咨询师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是辅助作用。来访者能不能改变全在于自己。同样的道理,没有学历,想要变成有学历,是需要大量时间去考试的,能不能坚持下来,看的也是自己。说到底,不过是决心够不够大,耐力够不够强罢了。
很多人又问了,自考出来的学历对找工作关系不大,该怎么办呢?那么,我们就只谈没有学历亦没有贵人相助的情况。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上了一年,就因为各种原因退学了。之后一直在四线城市晃荡,做过业务员,开过影碟店,因为偶尔在报纸上读到一个广告人写的文章,就下定决心要去做广告。可是他生活在四线城市,圈子里没有一个广告人。怎么办呢?好在他会上网,网络上什么东西没有呀!他花了很长时间收集了一、二线城市知名广告人的个人资料和邮箱地址,又花了很长时间收集知名广告公司的资料和作品集,还花了很长时间去琢磨已经出街的广告,最后,又下载了无数个广告人的简历去研究……最终,他花了很长时间,动手制作了一个非常牛的简历,投给了北京几家知名的广告公司。这么多的“很长时间”加起来,距离他决定做广告人的时间仅仅只有四个月。因为简历做得好,他同时被好几家广告公司约面试,最终他选定了一家自己最喜欢的公司做文案。
四个月的时间,他成功转行,并进入了行业内赫赫有名的广告公司,而他能拿出手的文凭只有高中学历。这说明,其实很多时候,公司用人,学历不是第一参考因素,如果你够“惊艳”或者能力够强,公司一般都会破格录取。
“惊艳”这种事情需要用心,除了广告以及几个需要创意的行业外,大多数的行业并不需要员工太过于“惊艳”,只要够经验就行了。而相对一般的工作来说,经验远远比学历重要。
经验这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而这个“大量”是多久呢?一个朋友发起了“一万个小时”的活动。意思是,任何事情,你用一万个小时来做,未必能成为专家,但一定会成为熟手。任何事情,一旦你做熟练,就会成为半个专家。
记得有一个出版社的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问一个大作家,怎样才能写得那么好。作家回答,无它,唯手熟尔。
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是想求一份普通的能温饱的工作。那么,我们不需要惊才绝艳的才华来支撑,小才华就足够了,小才华是可以在后天培养的。无它,唯手熟尔。
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学历,而在于你能否在一个行当里开个头。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更难的是逼迫自己沉下心去学习以及做事情。生命是漫长的,一味嗟叹自己什么都没有,只会让时光不停蹉跎。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正视自己的个人条件,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与之匹配,如果能力见长,学历只是锦上添花。如果能力也不行,那就努力积累经验,争取让能力匹配你想做的事情。
看不见的领导,看得见的员工
我们的身边常常不乏这样的领导,他个人能力很强,位置坐得很高,然而他却是全公司最忙的一个人。他的手下人不少,却没有几个做事得力的,平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让他做决定,累到吐血都没有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