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感悟母爱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5258800000030

第30章 母爱无价(19)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和妹妹不禁惊呆了。失望、委屈,又感到害怕:桌子上堆的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信封上是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红邮戳。这些信我们太熟悉了,因为它们是在战争年月里,妈妈写给爸爸的全部家信,而且是数不清的晚上,妈妈写完后交给我和妹妹投到邮筒里的。信,信,从这个大背袋里倒出来的全是信,摞满了整整一个桌子,还几乎往下掉。

此时此刻,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妈妈,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哭了。起初,她小声地抽泣,泪水顺着面颊往下流;她用双手捂住眼睛,泪又顺着指缝往下流。妈妈摇头想止住,但是没用,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便放声大哭起来。

爸爸进来了,看到妈妈对着那个空背袋哭成这个样子,他似乎明白了一切:妈妈没有在那里面找到她盼望的腌猪肉。

爸爸心里也难过起来。妈妈就这样一直哭着,始终不让爸爸挨近她……兄妹一直渴望袋子里面的是大块大块且美味的腌猪肉,妈妈打开背袋后,却是一袋子妈妈写给爸爸的信。

妈妈在此时第一次哭了。看到这里,我想应该是妈妈被爸爸的深情所感动了。但接下去,我才明白自己误解了妈妈眼泪的含义:妈妈是在为没看到腌猪肉,无法满足兄妹俩的愿望而哭。

妈妈心中只藏着儿女的愿望,以至于连爸爸海一样的深情都没能看出来,妈妈已忘了自己也需要人关怀。

我们都是妈妈的儿女,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愿望,多希望我们的愿望不要伤害到我们的妈妈。幸福午餐曾经有好多年,当我打开饭盒吃午餐时,都会觉得那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妈妈的烹调手艺十分高超,哪怕只是一种简单的蔬菜,都会弄得有滋有味。于是每天中午当我享用着美味的午餐时,都会感到无比幸福。那时家里并不富裕,妈妈却尽心尽力照顾我正在成长的身体,调换着花样儿给我安排饭菜,让我吃得既舒服又可口。有些时候,饭菜中还会多一个炸鸡蛋或一块肉,一起吃饭的伙伴们常被色香味诱惑,伸过勺子到我的饭盒里面”淘金。”

然而,孩童时代的心是多么不体谅母亲的含辛茹苦啊。记得一个冬天的中午,我们班上一位家境富裕的孩子捧着饭盒向大家炫耀,说是自己想吃什么家里就给做什么,冬天还能吃上西红柿炒鸡蛋呢!当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望着他饭盒里金灿灿红橙橙的美味咽着口水,要知道那时候能在冬季吃到西红柿实在是一种奢侈!晚上回到家,我把白天的事讲给妈妈听,结尾还加上自己的感叹:要是我也能吃上西红柿炒鸡蛋该有多幸福啊事隔两天后的中午,当我打开饭盒的一刹那,被那一盒金灿灿红橙橙的东西惊呆了。那个中午,我捧着饭盒坐在无人的角落,一种强烈的自责与不安弥漫了我的心,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我曾一遍又一遍地想象着妈妈在寒风中逡巡于菜市场寻找西红柿的情景。而为了这一餐奢侈的饭菜,她会在以后的几天里加倍地精打细算。

就这样,母亲总是在尽力给予我她所能给予的,更重要的是,她想极力弥合我隐约间的那一种”孩子间不平等“的感觉,这是怎样的良苦用心啊现在的孩子真正拥有了”想吃什么吃什么“的幸福童年,然而他们对饭桌上的菜肴却又有了更多的挑剔。我很想对他们说:无论是什么样的饭菜,只要是妈妈亲手做给我们的,那其实都是满满一饭盒的幸福啊。我多么希望每一个享用着如些厚重的亲情的人,能够在体味幸福的同时,体味母亲。

许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再麻烦妈妈替我装饭盒。甚至我时常为妈妈准备第二天要带的饭菜,每当我做这些,总会不经意地想起过去的岁月,便禁不住再多夹一块肉放入妈妈的饭盒里。

世界上有许多珍馐美味、佳肴大餐,但无论他们有多么好吃,都比不上母亲亲手制做的一餐家常便饭。因为那饭里有母亲对我们的爱,菜里有母亲对我们的情,这样的饭菜比用任何调味品调制出来的都可口。白发亲娘命运再一次朝我背过了脸。经过漫长的20天的治疗,刚刚出院一星期,无情的病魔又一次侵袭了我,我不得不再次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这一次,我没有告诉母亲,母亲已经六十多岁了,长年往在京郊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可是第二天,白发苍苍的母亲在姐姐的带领下,一脸焦急地走进病房。看见我,她止不住老泪纵横。之后的两天里,见到我输液,她默默流泪;看见我抽血,她忍不住抽泣!看母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姐姐们连哄带劝,终于把母亲送回了老家。

谁想到,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记不清的老母亲,竟然不知怎样记下了我的长长的手机号,而且学会了给我的手机打电话。每天早、中、晚三次,她都会准时把电话打进我的病房,一声声的担心,一句句的叮咛,再有,就是一遍遍地要求再来病房陪伴我、守候我。

那天中午,在我睡意蒙咙的瞬间。忽然发现门外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我一下子睁大了眼睛。正在迟疑间,我的年近古稀的老妈妈,已经头发蓬乱、一脸是汗地站在我的面前。

”妈,您怎么来了?”“哎呀,闺女,你可好些了?瞧把我急的?”“这么远的路,您怎么来的?谁把您送来的?”我惊讶地连声发问。

”我自己偷着跑来的。你在医院里躺着,我哪放心得下。在家里吃不香、睡不着,再不来,要把我折磨死了!“泪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眼眶。我激动地扑在母亲怀里,痛哭失声。

已是深夜,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年迈的母亲,终于如愿守在了女儿的病榻旁。她实在太累了,带着一丝甜蜜,带着一脸满足,我的白发母亲,她深深地、深深地睡着了。

母亲最牵挂的人就是她们的孩子,无论自己的孩子身在何方,身处何处,见到他们有多么大的困难,做母亲的都会让自己克服千辛万苦,让自己的心随着孩子走向远方。

心中的布鞋我的母亲曾有着做布鞋的好手艺。记得上初中以前,班里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看着我脚上的布鞋,都羡慕地问我是谁做的,我说当然是我母亲。那时,我真为母亲而骄傲,穿母亲做的布鞋,心里是融融的幸福感。

初中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县一中。入学的第一天,我就是穿着母亲为儿子做的布鞋,从贫困的山村,涉入谈不上繁华的小县城,跨进了县一中的校门。也许是幸运和骄傲挤满了我的心田,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脚上的布鞋的”卑微“——因为咱们村就咱一个人考上了重点高中。

城市毕竟不同于乡村,很容易地改变着较幼稚的我。大约隔一个多月,我就深觉脚上的布鞋的寒酸和别扭,穿着布鞋行走,好似总要比别人低一等。虚荣心与母亲之间,我艰难而无情地选择了前者:省下60元钱买了一双皮鞋。

第一学期放假后,我穿着皮鞋走进家门,母亲问怎么不穿布鞋,我谎称学校寝室常常湿湿淋淋的,给白白烂掉了。母亲有些不高兴,但很快便被儿子归来的喜悦冲淡了。在下学期开学时,母亲又熬夜为我赶制了一双布鞋。

母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是家庭殷实的母亲还是经济拮据的母亲,她们总是竭尽全力地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舒适环境j让孩子觉得委屈是母亲心中最大的痛。打错电话的妈妈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了床,煮好汤圆,等待妻子和孩子一起吃新年早餐。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我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一位老年妇女的声音:“孩子,过年好……“是妈妈打来的电话?我在想。但声音又不太像,正疑惑,电话那头却开始说个不停:“你说年三十回来的,怎么又不回来啦?别人家老老少少都高高兴兴地庆团圆,而我和你爸却只有孤灯伴双影……“电话里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看了一下显示屏,知道这是一个打错了的电话。可是,听着老人的埋怨,我仿佛见到了一对风烛残年的老人翘首盼儿回家团圆的希望破灭后,那种孤寂失落的清冷情景。

于是,我不忍心告诉她是打错了电话,便对着话筒说:“妈妈,你别难过,儿子是会回来看你们的。你们自己要多保重。”“哎,哎,我们会知道照顾自己的,倒是你们常年在外,自己混生活很不容易,处处要多小心。你的胃病好些没有?还常犯吗?天气冷,要注意保暖。小明成绩还好?今年长高了吧?手还生冻疮吗?前不久,我打听到一个偏方,用红辣椒泡酒搽手有效,你给孩子试试看。“听着电话那头”妈妈“的唠叨,我的眼眶有些湿润。放下电话后,我心里头沉甸甸的。

我的父母也都七十多岁了,退休后一直住在乡下老家。平时,我们在城里忙这忙那,也难得回家一次。有时回去一次,老人高兴得就像过节似的。老人们为子女含辛茹苦一辈子,即使子女们成家立业,一个个离巢而去,仍旧割不断他们对儿女的爱和情思。可是,做子女的心中又能有多少老人的位置我突然作出决定,对儿子说:“林林,我们现在就买车票,和妈妈一起回乡下看你爷爷奶奶,给他们拜个年。好吗?”儿子说:“他们不是很好吗!过年前爸爸给他们捎回了那么多礼物和钱,他们还能不高兴吗?”儿子的话,不禁使我心头一震,我原先不也是这样认为,只要保证老人有吃有穿,物质上不亏他们,他们就会心满意足,做子女的也‘就算尽到责任了吗?我觉得一阵羞愧和内疚。

半个月过去了。那天,我又突然想起打错电话的”母亲,她惦念的儿子不知回家了没有?于是,按照那天的号码,我拨了个电话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位男子,他听明白了我的意思后,沉默了好一会,突然抽泣起来。原来他就是那位母亲的儿子,他的母亲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他是赶回家办理丧事的。

电话里,他难过地告诉我:“我在城里经营着一家超市,原本打算回家过节的,可是那几天生意特别好,因为忙,所以未能回来。谁知道妈妈就这样地走了……想起来,我好悔恨呀!“这位儿子悲怆地自责,使我唏嘘不已。

人的一生中,事总忙不完,但亲情的报答机会却是有限的。

让我们多创造一些团聚的机会,多给老人一些亲情的抚慰吧!过节时,还是应该多回家看看在母亲眼里,黄金万两抵不过儿女一声亲切的呼唤。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剧发生时,才万般后悔。生日蛋糕”妈妈、妈妈,明天是我的生日!”“我记得。你想要什么礼物?”“生日蛋糕!”“这孩子啊,就是嘴馋!”“不是我想吃!“女儿委屈地撅起嘴,”我想给你吃!“孩子的话引起我的注意。

女儿继续说:“我听外婆说,妈妈小时候最喜欢站在西饼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里面的生日蛋糕。“我笑了。没想到母亲竟向孩子提起我小时候的事情。”是啊!以前家里没多少钱。每次生日,你外婆都会给我两个红鸡蛋,那就算是礼物了,没有生日蛋糕……“女儿不解地问:“为什么不买啊?”“傻孩子!那时的蛋糕可不便宜呢!不过,后来我还是吃上生日蛋糕了。“我有点得意地说。

”有一年,街上新开了一间西饼店,那儿可热闹了。我总爱跑去西饼店,看里面每天都不同花样的蛋糕。有几次你外婆拉着我回家,我还不愿走呢!那时我想,要是能吃上一块就好了。”

”那年的生日,天黑了你外婆还没回来。外公只说她凌晨就拉了一车煤进城去卖,便没有多说什么了。外面的黑越来越浓,我心里又急又怕。”

”夜里十点多,终于盼到你外婆回来。见到我,她竟捧出一块瘪了半边的生日蛋糕:’这蛋糕给你!孩子,吃吧!大家都吃吧!‘我从你外婆手上接过蛋糕,高兴得快疯了。尽管蛋糕上沾了些泥沙,但这份从没享用过的美昧瞬间就被我扫荡一空了,你外婆露出的趾头还磨出血来……“说着说着,我的声音开始沙哑。

女儿没发现我的转变,天真地说:“明天我要把外婆请来!“我按住心里的激动,不解地看着女儿。

”因为妈妈把外婆的那份也吃了……外婆没蛋糕吃……“我流泪了——我突然想起,母亲从来没吃过生日蛋糕。

只有父母亲才不会计较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地疼爱自己,而自也总是在这种周全的呵护下变得对他们的爱麻木,也许只有自己真正地做了父母之后才能完全体会他们深沉的爱。北风乍起的时候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风起处的故乡和已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儿发懵。

父母之爱是人类的天性,可爱似乎总是在父母对子女的单方面联系,当子女做了父母后也未必能真正理解父母之爱,平时就应该孝敬他们,不要到没有机会时才后悔。捡垃圾的母亲那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个捡破烂的妇女与我擦肩而过。我下意识地避开了她,以免自己的衣服碰到她那装垃圾的袋子。

”你知不知道什么时候下晚自习?”她突然叫住了我。老实说,我不是那种脱俗的人,没法对所有的人都做到一视同仁,总觉得和一个捡垃圾的人在这讲话是很丢面子的事。何况我也不知道她究竟有没有恶意。于是,我没搭理她,径直继续往前走。

”你知不知道什么时候下晚自习?”她又问了一遍。唉,算了,还是抓紧时间把她打发走吧,省得她老是跟着我问。

我回过头,面无表情地说了声:“不知道。“她似乎有些许失落,叹了口气:“我有个孩子在外地上大学,我想等他下晚自习后给他打电话。“突然,我的心颤抖了一下,我仔细打量着面前的这位妇女。她衣衫褴褛,衣服上布满了补丁,头上包着一块褪了色的头巾,身后那似乎很沉重的蛇皮袋子使她不得不弯下身子。黝黑的皮肤,一道道皱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我不知道,因为我们不上晚自习,你沿着这条街走,向左拐,有所中学,你可以去问一下那儿的高中生。”“哦。初中生不上晚自习是吧?”她拉了拉肩上的袋子,似乎很失望地走了。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一种奠名的自责涌上我的心头,为什么要让一位母亲带着失望离去?那一刻,我的心受到了猛烈的撞击。那是一种温暖的感觉,原。来,这就是爱!至高无上的,伟大的母爱!突然间,那位身高怕是不足1米65的妇女变得那样的高大。她的身份是卑微的,遭到他人的冷眼恐怕是必然的,然而她的孩子或许就是她的骄傲,她生活的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