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家姊妹多,所以她没机会读书。正因为母亲没文化,所以把许多牺牲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可以说母亲根本就没意识到这是一种“牺牲”。
我们家除了母亲,谁都出去旅游过。每次全家出游,母亲都会一个人留在家里,那时我随口说:“妈,一起去吧。”母亲就会说:“我不去。我走了猪怎么办?”听母亲这么说,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扔下母亲,出去观光去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居然把这当成了习惯。
年夏天,长江发洪水,我们家门外就是长江的支流——岷江。由于我们居住在岷江的冲积平原上,四面环水,很容易遭水灾。那几天,天总是阴沉沉的,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电视台每天都在报道新淹没的城市,我们平原上人心惶惶,许多人开始转移贵重物品。我们家也不例外,父亲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几乎都搬到了河对岸幺叔家,并且每晚都带着我们去幺叔家过夜。兰然,除了母亲。
那天,我们又去了幺叔家。我站在幺叔六楼的阳台上,俯视整个平原,温柔的岷江异常平静地流着,很慈祥,就像母亲。突然,天上乌云滚滚,好像天空随时会垮下来,风从四面八方横冲过来,打在雨棚上哗哗地响。父亲说,傍晚可能有大雨。远远地,我看着我们家,那河与家之间只有几百米啊!而我的母亲此刻就在那里。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很害怕,我怕岷江失去温柔,怕明天起来家会成为一片汪洋,更怕再也看不见母亲。凭什么我们怕死,母亲就该不怕,是我们的命比母亲金贵吗我的心怎么也静不下来,像是被风吹得急速旋转的风车。风越来越大,我便越发不安心。
我拗着要回去。父亲不可理解地说,天快黑了,也快下雨了,叫我明天和他们一起回去。我不听,硬是冲下了楼,让一屋子的人莫名其妙。
河边的渡船已经下班了,天乌得厉害,风里夹着几滴水打在脸上,更像打在心里。我觉得前所未有的冷,冷进每一个细胞,以致我的身体像筛糠一样颤抖起来。我慌得厉害,迫不及待地花高价跳上了一艘小渔船。
过了河,雨已绵绵不断地打下来,我抱着头一路飞快地朝家中奔去。当我敲房门时,听见母亲叫了声:“谁呀?”我应道:“是我。”屋里没开灯,只听见拖鞋着地的声音,然后看见母亲掀开窗帘的一角,露出惊疑惶恐的脸,仔细瞧瞧外面,认准确实是我,才慌忙将门打开。这时,我发现门被一根粗大的木头死死顶着。这一刻,我终于没忍住,眼泪和头发上滴下来的雨水混合在一起。与其说这根粗大木头顶在门上,还不如说顶在我心里,这一顶就再也无法抹去。我知道,她怕。人最怕的是什么?不是吃,不是穿,不是钱,不是失去生命;是孤独,是无依无靠的恐惧。而这样的孤独与恐惧母亲不知道独自面对了多少次,面对母亲,我充满了愧疚与惭愧。
爸爸再叫我一起去幺叔家过夜时,我怎么也不去,叫急了,我就说:“那我妈呢?”只要有母亲在,小屋就会充满温暖,充满祥和,任那风横雨狂我也不怕。有好几次,我听见母亲无比骄傲地对邻居说:“我家江平最心疼我,这孩子有心哩!”母亲就是这样容易满足。
上了大学,离家更远了,远得母亲连想也不敢想,母亲打电话来说,想我了,想听听我的声音。我问:“爸呢?”母亲说:“你幺叔请客,都去吃饭了。”我鼻子有些发酸,说:“你怎么不去?”母亲理所当然地说:“我走了,没人看家。”母亲察觉出我的异样,尽量使语气显得无所渭,“也没什么好吃的,那些东西我都吃过……”我冲进卫生间,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泪流满面,索性用脚把卫生间的门抵住,小声地哭起来。我不想惊动同学,我要独自表达我无限的伤心、委屈,和儿童一样的软弱。
我心里不停地发誓:我一定要让母亲出来旅游,直到游得再也不想游了为止;我一定要让母亲过上一个幸福的晚年我们总在慨叹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然而在母亲的词典里,在母亲的脑海里,在母亲奉献的行动里,她却不知这就是伟大,这就是奉献,这就是无私。她总是默默无闻地付出她自己,她从不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她只体会到的是为人母的快乐与充实。
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对母亲的感恩的思想,那么就可以沉淀出母亲最细小的身姿。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同时感恩也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更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而我们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们朴实的母亲一个小小的感激母亲的行为。就让母亲如此的自豪与骄傲,面对这样的爱,我们怎么能吝啬自己对母亲的孝心呢樱桃树下的母爱蒂姆4岁那年,一向花天酒地的父亲向母亲提出了离婚。
母亲带着他搬到了马洛斯镇定居。
马洛斯镇尽头有一个大型的化工厂,工厂附近有许多美丽的樱桃花,蒂姆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
蒂姆在新的环境里生活得十分愉快。他喜欢拉琴,每天都要拿着心爱的小提琴来到院子里的樱桃树下演奏。
几年过去了,他的琴技日渐提高,悠扬的乐声是他们生活中最美妙的伴侣。
不幸还是再一次降临到了这对母子身上。化工厂发生了严重的毒气泄漏事故,距离化工厂最近的蒂姆家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蒂姆时常恶心、呕吐,最可怕的是他的听力开始逐渐下降,医生遗撼地表示蒂姆的听觉神经已严重损坏,仅存有极其微弱的听力。
母亲狠下心把蒂姆送到了聋哑学校,她知道要想让儿子早目从阴影走出来,就必须尽快接受现实。医生提醒过,由于年纪小,蒂姆的语言能力会由于听力的丧失而日渐下降。因此,即使在家里,母亲也逼着蒂姆用手语和唇语跟她进行交流。在母亲的督促和带动下,蒂姆进步很快,没多久就能跟聋哑学校的孩子们自如交流了。樱桃树下又出现了蒂姆歪着脑袋拉琴的小小身影。
看到儿子的变化,母亲很是欣慰。和以前一样,每次只要蒂姆开始在樱桃树下拉琴,她都会端坐在一边欣赏。不同的是,演奏结束后母亲不再是用言语去赞美,取而代之的是她也日渐熟练的手语和唇语以及甜美的微笑和热情的拥抱。
可蒂姆的听力太有限,他很想听清那些美妙的旋律,但他听到的只有很轻的嗡嗡声。蒂姆很沮丧,心情一天比一天坏。
看儿子如此痛苦,母亲不禁也伤心地流下泪来。一天,母亲用手语对蒂姆“说”道:“孩子,尽管你不能完全听清楚自己的琴声,但你可以用心去感受啊!”
母亲的话深深烙在了蒂姆心里,从此他更刻苦地练琴,因为他要用心去捕获最美的声音。为了让蒂姆的琴技更快地提高,母亲还想出了一个妙招——镇上没有专业教师,母亲就用录音机录下蒂姆的琴声,然后再乘火车找城里的专家进行评点,为了避免有遗漏,她还麻烦专家把参考意见一项项地写下来,好让蒂姆看得清楚。
可蒂姆发现,只要自己演奏较长的乐曲,有时明明超过了50分钟,磁带早到了该翻面的时候,可母亲还看着自己一动不动。蒂姆提醒母亲,母亲忙说抱歉,笑称自己是听得太入迷了。后来,只要录音,母亲都会戴上手表提醒自己,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漏洞。
樱桃树几度花开花落,在法国一次少年乐器演奏比赛上,蒂姆以其精湛的技术和高昂的激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评委,当之无愧地获得了金奖。而当人们得知他几乎失聪时,更是觉得他的成功不可思议,许多人把他称为音乐天才。更幸运的是,蒂姆的听力问题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经过巴黎多位知名专家的联合会诊,他们认为蒂姆的听觉神经没有完全萎缩,通过手术有恢复部分听力的可能。
手术很快实施了,术后的效果很理想,医生说再戴上人造耳蜗,蒂姆的听觉基本上就能与常人无异了。
那段肘间,母亲一直陪伴在蒂姆身边,戴上耳蜗的这天,蒂姆表现得很兴奋,他用手语告诉母亲:“从现在起,我要学习用口说话,您不必再用手语和唇语跟我交流了。”他甚至激动地拉起了小提琴,用结结巴巴的声音说:“母亲,我能听见了,多么美的声音啊!”然后他又问道:“母亲,您最喜欢哪首曲子,我现在就拉给您听,好吗?”
但奇怪的是,母亲似乎根本没听见他的话,她依然坐在那里含笑看着他,保持着沉默。蒂姆又结结巴巴地闻:“母亲,您怎么不说话啊?”这时,护士小姐走了过来,她告诉蒂姆,他的母亲早已完全失聪。蒂姆睁大了眼睛,直到这时,他才知道了真相:原来,在那次毒气泄漏事故中损坏了听觉神经的不只是他,还有母亲,只是为了不让蒂姆更加绝望,母亲才一直将这个痛苦的秘密隐藏到现在。母亲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蒂姆用手语和唇语交流。因为很少开口,如今都不怎么会说话了。蒂姆想起年少时对母亲的种种误解,不由得抱着母亲痛哭起来。
蒂姆和母亲回到了家中,初春时节,在开满粉红花瓣的樱桃树下,伴着柔柔的和风,蒂姆再次为母亲拉起了小提琴。他知道,母亲一定听得到自己的琴声,因为她是用心去感受儿子的爱和梦想。虽然他当年在母亲那儿得到的只是无声的鼓励,但这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奉献给儿子的最振聋发聩的喝彩失去了父爱,是母亲用并不结实的身板撑起了家庭的重担。原本希望能够一帆风顺,但是命运仍然给这个残缺的家庭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儿子的听力,面对失聪的孩子,母亲千方百计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直至把孩子推向成功的殿堂。但是当儿子悠扬的琴声征服了千万听众的心。功成名就的时候,母亲却早已无法去倾听了。
樱桃树下的母亲,曾经如此“陶醉”于儿子的琴声中,那不是一种欺骗,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是用心在听。生活中的我们,往往过多在乎自身的得失,却很少去考虑母亲的喜怒哀乐。母亲的沉默,不是对我们的漠视,却是无声的鼓励。母爱的伟大,不在于苍白的语言,而在于无言的付出。多一点自律,多一份细心,让母爱不会白白付出,让母亲不再失望。
母亲给出的答案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一个很普通的问题,隐藏着孩子许多的人生困惑,一次不小心的回答或许会伤害了孩子脆弱的心。于是,母亲选择了沉默,沉默不是逃避,是在等待,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当时机来临的时候,母亲给出了最圆满的答案,孩子因此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最终圆了自己的梦。
在母亲眼中,孩子是至高无上的。孩子的每一句话,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母亲都挂在嘴边。我们或许不曾在意,但是母亲为我们所做出的牺牲,所付出的辛劳,我们却不能忘记。
母亲为我们的成长铺平了道路。有一天,我们翅膀硬了,展翅翱翔在天空时,千万别忘记回来向我们的母亲道一声感谢,因为这是天下母亲最希望得到的答案。母爱如佛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加。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席间,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道。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
年轻人听后大喜,遂叩谢高僧,欣然下山。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日暮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叩动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谁呀?”“我,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
很快地,门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就着灯光,母亲流着泪端详他。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高僧的话,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