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感动中学生的300个心灵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5259600000042

第42章 体验幸福与快乐(1)

适应一种新生活

杰瑞进入军中服役,并且奉命参加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的战争。他在一次战斗中受了严重的眼伤,眼睛因此而看不见东西。虽然他受了这么大的伤痛和苦楚,个性仍然十分明朗。他常常与其他病人开玩笑,并把自己配给到的香烟和糖分赠给好朋友。

医师们都尽心尽力想恢复杰瑞的视力。一天,主治大夫亲自走进杰瑞的房间对他说道:“先生,你知道我一向喜欢向病人实话实说,从不欺骗他们。我现在要告诉你,你的视力是不能恢复了。“时间似乎停下来,房间里呈现可怕的静默。

“大夫,我不知道。“杰瑞终于打破沉寂,平静地回答道,”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会有这个结果。非常感谢你为我费了这么多心力。“几分钟之后,杰瑞对他的朋友说道:“我觉得我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绝望。不错,我的眼睛瞎了,但,我还可以听得很好,讲得很好呢!我的身体强壮,不但可以行走,双手也十分灵敏。何况,就我所知,政府可以协助我学得一技之长,以让我维持生计。我现在所需要的,就是适应一种新生活罢了。“这就是杰瑞,一名拥有明亮视野的盲眼士兵。

如果你忙着计算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就没有时间去诅咒自己的不幸了。忙碌和悠闲根根和爸爸坐在公园的大树下喂鸽子,凉风从树梢间穿人,树影婆娑,虽然是夏日的午后,也感到十分凉爽。

爸爸对根根说:“如果能像树那么悠闲,整天让凉风吹拂,也是很好的事呀!“根根说:“爸爸,你错了,树其实是非常忙碌的。”“怎么说?“根根说:“树的根要深入地里,吸收水分,树的叶子要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整棵树都要不断地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分,树是很忙的呀!“停了一会儿,根根接着说:“你看,地上的鸽子悠闲地踱步,鸽子其实是觅食,也是很忙的。当我把玉米撒在地上的时候,悠闲的鸽子就忙碌起来了。“爸爸说:“对啊!如果我们有悠闲的心,那么所有的忙碌的事情都可以用悠闲的态度来完成。“有很多时候我们对生活不满,往往并不是因为生活本身有毛病,而是我们自己的态度有问题。我们应该时常想一想:自己对生活的期望是否现实?处处充满欢乐在我们潜意识的深处是一幅美好的田园景象:我们看到自己坐着火车,行进在一条横跨大陆的漫长的旅程中,吸吮着饮料,透过车窗,能看到近处高速公路上流动着的车辆:十字路口上向我们挥手致意的孩子;小山旁吃草的牛群;从发电站喷吐而出的烟雾;一片片连绵不断的玉米、麦子;山川和溪谷;城市建筑的空中轮廓和乡村的小山坡。

可是在我们心目中,目的地才是最最重要的。在特定的一天,特定的时辰,我们的火车将要进站,美好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正像拼板玩具一样,我们生活中零星的片断将被组合在一起。我们是多么烦躁不安,踱步于车厢的过道中,诅咒着这些慢悠悠的分分秒秒——等着,等着……”如果我到了车站,事情就妥了。“我们这样安慰自己。”“如果我18岁。”“如果我最小的孩子从大学毕业。”“如果我付清抵押契据”“如果我得到提升”“如果我退休,我就可以永远地享受人生!“但或迟或早,我们全明白,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车站,也没有什么以上可以到达的地方。生活中真正的乐趣就是旅行。车站只不过是一个梦,永远可望而不可及,把我们远远地抛在后面。

“珍惜现在“是一句挺好的座右铭,特别是当你把它与《诗篇》中的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二十四条联系起来的时候:“是上帝创造了这一天,我们将举杯庆贺,并深深陶醉于其中。“那么,停住过道中踱来踱去的脚步,停止计算剩下的路程。取而代之的是,去爬更多的山峰;吃更多的冰激淋;更经常地赤脚行走;到更多的河流中去畅游;更经常地去看日落,更多地开怀大笑。活着,就尽情地享受人生!

活着,就尽情地享受人生!可以不潦倒小李毕业后分到了西部一座小城的居委会。

那年冬天,小李所在的城市划出了最低生活标准线,不上这线的便属贫困户,在年前可以获得一些帮助。

小李与同事们背着大米与菜油等挨户走访这些人家。他们看到了露出棉絮的被褥、看到补了还漏的搪瓷脸盆,那些黑乎乎、灰蒙蒙的贫困状况超乎他们的想象。可是当他们循着地址推开了又一户时,当时小李以为,他们一定是走错了人家。

这一家窗明几净,有冰箱有洗衣机,有漂亮的窗帘和门帘,有立得很整齐的书籍……然而,他们没走错。

这家的男人在几年前病逝,欠下了很多钱。两个孩子,有一个带残疾。女人一份薪水养3口人,还要还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但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样明朗,她说,冰箱洗衣机都是领导淘汰下来送给她家的,用用也蛮好的;孩子懂事,做完功课还帮她干零活……这时,小李才发现,漂亮的门帘是自己用纸做的,那些书全是孩子每个学期用过的教科书,灶间的调味品只有油和盐两种,但油瓶和盐罐擦得发亮。最让小李惊奇且起敬的是进门时女主人递给他的拖鞋,那鞋底是磨秃了的旧解放鞋的底,齐齐沿圈剪下,再用旧毛线织出带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

他们在这一家总共停了10来分钟,比别的人家稍稍长了些。小李渐渐看出了这一家确实贫困,但他亦渐渐看出了这一家的不贫困,他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这是因为,他们即使贫困如此,也不潦倒。

充分利用已有的一切,尽量享受眼前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真谛!第一次一个叫扎西达娃的藏族干部要别人猜一猜,他一生中感到最幸福的是什么。谁也猜不出。他说:是他第一次吃水果糖的时候。

那是1950年初春的一天,还是农奴的扎西达娃外出放牧,遇上了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每人帽子上都有一颗耀眼的红星。他十分恐惧。可军人们待他非常友好,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军人还送给他一颗水果糖。这是一种普通的糖。他不知道是什么,只见军人比划着剥开纸放到嘴里吃起来。他把它揣在怀里。

回去后他不敢声张,因为农奴主知道了要挖眼睛、割舌头的。晚上怎么也睡不着。夜深人静,四周一片漆黑,只有风在屋外呼啸。他偷偷地把它拿出来,剥开纸,放在嘴边轻轻一舔。天哪,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觉传遍全身,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东西!他又一舔,简直怀疑自己在做梦。他咬破了自己的指头,来证实自己不是做梦。那种感觉,他后来知道叫甜。从前哪里知道什么叫甜!只知道苦。他十分珍惜,每晚拿出来舔一舔。一直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把那颗糖”吃“完。

这位后来成为自治区高级领导人的扎西达娃,一生中不知吃过多少糖,也不知有多少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业绩。但只有这第一次吃糖感受最深,体验到最幸福。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与你愿望的大小、得到的多少没有任何关系。开错的”心窗“有一位好友在学校担任心理辅导课的老师。

有一次在他的小屋里,我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你真的能洞悉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吗?他笑着说:“不能,我只是感觉。”“那你如何给他们上课呢?“我问。

他说:“我为孩子们上课并非要洞悉他们的世界,我只是想引导他们,告诉他们生活就像硬币的两面,快乐和痛苦是结伴而来的。“他解释说,统计学家们做过一个试验,当有限次地抛硬币时,正面和反面的比例是随机的,但是,只要抛的次数足够多,正反两面出现的概率几乎是相等的。

朋友的话很有意思,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猫咪,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一扫而光,顿时明朗。老人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生活也是如此,我们也是常常开错”窗,”一旦看到了悲伤的一幕便久久沉积心底,无法排遣,甚至成为一生的累赘。我们从来不会想到,应该还有另外一扇窗,窗外的风景如画。

生活就像硬币的两面,快乐和痛苦是结伴而来的。寻找最大的”麦穗“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了下来。但是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教训。当他走到1/3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1/3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1/3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对不同的个体而言,好并没有标准。最好的未必就是最合适的。解脱烦恼阿木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这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只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横笛,逍遥自在。

阿木走上前去询问:“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阿木试了试,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

阿木来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老翁坐在柳阴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

阿木走上前去鞠了一个躬:“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办法吗?“老翁看了阿木一眼,慢声慢气地说:“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阿木试了试,还是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洞内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阿木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人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阿木说:“对对对!恳请前辈不吝赐教。“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没有。”“既然没有人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阿木顿时恍然大悟。

在生活中,我们的许多烦恼都是自找的。快乐就蕴藏在我们的心里,何苦去外求呢?每天抽出一小时一位名叫富兰克林·费尔德的人曾精辟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紧凑的年代里,人们似乎每天都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做完想做的事,所以许多念头就此打消了。但世界上仍有许多人用坚定的意志,坚持每天至少挤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事实上我注意到,往往是越忙碌的人,他越能挤出这一小时来。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蜂鸟(一种世界上最小的鸟),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做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出作品。

休格·布莱克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从百忙中每天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包括政治、历史、哲学、诗歌等方面的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是最高法院中知识最渊博的人士之一。他的博学多才使美国人民受益非浅。

我承认,要挤出这一小时并不容易,需要有决心和恒心。关键还在于如何设法得到这一个小时,并且有效地利用它。

我的朋友威尔福莱特·康,前半生奋斗了40年,成了全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尽管事务十分忙碌,他仍渴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对我说:“过去我很想画画,但从未学过油画,我曾不敢相信自己花了力气会有很大的收获。可我最后还是决定了,无论付出多大牺牲,每天一定要抽出一小时来画画。“威尔福莱特·康所牺牲的只能是睡眠了。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惟一的办法是每天清晨5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他说:“其实那并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每天清晨这个时候,渴望和追求就会把我唤醒,怎么也不想再睡了。“他把顶楼改为画室,几年来从不放过早晨的这一小时。后来时间给他的报酬是惊人的。他的油画大量地在画展上出现了,他还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画以高价被买走了。他把用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变为奖学金,专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他说:“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只是我的一半收获。从画画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愉快,这是另一半收获。“每个人的脑子都有能力去创造和想象,为自己寻找到机会。一位名叫尼古拉·格里斯多费罗斯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他每天下班后到晚饭前,总要花一小时攻读核物理学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的积累增多,一个念头跃入他脑海。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计划。这种加速器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造价便宜而且更强有力。他把计划递交给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进行试验,又再经改进,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格里斯多弗罗斯得到了1万美元的奖励,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时常强迫自己挤出一小时来集邮,借以摆脱周围的一切。已故的吉妮太太曾告诉我,总统那时经常去她管的那幢房子,把自己关在里面,摆弄着各色邮票。总统来的时候脸色阴沉,心情忧郁,疲惫不堪。等到他走出屋子离去时,精神状态完全变了,变好了,似乎整个世界变得明亮了。对这位总统来说,这点时间的独自清静换来了他新的精神面貌。

要得到这样的收益,无论多大年纪的人都可以马上做起。我认识一位老人,他从78岁起每天抽出一小时学习欣赏音乐。他说:“我很快就养成了这种习惯,——每天听一小时的音乐。我要具备起欣赏音乐的能力,随着年岁增高,等到我不得不靠静坐度日时,就用得上它了。“一天安排出一小时来静心,排除疲劳,即使看来没有做出多大的事情来,但我深信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有收益的。至少他们在这段时间里可以理清头绪,为自己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

有一家很大的化妆品公司的负责人,见儿子在大学获得了神学优等生的荣誉,十分高兴。可是每次儿子回家,父亲就发现与儿子不再有”共同语言“了。这使他日益焦虑不安起来。虽然当父亲的对神学也很感兴趣,但毕竟从没认真系统地学过这门课,为此他在每天午饭后开始挤出一小时,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攻读宗教方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