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感动中学生的300个心灵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5259600000006

第6章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5)

现在,他已经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知道他应该怎么做。他懂得怎样才能事半功倍,他期待着收获,他也一定能获得成功,因为没有什么困难能挡住他前进的脚步。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一事无成,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在生活和工作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到底想做什么之后,你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你的梦想才会变成现实。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一事无成,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抓住命运之索她一直梦寐以求想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她觉得自己有这方面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便是陌生人也愿意亲近她并和她交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朋友们都称她是自己亲密的心理医生。她就读于著名的复旦大学。父亲是著名的工程师,母亲在复旦大学任教,都很支持她帮助她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她见人就说:“只要有人愿意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一定成功。”几年过去了,奇迹并没有发生。因为现在的节目主管根本没精力和兴趣满天去搜寻天才,都是别人去找他们。

另一个叫张艳的同学却实现了我这位朋友梦寐以求的理想。她跟我一样,毕业于民办南方联合大学,家庭条件很差,无法供给她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她白天去帮人打工,晚上到大学舞台艺术系进修。一拿到专业毕业证,她便开始谋职,跑遍了全省的电台电视台,一次又一次碰壁,但她没有退缩,最后被一家很小的广播站录用,在那儿她当上了主持人。有一次,省电视台和该小广播站录制一场晚会节目,省电视台领导发现了她,把她叫到省电视台试镜,结果,被录用了,她终于实现了自己到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的梦想。

由张艳的事例,我想到一则小故事。

在一座小山上,住着一个老人,据说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问题。当地两个小孩打算愚弄他,他们捕住一只小鸟,来到老人身边。其中一个小孩握住那只小鸟问老人:“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我说鸟是活的,你就会捏紧你的拳头把它弄死;如果我说鸟是死的,你就放开让它飞掉。”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如同小孩手中的小鸟,握在我们自己的手心。人的发展方向和生死成败,完全取决于我们的人生态度。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只有积极进取,努力争夺,才可能获得满意结果。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机会,就如同你躺在床上等待小鸟飞到你的手掌心,这样的话,影随你的也只有一次次的失望了。

人生不能一味地等待。只有积极进取,努力争夺,才可能获得满意结果。勇敢地亮出自己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年轻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他放学回家时经过一个工地,看到一个穿着华丽、像老板模样的人在那儿指挥。

“请问您们在盖什么?”卡耐基走上前去问那位老板模样的人。

“我们要盖座摩天大楼,给我的百货公司和其他公司使用。”那人说道。

“您真出色!我长大后要怎样才能像您这样?”卡内基以羡慕的口气问道。

“第一要勤奋工作……”这我早就知道了,大家都这么说,那第二呢?”“买件红衣服穿!“听了这话,聪明的卡耐基却十分不解:“这……这和成功有关系?”“有啊!“那人指着前面一个工人说道,”你看他们都是我的员工,但因为都穿着清一色的蓝衣服,所以我一个也不认识……“说完他又指着其中一位穿红衬衫的工人说道:“但你看那个穿红衬衫的工人,我一直在注意着他,虽然他的身手和其他人差不多,但是我却特别注意他,所以过几天我会请他做我的副手。“获得别人的欣赏,有时候并不仅仅因为有才华,而更多在于你怎样去推销自己,怎样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头上的那绿色缎带同伴们都有了自己的恋人,但是,没有人会邀请害羞的姑娘玛莉。

玛莉沿着走廊走着,耷拉着头,从她的样子来看,心情很沉重。一块标着”吸引异性物“的招牌挡住了她,牌后放着一些丝带,周围摆着各式各样的蝴蝶结,牌上写着:各种颜色应有尽有,挑选适合你个性的颜色。

玛莉在那儿站了一会儿,尽管她有勇气戴,但还是为她母亲是否允许她戴那又大又显眼的蝴蝶结而犹豫不决。是的,这些缎带正是伙伴们经常戴的那种。

“亲爱的,这个对你再合适不过了。“女售货员说。

“噢,不,我不能戴那样的东西。“玛莉回答道,但同时她却渴望地靠近一条绿色缎带。

女售货员显得惊奇地说:“哟,你有这么一头可爱的金发,又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孩子,我看你戴什么都好!“也许正是售货员这几句话,玛莉把那个蝴蝶结戴在了头上。

“不,向前一点。“女售货员提醒道,”亲爱的,你要记住一件事,如果你戴上任何特殊的东西,就应该像没有人比你更有权戴它一样。在这个世界上,你应抬起头来。“她用评价的眼光看了看那缎带的位置,赞同地点点头,”很好,哎呀,你看上去无比地令人兴奋。”“这个我买了。“玛莉说。她为自己做出决定时的音调而感到惊奇。

“如果你想要在其他集会,舞会、正规场合穿着的……“售货员继续说着。玛莉摇摇头,付款后向店门口冲去。速度是那么快,以至与一位拿着许多包裹的妇女撞了个满怀,几乎把她撞倒。

过了一会儿,她吓得打了个寒战,因为她感到有人在后边追她,不会是为那缎带吧?真是吓死人了。她向四周看看,听到那个人在喊她,她吓得飞跑,一直跑到一条街区才停下来。

出人意料,玛莉眼前正是卡森咖啡馆,她意识到她开始就一直想到这儿来的。

这儿是镇上每个姑娘都知道的地方,因为伯特——大家都喜欢的一个好小伙——每个星期六下午都在这儿。

他果然在这儿,坐在卖饮料的柜台旁,倒了一杯咖啡,并不喝掉。”莉妮把他甩了,“玛莉暗想,”她将与其他人去跳舞了。“玛莉在另一端坐下来,要了一杯咖啡。很快她感觉到,伯特转过身来在望着她。玛莉笔挺地坐着,昂着头,意识得到,非常意识得到头上的那绿色缎带。

“嗨,玛莉!”“哟,是伯特呀!“玛莉装出惊讶的样子说,”你在这儿多久了?”“整个一生。“他说,”等待的正是你。”“奉承!“玛莉说。她为头上的绿色缎带而感到自负。

不一会儿,伯特在她身边坐下,看起来似乎他刚刚注意到她的存在,问道:“你的发型改了还是怎么的?”“你通常都是这样注意吗?”“不,我想正是你昂着头的样子。似乎你认为我应该注意到什么似的。“玛莉感到脸红起来:“这是有意挖苦吧?”“也许。“他笑着说,”但是,也许我有点喜欢看到你那昂着头的样子。“大约过了10分钟,真令人难以相信,伯特邀她去跳舞。当他们离开卡森咖啡馆时,伯特主动要陪她回家。

回到家里,玛莉想在镜子跟前欣赏一下自己戴着绿色缎带的样子,令她惊奇的是,头上什么都没有——后来她才知道,当时撞到那人时,绿色缎带被撞掉了……爱默生说过:“偏见常常扼杀很有希望的幼苗。“为了避免自己被”扼杀,”只要看准了,就要充满自信,敢于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家成为幸福的港湾去一个朋友家玩耍,见她家门上挂了一方木牌,上头写着两行字:“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把快乐带回来。“男女主人一团和气,两个孩子大方有礼,一种看不见却感觉到的温馨、和谐,满满地充盈着整个家庭。

自然问及那方木牌,女主人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大学问,一开始只是提醒我自己,身为女主人,有责任把这个家经营得更好……而真正的起因,是有一回在电梯镜子里看到一张疲惫、灰暗的脸,一双紧拧的眉毛,下垂的嘴角,烦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吓了一大跳,于是我想,当孩子、丈夫面对这样一张面孔时,会有什么感觉?假如我面对的也是这样的面孔,又会有什么反应?接着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这些原先认定是他们不对的事实背后,是不是隐藏了另一种我不了解的原因,那真正的原因竟是我!当时我吓出一身冷汗,为自己的疏忽而后悔,当晚我便和丈夫长谈,第二天就写了一方木牌钉在门上,结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而是一家人……“好有智慧、好可爱的女人”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快乐带回来。“久久凝视,细细玩味,不禁对这家主人萌生无限感佩。短短的两句话,蕴含的却是深奥的家庭哲理。

把外面的烦恼痛苦带回家,不如丢在外面。家庭是因爱而温馨,因快乐而幸福,因为有父母的叮咛,爱人的关爱,儿女的依恋,而愈加温暖、宁静。如果非要让外面的愁苦在家里延续,让每个人都和你一起分担痛苦和烦恼,那么你就再也没有一个快乐而温馨的家了。

家庭好比是一个“情感银行,”你把欢乐”存“进去,收获的是带利息的欢乐,你如若把烦恼”存“进去,回报也自然是更多的烦恼。

家庭是幸福温馨的港湾,而不是痛苦的延续地。

所以不妨让我们记住那句提醒: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把快乐带回来。痛楚也是一种享受美国西海岸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住着因外伤而全身瘫痪的威廉·马修。每天早晨他都要承受来自身体不同部位将近一个小时的疼痛煎熬。年轻的女护士因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目不忍睹。马修说:“钻心的刺痛固然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当灾难降临到生命的运程里,面对痛楚,大多数人感到的是不幸,是失望,表现的是哀怨,是颓废。而马修从痛楚中发现喜悦,这似乎有点自虐般的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痛是一度瘫痪的神经的苏醒,是重新恢复生活活力的希望。

痛楚,对于莺歌蒸舞,风和日丽的生命绿洲,代表着残酷与不幸,但对于麻木无知觉,它又是生命的喜悦。因为如果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的话,无知无觉的麻木则无异于死寂的戈壁沙漠。

自从潘多拉魔盒打开后,人就要面对太多的痛。我们不能赞美痛楚,但它作为生命的一种感觉,从一个对立的角度激励着生命,诠释着生命。一个未经历痛楚的人,必然对幸福缺乏判断能力;一个不能感知痛苦的人,同样对追求缺乏方向感。

时时愉悦固能使人生美丽,痛苦照样可以使人生灿烂;处处幸运固然能将生命的价值托起,困难同样可以把生命的价值提升——只要你能像马修一样,从痛楚中发现喜悦,从困难中找到激情痛,证明你生命的存在,会让你珍惜;痛,会让你不停努力,让你活得更精彩一个未经历痛楚的人,必然对幸福缺乏判断能力。所以,不妨珍惜和享受生命中的那些痛楚时刻。不做软弱可欺的人你感到经常受到压制,被人欺负吗?你想改变这种处境吗?请接受我的劝告——人们是怎样对待你的?你是不是三番五次地被人利用和欺负?你是否觉得别人总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人们在订计划的时候是否不征求你的意见,而觉得你会百依百顺?你是否发现自己常常在扮演违心的角色,而仅仅因为在你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你如此我从诉讼人和朋友们那儿最常听到的悲叹所反映的就是这些问题。他们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感到自己是受害者,我的反应总是同样的。”是你自己教给别人这样对待你的。“盖伊尔来找我,因为她感到自己受到专横的丈夫冷酷无情的控制。她抱怨自己对丈夫的辱骂和操纵逆来顺受。她的三个孩子也没有一个对她表示尊重。她已经是走投无路了。

她对我讲述了她的身世。我听到的是一个从小就容忍别人欺负的人的典型例子。从她性格形成的时期开始,直到结婚为止,她的行动一直受到她的极端霸道的父亲的监视。没想到她的丈夫”碰巧“也和她的父亲非常相像,因此婚姻又一次把她推入陷阱。

我对盖伊尔指出,是她自己无意之中教会人们这样对待她的。这根本不是”他们的“过错。她不久就理解了,那么多年她一直是忍气吞声,实际上是自己害了自己,她的任务应当是从自己身上而不是从周围环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盖伊尔的新态度就是设法向她的丈夫及孩子们表明:她不再是任人摆布的了。她丈夫最拿手的一个伎俩就是向她发脾气,对她表示嫌弃,特别是当孩子们或者其他的成年人在场的时候。过去她不愿意当众大吵一场,因此对丈夫的挑衅总是毫无办法。现在,她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理直气壮地和她丈夫抗争,然后拂袖而去:当孩子们对她表现出不尊重的时候,她坚决地要求他们有礼貌。

在采取这种更有效的态度几个月之后,盖伊尔高兴地向我汇报说,她的家庭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盖伊尔通过切身经历了解到,的的确确是自己教会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三年之后的今天,她已经很少再被别人欺负、被人不尊重了。

盖伊尔还懂得了自己解救自己的关键是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去教育人。如果你打算通过一次冗长的讨论来让人理解你不愿再受侵犯的重要信息,那么你得到的好处将仅仅局限在你和欺负你的人之间的谈话过程中,也许你还会和欺负你的每一个人进行多次”交流,”但是必须等到你学会了有效的行动方式,否则你仍然会受到烦扰。这就证明,你的表明决心的行动胜过千百万句深思熟虑的言辞。

许多人以为斩钉截铁地说话意味着令人不快或者蓄意冒犯。其实不然,它意味着大胆而自信地表明你的权利,或者声明你不容侵害的立场。

托尼在和售货员打交道时总是缺乏胆量。由于害怕售货员不高兴,他常常买回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他正在努力使自己变得更果断一些。一次,他去商店买鞋,看到一双自己喜爱的鞋,就告诉售货员,他要买下这一双。但是,正当售货员把鞋装进鞋盒的时候,托尼注意到其中一只的鞋面上有一道擦痕。他抑制住自己当即萌生的不去计较的念头,说道:“请给我换一双,这只鞋上有擦痕。“售货员回答道:“行,先生,这就给您换一双。“这个时刻对于托尼一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开始锻炼自己果断行事。新的处世方法的报偿远远超过了买到一双没有擦痕的鞋子。他的上司、他的妻子以及孩子们和朋友们都感觉到,他变成了一个新的托尼。他不再是一味应承了。托尼不仅更经常地得到己所欲求的东西,而且还获得了不可估量的尊敬。

下面就是一些策略。你可以运用这些策略来告诉别人如何尊重你。

尽可能多地用行动而不是用言辞做出反应。如果在家里有什么人逃避自己的责任,而你通常的反应就是抱怨几句然后自己去做,下一次就要用行动来表示;如果应当是你的儿子去倒垃圾而他经常忘记,就提醒他一次。如果他置之不理,就给他一个期限。如果他无视这一期限,那么你就不动声色地把垃圾倒在他的床头。一次这样的教训,要比千言万语更能让他明白你所说的”职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