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海盗联盟
15283800000035

第35章 圣旨口(上)

算命先生绕山绕水的终于还是绕回来了,他已经看出来麦国挺家的经济状况,所以想着要在他这儿捞上一大笔银子,当然,从后来妃二的发展来看,算命先生的预测还是基本准确的。

作为被算的家长,麦国挺和符氏都希望儿子有个好命相,哪怕多付点银子也行,算命先生当然是摸准了夫妻俩的心里,所以故意隐隐藏藏的,但总要说出来的,至于怎么告诉麦国挺夫妻俩算命先生也做了权衡,因为妃二的命相好是好,但搞不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为了保密,算命先生走到麦国挺的身边,对着麦国挺的耳朵只那么窃窃私语了几句,麦国挺的脸上并没有露出喜悦的表情,相反变得很沉重的样子。

麦国挺回到屋里取出了六两银子交到算命先生的手里,其意是六六大顺,算命先生并没有拒绝多收银子的意思,看那样子,就是付给他十两八两的他也不会拒绝。因为妃二的命相实在是太好了,他算了近三十年,算过的人也是成千上万,但像妃二这种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到,在同行中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谁遇到过如此好的命相。

收好银子,算命先生站起身走到树下拿起算命帆,麦国挺起身送客,符氏也抱着孩子站起身来,算命先生又看了一眼在符氏怀了酣睡的妃二,撂下一句话。

“老爷,切记!”

“慢走,先生。”

算命先生的行为弄得符氏一头雾水,她想:“什么样的命相呀?为什么不可以公开说呢?”等算命先生走出村口,符氏就迫不及待的问丈夫。

“国挺,怎么回事?”

“晚上再告诉你。”符氏就只能焦急的等待着夜晚的来临,这种心情跟麦国挺等着天黑是一样的难耐,好在带着孩子,很多时候符氏的心思都被孩子分了去,这样,不知不觉也就到了晚上。

她也没有过多的去考虑算命先生为什么只是跟丈夫一个人讲,而丈夫为什么非得到晚上才告诉自己,反正到了晚上丈夫是一定要告诉自己的。

……

“可以说了吧!国挺。”符氏等妃大进入了梦乡,把妃二也放到了床上。

“这妃二的命相好不好,还真的不好说。”

“算命先生怎么说的?”

“他说我们的孩子有圣旨口。”

“圣旨口,什么是圣旨口啊?”

“圣旨口就是皇帝的口。”

“你是说我们家的妃二将来要当皇帝!”

“小声点,搞得不好会带来杀身之祸的。”

“那怎么办?国挺。”

“我也听说过古时有一个叫罗隐的人的故事。”

“他也跟妃二一样么?”

“古时有个叫罗隐的人就有一张圣旨口,可是他过得并不幸福。”

“到底是怎么回事?”

麦国挺开始讲述圣旨口罗隐的故事。

“传说罗隐的母亲怀他时,有一天夜里,梦见一个仙人对她母亲说:‘今天送你一位皇帝,你要好好哺育。’

罗隐出生后,他的母亲好像真的要当皇太后了,就非常的高傲,经常同左邻右舍吵嘴,还说:‘等我儿子日后登上皇位,就把上厝(cuò)叔公推出去斩了,把下厝婶母捉来剐了!’

这话被灶前公听见了,连忙上奏到天庭,玉皇大帝听完勃然大怒:‘这还了得!’当即降下懿旨,把罗隐的皇帝命改为乞丐命。

地仙罗隐本来是“真龙天子”的命。可是经他母亲这一闹,玉皇大帝怕他当了皇帝,会扰乱乾坤,就派天兵天将换了罗隐的仙骨。当时罗隐咬紧牙关,浑身的仙骨都被换掉了,只有牙床骨没有换,这样,罗隐虽然做不成皇帝,却留下了一张‘圣旨口’。说来也怪,罗隐说什么灵验什么,所以人们称罗隐为乞丐命皇帝嘴。”

“太可惜了嘛!”符氏听到罗隐被改为乞丐命皇帝嘴感叹道。

“罗隐小时候玩够了回家,对奶奶说:‘奶奶,庙里的菩萨很奇怪,我一进去它就站起来。’泥菩萨怎么会站起来呢?奶奶不信,跟着去看也没看出什么,就放了几个鸡蛋在菩萨的腿上,罗隐一进去,鸡蛋就噼里啪啦的掉了下来。

罗隐才十多岁,家道就破落了,手拄着打狗杖到处乞讨。

有一天罗隐走山路累了,就在一个松树桩上坐下来歇息。坐了一会儿他站起来准备继续走,谁知屁股却被松脂给粘住了,他一使劲,一条破裤子被撕烂了一大块。

罗隐恼羞成怒,张口便骂:‘松墩松墩,千年万古不拔葱不长新芽!’本来在这之前,松树墩都会再生新芽,被罗隐一骂,从此松墩就腐烂了,再也生长不了新芽。

回到家后,他母亲听说了缘故,就说:‘儿啊,松柴片好烧呀!’罗隐想想,于是又说:‘那就松花落地,满山都是。’

从那以后,松树的繁殖就靠飞松子了,松子飞到哪里,哪里就长出松树苗,石缝里也能长。”

“真有那么神啊!”

“这有什么,后面还多着呢!”

“有一次,罗隐路过一个碗厂,做工的人拿饭给他吃,同他拉家常,罗隐很感激,临走时说:‘师傅啊!烧碗慢慢烧吧,烧烧歇歇,碗自然会好的。’

罗隐又路过一个瓦窑,他想进去避雨,老板嫌他脏,用火叉赶他出去,他忿忿地说:‘烧瓦要不停不歇地烧,不然瓦烧不透,全窑红掉!’至今,烧碗和烧瓦就不一样,烧瓦要用急火,烧碗要用慢火。”

符氏静静的听着丈夫讲述圣旨口罗隐的故事,两个孩子甜甜的睡着。麦国挺不愧是走南闯北的生意人,知道的还真不少。

“广西玉林有条南流河,北流有条北流江,据说从前是同一条大河,后来却分成了两条江。

罗隐从广东来到广西,见一条滔滔不绝的大河,像条凶猛的蛟龙,从大容山顶向南海流去。河床很高,每逢大雨河水就上涨,常常淹没两岸田园,冲毁村庄;若遇到天旱,河水低落,又很难把水汲水上来浇灌庄稼。因此,沿河一带的百姓生活困苦,向来厌恶这条大河。

罗隐了解到百姓这一疾苦,决心把大河堵截起来,改变它的流向,让两岸的人们过上好日子。罗隐向山神要了一座石山,挑过来连夜赶路,他走走歇歇,歇歇走走。走了七七四十九里路,过了八八六十四道弯,终于来到了大河将要入海的地方。

他试探着把石山往河里一堵,觉得河水的来势凶猛,难以改变流向。于是又提起山挑着往回走,想拣个合适的地方再堵截起来。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喔喔喔”的鸡鸣声,罗隐急忙将石山往河湾一塞,河水被堵截起来了,溢出来的一股继续向南流去,另一股却转向往北流去了。

从那时候起,这条大河就分成了南流和北流的两条江。水患也终于减少了,沿岸百姓的生活也从此一天天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