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孔子难得夸子路,但是否话里有话,也未可知,哈哈。前面说过,别人说“你可真有能耐!”,是褒是贬是怨,只能具体情景分析了。
“折狱”是个人类社会大课题、大问题,“有一告就有一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清官难断家务事”“凡事讲证据”“杀人灭口,死无对证”等等,都是在说“折狱”之难。子路性格特点鲜明,行事风风火火,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这里孔子说子路“片言可以折狱”,犹如鲁国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包拯包青天”,凭只言片语、蛛丝马迹,不用陪审团反复讨论和大法官查阅汗牛充栋的法典,也不用耗时费力打造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条,就可以断案如神。确实非同一般。
“子路无宿诺”,宿的释义有分歧,朱熹认为当“犹豫”解,邢昺认为当“留”解。既然如此,我也斗胆一试,当“过夜”解,引申为“当天的承诺当天完成”,对应于“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不把一件事完成好,心里就不踏实。
诉讼,是打财货官司。折狱,是打罪名官司。
《注疏》:此章言子路有明断笃信之德也。“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者,片,犹偏也。折,犹决断也。凡听讼必须两辞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决断狱讼者,唯子路可,故云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者,宿,犹豫也。子路笃信,恐临时多故,故不豫也。或分此别为一章,今合之。云“听讼必须两辞以定是非”者,《周礼·秋官·大司寇职》云:“以两造禁民讼,以两剂禁民狱。”注云:“讼谓以财货相告者。狱谓相告以罪名者。造,至也。剂,今券书也。使讼者两至,狱者各赍券书,既两至、两券书,乃治之。不至及不券书,则是自服不直者也。”故知听讼必须两辞方定是非。偏信一言,则是非难决。唯子路才性明辨,能听偏言决断狱讼,故云唯子路可。
《集解》: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折,之舌反。与,平声。片言,半言。折,断也。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子路无宿诺。〔宿,留也,犹宿怨之宿。急于践言,不留其诺也。记者因夫子之言而记此,以见子路之所以取信于人者,由其养之有素也。尹(焞)氏曰:“小邾射以句绎奔鲁,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路之一言,其见信于人可知矣。一言而折狱者,信在言前,人自信之故也。不留诺,所以全其信也。”〕
子路的人品、人性、本质好,言而有信,是君子、大丈夫也。这个人类世界,有谦谦君子就有势利小人,有“言而有信”“一言九鼎”就有“言而无信”“信口雌黄”,有好人、善人、正人就有坏人、恶人、烂人,这个没有办法。
北岛诗言: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臧克家诗写《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春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