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北部丛林中发现一座早期玛雅金字塔,经过几个月的考古研究后,日前考古学家宣布,他们在这座金字塔内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玛雅文字。
考古学家鉴定玛雅文字最早出现在2300多年前据俄罗斯纽带新闻网1月7日报道,此次被考古学家发现的最古老的玛雅文字总共有10个,这些文字是被早期生活在美洲的玛雅人用石头雕刻而成。一开始,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文字可能是玛雅金字塔内壁画下的题字,但当他们将这些被发掘出的古迹用放射性碳元素测定年代法进行详细分析后却惊奇地发现:这10个象形文字的年代大约在公约前3世纪到2世纪间(距今大约2300年),而金字塔内壁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00年,这意味着10个象形文字在壁画完成前的100多年就已经被雕刻在金字塔内。
最早的玛雅文字模糊难辨、暗藏玄机一位参与这座危地马拉玛雅金字塔挖掘工作的考古学家介绍说,由于年代久远且这10个象形文字和壁画都被雕刻在泥灰板上,因此考古学家无法清楚地破解这些文字的意思,他猜测其中一个文字可能是“统治者”的意思;此外,一幅壁画可能描绘的是一双拿着画笔或某种尖锐工具的人手。
虽然考古学家们不能完全破译出上述文字的全部意思;也不能解释出为什么这些文字会比金字塔那的壁画出现的年代还早大约100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玛雅人开始使用象形文字的年代被考古学家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
在中国的古老习俗中,取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婴儿出生后不久,会请来算命先生给新生儿测算八字,人们相信八字的好坏预示着这个孩子的未来。而且,如果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缺了哪一行,在名字里一定要加以弥补。比如,如果五行缺“金”,那么在名字里一定要有一个带“金”偏旁的字。虽然在今天的中国,这种习俗只在某些农村地区继续存在,但在古玛雅,也有相似的风俗习惯。不过,在古玛雅,完成这项使命的不是走街串巷的瞎子算命先生,而是牧师。而且,与中国的算命先生不同的是,牧师还负责为新生儿取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名字。通常,这个名字会借用哺乳动物、爬虫动物或鸟类的名字,而为了区分性别,男孩子名字的前面带有前缀“阿”(ah),女孩子则是“细”(Ix),两者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名字了。比如,Ah Balam是一个男孩的名字,而Ix Cuat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举行青春期仪式之后,孩子们将获得父亲的姓氏,这个姓氏将加在原来的名字的后面。这就是第二个名字。如果父亲的姓氏是Chel,那么他们的名字就分别改为Ah Balam Chel和Ix Cuat Chel。玛雅人结婚很早,通常在12或13岁的年纪。婚礼之后,他们将有第三个名字。名字的前缀改为Na,并加上母亲的姓氏。这样一来,如果母亲的姓是Chan,他们的名字分别为Na Balam Chan Chel和Na Cuat Chan Chel。玛雅人的第四个名字就是他们的绰号。对于男人来说,甚至使用更多的是绰号,而不是名字。通常,会根据某个人的具体特点来取绰号。比如,Ah Xochil Ich,指“脸或眼睛像猫头鹰的人”,Ah Tupp Kabal,指“声如雷震的人”。
玛雅人的婚姻:
在现代社会,青年男女们总是在充分享受了爱情的甜蜜后再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如果以同样的眼光来看待古玛雅的同龄人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中国古代,女孩子在出嫁之前是不允许见到未来的丈夫的,我们只在小说中才知道一些勇敢的女子敢于走出闺房与自己的情人幽会,就这样还得依仗丫环的帮助。在古玛雅,婚姻是双方父母还有牧师磋商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生儿育女以扩大家庭规模,而不是两个人彼此相爱的归属。在古玛雅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叫“落神”,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弱冠之礼”和西方的“成年礼”。当男孩长到16岁,女孩长到12岁,举行了这个仪式就标志着完成了从孩童到青春期的转变。举行仪式那天,男孩和女孩都佩带专门的珠宝,稍后,男孩子在头发里结上白色的珠子,女孩子则在她们的腰带上佩上红色的贝壳以表示她们的贞洁。仪式之后不久,做父母的就要开始考虑他们儿女的婚姻大事了。男孩的父亲要雇请专业媒人来核查未婚夫妇的生辰八字,以确定他们的生日和名字没有触犯天意。比如,叫Nic的男孩和叫Bacal的女孩就被认为是天作之合。作为养育女儿的补偿,女孩的父亲会向男方索要一定数量的彩礼。当男孩的父亲确定下了日期,男孩必须到女方家中劳动,具体时间从5年到6年不等,只有“服役”期满,才可以迎取新娘子回家。
一旦婚礼的日子确定下来,女方家就开始做准备。参加婚礼的客人们通常会带来丰厚的礼物,而他们也将享受到一顿有火鸡、马铃薯、玉米圆饼等食物的丰盛饮食。新郎的母亲将准备一条装饰有鹦鹉羽毛的缠腰带给她儿子,同时为未过门的儿媳妇准备一条裙子和一件刺有精美图案的上衣。在婚礼仪式上——虽然直到此刻即将成为夫妻的男孩和女孩还没有交谈过一句话——将接受牧师的祝福并向神祈祷,虽然没有专门的爱神。当然也没有什么蜜月之说,第二天生活就像平常一样了。虽然男人可以一夫多妻,但绝大多数还是一夫一妻。离婚是允许的,可以再婚。在玛雅人的某些地区,如果丈夫对妻子不满意,在举行婚礼之后的一年内,可以将妻子送回娘家。传教士兰达在描述被征服之后的16世纪的玛雅人的生活时写到:“因为没有爱,不懂婚姻生活以及婚姻所意味的彼此的责任,离婚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实际上,从人类学的视角,无论是史料还是口传的历史和考古资料分析,中国的金鸡崇信,远比现有的文字记载要早。它是中国江南吴越地区先民稻作鸟(日)复合崇信象征符号——太阳鸟发展轨迹上的一个物象展现。
中日两国虽然都有着广泛的金鸡传说,但其崇信的价值理念,深层的相异远胜于表层的类似。何谓金鸡?从中国田野作业获取的现存传说崇信资料分析,它是一种神化的山鸡,生活在山野之地,长着金色的羽毛,能下金银质地的蛋。特别是它还具有金子般的心灵和神奇的魔力,专门扶贫救人,助善惩恶,成为人们精神的依托。美好理想的所在。
在日本,金鸡崇信由来已久。日本神话的记录是公元八世纪初。实际上,日本民俗中金鸡崇信的流行,恐怕比神话记录年代要早得多。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流行着丰富的崇鸡信仰文化,金鸡传说崇信,便是其中之一。金鸡为何神物,使人们会对它顶礼膜拜?金鸡的原型之一即是野生的鸡——雉。虽说日本也有原生雉,而且在现代被定为国鸟。然而从金鸡崇信的源头而言,恐怕还是在中国。它从中国江南稻作文化区的太阳鸟崇信流变而来。由中国传入日本的金鸡崇信,囿于两国不同地域生态文化的制约和不同民族心理模式的差别,被深深打上了日本文化特有的印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韵。从中也可窥见日本国民心态固有的文化内涵。
玛雅文明之根在古代美洲各种文明当中,玛雅文明被公认为最高的文明。王大有等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玛雅文明根在中国,玛雅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一个分支。我认为这大约是可信的,是上古中国史与世界史不应忽略的重要篇章。玛雅人的十二生肖为虎、兔、龙、猴、狗、猪及六种与中国不同的生肖。这一点说明玛雅人迁出中国时十二生肖未定型或未统一,也可能是玛雅人对十二生肖作了改动,就像伊朗人用鳄代替龙、用豹代替猪一样。有一种意见认为玛雅人在5000多年前就已从中国迁出,玛雅文明与中国文明各自经过了长期的发展,玛雅人的天文学、数学成就达到了极高水平,超过了中国。但是两者的相同点远远多于不同点。随便举一些例子就有:
太阳扶桑崇拜。太阳崇拜是各地古老民族都有过的现象,但《山海经》说的扶桑、三足乌与太阳崇拜相结合却仅见于中国文明和源于中国文明的一些文本。玛雅有人形扶桑,与甲骨文、金文若、女合体相同。
龙蛇崇拜。《山海经》反映出中国人对龙蛇的崇拜也在美洲印第安人中存在。这与欧洲、近东的观念差异很大。龙本为鳄,但早已变为虚幻的龙。
太极八卦文化。所有印第安历图,中间必有太极形。玛雅、密斯特克、阿斯特克历图均为八卦格局。先天八卦早已传到美洲。到欧洲殖民者入侵为止,一直在应用。反观中国自公元前4500年以来的八卦历图(河南洛书),可知其深刻内涵。
除了与生肖相关的内容外,旁设的门类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形态,玛雅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炎黄时代到战国时代)的相同点远远多于不同点。至于体征的相似,古史传说与神话的相近,玛雅文明各阶段的汉字、钱币、佛像、服饰等明显的中国文物,就不用多说了。
玛雅文明来自中国,但5000年前已分离出去,独自发展。尽管这样,玛雅与古代中国的共同特征还是足以使我们认识到二者的源流关系,理解二者同异的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