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8岁前应该体验的18种经历
15591100000015

第15章 在众人面前演讲(2)

狄里斯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说家,他在西欧被称为“历史性的演说家”。狄里斯天生声调就很低,他呼吸短促,而且口齿不清,即使是在日常的交流中,别人也很难听懂他在说些什么。所以,周围的人在最初都认为他是个说话笨拙的人。但是,狄里斯有着非常渊博的知识,所以,他的想法非常深奥,而且他特别擅长从逻辑角度分析问题,这在当时的希腊几乎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当时,在狄里斯的祖国首都雅典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骚乱,因此,能言善辩的人受到了格外重视。于是,一向能先提出时代潮流和趋势的狄里斯作了一番充分的考虑,准备好演讲的内容后从容地走上了演讲台。不幸的是,他失败了。

他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声音低、肺活量不足、口齿不清。于是,他开始了比过去更努力、更高强度的演讲训练,他还注意训练自己的胆量和意志力。每天他都跑到海边,对着浪花拍打的岩石大声喊叫;回家后,他又对着镜子作发音练习,一直持续不辍。就这样努力了好几年,27岁时,狄里斯终于再度走上台向众人演讲。这次盛大的演讲,他得到了许多的喝彩与掌声,狄里斯的名气也就这样打响了。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该提高自信心。有关研究表明,缺乏自信是表达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强自信心,克服表达恐惧感,提高心理素质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着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也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会是困难的。因为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而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

所以,我们只有做到了自信,才能敢于用语言表达来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做一个优秀的演讲者

在众人面前演讲的经历对我们未来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在18岁之前都应该体验一下这种经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优秀的演讲者。

那么,对于今天我们青少年一代,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讲者呢?

首先,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心、不懈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我们青少年应该明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者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一个既艰难又充满乐趣的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对演讲的训练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演讲一定要经过刻苦训练。

其实,从历史上看,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演讲大师,都是经过了刻苦训练,修正了自身的不足才达到的。一般来说,这些大师的演讲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演说家闻一多先生,他是一位勤学苦练的高手。他曾回忆说,为了一次演说,第一次练习了8遍,晚上又出去练习了12遍。到了第二天,果然演说有进步,他认为应该精益求精。第三天又练习了3遍。如此反复练习,才有了临场妙语连珠的效果。

还有另外一个刻苦训练,成就非凡演讲家的真实故事: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他也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的不足,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终成一代演说家。

其实,这些人的演讲经历正是应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一个道理。我们青少年如果能有这样的勇气训练自己的演讲能力,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演讲高手。

其次,在演讲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青少年在决定演讲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建议:

语言方面: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一定要适合现场的表达,这就需要在起草演讲稿时,在语言体裁的抒情上方面把握好尺度。

演讲内容方面:我们要明白演讲内容直接关系到演讲的效果,所以,演讲内容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听众的需要,搜集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情感方面:演讲必须融入演讲者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知道,听众希望看到一个有感情、有激情的演讲者,因为只有这样的演讲者才能打动听众。所以,我们在演讲时,一定要在演讲的同时倾注自己的感情,演讲起来才有真情实意。“照本宣科”的演讲因为缺乏激情而黯然失色,捷克教育家卡尔瓦绍娃的研究表明,在表达词语的数量上,不看讲稿的讲述方式要比看稿的方式增加50%,而且会减少概念性的名词,增加描述性的动词,因而更适合听众的感受。

我们一定要记住:必须有备而来,熟悉自己的演讲,了解听众和演讲场合,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格魅力透过演讲传递给每一位听众。

再次,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

演讲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掌握了一定的演讲技巧可以使演讲效果更理想。比如怎样开场,怎样结束等。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演讲离不开好的演讲开场白。一般来说,演讲的开场白并不好把握。因为,如果想在短时间内通过寥寥数语抓住听众的心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一次演讲的开场白都把握不好的话,听众肯定就不会被打动,他们的注意力也会分散,即使后面的演讲内容再精彩,也会让整个演讲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在演讲时,一定要好好推敲、琢磨开场白。只有做到匠心独运,开门见山,才能活跃场上气氛,吸引听众的注意,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1991年,在“金话筒之夜”的文艺晚会上,台湾影视艺术家凌峰先生走台来对观众说:“很高兴又见到了你们,很不幸又见到了我。”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开场白无疑是成功的,因为随着这个开场白,凌峰的名字就传遍了祖国大地。

一般来说,演讲时获取听众注意力的方式随题材、听众和场景的不同而不同,可以运用事例、轶闻、经历、反诘、引言以及幽默等手段达此目的。

在演讲结尾时,要追求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最佳效果。演讲结尾会有很多种处理方式,但是幽默算是其中极富情趣的一种。试想,如果我们的演讲在结束的时候留给听众的是发自肺腑的笑声,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给听众留下了美好愉快的回忆,也就标志着演讲的圆满成功。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一次,他在某市演讲。在开头就说:“我今天给大家谈6个问题。”接着,他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条地谈了下去。他在谈完第五个问题后,发现时间差不多该离散会了。于是,老舍先生提高嗓门,一本正经地说:“第六,散会。”听众起初一愣,很快就掌声“雷鸣”。

另外,在演讲过程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把握几个演讲的细节:演讲是一定要自然,演讲时表露的感情,应该与演讲内容吻合,真情实意才能打动听众;演讲注意一定的节奏,不能慢条斯理,要紧凑;注意借助适当的姿势,因为演讲是“演”与“讲”的统一,丰富、适当的手势或姿态,不但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还能绘声绘色,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注意避免演讲中出现瑕疵或缺陷。

一次成功的演讲也好,一个成功的演讲者也罢,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演讲时的缺陷也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在演讲中,我们一定不能信口开河,切忌没有主题,没有重点;既不能自傲,目空一切地“标榜”自己,也不能太多谦逊,以至于给人一种妄自菲薄的感觉;演讲语言千万不能含混不清,一定要清晰,言简意赅;穿着打扮切忌过分奇异,要得体……

作为演讲者,对以上的缺陷要尽量避免,引以为戒。只有把演讲视为真正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才能真正驾驭演讲,从而取得演讲的成功。

小贴士:

有人曾对“演讲”这两个字做过分析,认为“演讲”就是“演”与“讲”的统一。其实,这是非常正确的,一个人在演讲过程中,应该既有“讲”,又有“演”,在“讲”中“演”,在“演”中“讲”,讲的内容与演的形式应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