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62

第162章 中国画论着述及有关着述篇(28)

【黄纯尧美术论文集】中国画史论着作。

黄纯尧着。四川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

全书收有作者自1959年至1998年撰写的中国绘画史论文章二十六篇。其中关于中国画论稿有:

《顾恺之画论研究及评价》、《顾恺之画迹研究之评价》、《顾恺之栀画云台山记枛研究》、《关于敦煌壁画评价的商榷》、《唐代山水画的疏密二体》、《对文人画的商榷意见》、《浅谈石涛的艺术主张》、《山水画的十大关系》、《深入生活,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我爱三峡画三峡》、《我的几方闲章》、《扎根生活写心抒情》、《山水画诀》、《三峡写生记》等。前有作者2000年《前言》。(周积寅)

【李可染论艺术(增订本)】中国画论着。

中国画研究院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本书收有李可染1950至1989年所写的艺术文稿,分论文、谈艺、札记、画跋四个部分。论文有《谈中国画的改造》、《云冈石刻的印象》、《国画大家白石老人》、《谈齐白石老师和他的画》、《漫谈山水画》、《山水画的意境》、《谈艺术实践中的苦功》、《谈学山水画》、《生活、传统、修养》、《传统、修养及其他》、《我的话》、《元气淋漓天真烂漫》、《“苦学派”画展前言》、《北京国际水墨画前言》、《在中国画研究成立大会上的开幕词》、《在徐州修复李可染旧居剪彩大会上的讲话》、《在“李可染先生为中国艺术节基金会捐款仪式”上的讲话》;谈艺有:《谈齐白石的画》、《中国画的特点》、《论笔法》、《山水画教学论语》、《颐和园写生谈》、《桂林写生教学笔录》、《李可染、吴作人谈齐白石》、《谈黄山写生》、《谈桂林写生》、《对山水画教学大纲的意见》、《谈艺术道路》、《山水画“五字诀”》、《传统、创造和东方文化》、《谈“澄怀观道”》、《谈“苦学派”画展前言》、《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让世界理解东方艺术——最后一课》。附图李可染书画作品三十一幅。有刘勃舒《前言》、孙美兰《序》和《李可染年表》。(王凤珠)

【傅抱石谈艺录】中国画论着。徐善编着。

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徐善在编辑本书的时候,考虑到傅抱石的许多宏篇大论无法比较完整地收入,所以除绘画之外,关于美术的许多其他内容如工艺、雕塑、建筑、书法、篆刻等等都未能涉及,就是绘画部分也未全部收录。此书体现出编者对傅抱石理论与实践的独到理解,因而在资料的遴选上兼顾体系性、学术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同时又考虑到傅抱石的许多论述的完整性,择其精辟而篇幅又较短的文章将其完整地收入。傅抱石一生中嗜好美术史论,在理论上亦以其美术史论的成就为最高。美术史论和画论原本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东西,所以也略有适当的收入。此书前后附有《傅抱石评传》和《年表》。(黄戈)

【中国画研究方法论】中国画论着。卢辅圣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本书分七个部分:《研究方法论探讨》;《比较研究》;《序跋选录》;《学术动态》;《访谈录》;《画论研究》;《画家研究》。收有中国画论稿十五篇:邓福星《美术史论研究方法刍议》、邵大箴《美术史论研究随想》、[美]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方法论》、石守谦《中国绘画史研究中的一些陷阱》、徐建融《中国美术史论研究四题》、邵琦《中国绘画传统研究漫议》、[美]方闻《西方的中国画研究》、卢辅圣《渐渐远去的传统——栀中国书画全书枛序》、林嘉琳《美国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概况》、石守谦《面对挑战的美术史研究——谈四十年来台湾的中国美术史研究》、王彬《从实物到文字——谢稚柳先生谈美术史的研究》、凌利忠《明清画学着述的反思及启示》、佚名《1998理论研究文摘》、张春记《吴湖帆的绘画及相关研究》、碧叶《寻求中国画的“破”法和“醒”法——旅美画家赵春翔探究》。前有《卷首语》。(王凤珠)

【刘海粟谈艺录】中国画论着。周积寅、金建荣编。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本书以刘海粟的画论为基础,按照创作实践论、创作思想论、鉴赏品评论、美术教育论重新整理编排。全书集中刘海粟画论的精华,体例编排简明,资料翔实,涉及内容广泛,是研究刘海粟的资料性参考书目。(黄戈)

【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美术理论着作。

李一着。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此书是中国第一部古代美术批评史专着,作者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和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先秦至明清主要美术批评着述的梳理剖析,将其发生、发展、嬗变、兴替的历史进程作了纲要性的钩勒和评述,展示了各个阶段的美术思潮,审美崇尚和批评方式,揭示了美术批评的发展规律。本书将中国美术批评分为萌芽期、确立期、成熟期、转捩期、鼎盛期五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作了分析,并对各门类批评发展的不平衡性,批评范围的多义性,历史演变的包容性以及批评主体的文人化、批评方法的点悟与品味、思维方法的直觉,意象和实践性等中国美术批评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和总结。(金宝敬)

【中国绘画美学史(上、下)】中国画论着。

陈传席着。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本书梳理了中国绘画美学的渊源、发展以及流变,主要内容有:自序;引言:儒、道思想的重大影响;第一章,六朝绘画美学;第二章,唐、五代绘画美学;第三章,宋、元绘画美学;第四章,明代绘画美学;第五章,清代绘画美学;第六章,近现代绘画美学等。

书后附有《跋》(缘起;中国画论在世界画论中的地位;《中国绘画美学史》的作用;我对艺术发展的看法;发扬阳刚大气的民族绘画;谈改变中国画形态的五大理论)。(金宝敬)

【传统绘画画理随笔】中国画论着。傅京生着。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本书收有随笔四十八篇:《大美刍议》、《隽永与空灵》、《笔墨程式研究札记》、《笔墨论》、《传统绘画的写笔》、《中国古人“圣贤心胸”变现出的观看方式》、《传统绘画画家“看”世界的几种方式》、《时间与空间》、《变相——写意一派画家的造型手法之一》、《传统绘画的写生和创作略说》、《艺尚盎然生机、术贵妙意独创》、《八大山人绘画中的线》、《传统绘画画理的“中和美”》、《论中得心源》、《论气韵生动》、《气化论》、《传统绘画中的点、线、面》、《造型·活脱·意境》、《传统绘画中的“势”》、《笔墨、气韵、常理与变则》、《隔与奇正》、《说静》、《中国画的笔墨与空白》、《中国画的“写心”传统》、《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说“随形赋状”——依据自然客体可能性的赋义》、《蒙太奇与特写》、《庄子思想对传统绘画的影响》、《在历史中成熟的大写意》、《中国古代大写意形式构成略说》、《“扬州八怪”再评价》、《写物之生意的花鸟画》、《论花鸟画的寄、托、比、兴》、《花鸟画研究札记三则》、《咫尺重深——中国山水画成熟的标志》、《山水画和肖像性与兴象、意境之关系》、《山水画中的南北宗问题刍议》、《从师造化到造化在手的三种境界》、《“文人画”略述》、《文人画传统中两种互相对立的类型》、《传统绘画的本质》、《谈天说地论理法》、《古代画论笔墨论的类别》、《心与物及兴象》、《求通取象——二度表现与形象换元略说》、《传统绘画中的神采、风骨、美与形式及其画理与技法》、《处于圆融圈中的传统绘画审美范畴》、《传统绘画画理范畴探论》。

前有杜哲森《序》。(周积寅)

【气韵论】中国画论着。钟跃英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全书分七章:《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理念“气韵生动”含义形成的思想文化来源》、《人伦鉴赏的审美意识与古典艺术理念形成的机制》、《“气韵生动”含义的演化与中国绘画笔墨技法美学标准的出现》、《宋代绘画发展中对气韵问题的进一步明确规范》、《元代画风的转变与笔墨表现精神的突溢》、《明清之际对“气韵生动”含义的确定性与中国绘画笔墨技法标准的规范性》、《传统绘画的现代转化》。前有《绪论》。后有《结论——作为生命秩序与艺术秩序对应关系的中国画》、《后记》。(王凤珠)

【海派绘画研究文集】中国画论着。《朵云》编辑部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本书收录海内外有关海派绘画研究论文共计五十五篇,其中涉及海派绘画理论方面的研究有:卢辅圣《海派绘画论略(代序)》、冯幼衡《张大千在上海——国画传统与革新派在二十世纪的回首来时路》、刘曦林《海派与京派漫说》、安雅兰《裸体画论争及现代中国美术史的建构》、汤哲明《海上中国画百五十年论纲》、江梅《海派的形成及其商业因素》、朱锦鸾《上海-香港:区域风格的流传与转化》、李松《辐射、交融、互补——二十世纪前期海上画派对同时代南北画坛的影响》、李维琨《海派散论》、李伟铭《一种日本近代美术史观的中国之旅——从栀绘画独习书枛到栀新画法枛、栀新画训枛兼论黄宾虹与栀新画法枛的关系》、李超《外海派——近代西画东渐研究》、陈池瑜《二十世纪上半叶上海之美术研究概评》、陈传席《海派的两股势力及其形成基础》、陈振濂《海派绘画之社会学研究》、邵琦《现代认同与自我性》、邱孟瑜《近代城市文化滥觞与任伯年的绘画》、罗青《专业商标、分工量产——商业都会画风之特质》、单国霖《海派绘画的商业化特征》、洪再新《古玩交易中的艺术理想——黄宾虹、吴昌硕与栀中华名画——史德匿藏品影本枛始末考略》、高天民《海派及其现代性的理论判断》、徐建融《海派与浙派》、徐虹《海派艺术的文化环境》、章利国《任伯年与海上艺术市场》、惠蓝《海派绘画的近代性和传统“内发性”研究》、舒士俊《试论海派笔墨的历史性》、薛永年《海派对扬州八怪的发展与中国画》、曹意强《认同或拒绝》、郭继生《视觉文化和海派绘画》、沈揆一《论地域性中的民族性——江南金石画派对现代性的回应》、林素幸《丰子恺和中国的现代性》等。(金宝敬)

【笔墨论】中国画论着。林木着。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本书立足中国绘画史的考证研究,力图为传统绘画领域的重要命题——笔墨钩勒出一个清晰完整的轮廓。本书的内容包括二十世纪以来的笔墨研究的概况,笔墨与传统绘画的关系,笔墨在历史演进中的观念、形态、作用、功能、地位方面的变化,与自然造化、与色彩、与工具材料的关系,并特别分析了今天的笔墨中心论和明清笔墨至上论间极为密切的关系、相似的立场,以及笔墨中心论形成于明清的原因。同时,本书从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现实出发俯瞰笔墨的历史,注意摆脱一般史学研究中的偏见与好恶,力图在宏观的发展的史学立场上观照笔墨的历史,寻求笔墨发展的自身规律性,以期得出较为冷静、公允的结论并能指导实践创作。书后附录有《笔墨论辩——现代中国画国际研讨会发言纪要》、《新时期主要笔墨论文汇总》等。(黄戈)

【画学集成】中国画论着。王伯敏、任道斌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全书分两册。第一分册为六朝至元的画论集成,包括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萧绎、姚最、裴孝源、释彦悰、李嗣真、王维、朱景玄、张彦远、荆浩、李成、黄休复、刘道醇、郭熙、郭思、郭若虚、释仲仁、米芾、李廌、韩拙、邓椿、李衎、黄公望、汤垕、饶自然、吴太素、王绎等人的画论共计三十五篇。第二分册为明清画论集成,包括王绂、李开先、何良俊、莫是龙、董其昌、屠隆、唐志契、沈颢、顾凝远、龚贤、石涛、笪重光、王概、恽寿平、王原祁、王昱、孔衍栻、唐岱、张庚、邹一桂、布颜图、蒋骥、高秉、蒋和、方薰、沈宗骞、王学浩、钱杜、盛大士、董棨、张式、华琳、华翼纶、范玑、秦祖永、戴以恒、郑绩、松年、林纾、金绍城等人画论共计四十二篇。第一分册书前有任道斌撰写序言《源远流长·蔚然大观》。(金宝敬)